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特别的作业》教案【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3篇《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特别的作业》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特别的作业》教案 篇一

简介

《特别的作业》一文位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第一课。课文主要讲了:老师留下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作业:要求小朋友们去大自然里寻找春天的踪迹,要求学生们“把春天带到学校来”。大家纷纷交来桃花、桑叶、嫩柳枝和小草等作业,虽说这些都代表春天的特征,但他们却不自觉地做出了有损于春天美景的错事。

而学生小丽带来的这份“特别的作业”——自己亲笔画的一幅玉兰户画,受到了大家的称赞。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它们的生命,做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另外,小丽的做法还启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独立思考。

教学要达到的育人目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一、学习者分析

1、学生是山东省莱西市滨河小学一年级“双语合作互动”实验班的学生。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象丰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3、学生经过将近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在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因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于“爱护”一词广义的理解会困难一些,这需在教学中加以渗透,激发学生对了解这些知识的兴趣和渴求获得新知识的欲望。

4、经过6个月的学习,学生掌握汉字800-1000个。有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能借助电脑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学生对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感兴趣。

二、教学/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字30个,写字15个。知道言字旁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爱护”的含义。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收集关于“爱护”的知识并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知道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及爱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入大自然,寻找春天在哪里,并把它带到学校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春天的美丽。

2、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围绕小丽的“特别的作业”这一中心,展开讨论明白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的道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表现春天,注意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4、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掌握和应用。

五、教学媒体与教学技术的运用

本次教学需要制备水平较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讲授新课之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里寻找春天,把春天带到学校里来。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春天来了,昨天老师布置了作业,请小朋友想办法把春天带到我们的教室,谁做到了?请上台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唱歌、展示图画或图片、展示实物、背诗、读儿歌等方式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二)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1.老师也把春天请进了教室,我们一起来欣赏春天的美景吧!

2.看了录像,你能用“我最喜欢春天的-------------,因为-----------”的句子说一段话吗?

(三) 自主协作学习,游戏熟识字词

1.识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一也是和春天有关,认识了本课13个生字朋友,他们会为我们描述出更美的春景呢!

(1)(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小朋友自由练读本课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小朋友请教。

(2)哪个小朋友来为我们提示容易读错的字呢?

(3)这些生字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我们来玩字卡游戏吧!(摆长龙,叫字排队,送字回家)

(3)相信小朋友都和生字交到了朋友,就让我们来开开生字快车吧!(游戏字卡快车)

2.读词语

(1)游戏:生字我们都读熟了,大家一定能读懂智慧博士送的信了吧!(送信读词卡)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3)这些词还能联成四字词语呢,小朋友们能找出来吗?

(4)重新排列四字词语,齐读。

(四) 读文悟情,排疑解难。

今天,我们学的这课就是由这些五个字组成的。

1.小朋友打开书,做好正确的读书姿势。

2.读书:齐读、范读、个别读、比赛读。

3.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我们讨论。

4.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八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感情朗读,读出春的美。

(五) 词语扩展

1.除了这些四字词语,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呢?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请小朋友来读一读。

3.齐读、领读、个别读。

(六) 总结课文内容,布置研究课题

这课我们走进了“春天”,把春天带到学校里来,明白了要做爱护花草树木的人。课后请小朋友走进大自然再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莱西的春天,体会春天的美,再想一想你想怎样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寻找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回头班级将举行“春之声”诗歌朗诵会。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避免了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2、摆脱划一结论和评价,让学生“求异”。教师给学生留下求异思维的空间,为课堂教学带来蓬勃活力。

3、作业: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设计了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精神。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特别的作业》教案 篇二

一。情景导入,理解课题:

1.放录音歌曲,学生可以随意唱,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学生:《春天在哪里》)。

2.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让你们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你们去了吗?(去了)那你能不能用一个好词来赞美大自然呢?(能)指名说,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

谁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大自然呢?(学生: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讨论有关大自然的话题: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

3.齐读课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特别是什么意思?)跟别的不一样。说出跟它意思相近的词语,(特殊)换一下词语(特殊的作业)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我们来看看课文中作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范读课文,同学倾听。

2.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标出自然段。

3.分组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找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交流学习生字,“作”“昨”对比学习平舌音。

4.指导书写生字:“今”  “业”。

三。再读课文,理解其意:

1.大家都认识了生字,解决了学习课文的困难,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老师究竟布置了一项什么特别的作业?(老师让同学去找春天)

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体会一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到大自然找春天

2.同学交了什么?学生交流:有的带来了红红的桃花,有的带来了嫩嫩的桑叶,有的带来了细细的柳枝……板书:桃花  桑叶 柳枝

这个句子排列的很整齐,说的是一件事,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排比句,大家来读一读第二段的排比句感受一下,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一句话。

3.这个句子排列得很整齐,可是他们的交的作业好不好?(不好)   为什么不好?学生讨论:他们的行为损坏了花草树木;他们破坏了大自然的美;……

我们能不能跟他们一样呢?(不能)

4.我们来看看小丽交了什么作业?

(小丽交了一幅春天的画)板书:一幅画

你怎么知道她交的是一幅画?(从她和小健的对话知道的。)

请两名同学来示范读他们的对话好吗?分别找男女同学读一读。

5.小丽为什么要画一幅画呢?她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读课文,交流讨论:小丽这样做既交了作业,又保护了花草树木。

齐读第二部分,分组读,分男女两部分读。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小丽既保护了花草树木,也完成了老师的作业,把春天带到学校。)

7.自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这篇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a.要爱护花草树木。

b.要保护大自然,这样大自然才会更美。

c.要与大自然交朋友,做绿色小卫士,让春天永远留在人间。

……

8.小结:对呀!美丽的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做一个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人。

四。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老师要求在寻找春天的时候收集保护花草树木的提示语,谁收集到了给大家展示一下,并教大家读一读好吗?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提示语,同学看一看,读一读。

看到这些提示语,你想应该怎样去做呢?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信,通过这次学习讨论,大家一定能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2.老师希望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神笔,展开你的想象,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美好的大自然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好)

下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 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给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谁给予了谁?)

2、同学们的问题很好,前阵子有个小朋友到老师家做客,老师给他一根芝麻糖,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这时来了个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们猜怎么样?学生说。

3、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不懂道理,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得到的东西送出去。看来我们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意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 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生词。

2、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导讲这个故事,对于其讲的不完整的地方,其它同学待其讲完后给予补充。

(3)说一说自已读了、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大部分会集中在对小男孩的感悟上。)

(4)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

1、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提示: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2、板书: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提示,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

3、教师提名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提示:(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1、板书: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2、学生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并把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内容写到黑板上

板书: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二、再读课文。

1、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提示: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指导。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A、“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B、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C、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提示: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D、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E、生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A、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提示:“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B、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提示: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C、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提示: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D、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提示: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E、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F、“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3)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A、三个人是谁?

提示:小弟弟小男孩保罗

B、三个人为什么难忘这个夜晚,请大家来说说。

提示: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4)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提示: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1、谁的话让你感动了。

提示:小男孩

2、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拓展

1、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快乐的经历呢?请部分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已和经历和感受。

2、有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得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下面请小朋友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然后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特别的作业》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