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研讨【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研讨》,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篇一

一、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连接起来

静谧舒适的    衣服

偶然的      房屋

崭新的      发现

消磨       端详

仔细       时光

改变       证据

寻找       信心

充满       想法

二、请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bì mì)  精神大(zhèn zhèng)

(zī zhī)料(wǎng wáng)费心机

三、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的假说,是地球运动三大学说之一,你还了解其他的两种学说吗?赶快查查资料,填一填

学说名称(            ),代表人物(         );

学说名称(            ),代表人物(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接着,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篇三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篇四

一、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然后在田格内抄写。

铺       痕        叠        虎        抛        毫

二、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mì        āo jìn           kòu kāi         zī liào

(    )       (    )         (     )        (    )

zhào kāi           qǐ yuán            wǎng fèi xīn jī

(    )            (    )         (              )

hào rú yān hǎi               jīng shén dà zhèn

(          )                 (          )

三、 组词语

寓(    )    叩(    )      咨(    )      源(    )

遇(    )    叼(    )      资(    )      原(    )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引(    )注(    )                  毫(    )可(    )

随(    )而(    )                  不(    )思(    )

(    )(    )大振                  枉费(    )(    )

浩如(    )(    )                 (    )卧(    )安

五、 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描写“我”动作的词语,按照顺序抄写在横线上。

……我选了一个稍大一点的饺子皮,挑一点馅小心地放在正中间,再把饺子皮慢慢合起来,用手在饺子皮的中间拧上一个“小鼻子”。然后沿着饺子皮的一头慢慢向另一头捏起……

六、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科学家的话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盛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可她自己呢,又想不出个道理来。她只好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于是,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她很生气  第二天就去问朗志万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  来哄骗我们小孩子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小朋友                     一(    )金鱼

一(    )杯子                       一(    )问题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在每部分开头画上“△”。

(1)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两个小朋友都做出了回答。

(2)伊琳娜在妈妈的鼓励下,动手做了实验。发现科学家说的话并不对。

(3)听了朗志万的解释,伊琳娜高兴地笑了。

4、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朗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朗志万为什么要让小朋友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假如你就是科学家朗志万,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答案】

一、略

二、

(静谧)     (凹进) (叩开)        (资料)

(召开)             (起源)         (枉费心机)

(浩   如   烟  海)                 (精  神  大  振)

三、

寓(寓言)   叩(叩开)  咨(咨询)   源(起源)

遇(相遇)   叼(叼走)  资(资本)   原(原始)

四、

引(人)注(目)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坐)卧(不)安

五、

选、挑、放、合、拧、捏

六、

科学家的话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盛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可她自己呢,又想不出个道理来。她只好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于是,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她很生气,第二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孩子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1、一(位)小朋友                 一(条)金鱼

一(只)杯子                   一(个)问题

2、 见上文中红色字中的标点。

3、 见上文中有△的内容。

4、要点(1)对生活中的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不要随意相信权威人士的话;或者对任何问题都要亲自动手、动眼去验证。

5、提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研讨 篇五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仪、世界地图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直接板书课题,世界地图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4、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6、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教师小结

四、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语文园地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研讨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⑴ 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⑵ 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⑶ 魏格纳重大的发现*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篇八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后记

情景回放与反思

匆匆的,拿着教材就去上课了。心底是发虚的,因为上课之前仅仅略扫了课文一遍,并未进行很好的教学设计构思。怎么上?茫然。

片断一:忽然想到早操时的太阳雨和盘旋于空中的飞机,灵机一动,于是就“趁题发挥”:“同学们,今天早操时有没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小手林立。钱卓裕第一个发言:“今天徐老师放飞了一架飞机,是型号的滑翔机。飞得真高!”真不愧是参加航模小组的,连型号都知道!许铭又补充了:“今天早上本来太阳很火辣,可是忽然飘来了一片乌云遮住了太阳,然后飘起了雨丝。”目的达到,趁机引入:“同学们真会观察!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能睁大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那么发现大千世界的种种奥秘!”

反思:生活处处皆文章。由学生的生活引入课文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假,可惜我的引入还是太流于表面了。如果能追问一句:“那么,你可知道这滑翔机为什么能飞这么高?太阳雨的成因是什么吗?”就能够渗透除了观察,大量的考证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这个良机,错失了。因此学生在最后说感受的时候,仅仅是围绕着观察与发现这个主题来说的。可见,课前的引入从生活中来,可必须得超越生活。

片断二: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让学生按照学习提示的四个问题进行学习。1、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呢?2、看看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么样产生的?3、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4、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规定时间5分钟,学生犹如接到命令,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

反思:四个问题,抛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真能回答吗?尤其是第4个问题,学生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好语句并反馈吗?或者应该先给他们3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抛出比较好。

片断三:师:魏格纳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后,最后结果怎么样呢?忽然跑进了一个画外音:“这小子牺牲了!”顿时,哄堂大笑。可恶,到底是谁?学生的手指一齐指向一个男孩子:“就是他!”原来是王卓俊。“你!起来!魏格纳最后牺牲了吗?你说一说!”小脑袋耷拉了。其它的学生跃跃欲试。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此,看到别人回答不出来,自己能回答。其实答案就在最后一段。不难,学生读完了以后王卓俊自己也能回答了。我在黑板上板书“震动”,“魏格纳的发现震动了地质界,想象一下,面对这个默默无闻的年轻小伙子的大胆假说,科学家们会如何议论?”学生举手了。“几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们会说,一个毛头小伙子, 他提出来的这个假说能相信吗?”是啊,这是种怀疑的态度,尽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另一个学生举手了:“他们很后悔。拒绝了魏格纳的柯彭教授会想,当初由于我的不信任,竟然把好好的一个重大发现给遗漏了。真不应该!” 又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啊,这也是真实的想法。正是因为科学家的种种想法,才会在科学界引起这么大的震动!  ”我采用的是“和稀泥”的办法。呵呵,真不应该!

反思:当学生的回答不按我的思路走时,我竟然会语塞。课堂机智还是不够。这主要还是课前没吃透教材的缘故。课后布置了读后感,等中午的时候再看看,到底错失的地方还有多少?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篇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在阅读时,要注意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一、我能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现(chēn chéng)教授(péng póng)    精神大(zhèn zhèng)料(zhī zī)开(zhào zhāo)说(jiā jiǎ)

二、我能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这就多电脑了。( )

① 缺损  ② 亏负  ③ 幸亏

2、你再等一会儿,爸爸回来了。( )

① 速度快,用时少  ② 快要,将要  ③ 锋利

3、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

① 正  ② 物体的一头  ③ 平拿着东西  ④ 仔细看

三、我会改写句子

1、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改写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把这个念头打消了。

改写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的阅读天地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三十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yì)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cǎn)祸(huò)。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fǎng)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么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个“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硬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阅读上文,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1、文章中列举的“人类的老师”分别指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从蜻蜓、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篇十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研讨》,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4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