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计划,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计划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小学数学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 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 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 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 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 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 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建议:

1、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这学有所用。

2、 关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强调理解和感悟。

4、 力主营造一个宽松、和平、温情的学习环境。

你说我摆

课后评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

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

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

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

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

教师说明:水平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教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③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讲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垂直射线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在垂直射线上方要注明单位

④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教师讲述:为了准确地表示各个数据,还应在每个直条的顶上注明数量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1005670,是1。5倍)

教师提问:对照统计图和统计表说一说,用哪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

(1)让生观察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 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②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出示提示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生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5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