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4篇《2022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页例1,练习二十三第1、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乘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感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经验与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

教学重点:

探索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

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自学教材第99页,例1的主题图,想一想:

(1)画面上同学们在干什么?

(2)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3)怎样解决每个方正有多少人?

(4)怎样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10×8表示什么?80×3又表示什么?

(6)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尝试作业:P99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预习反馈:

1.出示画面:2个班同学做操,每班4排,每排8个同学。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解答。指名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新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4.出示情境图: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一个方阵与例1相同,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请同学们自己观察画面,你看懂了什么?

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可以与同桌交流意见。(组织学生交流。)

(1)你收集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怎样列式计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善解答过程。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对吗?

二.关键点拨:

1.自主解决问题。课本第99页“做一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5×6×8 (2)5×6×(5+3) (3)5×6×7+5×6

(4)5×6×7+30 (5)30×8 (6)30×5+30×3……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3.看到这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

(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师:以后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页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样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3、4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三(1)班5个小队去植树,每小队8人,每人种3棵柳树和2棵桃树,他们一共种了多少棵桃树?(训练学生收集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5×8×2

四、反思,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3.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4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 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 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

3113

1212

2211

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

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

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

(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

(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篮球2个用:28×2=56(元)

③鱼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问:

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

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①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

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

(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①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

②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

③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

(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

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

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

(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

关系式,平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

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

(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

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

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

二、课堂综合练习。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

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

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

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的第1—4题。

(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

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805×50300×20xx×50

15×424×30150×8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

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3、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

3×8=24(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5=80(个)

(2)教师讲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工作总量。(板书:工作总量)

(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4)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

4、巩固练习。

(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

①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③李师傅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

(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

三、作业。做练习六的第5—9题。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021全册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

7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初步体会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观察讨论、游戏活动等发挥学生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培

养他们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践与活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思品教育,培

养学生爱科学,珍惜时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

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及特殊二月的区分

五、教学准备:

1、日历一本

2、每人备好年历卡,2003年——2006年,月天数填写表一份

3、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幻灯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流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生:“日历”。

师:为什么呢?谁来解释一下?

生:“因为日历每天都要撕去一张纸到了年底只剩下日历皮了”。

生:“日历有三百多页纸,每过一天就要脱衣服一件。”

师出示“一本日历”观察。

师:“日历上都记载着什么?”

生:“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观察2012年历,你想了解到什么知识?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个月?

生: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生: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生:四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3、师:应该先研究哪个问题?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

师:为什么?

生:知道了一个月有多少天,就可以求出一年有多少天。

生:用一个月的天数乘上12就会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了。

师:观察我们已备好的年历卡,然后把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在已备好的表里。(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填写自己的表格)

4、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一组交流发现规律,指名发言。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2022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4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