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3篇《初一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学习与导学目标: 篇一

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懂得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概念的生成、应用,体会相反数的意义,简化数的符号,学习观察、归纳、概括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初一数学上册《整式》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符号运算的作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找出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按要求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老师,摆几个三角形呀?

老师:先摆一个,再摆两个、三个、四个。关注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鼓励每个同学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在探索数量关系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分析:

三角形个数12345

火柴棍根数35791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老师:每增加一个三角形,火柴棍根数增加多少?

学生:2根

老师:火柴棍根数是一组怎样的数?

生:连续奇数。

师:奇数可用整式2n+1(或2n-1)表示。

师:从多角度思考,也可以分析表格中火柴棍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生:怎样找?

师:如3=2×1+1,5=2×2+1

生:哦,明白了

师:从而得排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棍根数为什么?

生:2n+1

师:请同学们亲自拼一拼,想一想,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好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能否积极地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不要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实际活动。

提出问题后,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班组交流。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所需钱数为多少?

生:2.3n元,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需要多少元?

生:2.2n元。

生:观察这两个整式,当n=100时,需花钱230元,而当n=101时,只需花钱2.2×101=222.2(元),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所以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应该购买101本能省钱。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索,至少需要多少本时,可以按上面方式购买。

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探究,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再找几个方框试试,看自己的规律是否还成立

生:好

教学时,也可以先开放,让学生发现月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讨论浅色方框中数字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关系课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整理这节课的内容。

初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地位及作用:方程和方程组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成。它不仅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后继知识的基础。可以说它承前启后,有重要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建模能力,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特点:本单元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内容呈现模式并逐步渗透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设计(课题组成)

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方程中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并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和他人合作的意识。

本单元重点、难点:重点是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关键: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出代数式;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二学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方程,对于方程并不陌生,另外已经有了初一前一段所学数、整式的知识做基础对于解方程并不难掌握,但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应是难点问题,这里应多让学生练习

三、教学策略:

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内容呈现模式;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并掌握规律;抓住教学关键: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出代数式;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四、学法指导:

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并掌握规律。

五、课时安排:

方程和方程的解(1课时);一元一次方(1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共13课时。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初一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4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