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篇一

一、本课学习重点。

1、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理清记叙文六要素。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

3、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感受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 。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走进那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吧!

作者简介。

二、简介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我们每位同学对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这里老师不一一赘述,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到网上查找资料,对这位伟大的人物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三、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 www.chayi www.chayi5.com 5.com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四、生字词学习。

鄂(è) 豫(yù) 绥(suí)靖(jìng) 阻遏(è) 锐不可当(dǎng) 荻(dí)港 溃(kuì)退 歼(jiān)灭 要塞(sài) 二十八宿(xiù) 管辖(xiá)

五、新闻的概念、特点及写法。

1、新闻:又称消息,包括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新闻述评等。

2、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3、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4、篇幅:短小精悍。

5、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6、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六、整体感悟。

整体感悟一: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你能分别理清这两则新闻的六要素吗?

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整体感悟。

整体感悟一: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你能分别理清这两则新闻的六要素吗?

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整体感悟二:

①新闻的标题有引题、正题和副题,请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选择你手边的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来说明标题的作用。

②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会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整体感悟三:

①电头和导语 是新闻体裁中所特有的形式,它们有何作用呢?

②主体是新闻的主干,请你分析这两则新闻的结构布局。

③新闻是客观的事实报道,你能从客观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两则新闻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吗?

七、阅读方法指导: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 :导语 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 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篇二

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溃( )退 歼( )灭 芜( )湖

荻( )港 诸( )县 锐不可当( )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殷( )切 殷( )红 殷( )勤 朱殷( )

a yīn b yān

2 当( )选 妥当( ) 当( )面 恰当( )

a dāng b dàng

3 要塞( ) 阻塞( ) 堵塞( ) 边塞( )

a sài b sè c sāi

三、给下列各组字注音并组词:

四、解词并解释加黑的字:

1锐不可当:

2 击溃:

3 业已:

六、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冲破敌镇 江阴要塞 b 纷纷溃退 锐不可当

c 横渡长江 毫无斗志 d 都很懈气 英勇善战

六、将恰当字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立( ) ( )然

a 即 b 既

2 欢( )佳节 ( ) 来( )去

a 踱 b 度

3 拒( ) ( )裂

a 决 b 绝

七、选词填空: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 (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 (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八、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溃退 激战 泄气 顽强 毫无斗志 歼灭 抵抗 微弱 冲破 占领 击溃

褒义词语:

中性词语:

贬义词语:

九、语文常识填空:

1 新闻也叫 ,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 地报道国内外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 一条新闻,通常包含 、 、 、 、 五个部分。

3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 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 ,还可穿插适当的 和 。

阅读

十、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十一、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 ;这些内容说明了 , 。

2 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 ,其中“百万”说明了 , 。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

3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

4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 。

5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 。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

6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 ,它在这里的作用是 。

十二、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 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 文中“此种情况”的“此”,在词类划分中属 词,它具体指 。

4 “这”指的是什么?“国民党的广大官兵……泄气”一句与上一句的关系是什么?

5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6 这段文字既有记叙,也有评论。第 句是记叙,第 句是评论;评论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十三、读《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大学》,完成文后各题。

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

本报彭泽讯 张金扬、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7月,鼓泽县爆发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学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日前,记者来到王求晓家采访了他们。

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1984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任马湖村农民船队队长。他常年驾驶机帆船,装载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武汉,跑江浙,闯上海,航线遍及10多个省市,每年纯收入数万元。

王求晓劳动致富后并不满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说:“金钱上、物质上的富有是暂时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钱买不到的。”王求晓和高晓华分别于1966年初中和小学毕业,在学业上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在多年的驾船生涯中,深感搞经营、办企业,仅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只有学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几年,王求晓买了许多有关专业书籍,订阅了不少报刊,夫妻刻苦自学,潜心钻研,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今年5月,他俩一试身手,勇敢地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成人自学考试。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并蒂莲”,王求晓夫妻双双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7月,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喜泪盈眶。

王求晓夫妇将于9月初启程赴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俩准备把家里的两艘机帆般承包给乡亲们管理。王求晓仍兼任马湖村农民船队名誉队长,他将在北京通过通信工具,为船队出谋献策,传递经济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学好本领,毕业后,回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出力。

1 一般新闻常用的标准有多行形式:主题、引题和副题。“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是本文的 ,起的作用是 ,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是本文的 ,交代了 ,包括 和 。

2 指出哪是背景介绍,这个介绍对新闻有些什么作用?

3 第三段王求晓的话,在文章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4 指出哪是新闻的结尾?结尾的内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答案:

一、kuì jiān wú dí zhū dāng

二、1 a、b、a、b 2 a、b、a、b 3 a、b、c、a

三、1 qiān 签字 jiàn 鉴定

2 xiè 发泄 xiè 泻肚

3 kuì 溃退 kuì 馈赠

4 xié 协作 xié 威胁

四、1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阻挡; 2 打垮,打散。溃:溃败。3 已经。已:已经。

五、c

六、1 a、b。 2 b、a。 3 b、a。

七、顽强、激战、击溃、控制。

八、褒义词: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顽强、歼灭、击溃。中性词:抵抗、冲破、占领。贬义词:溃退、泄气、微弱、毫无斗志。

九、1 消息、及时、新近。 2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3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十、

十一、1 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 2 人民解放军;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不行,因为没有力量,没有气势,没有感染力。3 横渡长江;遇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4 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5不包括;不可以,因为时九江还没有解放,这样写语意准确。6 都: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十二、1 写我西路军所遇敌人毫无斗志,抵抗甚微。2 分两层;第一句一层,写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后两句为第二层,写敌人溃退无斗志的原因。3 代,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4 指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具体分析上一句的原因。5 背景;原因。6 ①;③;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士气低落、不堪一击的军情,有力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1 引题;点明新闻的中心,揭示新闻的背景;主标题;主要事实;人;事。2 第二段是背景介绍,简略介绍了王求晓的致富经过和富到什么程度,增强了这条新闻的真实性,提高了可信度。3 这段话揭示了新闻人物的思想,也是这条新闻的主题。4 第四段是新闻的结尾。这个结尾有两个点值得注意:一是王求晓仍兼任名誉队长,这说明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学习、事业两不误。二是毕业后更好地为家乡建设服务,表明了他学习的目的仍然是为家乡服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篇三

毛泽东

新华社郑州 1948年11月5日电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一座,敌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4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