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一去二三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一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程序的安排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材的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对学生的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教案《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复习拼音、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复习拼音,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

第二步,结合数字,学习一至十(出示课件)。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第二环节: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哪些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读诗句,一生指图。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借助插图理解亭台、六七座、烟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不懂的小朋友抛出问题,其他小朋友想办法解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讨问题,理解诗意。

第四步,感受诗的意境

觉得这首诗美吗?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来,好不好?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像: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也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a、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b、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

“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a、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呀!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b、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c、男女生分别齐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a、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b、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c、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三

课文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_九十枝花。

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

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了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去”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

拓展知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数学运算,如果运用一至十这十个数来写诗,一定妙趣横生,别样美。如果数学问题也用诗歌形式来表述,也-定是生动活泼,幽默有趣。数学诗语言优美,形式新颖,它不仅可以打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

【分析学生】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根据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伊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插图的景物,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朗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和教给学生认识笔画名称,接着指导学生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是这样教学生写字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位——教师范写,学生观看——学生书空、描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第一次写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幼儿《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辨别“八”“入”。

【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复习六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i yi wu)和三个音节(jia zuo hua)。

2、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了的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

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

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

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⑴ 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⑵ 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相机指导“一”的变调。)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⑴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⑵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⑶ 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⑷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

(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

⑸ 男女生分别齐读。

3、课间活动:数数歌。

六、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

⑴ 谈话激趣:

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

(出示田字格。)

这就是生字的家。

(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⑵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一”:

⑴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⑵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3:我会用:

⑴ 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

⑵ 选生字卡填空。

(图文对应)

⑶ 我们来做游戏吧,看看图,找到生字卡片贴一贴,再拼拼,填对读对的就是小老师,黑板上有五幅图,请仔细根据图意选择生字卡片填空:

kuai tian pian gua tiao yu duo hua ge qiu ( )块田 ( )片瓜 ( )条鱼 ( )朵花 ( )个球

二、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

(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

⑴ 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⑵ 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

⑶ 总结:

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

(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说饶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饶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五、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幼儿《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能分析古诗,培养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_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教学反思

幼儿可以愉快,舒畅地朗读古诗,使幼儿很快地认读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幼儿接受能力很快,教师也顺利完成这次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地。

小百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_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一去二三里》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3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