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卖木雕的少年》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 篇一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对有关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了解很少。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课件导入,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卖木雕的少年》,这个故事发生在非洲,维多利亚瀑布游览区。

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霹雳之雾".(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这里的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1,学生欣赏课件。

2,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中可随时向老师求助)

利用课件从维多利亚大瀑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引入教学,一则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则补充了课文涉及的部分背景资料,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开发了学习资源。并

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如:学习"游人如织"一词时,找出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插图体会它的意思——"织"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形容游人很多。

学习"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等词时,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通读顺。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幅幅非洲木雕作品的照片:这就是木雕,木质的工艺品,来自非洲。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这些木雕作品怎么样 (引导学生巩固,积累词语,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精彩绝伦……)

2,用上刚刚学过的词,结合课文内容,试完成下面的练习: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1,认读生字新词,交流部分词语的意思。

2,按要求完成练习。

在生字,新词的教学中,采取温故知新,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在比较中识字。对一些不易理解的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联系课文内容随文而教,在学生学习词语的同时,又指导了读书。

本设计力图做到学用结合,通过词语填空,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巩固所学词语。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同时也注意补充资料,传递文化信息,如关于"非洲木雕"的知识。

三,熟读课文,粗知大意。

1,请同学们再轻声读文,要求读通,读熟。想一想,课文围绕"木雕"写了怎样一件事

2,讨论:你能在"木雕"前加上一个词,疏理一下故事的顺序吗

(听朋友介绍)木雕

( )木雕

( )木雕

( )木雕

3,指名读一读相对应的段落。

4,按照上面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教师边勾画板书边小结:

这篇课文围绕"木雕"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1,轻声读文,读通,读熟。思考课文围绕"木雕"写了怎样一件事

2,讨论,疏理故事的顺序。

3,指名读相对应的段落。

4,按顺序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与教师一起小结。

一篇课文作者在创作时都是统一布局,一气呵成的。学生读课文,也要从整体入手,整体感知,方能得其意趣。在学生通读全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之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读通",并用提炼小标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疏理课文结构,这就好比占领了一个"制高点",以此俯视全文,以求使学生能富有情趣地,实实在在地整体感知课文,为下一步的精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疏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浅层次的提问通过指导学生读书解决;属于理解层面的问题,留到下节课研究。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黑人少年为什么要"送"木雕

(2)少年眼中为什么会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3)少年为什么晚上才送来小木雕

(4)那么多游客,少年为什么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疏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部分问题。

黑人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是有着历史渊源的,不了解那些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这位少年的表现。因此,在初读基础上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意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教师又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机多变地诵读了课文,对课文本身诵读的熟练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做到读准,读通,读熟。初读的到位,为深读探究奠定了基础。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会写字。

2,指导学生在生字抄写本上书写。

3,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1,学生认读会写字,交流识记方法及易写错的地方。

2,书写生字。

3,欣赏同学的作业,评议。

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教学反思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复习导入,感知全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

的少年》一课。

请你读一读屏幕上的词。

3,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词。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复习词。整体感知全文。

二,品味卖木雕少年的言行,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师: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不懂的问题。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深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画一画描写黑人少年言行的语句,然后口头完成下面的练习。

(1)当_________ 时,少年说:"买一个吧!"

(2)当_________ 时,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3)当 _________ 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

(4)当_________时,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指名学生完成上面的语言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说准,说好。

2,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又会想些什么呢

1,默读3-9自然段,画出描写黑人少年言行的语句,然后口头完成练习。

2,想象说话。

这里设计4条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将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二是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教师又相机点拨,从少年的言行中揣摸他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三,品读"送木雕"部分,想象卖木雕少年是怎么做的。

1,"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又相遇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2,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3,补充资料,解疑:

同学们,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4,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有关资料,能交流一下吗

5,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心情会怎样 谁能够解答同学们刚刚提出的那些问题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1-13自然段。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学生分别说出,读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 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 ……

3,阅读补充资料。

交流自

己收集的资料。

讨论,

解答问题。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学生直接参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交流,也大大拓展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件中既有图片资料,又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感性,直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课外知识。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

1,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师: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给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

2,师: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进入情境,随着音乐轻声朗读第10-15自然段。

"感情朗读"其实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方法。它是读者与作品情感产生共鸣之后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有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有自由的朗读空间,在读中积淀语感,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设计了教师适度的情感导读和悠扬,舒缓的音乐,这一切都能唤起孩子们无穷的遐想。有了内心的感动,才能会有动情的朗读。"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在不知不觉的投入中,学生的朗读才会自然流淌,给听者以想像的空间,感染自己,也打动别人。

五,感悟语言,积累词句。

课文中有许多生动的词句,你愿意用非常工整的书写把这些词句抄写下来吗

老师巡视。

学生抄写好词好句。

积累好词佳句,训练书写能力。

板书:

(介绍)木雕

卖木雕的少年 (挑选)木雕 友好情谊

(放弃)木雕 美丽心灵

(赠送)木雕

卖木雕的少年 篇二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知道“one world ,one dream.”吗?这是零八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奥运的五环就代表了世界上的五个大洲,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五环分别代表什么?(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黑色代表非洲。)其实地球是个大家庭,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你是什么肤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让世界充满爱。今天,费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非洲的南部,讲的是一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板书课题)。能给“卖”字找个意思相反的字吗?(买)板书。“卖”字就比“买”多了一顶帽子。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想了解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自己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课文读通了吗?我请一小组开火车读读全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也得看着课文认真听。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南非给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词:莫西奥图尼亚   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吗?(    )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  十分壮观 师:正因为大瀑布的景色雄伟壮观,才会“游人如织”(那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啊?)

2、木雕:师介绍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 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琳琅满目:指名读词,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个词说明了木雕的(多),都已经充满了你的眼睛。这个词多用在书籍或工艺品上。 各式各样)

3、有句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学了就要会用。能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吗?快动笔写写吧!

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能给他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望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 爱不释手:出示“释”的意思: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出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五、小结:少年真的只是因为没做成买卖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我

卖不成     遗憾     买不成

卖木雕的少年 篇三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卖木雕的少年》(小学语文三年级)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爱,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买木雕的少年图像)还记得这名少年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他是非洲少年,而我是——中国游客)。相机板书:非洲中国

我和他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感受瀑布和木雕的美

1、在我去非洲南部之前,朋友对我的叮嘱是什么?

(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为什么要游?书上是这怎么说的,读一读

相机板书: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2、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云雾”。请看:(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声音)

3、假设你就站在了大瀑布脚下,欣赏着这雄伟壮观的景象,你最想说什么?现在就让我们敞开心胸,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4、除了游览大瀑布,朋友还叮嘱我什么?(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下面就让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出示课件。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自由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以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

相机板书: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生齐读词语

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什么?(数量多,品种多,制作新奇、逼真。)

5、刚才,我们游览了大瀑布,还去木雕市场逛了逛,谁想把你这一路的所见所感讲一讲,如果能用上我们刚才学过的好词语就更好了。

老师这有一段话,试着填一填,你的思路会更清晰。

“首先,我来到,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接着,我又来到,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坐凳,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自己练填,指名填。

三走进故事、揣摩人物

1、非洲南部的景色如此迷人,然而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这名少年。这时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静思默想,或轻声读等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5—15自然段,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在文字中去感悟,去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我和这名少年是怎样结识的,在摊点前我说了些什么?

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先指生读,要求读准)把句子读准读流畅了,那怎么样把对话读好呢?老师送你们四大法宝——关注提示语;标点藏感情;表情会说话;用心去感受。(课件出示)

(1)自己试着读一读,记得用上老师的法宝哦。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注意语气与神态)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坐登(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遗憾)。

3、研读第二次对话

多可惜呀,这么精美的木雕却由于它的太重而不能带回去。和少年的交往就这么结束了吗?(没有)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我们又见面了。请大家自由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4)我想,现在这个黑人少年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你们能说说吗?(可以从外貌、品格等方面说)可小组讨论说说后反馈,也可动笔写一写。

四、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图片和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五升华总结

师:学完课文,我们明白了:

少年不要钱,因为他认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我们无私地援助非洲人民,也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全世界的人类都应该和平共处,更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去装点这美好的世界吧!

六、作业

续编故事

第二次非洲南部之旅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四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识字写字指导。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栩字不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4、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5、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6、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5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