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篇一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板书设计】

诗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画   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   (动)

意 色:黄(绿)(黄)

【教材分析】

这首诗史作者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学生分析】

学生以往学习诗句,已经学会如何读诗,这对于对诗句的理解有很大地帮助。

【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后反思】

1、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2、借助图片理解文字,借助文字想象画面。

3、为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编写小故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篇二

教学要点:

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二、疏通12则语录

(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知:通智 末:无 食:通蚀 文:掩饰(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 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武器 岁:时令 舍:停止

(3)翻译12则语录。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1、【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

10、【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2、【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讨12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要点如下: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第一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装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句话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第二则:这几句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第三则: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第四则: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第五则: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第六则:人能把道扩大,不是道能扩大人。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第七则:一是一个人要善于自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少责怪别人,而不要老是责怪别人会推托客观原因,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善于自我批评,就会减少社会内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从自身找原因,是避免矛盾,减少怨恨的重要途径。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第八则: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6、 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

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第九则: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第十则: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第十一则: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第十二则: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三是珍惜时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2)讨论课后第二题。先指导学生理解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对“信”的辩证分析。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篇三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课。

二、 教学课题

1、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情景,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    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诗人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四、    教学方法

本课是一篇诗作,短短二十多个字便向我们呈现了在美好春色中儿童捕蝶的快乐情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为了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图文结合,从图悟文,感悟图文相通之处,理解诗意,进入意境。并采用自由读,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赛读、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再到提高的认知过程。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相信学生一定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乡野春色之美与儿童之趣,更深层的去领会与体味。

五、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认识诗人。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找春天》后知道了哪些春天的特征呢?谁能给大家说些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呢?(学生回顾旧识,积累词语)

师:春天实在是美呀,不但我们喜爱,我们的一位诗人朋友也十分喜爱春天还特地为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情景写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是谁,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吗?

教师出示诗人图像及名称,教师介绍诗人。

百度百科:杨万里_百度百科

(学生会记起上学期学习的《小池》是他的诗作。)

二、看图说话,出示课题

1、教师展示课题图片,问:谁来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和事,肯定学生并将图中事物板书出来,。)

(通过看图说话,学生既能初步感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的事物,便于理解诗中所描写的情景,又能加强说话的能力。)

百度图片:

%cb%de%d0%c2%ca%d0%d0%ec%b9%ab%b5%ea&

-1&st=&pn=18&rn=1&di=56379966570&ln=1580&fr=&fm=&fmq=1330039988687

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8&-1&di

2fsoft%2fkjjl%2fxiaoxueyuwen%2f201004%2f3728.html&w1530&h1165&t9568&s644&tpjpg

2、你们又知不知道,诗人是在哪里看到到这美景的?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理解。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杨万里是怎样用诗来描写当时的情景的。

出示古诗,学生自由朗读,并圈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提出不认识的字,全班认读“宿、徐、篱、疏、未”五个生字,学写“宿、徐、店、未、菜”五个生字。

3、全班朗读古诗。

三、再读感悟

1、学生听范读,思考杨万里是在哪里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播放范读

百度视频:02古诗两首 宿新市徐公店 范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 - 爆米花网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中诗人描写的景物并用“—”标出来。

3、指名回答,诗人描写了哪些事物?(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并有序地板书出来。篱、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4、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诗人是如何描写这些事物的。根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古诗,使古诗完整。

(这种从点到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记住重点,易于浮现诗中景物,从而忆起全文。)

5、四人小组齐读古诗,再小组交流诗句的意思。

6、汇报交流结果(按每行诗句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7、指名示范朗读,教师肯定学生,并适时进行点拨:孩子在捕捉蝴蝶时是怎么样的心情呢?我们读的时候语气该怎样呢?当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找不到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8、学生小组内比赛诵读。

9、各小组代表表演诵读。

四、作业

1、把古诗背诵给家长听。

2、把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家长听。

六、拓展

欣赏其它描写春天的句诗名句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附教学板书: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 落 疏 疏 一 径 深 ,

树 头 花 落 未 成 阴。

儿 童 急 走 追 黄 蝶 ,

飞 入 菜 花 无 处 寻 。

六、     教学反思

《宿新记市徐公店》这首诗是一首景美情真的诗篇佳作。通过诗人对乡野春色中景物、人物的描绘,再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十分亲近,融为一体的感觉。学习之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与感悟的适时点拨,使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之美,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了他们想象的翅膀,提高了他们想象力,品出了诗境的一些味道。但我发现,学生表述自己的感受时,有不少同学的观点是一样的,不能主动的表述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因此,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之中,我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广东省           学校: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小学            姓名:冯雪影

职称:小教高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 ……

难点:鉴赏9、13则选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课型:选修课专题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

【课前准备】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2、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 语段解读:

(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5)第五则: 第八则:(第11、12、13则)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巩固部分

【板书设计】

补充材料: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自己带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周游各地。他这个人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对孔子说:“我从前跟随老师周游在匡地遇到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吧。我和老师一再遭难,可搏斗而死。”公良孺跟蒲人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到卫国去,我就放你们走。”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这才放孔子他们从东门出去。孔子是到了卫国。子贡说:“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到来,很高兴,亲自赶到郊外迎接。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却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罢了。”卫灵公说:“很好。”但是没有出兵去讨伐的叛乱。

3、【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硁硁(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果断、坚决。 (3)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评析】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

【教学反思】

1、 本专题要抓好背诵默写。

2、 第七则可以联系现实进行解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中,那些要求别人苛刻,而要求自己却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3、 第九则要理清比喻的关系。

4、 本专题的诚信观点,要联系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两则材料,让学生探讨明确孔子的诚信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是在明辨是非的准则下的。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篇五

《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篇为七言绝句,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场面。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体会诗意及情感

2.注重体验,尊重学生对诗文理解和体验的差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

3.通过理解诗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师: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生:我喜欢春天,树绿了、花开了,很好看。

……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一年四季确实季季都很美,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进入这样一个季节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课件出示:春末初夏图——未成阴的树、小径、蝴蝶、菜花]猜猜看,这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树的样子,叶子长的还不茂盛。

师:面对这样诗情画意的景色,此时,你想怎样?

生:我想把它画下来。

师:面对这样诗情画意的景色,南宋有个诗人杨万里就诗情大发做了一首诗叫《宿新市徐公店》,同学们想学这首诗吗?

生:想……

板书课题《宿新市徐公店》,齐读。

二、知诗人,明诗意

1.师:你们知道杨万里吗?他是南宋诗人,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以写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

2.师: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设的旅店里看到的景象)

师过渡:诗人住在这家旅店里看到了什么呢?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⑴说说你记住了诗中的哪些字?都用了什么方法?

⑵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⑶指名朗读、正音

三、解字词,明诗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这首诗,注意听准发音、节奏。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读的又快又准确。

生:自由读。

师:现在请你和你的同桌互读,如果他读得好就给他画个(微笑的表情),读的不好就画个(难过的表情)。

师:请得(微笑的表情)的同学举手,看来你们读的很认真,×××,你没有得到(微笑的表情),请站起来,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指读),画(微笑的表情),没有得到(微笑的表情)的同学都站起来,老师给你们一次机会(齐读)话(微笑的表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了,愿意读的站起来,齐读。

师:你觉得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下面让我们认真学习,从而对这首诗了解的更清楚。

1.自由轻声读诗,边读边划出不懂的词或句。

2.分小组交流。

有哪些地方你不懂?不懂的地方请别的同学帮帮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那么对刚才的问题,你弄懂了哪些 呢?我们来学习前两句(课件显示前两句诗)(齐读)。

师:你弄懂了什么?

生:篱落:篱笆。

生:疏疏:稀疏。

生:径:小路。

生:未成阴:树叶还不茂盛,还没能形成树阴。

师:我们把这两句话再读一遍,读完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

生: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后两句诗(课件显示后两句诗),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急走”是很着急的走吗?

师:“急走”在这里指的跑的意思。

师: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就无处寻了呢?

生:因为黄蝶是黄色的,菜花也是黄色的,所以黄蝶飞入菜花地就找不到了。

师:你能看图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出示课件)

生: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的菜花,再也找不到了。

师: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入诗境,悟诗情

师:这么美、这么有趣的画面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下面请同学们微微闭上眼睛,静静听老师读,在脑海里浮现画面,跟老师进入这如诗如画的新市徐公店。(配乐范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很长很长的小路和一棵叶子还没长大的树。

生:我看到儿童在追赶黄色的蝴蝶。

师:多美啊,看到这番景象,你想干什么?

生:想读

生:想画……

师:如果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

生:要画篱笆。

师:篱笆要画的密还是松一点,为什么?

生:要画的松一点,因为诗中说“篱笆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生:还要画小路。

师:为什么?是怎样的小路?

生:要画一条狭长的小路,因为是“一径深”

……

师:现在,老师就把这个机会给你们,想读的读、想背的背、想画的画,尽情的表现自己。

五、作业

1.朗读背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六、小结

多么美的一首诗呀,老师也陶醉了,其实大自然中像诗人写的这么美的景色随处可见,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就一定会找到。

板书:

宿新市涂公店

篱落    疏            儿童    急走

一径    深            黄蝶    飞入

树头    未成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重点: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方法:

1、吟咏法,反复诵读

2、启发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诵读

1、正音

2、解词

3、学生诵读

4、教师订正

5、齐声吟诵

三、探究:

1、学生读译,找出最喜欢的一则,谈谈理由。

2、学生发言,师生共评。

四、小结。

五、拓展:“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珍珠满地,俯拾皆是,请同学们说一说,与大家共享。

六、作业:以本文中12则语录中的1至2则为材料,自定立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板书设计 :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错就改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孔子的生存智慧 欲速则不达,要有长远打算

人要讲信用

人需要磨砺

懂得惜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篇七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7则、第8则、第9则选文。

2.引导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自主学习:

自读自译全文,并背诵。教师作辅导。

合作探究:

思考:

1、不知为不知,为什么也是“知”呢?

2、人为什么“过而不改”呢?

3、你怎么理解“欲速则不达”的?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4、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材料略)

提示: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5、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在川上曰”有什么体会?

参考:

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一语:

意在言外,无限感慨。

不曰“不彫”,而曰“后彫”,文字直恁斟酌。(《四书评》)

评“子在川上曰”等章

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愚按:自此至篇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宋·朱熹《论语集注》)

或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曰:“古说是见川流,因叹。大抵过去底物不息,犹天运流行不息如此,亦警学者要当如此不息。盖圣人之心‘纯亦不已’,所以能见之。”(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三十六)

《论语》形容道体之文,只是指点咏叹,不多著言语。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就川上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时不然者自见矣。如“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只就行事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物不有者自见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天时上指点咏叹,而道之充满流行、无往而非是者自见矣。真善形容道体者也。后儒著力在精微处说,反觉费语言。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篇八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一、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_____ 輗____________ 軏____________ 彫____________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无欲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智也:____________。(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其何以行之哉?

5、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 为____________ 子夏为莒父宰 为____________

(2)过而不改 而____________ 人而无信 而____________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2、【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3、【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4、【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5、【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6、【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 '

7、【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

8、【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9、【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10、【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11、【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

12、【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三、问题思考。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5、同学们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6、 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四、思维拓展。

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

2、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五、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__________苟毋适卫,

吾出子 苟_____________出_____________盟可负邪 负__________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知识链接:1、(提示:jǔ、fǔ、ní、yuè、diāo)

2、(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

3、(1)\\\'女\\\'通\\\'汝\\\'(2)\\\'食\\\'通\\\'蚀\\\'(3)\\\'无\\\'通\\\'毋\\\'(4)\\\'彫\\\'通\\\'凋\\\'

4、(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过程:

二、1、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 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2、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讨

1、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3、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5、6、(答案略)

四、思维拓展

1、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达标训练答案1、三类。2、说到做到,行动坚决。3、遭遇;如果;放出;背弃。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篇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 2、启发探究式

自主预习:

一、 请同学们背诵第1、3、6、7、8、9、11、12则,并按要求默写。

1、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2、 ,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 。

4、 ,则远怨矣!

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_________。

7、 岁寒, 。

8、 逝者如斯夫,______!

二、翻译并分析课文,思考:课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几方面反映孔子为人处世之道?这对我们将有怎样的深远启发?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探讨:第1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探讨:第2、3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

选文第3则: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选文第5则:“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即卜商(前507—?),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小人”在古代常指地位低的人,也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一种意思。“文”是动词,意思是掩饰。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探讨:第7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探讨:第8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莒父是鲁国的城邑,具体位置现在还不清楚。“宰”指城邑的长官。“问政”就是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无”通“毋”,意思是不要,表示禁止。“欲速”是指做事情贪图快。“见小利”是指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选文第9则:“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是一个比喻。大车是古代用牛力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力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輗,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軏。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輗、小车如果没有軏,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探讨:第9、10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

翻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探讨: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一、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二、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提示:三类。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遭遇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如果___出____放出__

盟可负邪 负____背弃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从以上材料可知,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起,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二、设计理念:以读促思,以思促读,读写结合,深刻体会诗人所表现的优美意境。同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阅读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两首描写春景的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咏柳》、《绝句》)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 (疏疏)    一径(深)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 五)、作业: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六)、课外延伸: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课外亲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四、板书:

诗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儿童、黄蝶、菜花 (动)

追入

意  色: 黄、绿

评课:这样的古诗教学非常的实在,教师注重挖掘古诗内在的东西,并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从一首诗中去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学生掌握了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了该作者所写诗的特点。如果教师所补充的诗用处再广一些,则效果更好!(平平淡淡)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杨万里好酒,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肆。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酒店名。

2.篱落:篱笆。

3.径:小道。

4.阴:树叶茂盛成林的地方。

5.急走:快速奔跑。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扑蝶图。

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部分诗]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春晴怀故园海棠1

【宋】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春晴怀故园海棠 2

【宋】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读严子陵传

【宋】杨万里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过杨村

【宋】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寄陆务观

【宋】杨万里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伤春

【宋】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晚风 1

【宋】杨万里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晚风1

【宋】杨万里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须怒?来日一霜谁不知。

戏笔

【宋】杨万里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小池

【宋】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10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4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