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菩萨兵》5篇

发布时间:

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我讲《菩萨兵》》,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菩萨兵》 篇一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我讲《菩萨兵》 篇二

《菩萨兵》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一:

(过渡)师:这时候,翻译提出去找他们。可结果呢?

学生齐读翻译的话。

理解“乌云”。师:这里的乌云,真的是指天上的乌云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前后联系理解。)

生:不是天上的乌云,是指反动军队。

引导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说话。师:你在电视里、电影里看到过反动军队是怎样糟蹋老百姓的吗?

生1:他们对百姓想杀就杀,根本不把百姓当人看。

生2:反动军队把老百姓的家都烧了,使百姓无家可归。

生3:他们看到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抢,甚至连一只老母鸡都不放过。

师:是呀,反动军队不把百姓当人看,对他们实施了“杀、烧、抢、掠”(板书),藏胞见了他们,能不闻风丧胆吗?

教学片断二:

教学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1、师:看图上,这群悄悄回来的藏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奶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个可爱的小孩子……你看到这干干净净的院子,这平平展展的土地,你会对身边的家人说些什么?或对朱德、红军说些什么?用一、二句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交流。教师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

师:请问这位藏胞的小伙子,你当时看到红军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事,你说了什么?

生1:红军同志,你看我长得还算结实吧,求你们让我也参加你们的队伍,让我也能为百姓做点事吧!

师:你是藏胞的小朋友吧,你又说了什么?

生2:红军叔叔,你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就像是我的亲人,我谢谢你们。

师:藏胞的老爷爷在哪里?哦,是你,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3:红军同志,我老汉活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没看见过像菩萨一样的兵哪!朱德同志,我老汉向您跪下了!谢谢你们哪!

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支撑,也为生活化教学的探索注入了活力。在以上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教学时,把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潜力得到发展。那么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在哪?我觉得可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探讨。

一、“生活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学习与生活的脱离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在以上的第一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电视、电影中的所见所闻,再谈反动军队是如何糟蹋老百姓的,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切都源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建立,因为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二、“生活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就是语言表达,有的侧重于形象描述,有的擅长于逻辑分析,有的个性鲜明,有的平易随和。这就是优势智力领域的差异。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的表现,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21世纪需要各种各样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只是需要杰出的个人。因此,“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生活化教学既然能尽可能多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那么在活动中不同的个体就可以有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如在以上的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创设的写话教学环节,让“语言天才”和“表演天才”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对此,生活化教学正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创设了一个“藏胞看到干干净净的院落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说话的”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学生把自己定位成藏胞的小孩子、姑娘、老爷爷等等,说话的语气,表演的神态,活灵活现。特别是那位藏胞的老爷爷,“红军同志,我老汉活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没看见过像菩萨一样的兵哪!朱德同志,我老汉向您跪下了!谢谢你们哪!”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里,深刻地领悟了“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在这样 的情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7《菩萨兵》课后反思

在还没有上《菩萨兵》这课前,我真有点儿担心,因为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且课前也布置学生找一些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在教学《菩萨兵》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的教学:

一、注意背景的补充

上课前,为学生补充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学生很难体会“军队”的概念,也不能理解“鱼水深情”的含义。在课堂上,我简述红军长征背景,补充这段资料,让学生知道红军为什么会到藏族地区,也能体会历程的艰辛,对理解“休整”一词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意重点语句的教学

师:为了抓紧春耕的时间,第二天,在帮助藏胞春耕的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我们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地种好,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自由读一读朱总司令的话,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这篇课文中,朱德总司令说:“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是课文的重点理解内容,学生理解了这句话,对于理解课文主题,理解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这一教学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句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红军为藏族同胞春耕,自然要播种,种子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说的是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另一层意思是说红军在藏民居住区的所作所为,红军爱民的形象会像种子一样,播撒在藏族同胞的心里,从而会得到藏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的。绝大多数学生理解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没有费力,但在理解更深一层意思的时候有点卡壳的现象。一开始的时候,我有点着急,课文讲到这里,学生对文本应该是很熟悉了,理解出深一层的意思应该很自然啊。我又一想,这些还都是些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先将这个“难点”暂时“丢在一边”。在孩子们体会到藏胞的态度转变,通过表演走进了藏胞心里之后,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造句的处理要灵活

“尽心尽力”是要造句的,我在之前进行了铺垫,问学生:“你们在做什么事会尽心尽力或者什么情况下应该尽心尽力”,用谈心的方法教学,如果学生能够答上来,那么造句也会水到渠成了。

《菩萨兵》教学反思

“菩萨兵”这篇长征小故事,在上之前,我思考:这个故事想教给什么?以什么为主线?从哪入手?深研教材后,我决定以朱德领导的红军对藏民的爱为主线,以藏胞的误解——解除误会——感激为侧线,从而得出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一家亲的真挚情感。并决定从朱德的“两急”为突破口而展开教学。

朱德的“两急”为:一急藏胞在山里怎么受得了?,二急耽误了春耕怎么办?抓住 “急坏了,怎么受得了” “赶紧、尽心尽力” 等关键词语,体会朱德总司令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充分体现了朱总司令对藏民的关爱,并把藏胞当成亲人看待。

本篇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体会军民鱼水情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先是红军“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头去思考“红军到藏区来干什么的?”,从文中内容得出:他们是准备修整一段时间的。为什么要修整呢?从这里引出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危难和艰辛,体会红军在这样艰苦劳累的情况下没顾上片刻的喘息就投入到繁重的劳动当中,并把藏民的“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面对这样的情竟,面对这样的军队,藏民们发自内心地说出了那句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落脚点只放在朱总司令上,从这句话的理解中,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不是单单歌颂朱总司令的,而是歌颂朱总司令这支队伍的。

这篇文章以《菩萨兵》为题,此时,因为有了以上环节的铺垫,师再来解释“菩萨”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菩萨”一词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信仰,“菩萨”是佛教用语,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这也是菩萨一词的本义。而在这一课中其意思还有着“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而藏民们称朱德为菩萨一样的司令,称红军为菩萨一样的军队,那是藏民对红军最高的赞誉啊!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地体会藏民的心情,这时抓住“几时见过”这句话,追问学生:“那他们原来见过的是怎样的军队呢?”,孩子们从平日的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经验,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出“烧杀抢掠、强盗一样的军队”的画面,真正理解藏民们真是“吃尽了反动派军的苦头”,这样的对比,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引导,也让学生理解了军民鱼水情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这篇文章传递的信息非常多,仅仅靠课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里的未知数太多了,因此,用这一课引领学生读读长征方面的书,还是可行的。学生如果能主动去读了,长征就不会那么抽象了!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时遇到了难处,对于省略号,大多数学生很难理解这里到底省略了什么,虽然有个别同学说出了我心中的答案(红军在藏族同胞心目中的影响,就想植物的生长,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永远长存,不会消失。),但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同学都理解了。怎样要让学生自然地理解这样的句子,我想,还应该自然引导,随机点拨,切不可生拉硬拽。

《菩萨兵》 篇三

3月10日,聆听了谭洪伟老师执教的《菩萨兵》一课,谭老师的教学设计能重组教材,由藏胞对红军情不自禁地赞颂“几时见国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一句话入手,提问学生藏胞一开始是不是这么说呢?藏胞一开始是怎样对待红军的?抓住点题的中心句展开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设计也很合理,课件也做得不错(谭老师的教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只是整堂课从始至终学生都没能深入地走进文本。(这当然与学生课文没读透有很大关系,谭老师上午刚教了这课的第一课时,学生课文还没能读流利)我个人觉得:有这样几个教学环节还有待商榷:

其一:在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反动军队是怎样对待藏胞时,有学生回答说抢粮食呀;把地里的种子都挖出来带走啦,教师补充说烧杀抢掠,不少学生嬉笑一片。的确,课文讲述的内容离学生所处的时代太远,学生很难感同身受,但教师在这儿如果能很好地创设氛围(如播放一段烧杀抢掠的视频或出示几张图片的话),那就能比较轻松地把学生领进文本,也为后来教学“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以及与红军尽心尽力地帮助藏民作了很好的铺垫。

其二:在教学朱总司令说的“这也怨不得他们……”这句时,教师没能引导学生感悟出朱总司令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而是还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

其三:在学习“……像种自己的地一样……要让红军的种子~结果……”这句时,教师没能引导学生想象红军是怎样尽心尽力地帮藏民种地的,进行说话训练,而是要求学生用“尽心尽力”造句(学生造出的句子内容肯定离文本远啦),结果把学生引出了文本。另外,在引导学生理解“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含义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而不是一带而过(这句是教学难点)。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理解:红军是怎样帮助藏民的?藏民看到红军这样帮助他们又会怎么想?让学生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最后,从解读文本考虑,一定要告诉学生藏民都笃信佛教,而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谭老师最后的拓展设计相当好,把“我们共产党人好比是种子……”这段文字出示出来,如果能配上一首歌颂党的藏族民歌,那学生的情感就会被充分调动出来了。

我讲《菩萨兵》 篇四

作者:周健    转贴自:周健blog    点击数:97

《菩萨兵》教学设计【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

作者:周健   文章出处:周健blog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菩萨兵”指谁?谁称红军为“菩萨兵”?

2、      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带着问题读读书,在书中找答案。

二、读课文 ,学习8-9自然段

1、读后回答: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因为红军的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藏民大多信奉佛教,认为菩萨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红军关爱他们,所以他们称红军为“菩萨兵”。)

2、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知道藏族同胞十分感激红军?

出示第8自然段第2句,指导读好“全都”“感激的泪水”这两个词。

从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红军对藏族同胞的关爱,使之感动。军民鱼水情深。)

3、藏族同胞激动地说------------(出示内容,指导朗读。)

司令指朱德,兵指朱德率领的红军。

4、“几时”一词说明了什么?(从没见过)正因为如此,红军刚来时,藏民是怎么做的,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说说难写字的笔顺。

4、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引入第1自然段

1、当藏民们返回家园后,看到眼前的事实,不禁赞叹道———

2、但红军刚来时,藏民是怎么做的?默读第1自然段,想想为什么?

相机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

3、藏民的不露面急坏了朱德总司令?他急什么?带问题读2—7自然段。

三、学习第2--7自然段

1、“一急”: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着急与担心)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如何解决? 理解“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2、“二急”:“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

如何解决?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理解“尽心尽力” 并造句;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不能耽搁春耕,怕来年藏民挨饿。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四、小结:

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几天后,藏民悄悄地回家了,看见了干干净净的(  ),

平平整整的(  ),全都(         )。他们说:(            )。这正是“拨开乌云见阳光,军民鱼水一家亲”呀!

五、作业《拓展练习》  (四、五)

附板书:

7 菩 萨 兵

朱德:担心     体谅

藏民:害怕     感激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

《菩萨兵》 篇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复述课文。会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造句。

2、朗读、理解、感悟朱德总司令的三段话,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菩萨兵(注意“菩”、“萨”的读音)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后据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藏族 一段 地区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下 糟蹋 挨饿 怨不得

不饶人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2)指名读词,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挨”。

(3)齐读词语。

(4)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本课指做翻译工作的人。

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5)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按笔顺写好笔画较多的“藏”、“播”。

三、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2、藏族同胞为什么躲进深山不敢露面?师结合简介国民党军队是如何对待老百姓的。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突出朱总司令的“急”。

四、课堂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抄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交流: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再读,画出朱总司令说的话。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问:这句话表达了朱总司令怎样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读、齐读,体会朱总司令深知臧民疾苦,对臧胞的一片赤诚爱心。

5、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总司令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表面上讲春耕,实际上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他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指导朗读。(抓住“不能”“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等词语。)

四、精读课文第8、9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感叹、反问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练习复述。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复述课文。

(1)提示方法: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也可抓住重要内容(朱总司令的话),先分段复述,再连起来复述。

(2)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复述,评议。

六、作业

用词语“热火朝天”和“尽心尽力”各写一句话。

板书:

7、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躲 跑 返回 流泪  赞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我讲《菩萨兵》》,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4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