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去年的树》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去年的树》教案 篇一

《去年的树》用笔简约,以极其素朴的表现手法叙述了发生在一只小鸟和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你着急了。

?你在为大树担心。

?你体会得真好。

?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

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

1)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2)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3)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4)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5)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a、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b、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

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

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

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六、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拓展阅读:《去年的树》课文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去年的树》教案 篇二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预设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01年10月28日 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02年2月28日 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课题:去年的树。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 (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激: 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4、余念: 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03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去年的树》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谈话激趣。

师:大家知道刚才那首歌是写关于什么的吗?

生:(朋友)

师: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感情较深厚的朋友?

生:……

师:你们离别过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朋友离别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老师随机检查,对个别难写的字加以指导。

2、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读书所获,师生归纳感知内容:

鸟儿飞走之前答应树

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却发现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找出童话中的角色,并画出对话部分的语句。

2、投影出示四次对话。

鸟儿和大树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鸟儿和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和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和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3、同桌合作读,分小组读,师生互读互议,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摸索出恰当的语气和情感。(如:树和鸟儿离别时,读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鸟儿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唱歌给树听,读时语气坚决、肯定;当鸟儿一次又一次找不着树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读时要求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

4、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大致的'了解,下一节课我们再深入感悟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融化砍伐剩下煤油灯

二、发展想象,直奔重难点

1、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师:假如你是小鸟,那么你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的好朋友,面对着眼前日思夜想的朋友,你会有如何反应?

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进行作答。

师:唱完了歌,你要走了,会说些什么?

生:……

2、畅所欲言,揭示道理。

师:经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自己所体会的道理。(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教师都可以加以肯定。

三、拓展延伸

师:学完课文,同学们肯定还有很多话要说,你想对哪些人物说?

有的学生可能想对鸟儿说,有的想对树、对伐木人说等等。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去年的树》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3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