《吨的认识》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吨的认识》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吨的认识》教案 篇一

教学设想:本节课是学生学了克与千克后的又一个常见量的教学课,同时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课。一般说来,学生对大的计量单位吨比较陌生,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教学进行突破。

课前预习

要求孩子熟悉用吨做单位的数量,熟悉自己的体重。

突破难点

学生在上课之前,可能对吨这个质量单位并不陌生,但对"一吨"所表示的质量是模糊的,因此我采用了师生互动的形式,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深刻的体验,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吨的概念。本节课设计的活动有:抬一抬矿泉水桶,背背抱抱老师和同桌,并估计多少个这样的人才是一吨,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小组合作说一说哪些物体是1吨,想象把一吨水装入一个正方体中大约需要一个多少大的正方体。在一次次的感官与实践的刺激中,让学生产生震撼,获得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加深对一吨的感知。

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吨与千克之间的互化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尝试计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2,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凉爽的秋季到了,动物们要在森林体育馆举行运动会,熊老弟,牛大哥,马大哥,鹿妹妹都准备参加。这天一大早,他们四个一起高兴地向体育馆走去,他们有说有笑地来到了小桥边,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请同学们看图。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6(出示课文主题图)

(1)仔细观察图片,学生续说故事。

师:他们一同来到了小桥边,看到一个牌子:"限重一吨。"牛大哥问:"一吨有多重呢 " 鹿妹妹看看大伙也回答不上来。

(2)提出问题:"吨"表示什么 你知道有关吨的知识吗

(3)小组讨论交流。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可能会说出:①"吨"是表示重量的。②"吨"是表示很重的物体的重量的。

师:我们来听一听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媒体展示:"吨"和"克,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像大象,汽车(轮船),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都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4)揭示课题 吨的认识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看课文的小精灵给我们提问:你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吗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1吨=1000千克 (如不能说出,教师直接揭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实物进一步使学生明确1吨和1000千克之间的关系。)

如: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继续看图,你从故事中还获得了什么信息 (四人小组说一说)

(3)学生汇报: 熊重400千克

马重300千克

牛重500千克

鹿重100千克

(4)解决问题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 引导学生将动物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所以不能同时过桥。

他们可以怎样过桥

小组汇报:

方案1: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

方案2:可以分两次过,每次过两个。

方案3:熊,马,鹿同时过。

方案4:马,牛,鹿同时过。

方案5:熊,牛,鹿同时过。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它们终于安全地过了小桥。

3.生活中的数学

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同桌互相背一背,说一说自己的体重,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 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

三,拓展延伸

⑴ 媒体出示例7: 3吨= ( )千克 6000千克=( ) 吨

学生尝试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⑵ 学生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5吨=( )千克

9000千克=( )吨

1吨—300千克=( )千克

3吨100千克= ( )千克

四,巩固练习

1,将学过的质量单位进行整理

板书 吨 千克 克

2,填合适的质量单位

1块橡皮约重20( )

卡车载重4( )

小明体重35( )

在2004年希腊举办的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唐功红以举起305( )的成绩夺得冠军。

为国争光。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3,数学日记

4,拓展思维:游园会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过桥

吨的认识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7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1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物品各一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习过的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1、明确: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练一练: 给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课

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千克和克以外,还有一个常用的质量单位,那就是“吨”,今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吨的认识

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吗?比如:一吨有多重?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来计算?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一一找到答案的。

1、吨的认识

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并简单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明确: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2、认识一吨有多重?

(1)活动一:让学生提一提1千克的物品,感受1千克的重量。

(2)活动二:让学生提一提10千克的物品,感受10千克的重量。

(3)活动三:让学生提一提25千克的物品,感受25千克的重量。

(4)如果一袋大米是100千克,你能拿得起吗?感觉会不会很重呢?

一袋大米是100千克,2袋大米是多少千克?3袋、4袋、5袋、10袋大米呢?

出示:1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也可以说

1吨=1000千克,吨也可以用字线t表示,(板书)

过渡:你们觉得一吨重吗?(重)的确1吨是很重的,又比如我们平时喝的水一桶是10千克,100桶水就是1吨了。

( 5)活动四:谁知道自已的体重?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平均体重一般都是25千克左右,要多少个同学才有1吨重呢?(40个)

请40名同学站起,大家看一看要40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才有1吨重。这个1吨重吗?(很重)

所以“吨”是一个比千克要大的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我们通常就用“吨”作单位。

3、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吨标志的物品呢?或者测量什么物体的重量一般会用到吨这个单位呢?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幻灯出示)

(3)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三、巩固练习

1、连线

2、填上单位名称(略)

3、我是小老师

光头强的早晨 10月11日 星期日 阴天

今天是星期日,光头强很早就起床了,他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就去砍树了。

光头强拿起他那 2 克 重的`电锯,5 克 重的工具箱,开着载重量是6千克的大卡车,向森林出发了。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光头强!”,一看,发现原来是体重有600 吨 的熊大和熊二。于是光头强马上调转车头,回家了!

4、说说要几个这样的物体才有1吨重

5、动物过河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其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成为小小数学家,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教学反思:

(1)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猜身高,猜体重,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在复习了旧知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出示给学生学习目标,而是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在这节课里了解什么?学生说出了如“1吨有多重?”“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吨这个质量单位?”等,正好就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

(3)注意学生的体验活动。由于“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在了解一吨有多重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拿一下1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物体,体验一下它们的重量,再过渡到100千克的大米能拿得起吗?10袋大米是多少千克?然后明确1000千克就是一吨。把重量逐渐的加重,体会到1吨的重量,把抽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了解了1吨大概的重量后,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学生的体重为例,让40名同学站起,再次感受1吨的重量。学生对1吨有多重层深入地理解。

(4)选取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本节课里我采用了大量生活实际的物品,如大象、水、货车等,让学生易于接受。

(5)由于时间关系未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意见,很多举手的同学不能回答。对下层生的关注还不够。

(6)在巩固练习第4题里,如何计算出个数讲得有点过快,有部分同学可能还不理解。

《吨的认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游戏法、实物活动法。

教学准备: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 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屏幕显示: 6千克 =  ( )克 3千克250克=(  )克

4000克=(     )千克    5400克=(   )千克(    )克

3、在下面的( )中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 ) 一袋大米重50( )

一个一元硬币重10( )小明重26( )

师: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新课

1、你以前看到或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情吗?

想一想,吨是用来干什么的?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体验1吨

(1)实践活动,搬运矿泉水。

(2)小记者采访表演的人。

(3)师:一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50桶这样的矿泉水就是1吨。1吨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吨=1000千克

(4)例3 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 )千克

3、估计体重的游戏。

出示:三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按规定25千克计算,4个同学重( )千克,40个同学重千克,也就是。

现在坐在这里的小朋友有54个,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怎样求这些小朋友重多少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50千克=( )吨( )千克

试一试: 3000千克=( )吨

7038千克=( )吨( )千克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面粉重50( )

2、填空。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4500千克=( )吨( )千克

8010千克=( )吨( )千克

3、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

100块砖重200千克,( )块砖重1吨。

4、日记一则。

嗨!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 。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5吨=(5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吨的认识

20×50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25×54=1350(千克)

13500千克=( )吨( )千克

课后反思:

偶尔听一个学生说:嗨!大家好!我是小马虎……过了那么多天他居然还能记得做的一个习题。这正是我所教学所要的,特别是一节公开课所要的。我觉得一节课特别是一节公开课不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那是非常遗憾的。本节课学生有三个方面的印象是比较深的:1、学生搬运矿泉水的活动,小记者的采访。这一活动让他们体会1吨大约就是50桶矿泉水那么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能搬起那桶水,我能做小记者等。2、估计体重,自己的和全班人的体重跟1吨的关系,学会了单位间的换算。3、“日记一则”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我不能做小马虎。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学生学得有味,教师教得有劲。不足之处是:课后的习题少了点,没到下课时间提早下课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吨的认识》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3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