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教案(精选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五年级音乐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视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

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

3.认识降半音记号。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 《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

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

《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

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 煀 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

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

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 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 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 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本课小结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局部学生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担任五年级5个班级的教学,其中五(6)班转于村小。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身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总统上来看,五(1)(2)(3)(6)班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歌曲的速度较快,五(4)班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习态度不够认真。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须进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括“演唱”、“聆听”“创编活动”等内容。在教材中还增加了读谱唱歌、二声部合唱比例增大,难度提升了许多。在本册中,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通过学习合唱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音乐常识有:节拍的学习,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的学习,以和了解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教材中的音乐童话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整册教材展现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特色,使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魅力,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四、教学目标:

1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4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示。

5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扮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唱歌: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齐唱或合唱。

(2)能够对自身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3)能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示歌曲的音乐情绪。

2演奏

能够用竖笛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示。

3听赏:

(1)不时的给学生接触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来扩大音乐视野。

(2)通过欣赏把歌曲、乐曲描写的情景展开想象、联想,分析乐曲的艺术处置等。

4识谱:

(1)学习各种节拍,掌握其强弱规律。

(2)学习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等。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沛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表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唱歌 《枫桥夜泊》 《晚钟》

欣赏 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并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学习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感受管弦乐曲《大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分辨切分音。

3、通过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俄罗斯民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难点:歌曲的第二乐段

教学准备:

教具:钢琴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并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2、了解寺庙中那幽静、悠远的钟声给人带来的思乡愁绪。

3、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1、听古筝曲《渔舟唱晚》(由一名学生演奏),学生走进教室。

2、大屏幕出示:《全唐诗》的画卷,学生观看。

二、复习歌曲

三、导入新课:

1、 导言:听着这优美的古筝曲,赏析这名词佳句,你们有什么感受?刚才大屏幕出 示了哪几首诗?(学生说出诗的名字)。

2、师:这几首诗共同特点都出自哪个朝代?

3、师: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由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泛流传。有一首歌唱到“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你们还记得是哪首歌吗?

4、 学生有感情演唱《读唐诗》。

5、 师:歌中唱到的“枫桥的钟声”是哪首诗的诗句?谁的作品?谁能解释诗的大 意?

6、 师:让我们一起进入古诗的意境中,来体会诗人张继的思乡愁绪。

(播放古诗),学生体验情感后,在教师启发下配乐(《枫桥夜泊》的音乐)有感情的诵读《枫桥夜泊》。

7、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根据这首诗谱写的歌曲《枫桥夜泊》?

四、学习歌曲《枫桥夜泊》

1、初听:播放歌曲《枫桥夜泊》,学生初步体验。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种思乡的情绪的?《灵隐钟声》

2、学生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旋律等来分析。(教师划旋律线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特点)

3、 复听:歌曲的高潮乐句在什么地方?这就是歌曲的第二乐段。

教师唱这句最具特色的部分,让学生体验情绪有什么变化?(情绪更激动,突出了思乡的情感。)

4、学习第一乐段: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用“lu”哼唱,观察歌曲有哪五个音组成?

学生随琴视唱旋律。

5、 学习第二乐段:

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第二乐句切分音的效果(寄托着对亲人的无限深情),模唱解决节奏难点。

视唱第二乐段曲谱。

6、完整填词演唱。

7、师:你们知道寒山寺吗?

8、学生介绍搜集的关于寒山寺的资料。(:寒山寺的图片)

9、师:其实寒山寺是一座小寺,本身并不宏伟,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增添了寒山寺的魅力。诗的书法作品和意境画更增添了这座古寺的内涵。(:书法作品和意境画)

10、师:书法作品和意境画的赏析,使我们对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崇敬,现在让我们将音乐、诗歌、绘画融为一体,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吧。

五、活动:古诗演唱会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

2、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复习古诗歌曲。

3、每组组长抽签选曲目。

4、小组设计表演形式进行排练。

5、各小组的展示。

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教学目标:

了解灵隐寺并能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枫桥夜泊》

二、欣赏 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我国有许多寺庙,寺庙的钟声给人一种幽静、悠远的感觉,刚才我们用歌声表现了寒山寺的钟声。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由电子琴独奏的《灵隐钟声》,其中有模仿钟声的声音。听一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欣赏《灵隐钟声》并回答。

师:(出示灵隐寺图片)灵隐寺在杭州西湖的灵隐山上,又叫“云林禅寺”,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灵隐寺内古树参天,寺前清溪流水,山泉之间曲径通幽,小桥飞跨。

师:在这种环境中,你的心绪就会安静下来,在绿树的掩映中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幽静美。这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听蜀僧溶弹琴》;还有刘长卿的诗《送灵澈上人》。

如果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这些诗,对音乐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了。

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古典文化,将音乐 诗词 绘画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最后让我们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吧!

三、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学习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 能听音乐记旋律填空。

3、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欣赏了《灵隐钟声》,了解了古寺中那幽静、悠远的钟声,以及听到那钟声给人们带来的伤感情绪。但也不是所有的钟声都是那样的情绪。有的钟声听起来会让我们感到愉快和庄严。你们说说,听到什么钟声会让我们愉快呢?

生: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师:老师这儿也准备了几种不同的钟,请大家听听这样的钟声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

教师几种不同的钟表,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生:听起来很欢快。

师:这是生活中真实的钟,音乐也有不少表现钟声的作品,你们还记得吗?

生:有,《在钟表店里》《维也纳的钟声》等。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打切分音的小闹钟》,音乐形象地模拟了小闹钟的节奏和铃声,轻快、诙谐,使我们感到非常愉快。听完后请你们说说为什么音乐是轻快的?

2、欣赏 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生欣赏并回答(有模仿钟声的节奏声,好像还有铃声)

⑴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师:这首乐曲由带再现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音乐模仿了小闹钟普格普格的节奏,使我们感到很欢快,你们再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

生:在音乐中有切分音

师:哪位同学能在谱子上指出来?

生: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师:切分音有好几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切分音给人的感觉重音不在第一个音上,而是在第二个音上。下面我给大家唱几首歌曲的片段,听一听哪个是切分音?

师: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遍

生: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师:欣赏音乐很重要的一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较强的音乐听力。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你们的音乐听力怎么样?请大家看课本,下面我把第一主题的音乐弹三遍,看你们谁能把书上第六小结的音符填上。

生:听音乐填音符。

师:现在我们来唱一唱这个主题,要唱得短小、有弹性,切分音的强音要突出一些,更可以表现音乐欢快、诙谐的情绪。

生: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⑵欣赏乐曲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3、拓展欣赏其它表现钟声的音乐

4、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晚钟》

欣赏 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悠长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方式?

生:欣赏并回答

师:这是一首领唱与合唱的歌曲,合唱部分是起衬托作用的,表现了一种意境。现在我们再听一遍,想一想,音乐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欣赏并回答(表现了怀念故乡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这是一首表现思乡情绪的歌曲,从傍晚的钟声联想到故乡的往事,和我们前面学过《枫桥夜泊》的意境有些相似,只是音乐的风格不同。现在我们来试唱领唱部分。

生:学生试唱

师:这虽然是一首三四拍歌曲,但它和圆舞曲的。三四拍不一样,不能太突出强弱弱的强弱规律,,速度要慢一些。如果按圆舞曲的风格来唱,歌曲的意境就被破坏了。

师:教师通过对比的演唱,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生:演唱

师:这次唱得稍好一些。因为这首歌曲的速度比较缓慢,所以一定要有较长的气息支持,我们来练习一下长音的呼吸,两个声部的同学都要注意声音的平衡。

生:练习长音的呼吸。

师:哪位同学来试试,,看谁的气息长,声音又平稳。

生:比赛。

师:经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的气息长了一些,现在我们再来唱一遍,相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演唱时最好两小结一吸气,如果可以的话,四小结一吸气更好。

生:演唱

3、学唱合唱部分

师:这首歌的合唱部分很有特点,描绘了钟声当当的宁静意境。现在我们分声部来视唱乐谱

生: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师:现在我们来把两声部合起来唱。

生:合唱

师:现在我们按课本上的要求“H”和“当”来演唱。

生:合唱

师: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合唱,注意合唱部分要准确。

生:合唱

师:现在我来领唱,请同学们合唱,还要请一位同学来指挥。

生:学生指挥并演唱。

师:在结尾处要减慢、减弱,更需要较长的气息支持,我们再来唱一唱。

生:演唱。

4、欣赏 手风琴曲《小苹果》

师:关于这首歌曲还有个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表现思乡情绪的,有些哀愁的感觉,但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合唱大师阿斯维什尼柯夫把它改编成了一首无伴奏合唱,改变了原来歌曲思乡的情绪,好像敲响了保卫阻国的警钟,成了一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的战歌。你们来听一听,为什么同样的歌曲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情绪呢?

生: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了变化,所以情绪也就不一样了。

师:说得非常好,音乐是通过音乐的要素来表现的,不同的音乐要素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总结:《小苹果》是一首欢快的歌曲,被改编成许多器乐曲的形式。其中手风琴独奏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演奏形式,最后我们再来欣赏这首《小苹果》结束今天的教学。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1、唱:《七子之歌——澳门》

2、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

生:体会情感并讨论。

师:小结

曲式:A+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mu+a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

学生谈感想。

2、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下课。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二、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的:

一、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的能力。

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

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我们也出去春游过,你们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快乐)那你们来听听歌曲的

意大利小朋友出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吧?

二、聆听歌曲,尤其注意聆听这首歌曲的二声部。

1、先给同学们范唱第二声部,也先教学生学第二声部;

2、等学生的第二声部稳固之后,再学唱第一声部旋律;

3、请能唱第二声部的同学上台来和老师一起唱第二声部,其余剩下的同学就演唱第一声部;

4、台下的同学一起再来学唱第二声部,巩固第二声部,或者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然后再反过来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对二声部的比较熟悉了,再强调合唱的要求,和谐,声音统一等等;

5、讲解弱起小节,要求学生学会分辨弱起小节的几种形式;

6、在第一声部能找出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7、两个声部都用“啦”来演唱,要求声音集中,统一,优美,和谐;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平时演唱二声部的歌曲比较少,通过这次练习,发现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二声部的演唱,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过还是要多加强二声部的训练,培养他们聆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铃儿响叮当》、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一、主要是培养学生聆听二声部的能力,并让学生喜欢上合唱;

二、感受歌曲的情绪,用欢快的声音演唱《铃儿响叮当》;

重点、难点:

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合唱是一种最具有魅力的演唱形式,它有多个声部的和声,你能感受到和独唱完全不同的一种演唱形式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你们熟悉的歌曲《我们的田野》;

二、你们认真聆听第二声部是用轻声地“唔”来衬托的,能听出来吗?你觉得是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三、要求同学们根据歌曲的情绪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四、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大家也非常熟悉了,但这首歌曲的合唱你们听过吗?

五、下面一起来欣赏经过改编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六、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七、分成几个小组,集思广益,能听几种就几种;

八、认真听听,看你能听出几个段落?

九、跟着音乐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注意歌曲情绪,因为这首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就不多花时间学习,主要是掌握歌曲情绪,演唱该歌曲就行了。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几节课的合唱欣赏与学习,对合唱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逐渐的喜欢上了合唱,希望以后还能多进行二声部的练声曲的练习,加强同学们对合唱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七

教学准备:CD音乐、CD机、练功服

教学目的:了解蒙古族人的性格,习俗,生活环境,以及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学习进而掌握该民族舞蹈,达到自如展示

教学难点:民族感觉,重点动作的掌握

教学过程:

1、说明本节课将要接触的民族

2、对该民族舞蹈进行赏析并提问学生该民族的动作特点

3、介绍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动作特点等基本知识

4、教师展示完整舞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分析音乐,单一介绍舞蹈动作中的重点、难点

6、强调基本位置

7、示范、讲解单一动作

8、串连动作并提问动作所属名称

9、带领学生结合音乐串连完整舞蹈

10、 学生单独展示

教学内容:硬肩、提压肩、蹉步、硬手、移重心步伐、勒马手、小马步、吸跳步、骑马步

作业:总结本次课的优劣之处,课后进行舞蹈复习

《茉莉花》--小学音乐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3.体会养花带来的美与喜悦,并能从中感悟到做事要坚持到底,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教学准备:

茉莉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茉莉花的图片并播放音乐。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知道的茉莉花。

3. 小结:茉莉花开放在夏季,花朵洁白,虽然小,但是香气淡雅,惹人喜爱。

4.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提醒“茉”字下面的“末”字上横长,下横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的朗读,并正音。

2.轻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填空概括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随着茉莉花的生长,我心情的变化。

1.过渡:小作者写茉莉花,茉莉花就藏在文字里,请你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句子中看到了茉莉花?请你用括号把句子括下来。

2.交流出示:

(1)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

(2)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苞,他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露水呢。

(3)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们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指名读。并出示茉莉花图,让学生说说茉莉花生长的顺序。

总结:原来作者是按照生长顺序来介绍茉莉花的,同学们下次写一种植物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3.小作者特别喜爱这株茉莉花,所以在养花的过程中,他的心情一直随着茉莉花的生长而变化,请你默读课文,把描写小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或者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4.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自己的学习收获。

(1)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阳台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它能早日开放。

(2)渐渐地,我不再关心它了。

(3)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

5.品味文字: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小作者的内心,去感受他的心情。开始,小作者把茉莉花买回来。

(1)出示第一处: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阳台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它能早日开放。

小作者盼望什么?

(2)对比: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阳台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希望)它能早日开放。

课文读到这里的时候,李老师觉得这里用“希望”也可以呀,你觉得呢?

如何读出焦急地盼望的语气。(板书:焦急地盼望)

(3)出示第二处:渐渐地,我不再关心它了。

为什么不再关心?练习上下文来理解:那副老样子(板书:不再关心)

读句子,读出不再关心的语气。

(4)出示第三处: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苞,他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露水呢。

区别“惊喜”与“惊奇”。体会“惊”什么,“喜”什么的心情。(板书:惊喜发现)

6.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茉莉花最美、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盛开的时候,作者在第四自然段里为我们详细地描绘了茉莉开花的情景。(出示: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们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请每个人都来大声读一读这段文字。读了这段文字,你喜不喜欢茉莉花?交流标注重点词:白色 洁白无瑕 似雪如玉 浓郁的清香

(2)在这个自然段里,小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心情,但是,通过对盛开的茉莉花的描写,我们分明感受到这时的小作者心里有一份……(板书:高兴喜悦)。指名读这一段文字,把暗暗含在里面的小作者的喜悦读出来。

(3)第四自然段要求背诵,李老师给一个提示,请大家看着书大声,根据提示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4)学习写法:同学们背诵得很好,小作者笔下的茉莉花又美又香。你喜欢什么花?你们看,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花,你能学着课文来说一说它开的花是什么样子吗?

出示提示句,练习说话。

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学到了如何写一种花花朵的样子与香味,同时,我们在写一种植物的时候还要善于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它的特点,更要像小作者这样在描写植物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情。

四、总结全文,感悟道理。

谈话:茉莉花花朵洁白无瑕,似雪如玉,又有着浓郁的清香,摘一朵闻,香味醉人,正像摊主说的——茉莉花开,满屋飘香。如果泡上一杯茉莉花茶,味道更是好极了。茉莉花开给我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更给予我们一份启发: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所收获,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做一个坚持到底、有所收获的人。

五、写字:疏 提醒右边不能少点。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聆听音乐。为音乐命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

二、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

阶段目标: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乐曲。音乐除了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这首乐曲表现的就是西南边寨的人民听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的情景。这首乐曲的音乐具有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多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mi的音,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

教师播放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

三、分辨乐曲的结构

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师: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们逐段欣赏。

1、引子与第一部分。

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你们能听辨出来吗?

教师播放第一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师: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热烈,是这首乐曲的主要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

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A。

2、第二部分。

师:现在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的音乐,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是优美抒情的一段旋律,好像是一位姑娘的独舞或是大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师:这是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和尾声。

师:第三部分的音乐粗犷、热烈,把情绪推向了__。你们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这一部分又出现了A的旋律)。

4、完整地欣赏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分段听辨了乐曲,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你听出乐曲的三个部分时,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

四、表现音乐

阶段目标: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巩固对音乐结构的分辨。

师:这是一首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曲,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第二部分用舞蹈来表现,其他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或动作来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导学生的表演。

学生分组讨论并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五、学生表达感想

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或是你记住了哪一段旋律,唱一唱。

学生发言或演唱。

教学反思:

这首乐曲虽然篇幅比较长,但由于在教学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整堂课自始至终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并能听辨出苗族和彝族的音乐主题,这一点令人感到很欣慰。五三、五四对旋律的掌握上差距很大,今后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十

学习乐理知识:切分音

1、 认识切分音

2、 正常的强弱节奏

3、 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 的节奏,并唱唱,四人小组讨论并唱一唱

聆 听《致春天》

1、 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 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呢?那里的气候条件是这样的?

(2) 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 初听《致春天》

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区别每一段落主题曲的区别,和第二声部伴奏片段等)

3、 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要求学生讨论后完成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6、 结:同学们对春天的热情和祈望的心情都描绘得非常完美。

表演《春雨蒙蒙地下》

1、 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问:(1)人们是这样来形容春雨的?

(2)还有那种天气现象呢?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问: 歌曲的情绪是这样的?

“刷刷刷”是什么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模仿的下雨声“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小节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粒度的变化要求唱好二声部。

4、 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部分。

5、 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2)讲解切份节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 ,在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

6、 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和讨论歌词词义问:

(2)第一段歌词是什么含义呢?

(3)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借景抒情)

(4)在理解歌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和配上打击乐,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五年级音乐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5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