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的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10篇《《扁鹊治病》的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初次见面,我们先做个猜成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图片2、3、4)大家看看,这几个成语有一个共同点,(引出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

2、引入新课: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看到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那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问读一读课文吧,在读之前,老师也有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正确读写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感知

1、那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相机简介扁鹊、蔡桓公7、8、9、10)

过渡:课文大意我们已经了解了,那文中的这两个人物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扁鹊和蔡桓公图像11)

(三)、细读研讨(那我们就来一起再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大家有没有兴趣?)

1、引导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特点。

认真思考:你眼中的扁鹊或者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找有关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2、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扁鹊 医术高明)形容一个人医术高明,我们还学过哪些词?(出示课件12)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这些成语都是对医术精湛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那蔡桓公呢?找出有关句子。(相机板书:固执己见 讳疾忌医)

3、这么好的医生怎么就没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原因:课文中扁鹊几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什么态度?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根据(课件13)表格中提示,小组合作试着表演扁鹊与蔡桓公的几次见面。(表演过程中同时体会两个人物的心理。)

其他同学思考: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怒发冲冠 咬牙切齿 暴跳如雷 大发雷霆 怒火冲天 恼羞成怒 拍案而起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怒火中烧 勃然大怒 气急败坏),(出示课件14)这些词语都可以描写人生气时的样子,我们可以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4.因为蔡桓公对扁鹊的不信任,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可扁鹊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劝说蔡桓公治病呢?说明了什么?(板书:医德高尚)当病入骨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治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蔡桓公只能等死。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谁来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5.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15)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蔡桓公这样的人吗?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五)、作业

1、把《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课外读《伊索寓言》。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不懂的词语。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特别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另一个寓言故事,(展示课题)20扁鹊治病。看看能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

4、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5、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6、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他还怎么说?(理解“邀功请赏”)你认为蔡桓公为什么会这样说?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8、蔡桓公的病发展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学生板书——皮肉、肠胃、脊髓)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生板书——可治、还能治、等死)当病在皮肉间时,蔡桓公怎么对待的?生板书——假装没听见,你猜他这时在想什么?当扁鹊告诉蔡桓公病在肠胃而且仍可治时,蔡桓公却——生板书:满脸不高兴,

9、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课文哪里讲了这部分内容?齐读五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板书设计:

扁鹊,蔡桓公

皮肤(可治),毫不在意

皮肉(能治),装作没听见

肠胃(还能治),满脸不高兴

脊髓(等死),奇怪

防微杜渐

不要讳疾忌医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

《扁鹊治病》优质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扁鹊蔡桓公理睬肠胃烫剂量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感悟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医扁鹊,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段传奇经历。

2、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3、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4、关于扁鹊你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说说

师小结:本文所指扁鹊真名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四大诊法,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他所创四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5、出示课件:扁鹊治病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体会扁鹊是一位名医。

6、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扁鹊给谁治病呢?(板书:蔡桓公)你对蔡桓公有哪些了解呢?生答

师小结:蔡桓公,本名田午即田齐桓公,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

师:由“扁鹊、蔡桓公、治病”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质疑,师提炼:

(1)扁鹊为什么要给蔡桓公治病?

(2)扁鹊几次给蔡桓公治病?

(3)蔡桓公的病治好了吗?

师:喜欢问问题是喜欢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有的问题我们想想就知道了,有的问题还得我们仔细读课文,认真思考才能得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明确两点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②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2、交流第一个问题

师:首先,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有没有把生字多读、读准。

课件呈现生字词:扁鹊蔡桓公理睬肠胃烫剂量汤药

指名读,师正音,全班齐读

3、交流第二个问题: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指名说

师:蔡桓公生病了,扁鹊三次主动请求给蔡桓公医治,三次都被拒绝,于是扁鹊不再请求医治,结果蔡桓公死了。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是读书的第一步。要想走进人物内心,深入了解人物,还得细细地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师:什么叫名医?板书:名医你知道在我国古代有哪些名医吗?指名说

师补充:呈现四大名医的图片,师相机简介

2、“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交流: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①你从哪个词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看)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他对蔡桓公病情的诊断主要采用的望、闻、问、切中的哪一种方法呢?(望)看病人的气色就知道人家生了什么病,普通的医生能做到吗?他的医术可真是---高超。板书:医术高超

②好心好意的扁鹊第一次被拒绝了,蔡桓公的病情是否像扁鹊预料的那样向体内发展呢?他下次还会来吗?

(2)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③此时的扁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有点焦急)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说这句话呢?再指名读

④用心良苦的扁鹊第二次被拒绝,蔡桓公的病情是否像扁鹊预料的那样加深呢?他下次还会来吗?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⑤此时的扁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更焦急了)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说这句话呢?再指名读

师:扁鹊啊扁鹊,你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人家对你不理不睬,几次三番把你拒绝,你为什么还要来呢?生讨论

师小结:扁鹊本着对病人的负责和对生命的尊重,当他前两次被拒绝后,第三次依然前来,他的医德可真―――高尚啊!板书:医德高尚

⑥可是苦口婆心的扁鹊第三次又被拒绝了,蔡桓公的病情是否像扁鹊预料的那样更加严重呢?他下次还会来吗?

⑦讨论:不来,为什么?

(4)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⑧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扁鹊说呢?生交流

师:医术高明的医生有很多,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四、探究蔡桓公之死,理解寓意

师: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

1、默读课文,用“~~~”划出蔡桓公病死的原因。

2、交流。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指名读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不相信自己有病)板书:不相信

(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认为自己没病,怀疑扁鹊给他治病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医术)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不理睬他在想什么呢?

引读:“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读出蔡桓公的很不高兴,很不耐烦,体会其内心想法。齐读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非常不高兴,他在想什么?

引读:“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指名读

师:读出蔡桓公的非常不高兴,非常不耐烦。齐读

师:像蔡桓公这种认为自己没病不愿接受治疗并怀疑扁鹊的治疗动机的人,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师板书:“讳疾忌医”词意: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师:这是我们这堂课学习的又一个新的四字词语,把它抄在你的课堂笔记本上吧!

师:蔡桓公本来有三次治病的机会,而且越早治痛苦越小,因为他的讳疾忌医机会一次次溜走了,最后他只能等死。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3、生讨论

师总结: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这个词里包含“防”和“渐”字,你知道吗?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板书:防微杜渐解答词意思: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师:要想和老师或他一样聪明,就要平时积累,积累多了,当你需要它们的时候它就会从你的脑子里迸出来,现在我们又知道了一个新的四字词语,快把他抄在你的课堂笔记本上吧!

五、课外延伸

1、如果能穿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2、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老师经常强调写字姿势,可是有同学不听,不改正,结果近视了……)

六、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老师还想给你们推荐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更多启发和收获。

1、出示图片及寓言名字

2、学生课后读一读。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

一、寓言导入,简介主角。

1、有一种文体被人们称作“一个简短的故事,一个深刻的道理”,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寓言)

2、出示图片猜猜这是什么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拔苗助长、亡羊补牢)

3、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感悟一个新的道理,先来认识它的主角吧!他踏着时光的隧道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是——扁鹊(齐读)。

4、这位古人到底是何许人士,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自读)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3、你们从这些成语里知道了扁鹊是一个什么人?(板书: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4、这些成语都是对医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

5、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写作中。

6、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并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听着大家读的相当流利,那么词语一定没问题吧?

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3、看看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救治蔡桓公,他竟然病死了。这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扁鹊在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中到底有没有施展他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

(1)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从这及时的劝说可以看出扁鹊是?(关心蔡桓公)

B、那么蔡桓公为何会死呢?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因为他不相信医生,只相信自己,很傲慢)

(2)A、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B、那蔡桓公又是如何表现的?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3)A、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B、这时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但已经怎样了?(很不高兴了)如果再劝下去,蔡桓公有可能说什么呢?(请注意蔡桓公说话的语气)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4)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

是啊,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可真是厉害!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啊,那怎么读才能够体现出扁鹊当时那急切的心情呢?

4、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读读这3次劝告。(学生练读)

请3位学生合作朗读;男——女——全班合作朗读。

5、在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中,扁鹊确实体现了他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致使蔡桓公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的自以为是,不相信医生)

6、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呢?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吧!

(小练笔)

7、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8、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这最开始的皮肤上的小病,却要了他的命,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齐读)。

9、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或事呢?(举例说明)

四、拓展延伸

1、我们不能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要做到防微杜渐,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一个做人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几则寓言几本寓言的书,相信你们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的。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和书名,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郑人买履”《伊索寓言》、《大树下的激战》)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可悲下场。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2、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于扁鹊的忠告,蔡桓公是怎样评价的?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忙)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同学们,请看屏幕,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通常用来形容什么人?

今天就来认识一位神医,他的名字叫扁鹊——板书:扁鹊

(大家跟我一起书空,扁是户字头,下面注意是一横两竖)

2、交流扁鹊资料:

出示扁鹊图片,这就是扁鹊,你了解他吗?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医术高明,名扬天下。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有一天,扁鹊行医路过虢(lu)国,虢国举国上下一片哀痛!原来他们的太子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扁鹊知道后去为虢太子医治,没想到,经过他的治疗,太子竟然活了!从此,神医扁鹊的美名家喻户晓!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扁鹊的寓言故事,题目叫《扁鹊治病》(板书:治病)

二、通读课文,总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轮读,听的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概括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呢?(随机指导:像这类型的文章要根据题目抓住主要内容简单概括;你学会了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三、品读句子,感悟人物

(一)认识扁鹊

1、扁鹊是怎样为蔡桓公治病的?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板书:扁鹊)

2、指名说,课件出示治病过程。

3、出示四诊法

看来同学们都把治病的过程找出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扁鹊那时侯的人看病用的都是中医的手法,也就是望、闻、问、切。(课件出示四诊法)它是扁鹊创造出来的。望就是看气色,闻就是听声音,问就是问病情,切就是按脉搏……

4、(出示扁鹊治病的四个句子)我们来看一下(指着投影)扁鹊为蔡桓公治病用的是哪种方法呢?自己读读这些句子。

5、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点红: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你的观察很仔细。是啊,望这种方法是最难的,扁鹊一望就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他的本领可真是()(板书:医术高明)

6、我们再来看看扁鹊劝说蔡桓公的这几句话,你还发现什么?自由读读。

7、指名说(着急、担忧)

8、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分三次逐次指导朗读,一个读好才到下一个读,最后齐读)

9、扁鹊为什么这么担心啊?指名说

10、小结:医者父母心,可见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板书:医德高尚)

难怪书中说他是一位(名医)

(二)了解蔡桓公

1、可是这位名医最后有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呢?那是怎么回事呢?

2、(不相信)指名几个

3、让我们看看扁鹊几次为蔡桓公治病时,蔡桓公有什么表现?找出相关语句,划一划。

(板书:蔡桓公)

4、学习三次表现

①指名读第一次。(课件出示第一句)

想像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时表情是怎样的?(引导:所以你不以为然地说、毫不在意地说——)

② 是啊,第一次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他。第二次呢?指名读(出示第二句)

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跟他说话,课文是怎样表达的?(没有理睬)

嘴巴不说,可心里怎么想呢?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说一个,读一次。

(引导:他很不高兴地说)

③ 这一次(指着课件扁鹊说的第三句话)蔡桓公又有什么表现呢?指名读(出示第三句)(作为一国之君,扁鹊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翻四次说自己有病,这回蔡桓公可真生气了,他会对扁鹊说什么呢?)

(评价:大王龙颜大怒了,大发雷霆了)难怪吓得扁鹊连忙退了出来。是啊,大王是不好惹的。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整个治病的过程。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做扁鹊,男生做蔡桓公,读蔡桓公表现的句子,老师读旁白。(课件出示四次看病过程的对话)

三、桓公之死,追溯原因

1、这就是整个治病的过程,我们结合课文,帮扁鹊为蔡桓公建个病历。快速浏览课文,补充完整。(出示病历)

2、指名补充病历。相机指导书写。(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

烫:汤水用火一烧就烫了;上面一个汤,下面一个火就是(烫)

肠:肠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月字旁。扁鹊看出来蔡桓公的病已深入体内了;

汤:不过没关系,用中药加水熬成汁,服用这剂汤药依然可以治好。

但是一旦深入骨髓,就(无能为力)了。

3、仔细观察病历,从这个病历中你发现了什么?(时间短……)

4、明明是有药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究竟是要了蔡桓公的命?(课件出示:是什么要了蔡桓公的命。)

5、小组讨论,指名说

6、小结:我们发现了原来是蔡桓公的不听劝告和固执己见要了他的命。

(板书: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四、穿越时空,体会寓意

1、面对这样一个蔡桓公,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在书本142页下面。

2、指名说,(学生说到小病不治成大病时)相机总结防微杜渐。

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

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所蕴涵的道理。(指着防微杜渐)

五、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1、聪明的人会把学到的道理放到生活中去,同学们,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能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2、指名说

例如如果不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久而久之导致了近视眼。

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话,就会浪费学习时间,甚至导致一事无成。

有不高兴的。事憋在心里如果不及时与人沟通消除的话,心中抑郁,导致自杀。

3、小结:对呀,结合寓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思考,看来你真的把课文读懂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三人成虎》等等)。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2、明白寓意。

教学难点:

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及针对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搜集扁鹊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扁鹊,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医生。谁来介绍一下他?指名交流。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大屏幕!教师介绍扁鹊的资料。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3、指导书写扁鹊二字。

4、同学们,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第29课寓言两则的其中一篇,扁鹊治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预学单: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生交流师相机指导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同学们,以后我们在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可以尝试这种概括方法。

三、研读感悟

(一)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

1、同学们,大家都说扁鹊是一位名医,但蔡桓公却病死了,他是不是徒有虚名呀?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他的医术高明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划出来,仔细体会体会,你从哪里看出了扁鹊的医术高明?(出示探究单)(学生默读勾画并交流。)

2、指名交流

(抓望了一眼就知病情老远望见只看了一眼、看出病态发展的趋势、解释治病方法以及蔡桓公果真如扁鹊所料病死可知)

3、扁鹊是一位名医,同学们,仅仅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从扁鹊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治病中,可以看出什么?

4、指导朗读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的三句话。

如果你是扁鹊,你会如何劝告蔡桓公?

你是对一位国君说话,你该怎么说?

5、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二)感受蔡桓公的固执己见

1、名医似乎确实名不虚传,但却没能治好蔡桓公的病。这是为什么呢?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填写扁鹊看病的专用诊笺。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交流时要求做到人人发言,当有人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见解等发言人说完后再提出。

学生小组学习填写并交流

3、选择学生填写好的诊笺用幻灯片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引导学生通过诊笺讨论交流。同学们,你从上诊笺上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是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不听劝告导致无药可救)。

4、治不好国君的病,扁鹊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最后扁鹊逃到秦国去了,可见扁鹊的机智。其实文中还有体现扁鹊机智的语句,你发现了吗?

5、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同学们,把它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小练笔: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此消息时,()说:“()。

生交流自己写的内容,师及时评价。

6、同学们,寓言故事特点咱们并不陌生,简单的说就是小故事大道理。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老师相信,同学们从这则寓言中也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四、总结拓展:同学们,这则寓言本来是一篇文言文,名字叫《扁鹊拜见蔡桓公》,故事选自《韩非子》,(出示拓展单)在这本书当中,还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故事,请同学们有机会课后去看看。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词语“讳疾忌医”,提问:有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隐瞒疾病,不愿意医治。)、

2、提问:你 觉得讳疾忌医是聪明人的做法还是愚蠢人的做法?(愚蠢人的做法)

3导入新课: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国王,他就做了这样一件愚蠢的事,结果白白送了性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个成语的故事。板题:29  扁鹊治病。

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介绍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情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扁鹊医术的高超和齐桓公有病不治的愚笨)

4、提问:谁为我们大致说说故事内容?

三、品读课文,读文明理

1、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思考: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扁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蔡桓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蔡桓公的言行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完成表格)

2、组织全班交流。

(1)、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

明确: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2)、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对于扁鹊的话,蔡桓公是什么态度?这表明了什么?(抓住蔡桓公所说的话体会他对自己身体的盲目自信,对扁鹊的不屑一顾和自以为是。)

(3)、指名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一次蔡桓公对扁鹊又是什么态度?这说明了什么?(抓住“很不高兴”、“没有理睬”去感受蔡桓公的自大和不肯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

(4)、扁鹊与蔡桓公的第三次会面又是什么情形?(由“非常不高兴”和“连忙”体会蔡桓公的心理: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病情,对扁鹊越来越厌烦,甚至由惩罚扁鹊的念头。)

(5)、扁鹊第四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没有像前三次那样劝他治病,而是掉头就跑?(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无能为力。)

3、提问:蔡桓公的结局如何?(课文最后一段)

4、组织讨论:你觉得蔡桓公事个怎样的人?扁鹊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蔡桓公: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盲目自信,自以为是,不肯承认自己身上又 毛病。

扁鹊:医术高明,医德良好,为人聪明。

5、抽生复述这个故事。

四、拓展交流,领悟道理

1组织讨论:本来事一点点小病,蔡桓公有多次机会可以治愈,却因为他讳疾忌医,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局。从中你有什么启发?(认识到听取别人的意见、正视自己的毛病的重要性。)

2、启发思考:“讳疾忌医”中的“疾”并不单单指我们身体上的疾病,还包括我们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讳疾忌医”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在我们的身上经常出现,你能就此做一下自我检讨吗?

3、总结:一点点小毛病如果不加以改正,就会越积越严重,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愿同学们都能正视自己,用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使自己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音和区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具准备

1、查资料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生平。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

(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须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断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

(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布置作业(5)

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表演评价(20)

(强调表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表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如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布置作业(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 ) 敷( ) 指( ) ( )请( )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过了十来天,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

板书设计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反应

扁 病在皮肤 豪不在意

鹊 病在皮肉之间 假装没听见 讳疾忌医

治 病在肠胃里 满脸不高兴 十分有害

病 病在骨髓 觉得奇怪

结局在意料之中 浑身疼痛而死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要求

1. 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 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音和区分字形。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具准备

1. 查资料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生平。

2.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

(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须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断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

(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布置作业(5)

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表演评价(20)

(强调表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表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如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布置作业(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 ) 敷( ) 指( ) ( )请( )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 )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 )。过了十来天,扁鹊第( )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 )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 )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 )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 ),无药可治了。

板书设计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反应

扁  病在皮肤      豪不在意

鹊  病在皮肉之间    假装没听见   讳疾忌医

治  病在肠胃里     满脸不高兴   十分有害

病  病在骨髓      觉得奇怪

结局在意料之中   浑身疼痛而死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10篇《《扁鹊治病》的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5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