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4篇

发布时间:

《新闻两则》导学案 篇一

〖创意说明〗

文章的时代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会别有洞天。

〖教学步骤〗

序曲: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我们学习《新闻两则》,让我们试着走进电视──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先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然后大家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来当制片人

将学生分成地图绘制、场景设置、镜头剪辑三个小组,要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

1、地图绘制组:

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尖头标出。可以将课本上的图扫描后放大,再根据课文内容标上记号,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 flash 制作。

2、场景设置组:

如果电视台想在新闻播报之后还进行一次军事访谈,请你设计一下访谈时人物的背景、服装、道具等。

3、镜头剪辑组:

如果这则新闻出现在电视上,与新闻播音相配的画面应是哪些?

二、进入演播厅

1、当当播音员: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学生自渎、讨论、交流。重点指导:

⑴ 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⑵ “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⑶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

2、当当军事家:

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

讨论明确: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执行毛泽东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战况分析:二十日夜解放军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二十一日下午开始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并占领扬中、镇江、江阴,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形势预测:解放军很快会占领南京,国民党大势已去。

3、当当主持人:

如果你来当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

设计示例:

导播语:大家知道。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后,解放军于昨天凌晨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发起了渡江战役,那么现在战况如何呢?战争又将如何发展呢?今天我们请来了著名的军事专家来到了我们的演播现场,下面我们就请专家来为我们分析分析。

采访问题:

⑴ 请您给观众朋友们就最新战况作些介绍。

⑵ 请您预测一下明天的战事。

⑶ 您认为战争还会持续多少天?

⑷ 现在的情况对哪一方有利?

⑸ 您认为最终的胜者是哪一方?

结束语:好,刚才专家对战争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战争的形势也进行了预测,那么战争究竟会怎样发展呢?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明天这个时间再会!

三、坐上观众席

如果你是观众,你需要完成如下任务:

1、你听出了新闻报道者的情感倾向吗?

2、对军事家的分析,你还有异议吗?

3、对这场战争,你好可以补充一些“独家”的资料吗?

四、学生仿照上面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新闻两则》都是写胜利,但情感的强烈程度、写法等方面存着较细微的差别。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写作特色,进而训练思维,进入较高层次的阅读境界。

〖教学步骤〗

一、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1、作者相同:

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2、目的相同:

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3、主旨相同: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4、大背景相同:

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二、找“不同”

1、具体时间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2、具体地点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发生在长江沿线;《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发生在地处中原的南阳。

3、具体写法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名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4、构思特点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5、语言风格有别: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三、将自己的发现写成小段的鉴赏性文字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篇二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

一、 疏通句篇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2、 请学生试读课文3、 教师范读4、 学生齐读

二、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1、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2、 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地(2) 空中撒盐差可拟   拟:比,比拟(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乃:才(5)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  委:舍弃。(6)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2) “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3)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5)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 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7) 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 拓展延伸1、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1)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2) 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篇三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

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

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南朝宋 刘义庆

4、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5、b

6、⑴ 约定  ⑵ 才  ⑶ 化  ⑷ 一会儿,不久

7、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导学案 篇四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出读了课文,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儿?

学生回答:大   快  多(板书)

2.为什么这一段中的“网”“入网”“上网”都要加上引号

学生回答:这里已经不是指的普通的网了,而是有了新的含义。

二、品读“奇妙”

1.奇妙之一:大

(1)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大的?(打比方)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张团团包住地球的巨大的网。

(4)作者为什么要大家这样去“想象”?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2.奇妙之二:快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像学习“大”这个特点一样来自学“快”,要求:

(1)抓关键词突出互联网之“快”。

(2)为了说明它的快,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找出来读读?(书信 电话 上网)

教师巡视 学生自学   教师加以点拨(相机板书  几秒钟    多少倍)

3.奇妙之三:多

(1)既然互联网这么奇妙,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什么多

①非常丰富、各种、无所不有……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②这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什么作用?

(2)国际互联网功能多,课文是怎样来说明的?

①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可以——(这是休闲)还可以——(这是学习)还可以——(这是工作),甚至可以——(这里购物)。

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交往、购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

②“……”说明什么?

a.还有很多功能,能不能说说你知道的?

b.还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去开发。

4.这些都和什么有关? 学生自由发言    人们的生活

5.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和人的关系    (板书:快捷方便     丰富多彩)

7.这些都是网的什么? (奇妙)

8.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能做哪些事?

(出示: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三、总结拓展

三、总结拓展

1.国际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解释“息息相关。”

2.练习说话:假如有一天,国际互联网不通了,我们原来打算            ,现在只能                    。可见,它使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

3.(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网络是什么》,理解网络的多样性特点。

4.总结:网络世界精彩无限,但也要学会选择,正确把握。希望国际互联网为每个同学的成长提供绿色的精神食粮,撑开一片蔚蓝的天空。

四、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网

奇妙     快    国际互联网

多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4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