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教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化学教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化学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目标

使掌握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使学生掌握多步反应的计算。

目标

通过计算,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学生科学生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原料浪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类重要计算。在介绍了有

关化学方程式的最基本的计算,在介绍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节据大纲要求又介绍了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到此,除有关燃烧热的计算外,在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已基本介绍完。

把化学计算单独编成一节,在以前学过的关化学方程式基本计算的基础上,将计算相对集中编排,并进一步讨论有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也有利于过去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此外,还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和联系学过的化学计算知识。如在选择例题时,尽量选择生产中的实际反应事例,说明化学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认识到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在例题的分析中,给出了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有些例题,从题目中已知量的给出到解题过程,都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基础,来介绍新的化学计算知识,使学生在新的计算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本节作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一个集中讨论,重点是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难点是多步反应计算中反应物与最终产物间量关系式的确定。

教法建议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高一计算部分的延续。因此本节的教学应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本节两种计算的特点,帮助学生找规律,得出方法,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 篇二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水解及其产物的检验等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糖类的性质

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

三、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教程

2、了解食品中的甜味剂的种类,增加判断能力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有一位书呆子在家看书,妈妈让他去超市买一点糖。当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妈妈发现他拎了一大包东西,一袋生粉、一包白糖、一卷棉花,妈妈惊讶地问?你买这些东西干什么?这些都是糖啊!请问,他讲得对吗?讨论1口语中的糖与理论上的糖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人们曾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问题1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

实验一、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1分别取少量糖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填表。

讨论2葡萄糖和淀粉是如何检验的?(回忆生物课中糖的检验和氯气检验用的试纸)

实验二、

(1)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毫升10%的(www.chayi5.com)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注意:氢氧化铜悬浊液加葡萄糖后颜色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用量。

(2)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2%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注意:加入试剂用量与表达。

(3)向实验1所得的淀粉溶液中,再加入2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向大试管中加入4毫升淀粉溶液,再加入1毫升硫酸溶液,加热4~5分钟。得到溶液冷却后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水;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毫升氢氧化钠中和,再加入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问题2实验(4)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3酸在淀粉水解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3为什么检验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时,要先用氢氧化钠中和?

几种糖的相互关系:类别

葡萄糖:单糖

蔗糖:C12H22O11二糖

麦芽糖C12H22O11C12H22O11+2H2O→2C6H12O6二糖

淀粉(C6H10O5)n

纤维素(C6H10O5)n(C6H10O5)n+nH2O→nC6H12O6多糖

同分异构体蔗糖、麦芽糖

讨论4以淀粉M=500000纤维素M=2000000说明其各自n值

两者是同分异构体吗?

糖的存在和制备:(学生看书解决下列问题)

葡萄糖的存在、制备、用途:

利用葡萄糖来补充营养的原理:

课堂反馈

现在农民收割以后,很多人都在田里把秸杆焚烧,这样既造成空气的污染,又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甚至造成公路的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帮助考虑一下如何能够合理的利用?

①制沼气

②制葡萄糖

③制酒精

④造纸

⑤动物饲料

以162吨含纤维素80%的秸杆为原料理论上可制备96%的酒精多少吨

知识拓展:

添加到食品中的甜味剂:

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

化学教学教案 篇三

一、教学章节

第一节 分子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 分子的概念

(2) 分子概念的运用

(3) 混合物和纯净物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 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2) 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2、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

(1) 如何解释“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 混合物与混合物有何区别?

4、解决办法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地认识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安排

水、酒精

量筒(200Ml)2个;碘球;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步骤

(一)分子

我们进入花园或饭店附近,就会闻到花或饭菜的气味;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而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实验碘的受热和冷却

现象: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碘蒸汽遇冷又变成固体碘。

2、100mL酒精和100m L水混合在一起。

现象: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在不停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距离。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在不停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距离。

在碘受热和冷却的过程发生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构成碘的碘分子没有发生改变。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

2、在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为无力变化。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中学过五个化学反应:碳与氧气的反应,在变化过程中,碳和氧气的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这种在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不再保有原来分子特性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为化学变化。

那么,如何把分子从化学角度作一个定义呢?

+3、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叫分子,用肉眼是不可以看得到的,人们只有通过科学仪器。比如:电子显微镜。把分子放大几十万倍,才可以观察到分子的图像。分子是微观的,它的质量非常小,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

那分子还可以再分吗?

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种物质的粒子。

但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这一点来说分子又是不可分的整体粒子,因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了。

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

气态时,分子间距离最大,液态,固态。

4、①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非常小。

②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③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三态”。

④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⑤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在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时,都必须取用纯净物,比如在研究氧气的性质时,铁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看到火星四射,光彩夺目的现象,可是在空气中,铁不燃烧。这就是由于空气中约有4/5的氮气,影响了氧气的性质。

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2、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氧气、氮气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纯与不纯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指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只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是不纯物质变为比较纯的物质。

例如:用作半导体材料的硅,就是从含硅的矿物里制得的。经提纯,硅的质量百分数可达,99,999,999,999%(11个9)这种硅叫做高纯硅。

第三章 分子和原子

第一节 分子

一、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小、动、距、构、分

(1)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2)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4) 发生物理变化,分子没变化;发生化学变化,分子有变化。

(5)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6) 分子体积非常小。

(7) 分子的质量非常小。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2、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氧气、氮气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化学教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5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