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美术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美术教案 篇一

一、导入

师:请你猜猜我是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修拉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色挤在调色板上,颜色不调和直接用小号笔蘸取颜料在画布上作画,整个画面有五颜六色的颜色组成,达到他理想中的“和谐、明亮、多彩”的艺术效果。

2、《纳蒂布港》西涅克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与新印象派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对比,分析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深刻了解点彩派的含义。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4、欣赏生活中的点: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5、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1).《山水》 黄宾虹 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2).《黑屋顶》吴冠中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3).《蜡染》 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4).《构成》 维克托?瓦萨里 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 梵?高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6).《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 法国 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总结:不规则的点无序排列,随意性强,能产生轻松、变化的视觉效果

规则有序的点排列,能构成整齐划一、形象清晰的图形。

用规则和不规则的方式相结合做点的排列,可使画面丰富活泼。

6、讨论思考:怎样用点的排列做出几何图形、静物或风景画?

技法点击:1. 设计几何图形 2.从某一小块作点的渐变排列 3. 用几种颜色逐格完成。

三、欣赏我们的点彩画:

四、学生创作练习

作业要求: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用绘画的形式,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抽象画或具象画)。

作业星级达标要求:

★我能点出简单的图形。

★★我的作品色彩丰富、有变化。

★★★我的作品点出了疏密(大小、方向)。

★★★★我最棒!我的造型独特、色彩丰富还点出了规律。瞧!还能感受到光感呢!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六、拓展

大家可以尝试着采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美术课堂评语:

你是位懂事而有个性的女孩,上课很认真,画画也很细心,动作很快,希望今后能更大胆的表现作品。

你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对老师有礼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作业认真完成,而且,还很不错哦,继续加油吧,老师相信你会成功!

你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聪明、好学,对什么都满怀好奇,看了你的画,让老师看到了你的丰富的想象力,继续努力哦,加油!愿你能有更大的收获!

美术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

2、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

3、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培养学生关注、热爱地方传统文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在我们的身边,会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有的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流失,有的正在被我们重新认识和保护。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关注传统文化,尤其是本身就具有很多审美价值的文化遗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赏,用美术手段来记录、表现。

本课选择杭州西湖边著名的历史街区————北山街,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去感受、体会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学习用简洁的文字和速写、摄影等方法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素材。

本课首先选用北山街在不同季节、时间的风光照片,启迪学生对特色街区的审美感受,激发探访历史文化活动的热情。展示了北山街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建 筑、缆船石、摩岩石刻、造像、绘画等文化遗迹,在让学生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和用美术表现方式去进行探访活动。尤其是通过对历史文化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对比,让学生在对不同建筑的造型结构、装饰风格的对比中,学会了解欣赏历史文化建筑的特点,并用线描、铅笔淡彩等写生的手法画一画, 学习用美术的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培养欣赏、尊重、热爱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探访、记录、写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

难点: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学生计算机上准备《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相关资料,铅笔、水彩等创作工具。

(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等资料。

教学过程

1、学生进入计算机房。

2、导课,对北山街的风光感受,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北山街的秀丽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引出课题《悠悠北山街》。

3、对北,山街文化遗存的感受。

(1)课件出示:感受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岩崖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激发学生探囊取物访活动兴趣。

(2)小结: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的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

4、对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

(1)让学生视觉感受北山街上的各种历史建筑,引发实地探访兴趣。

美丽的北山街吸引很多人在此造别墅、旅馆,也吸引很多名人来此建造别墅,居住。课件出示: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教师简单讲解建筑名称及来历,如春润庐、新新饭店、秋水山庄、孤云草舍、西湖博览会博物馆、菩提精舍、如庐、息庐。

(2)出示《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使学生能深入进行探访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联网教师的计算机,查询自己最感兴趣的北山街历史建筑及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访资料收集活动。

(3)让学生学会把查询的信息复制、粘贴在表格内。学生分小组或个人探访,教师个别指导,完成网络探访历史建筑活动。

5、网络探访活动结果交流。

教师鼓励探访成功的学生代表交流探访活动结果,并通过计算机,把学生的探访活动记载表传到教师计算机上,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悠悠北山街,目睹西湖百年沧桑,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所以北山街得以悠悠。

介绍课文,只是作为一个引子,因为毕竟杭城与我们还是有着 距离,所以我选择我们的历史街区和学生交流。课文实际就是一个参考,只是一个课程资源,不必斤斤计较于文本的这些内容。老师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进行修改取舍,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闪光点。相比于杭城的北山街,我们的历史街区更是可怜!有历史,我觉得更多是曾经的。悠悠北山街离我们乡下的孩子 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我们采用了照图片写生的形式,虽让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后面的几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访我们平湖的历史文化建筑,如报本塔,莫使庄园等,把乡土融入课堂,使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

《悠悠北山街》的作业来看, 树还是那棵一年级的树,房子还是一 座没有底座飘忽的一片 。我在思考,到底要带给学生什么,让他们学到些什么?现在又有老师提出要注重技能教学,感觉很有道理,但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技能教学到底怎么实施,怎样的实施才是符合五六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通过《悠悠北山街》这堂课,我有这样的思考。 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我个人觉得只要注意了这两个方面,其他的还是象过去一样强调学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画画,带着生活经验去画画。同时要注意的是,虽然强调了技能,但 此技能非彼技能,不需要强调^观察关系、素描关系,小学阶段只要绘画注重科学性,注意生活细节,注意画面的前后关系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就给给初中的老师了。

美术教案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

一、导入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二、欣赏、分析、讨论

1.感受作品;

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a.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穴直线和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等?雪

b.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节奏)

c.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等。

→以上建筑的体积组合示意图。

三、制作小训练与草图设计()

1.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面的造型,通过剪切、折叠、粘合等方法,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

2.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

3.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4.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

→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

1.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

2.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

3.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

→学生草图展示、归类。

→相关书籍和网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

课前准备:同上。

五、学习制作方法

1.对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为制作提出建议;

2.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折叠、挖切、粘合等方法的演示、讲解。

→制作方法步骤。

六、制作模型

分小组制作模型,教师巡回辅导,对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好习惯及时点评。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

1.从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2.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谈制作体会。

→经典作品举例。

八、总结

对本单元学习做出总结;安排清洁教室卫生。

美术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感知苹果的外形,指导幼儿进行碎纸粘贴。

2.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使用胶棒将纸片粘在苹果图形上。

活动难点:

能够在图形轮廓里粘,且能粘住。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粘纸的经验。

物质资料准备:活动前指导幼儿将颜色纸剪碎并放在小盘中、胶棒、画有苹果的图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苹果的形状,激发幼儿的想象。

(1)教师:"你们都吃过苹果么?苹果都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苹果,它们都是没有穿花外衣的白苹果,它们想请你们帮帮它们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么?"

二、基本部分

1.先在苹果宝宝的身上抹上少量的浆糊(强调一点点、少量),

2.然后从盘中取出剪好的小碎纸,一小张一小张的贴在画有苹果形状的白纸上,直到把苹果宝宝的全身都贴满,

3.注意:不要粘出去,要合身,这样苹果宝宝就又圆又好看了。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① 幼儿操作时,教师注意幼儿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②提醒幼儿仔细一点,注意浆糊不要抹得太多。

③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帮助。

三、结束部分欣赏作品。

教师:大家看苹果宝宝的花衣服粘好了,晚上放学后,请你们把它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好不好?

美术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课件。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

(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

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

(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

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

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

美术教案 篇六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花卉与纹样美术教案

【课题名称】: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课型】:设计·应用课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建议设置,考虑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及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选择花卉纹样设计运用作为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花卉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展开,让学生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在内容上,从花卉的写生,到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手法,从单独纹样的形式,到连续纹样的组合变化,循序渐进并强调学以致用的观念。在形式上,设置了两个活动,由表及里,由简到难,都注重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分组和竞争来完成学习任务。

1、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2、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课后拓展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彩笔、剪刀等学具:绘画工具、彩笔、白色纸杯、笔筒、预习学案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图,激发情趣

1、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花,学生欣赏

2、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自然界中的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花?

(学生回答)

3、欣赏敦煌藻井宝相花纹样,阅读链接,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个纹样描绘的是哪种花?

*结构上如何?用色上如何?表达了什么愿望?

4、为什么这些花会这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花卉纹样的魅力又如何可以延续千年呢?(提示:可以从花的寓意说开来)(学生小组内交流,回答)

因为每种花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这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的呢?来,一起走近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二、、探究设计方法

(一)、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儿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

1、观察与写生:自然界中的花千姿百态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瓣行,把握总体特征。

2、变形: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多媒体演示对荷花的各种变形)

3、还可以运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也可以综合运用(以树叶为例演示装饰过程)

(教师总结板书)

(二)、分层次练习,掌握方法:

1、要求(根据自有条件,任选其一完成)

*请选择一种花的写生稿,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

花卉外形变形。

*尝试用学案上的轮廓运用点、线、面或点线面的综合完成3—4个纹样装饰。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作业展示评价(自评、互评)

(三)、进一步探究:

1、刚才我们完成的小训练就是单独纹样的雏形。

2、制作纹样首先要确定骨式(定义),展示两个单独纹样,对比观察一下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均衡式和对称式

3、接下来,我们就以对称式和均衡式的骨式来进行纹样设计。*教师示范对称骨式的纹样设计:

*了解纹样的色彩和搭配方案

三、自主设计

1、把你之前完成的小作业整理成对称式或均衡式的单独纹样(任选其一完成)

填充在学案纸上物品轮廓的合适位置

画在道具上(手套、纸杯、圆筒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提出宝贵意见

四、拓展延伸

把你设计的单独纹样连续的摆在一起,会是什么?

美术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浙美版第十册第十二课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对儿童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了。点彩是新印象主义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采用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小色点和小色块有序排列或交错在画面上,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调色的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

本课教材选择展示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另外教材又展示了点的变化、“由几种不同的色点组成的单个物品、及2幅学生的点彩作品。目的是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点彩画法,并能自主地运用不同的点进行点彩画创作。

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点彩的方法,画一幅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在第五册、第六册教材分别安排了黑白撕贴画、彩色撕贴画,学生对于用小色块造型及色彩谐调有一定的基础;另外在第九册已经学过对比色、类似色、色彩的明度、亮度,因此对色彩的驾驭有一定的基础。基于此,学生学习本课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为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画面色彩〖www.chayi5.com〗和造型效果,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容易驾驭并能出效果的色卡纸和油画棒来进行点画创作。在观察、比较、体验、创作中感受点彩画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点彩画的基本原理,学会用点彩的方法进行色彩表现。 过程与方法: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彩的规律、疏密

问题,使画面色彩谐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点彩画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游戏

形式观察色点组合的规律,从中体验发现点彩的乐趣,激发其

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点彩造型的方法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

难点:正确处理色点组合的规律,使画面呈现谐调的色彩。

教具准备:课件、油画棒、作业纸、彩色粒子(小奖品)、小画板 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设疑抓学生的注意力。(先看一段沙画录象,请你猜猜艺术家是用什么材料

来创作作品的? 沙粒,一粒一粒的沙就象一个小小

的点,点是最小的绘画元素,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

用最小的点来画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1分钟)

1、(课件:人物头像点彩作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2、揭题、读题:好神奇啊,近看只是各种颜色的点,退远了就组成了一幅画,这——就是奇妙的点彩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点彩画》

二、探究学习

(一)、代表人物代表作介绍 (2分)

各种颜色的点组成的`画就是点彩画,点彩画还有一个专门的流派,那就是点彩派,它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那我们赶紧去认识几位点彩派的大师 吧:

(课件)

修拉 创始者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西涅克 发扬者 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描绘的作品中表现港口的比多。

克罗斯 水彩点彩画家

黄亮 中国的点彩派代表

(二)、探究点彩画

1、点的形状2分钟

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一幅画推荐给大家看看

课件出示西涅克 ——《纳蒂布港》

课件从整体—局部慢慢把画面放大

你看到的画中的点是什么形状?(方形)

那你想想看,除了方形的点,还有什么形状的点?(先学生口头回答,圆点,顿点,三角形点,挑点,弯弯的点,转转的点?)

不同的点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点。(翻出相应的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形状点的运用。)

过渡:点彩画的点形状多变,点彩画的色彩更奇妙,那么点彩画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课件:把作品再缩小,探究点的色彩。整体---局部)

2、点的色彩 1分钟

(1)、 你感觉画中的天气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在画中看到了哪些颜色?

是啊,这幅画的色彩很丰富,给人感觉画面明亮。

(板书出示 色彩的特点:明亮),

过渡语:那么画中大片不同色块是用一种颜色点画成的吗,老师从画中切割一块

放大看看。

3、局部欣赏,探究色彩规律 (10分钟)

设问: (1)、把画面放大到天空这一块初看起来这块是什么颜色?让我们再放大

仔细看看?

小结:哦,原来初看起来的这种紫色,其实是深浅不一的蓝色、红色、粉色

调的点交叉或并列排列在一起,是人的眼睛在观察的时候,调和成的这种紫色。

(2)、那么海面的这块绿色是不是只用一种绿色点画成的呢?你想想看,会用那些颜色呢?那么画面中的橙色块面呢? (学生回答后,课件验证)

(板书出示 色彩的特点:丰富)

过渡语:点彩画真神奇,不同颜色的点规律地排列,能让我们的眼睛感受丰富的颜色变化。

(3)、色彩分层练习 +反馈

那就让我们学大师,练练手吧!选择你喜欢的一组颜色画点,体会一下这些

颜色并置在一起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时间是1分钟。

过渡:那么多颜色的点是均匀分布在画面中的吗?(不是)

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排列的吗?(不是)

那么画家在排列这些点的时候又有什么规律呢,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阳光下的帆

船上:(帆船特写镜头)设问;

(3)、你能发现光是从哪个地方照过来的?是怎么看出来的?

(4)、船头的点跟船身的点有什么不一样?天空、海面、船身的点有什么不同?(板书:大小、疏密、方向)

(实物投影)反馈并过渡:其实同学们在刚才练习点画色块的时候,已经运用了这些规律,我们来看看,(教师可以适当加强补点,以增强效果)

点的不同组合能表现不同的风格和情调,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大师们笔下的点。

(四)、作品欣赏(课件) 2分钟

(1)、《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画面中洒落大片的黄色表现了什么?树荫用什么颜色?

(2)、水彩点彩家克罗斯的《风景-树》

下面这幅画主要用了什么色彩?画中点的变化更丰富,你能发现吗?

近景是一片蓝色的树,用了那些蓝色?为什么?

中景2个小山丘在用色上有什么不同? (对比色使画面更亮丽)

远景大山在用色及点的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三、操作练习 5+2+10=17分钟

1、点彩游戏(5分钟)点彩引导。

小小的点里藏着奇妙的世界,下面老师借用你们刚才的画纸,还要借用一下里面的点,我要用这小小的点来表现一件很美的东西,看它变什么了?

(撕、蝴蝶、上展示区,画上一条线就成了一只风筝)

过渡语:

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风筝了, 阳春三月,风筝飞满天,我们去看看生活中的风筝?

2、启发欣赏 (1-2分钟)

a. 这是动物类的风筝?

b.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风筝?

c.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朋友画的风筝,是用什么方法?

d. 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有趣的风筝?

3、(课件)作业要求:(10分钟)

这几天我国山东潍坊的天空中到处可见放飞的风筝,第26界国际风筝节4月

20日开幕了,吸引了好多国际风筝爱好者。他们都想在比赛结束后带上我们中国小朋友设计的风筝回去。于是组委会特地给我们递来了一份邀请函,我们看看(略): 作业要求:

1、内容:可以是动物类、植物类、用品类、卡通类等等。

2、方法:请用点彩画的方法,点画自己喜欢的风筝。

3、要求:造型独特、色彩丰富、谐调。

四、作品展示( 3分钟)

1、放飞的构图

2、教师小结:

老师发现,同学都是点彩画大师,看,我们用点彩画的方法设计了那么多造

型独特、色彩丰富的风筝飞上了天,真所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满天飞!我想

组委会收到我们的作品一定会赞叹不已。老师衷心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活中能象这

风筝越飞越高。

五、教学拓展( 2分钟)

小小的点里藏着大大的世界,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和创造 。

1、利用点彩的方法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好多事物,如,人物、风景、卡通等等。(课

件展示同龄人的作品)

2、点彩这种表现手法还常常在生活中被运用,瞧,

(课件展示)装饰画、珠链图案、十字绣、纽扣、米粒等做成的手工制作。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块画板,由课代表组织,把今天老师奖励给你们的小彩粒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组成一幅美丽的点彩画,来美化我们的教室。

奇妙的点彩画

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1.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教师)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第一课时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画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彩画”。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美术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4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