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大班科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一

设计思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种类、材料、样式包装等各不相同的瓶子。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瓶子也有着极大的探索兴趣。于是我抓住了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欣赏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了解瓶子的不同特征,知道瓶子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感知各种各样的瓶子及其功用。

2、了解各种瓶子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3、学会与同伴相互协商,共同完成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子,在科学区内布置一个瓶子展览会。

2、知识准备:活动前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瓶子的功用。

3、课前幼儿已经装饰好瓶乐器。

4、字卡:瓶子(图)、材料、包装、用途、形状

活动过程:

一、感知各种各样的瓶子

1、参观活动:幼儿观察瓶子,交流自己的感受,对瓶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我们的科学区里有许多瓶子,今天我们举办一个瓶子展览会,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过渡:请大家挑选两个不同的瓶子坐下来,跟你的同伴说一说你的瓶子是什么样的。

2、认知活动:了解瓶子的不同特征

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喜爱的瓶子。

3、小结:从大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瓶子是各种各样的。,它们的材料、包装、用途、形状等都不一样。

二、观察分类并讲述

1、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教:现在你们一小组商量根据其中的不同分分类,看哪组分得又快又好!

2、交流分类结果

教:谁来说说你们一组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用照相机拍下幼儿的操作过程)

3、再次分类

教:请大家再次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看看哪组分得又快又好!

三、了解瓶子的不同功用

1、了解瓶子的功用

教:你知道这些瓶子都有什么用?(幼儿讲述)

2、了解特殊瓶子的功用

教:生活中,除了这些瓶子,还有哪些特殊的瓶子呢?他们都有什么用处?

(出示危险的瓶子图片)

四、瓶子演奏会

教:这些瓶子除了可以装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它废物利用呢!前几天大家一起做了各种各样的瓶乐器,让我们跟这音乐一起演奏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二

目的: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知道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的道理以及简单的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仔细观察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准备:

现成的多米诺骨牌或由木板锯成的长木条若干、排列示意图三张(如图)、录像带。

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我们已玩过“击棋子”的游戏,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新的材料,你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三组来玩“击木块”的游戏。

2、出示排列示意图(如图),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本组准备按哪种方式排列木块。

〔评: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迅速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排列形式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1、三组幼儿分别协商排列木块的方式,并尝试推击木块,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2、集体讨论:为什么有的组搭得快,有的组搭得慢?为什么有的组搭的木块倒得慢,有的倒得快?(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引导各组幼儿在吸取其他小组经验的基础上再操作一遍,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小结:排得快慢与小组合作情况有关,木块倒得快慢与排列线路有关。

〔评: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得出结论,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想。〕

三、探索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1、将木块排列好以后,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倒其中一块,就会使它后面的木块也连续倒下。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好办法阻止木块继续倒下呢?

2、各组幼儿分别通过操作,探索阻隔的方法。

3、请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的阻隔方法,教师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小结:排木块时大家应努力协作,尽量放稳木块。如果不小心碰倒了,只要将手掌插入其中或赶紧抽掉后面的一块,就可以避免后面的木块倒下。

4、每组幼儿分别运用其他小组的阻隔方法进行尝试。

〔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着重培养幼儿的是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

四、分析交流

1、各小组分别交换排列示意图,幼儿继续合作排列木块并推击,看看排列线路与力的传递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幼儿操作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懂得:力的传递速度与其排列线路有关,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路线越弯曲,速度就越慢。

3、看录像了解生活中力传递现象的应用情况,如打桌球、打保龄球、打玻璃弹珠等。

4、力的传递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家找一找再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三

目标:

1、激发幼儿好奇心,使幼儿使幼儿勇于探索多种方法

2、通过幼儿动手探索,感知蛋宝宝的特性。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重点: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难点:激发幼儿好奇心,使幼儿勇于探索多种方法。

准备:

1熟蛋每人至少3个(多准备些备用),事先装饰成蛋宝宝。

2材料:纸板、盖子、瓶子、塑料袋、橡皮泥等

过程:

1、导入:儿歌老母”老母,真能干,会捉虫儿会生蛋,咕哒咕哒叫的欢,咕咕哒!”

小朋友们,看```谁来了?(蛋宝宝)

2 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

蛋宝宝是什么形状的(长圆,椭圆)蛋宝宝的颜色是?(墙粉色)

他们都有一层什么?(外壳)摸一摸感觉怎么样?(坚硬,比较滑)

你们知道这些蛋宝宝的妈妈是?(老母鸡)

3 引导幼儿借助辅助材料探索帮助蛋宝宝的方法并作好记录。

听妈妈说,蛋宝宝很想看看我们小朋友立正排排对的样子呢,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吗?(一个挨者一个,挺胸抬头,像小运动员一样)鸡妈妈还说:蛋宝宝也想立正站起来在鸡妈妈那排排对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到户外做游戏呢,。那你们能让蛋宝宝站起来吗? 让我们试一试吧(幼儿操作,观察)

听```蹬蹬蹬的声音?哦,原来是材料王国有些朋友听说了这件事,想来帮助我们,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谁?(逐一出示各种辅助材料并介绍他们的名称:橡皮泥,瓶盖子,小瓶子,塑料袋等)

那小朋友们猜一下,这些材料朋友谁能帮助蛋宝宝立正站起来呢?

好,一会宝宝们可以试着用每一种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并把站起来的蛋宝宝送到鸡妈妈那排排对。

最后我们宝宝别忘记了给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的材料王国里的朋友奖励一个SKICK啊。

(哎,谁能帮助蛋宝宝立正站起来排排队了,我们就奖励它一个漂亮的SKICK.

要求幼儿双手托着板上的“鸡蛋”(布球),每次送一个,直至送完为止。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碰撞。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①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帮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至少两种),②协助能力差的幼儿参与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至少一种),③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和卫生。(桌上还有其他材料,你可以尝试一下,看看它能不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并做好记录。) 表扬大胆参与探索活动和积极动脑的幼儿

4、介绍“活动记录表”,展示幼儿探索的结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老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和材料王国的朋友一起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了,那我们一起看一看用布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的有多少小朋友,我们一起数一数````

5、小结:师:今天小朋友们帮了鸡妈妈一个大忙,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但是,棉花```还没有小朋友试呢,那今天你们回去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试一试,看看他们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吗?,然后明天再告诉魏老师,好吗?

好,那小朋友赶快和鸡妈妈和老师一起带着我们的蛋宝宝到户外做游戏吧```

6、延伸活动:装饰蛋宝宝,进一步认识熟鸡蛋、生鸡蛋的区别,鸡蛋的沉浮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米的生产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方法起米。

2、增强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一些收割程序和工具

2、物质准备:谷子若干,幼儿前期准备工具若干,教师准备工具若干:如磨子,碾子,剪刀,筷子,瓶子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引起幼儿兴趣。

师:还记得我们的米从稻子到米要经过哪些过程吗?

幼儿边讲述,教师边出示图片

师:从稻子到白米有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把稻子的壳去掉,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现在的人是直接把稻子放进机器出来就是白米了,可是以前的人没有这么发达的机器又是怎么把稻子的壳去掉的呢?

幼儿猜想应讨论,师幼一起观察PPT

师小结:在以前稻子变米的过程叫“起米”,人们都是用的很古老的工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着“起米”呢?

二、幼儿尝试“起米”,探索最有效的“起米”方式。

1、选择工具,自由分组

拿相同工具的幼儿为一组

2、分工合作,进行“起米”

教师分派给每组同量的米,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起米”最多。

3、纪录各组“起米”情况,互换工具再次尝试

工具起米的效果,幼儿检验工具,再次进行起米。

三、各组展示成果

请各组幼儿代表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并展示成果。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教育要贴近幼儿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怎样拓展,提升幼儿经验。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一起讨论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用什么材料起米,而且不会把米弄坏,这一活动孩子们马上很感兴趣,和家长讨论后带来了各种工具,有石头,瓶子,锤子,等等。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了下来。同时尝试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起米”(即剥开谷壳)。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合作记录,操作。最后我们还通过网络资料展示精米厂生产米的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主题活动总结

“生活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我们的“米”主题就是一个生活的过程,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米的种植生产过程资料、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米,孩子们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的过程中学习了关于米的知识。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探索,在充足的想像空间和时间里孩子们自主的找朋友、合作,孩子在身临其境中获得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在这个主题中的音乐活动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探究性游戏中,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游戏,幼儿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我也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真正的体现出了教学相长。在进一步认识米的过程中,我们也让孩子萌发了尊重人们劳动成果思想,培养了孩子爱惜粮食的习惯。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由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我们虽然没有能去农村走一走看一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我们利用网络媒体来弥补了我们的缺憾。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孩子在城市中也感受到乡村的气息。

大班科学教案 篇五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的手指被刀子划破了,不久他的伤口愈合了,他发现新长出来的指纹和原来的指纹一模一样,就问我:“手指上的皮肤为什么有一道一道的纹路,而其它地方的皮肤没有呢?”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神奇的指纹》。

活动主题本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特征;观看录像了解指纹的作用;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等,充分调动每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了解指纹的三种类型及指纹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1、场景布置:指纹画展。

2、录像《黑猫警长》。

3、放大镜、油印、白纸、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画展好吗?”(好)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油印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小结:指纹的罗圈形状和数量都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指纹;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1.让几个幼儿将指纹印在纸上,然后把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他们起名字。

(1)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2)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马蹄子一样!(3)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

3.统计一下各类指纹的数量:有弓型纹的举手、有蹄型纹的举手,有涡型纹的举手(巩固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观看录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儿观看录像《黑猫警长》。

3.提问:“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黑猫警长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的罪犯)

4.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五、启发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

1.“关于指纹你们还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纹锁、指纹门、指纹冰箱、指纹钱包、指纹手机、指纹汽车……)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点子,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做出一份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动: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大班科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积极愉快地进行嗅觉方面的探索活动,了解人类的一些基本嗅觉知识。

2、懂得鼻子的重要性,学会对自己鼻子一般的保护方法。

3、能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嗅觉上的喜恶。

活动准备:

香水、醋、红糖、黄酒、蚊香、臭东西、香皂、墨水、冲好的咖啡、等(放在笑得不透明的瓶中,盖好瓶盖)。

活动过程:

1、猜谜:

一座小房,两扇圆窗,进入空气,能闻花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鼻子,大家说说鼻子它有什么本领?

2、闻一闻游戏。

探索游戏:

(1)请4个小朋友上前在老师的桌子上的四个碗内选一个闻一闻,请他讲讲是什么味道的(可多请几人),再猜猜是什么东西。确认后打开盖子。

小结:我们刚才问出的四种味道:香、臭、糖味、酸味,是我们人类的基本味觉。

探索游戏:

(2)小朋友在自己的桌上拿一个小碗,闻一闻是什么,猜一猜,要求:小碗平放不侧倒,防止弄出来,分别请幼儿讲讲是什么?

刚才小朋友讲出了许多种味道,我们人类能闻出大约多少种,大家猜一猜?

小结:人类能闻出大约XX~4000种不同的味道,有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分辨不清基本的一些味道,这种人属于嗅盲,就像分辨不清颜色的人就是得了色盲。

3、保护我们的鼻子。

我们的鼻子非常有用,但有时它会失灵,什么时候鼻子闻不清味道甚至闻不到味道呢?有了鼻涕怎么办?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尘土飞舞使或有刺鼻的味道时怎么办?打喷嚏时怎么办?并请幼儿说说易损伤鼻子的几种行为,即平时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鼻子。

4、说说我们平时喜欢和讨厌的味道:

我们喜欢闻许多味道,也讨厌闻许多味道,谁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味道,最讨厌什么味道。

现在老师请你们把喜欢的味道和讨厌的味道画到纸上,然后把它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七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铃、响板、碰铃等乐器。

2、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

①请幼儿闭眼,老师自我介绍。你们听见老师的声音了吗?,用什么听见的?敲鼓,什么声音,耳朵真能干。

②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

喉部经声带,嘴巴变形后发出的

③出示鼓?听见了声音,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幼儿手摸喉部,不发出声音(没有什么感觉)手模喉部,问客人老师好:喉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丰富词汇:振动

(二)小实验

1、让6组孩子分别用不同的物品进行实验,并让物品发出声音。让幼儿动脑用什么方法使物品发出好听声音的?让幼儿自己总结并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乐<<拔根芦柴花>>,敲击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棒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三)分辨声音

1、教师分别播放好听的音乐及杂乱的音乐,请幼儿听听有什么感觉。乐音:好听舒服愉快……噪音:难听刺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乐音?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噪音对人身体有害?教育幼儿不要大声说话,要保护声带,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

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

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

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要求:

(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

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

(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九

设计意图:大班孩子好奇心强,又充满童心,都很喜欢小动物,但我发现孩子们欠缺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这一主题刚好是动物朋友们,所以我选这节科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他们自己发现探索的愿望,同时让他们对动物尾巴的功能以及外形特征进行匹配,挖掘他们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活动名称:

有趣的尾巴

年龄段:大班执教老师:XX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动物尾巴,并初步了解它们尾巴的做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探索的兴趣。

2、挖掘幼儿的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喜欢科学活动,加深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种动物的尾巴。

难点:初步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猴子,雪豹,狐狸,老鼠,壁虎等动物身子和尾巴分开的图片。

五、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你能学学自已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吗?

李XX:我喜欢小白兔,因为它很可爱。师:老师也很喜欢小白兔,看来我们爱好是一样的。

邵XX:我喜欢小猫,因为它抱起来很舒服。师:小猫抱起来很暖和很软,让我们特别想要去亲近它。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可它们却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的身体藏在了里面,尾巴却露在了外面,请你快速找出这些小动物。(出示展示动物的尾巴)

(1)出示袋鼠的尾巴

——这是谁的尾巴?

XX:袋鼠的尾巴。师:你怎么知道它是袋鼠的尾巴?

XX:我家里的书上有袋鼠,所以我认出来了。

——XX小朋友喜欢看书,书上有很多的知识,一下子就看出来是袋鼠的尾巴。

(2)出示豹子的尾巴

——这又是谁的尾巴呢?

韩XX:我觉得那是猫的尾巴,因为它的尾巴上有花纹,而且是细细的长长的。

——韩XX小朋友语言组织能力非常好,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不是小猫的尾巴,但是都属于猫科动物。

——谁还有不一样的答案?

李XX:我觉得他像豹子的尾巴,因为豹子的尾巴上也有斑纹,而且它的尾巴很长。

——李XX小朋友表达的很完整,能仔细观察斑纹并作出准确判断。

(3)出示壁虎的尾巴

——细细长长的会是谁的尾巴呢?

高XX:我觉得这是老鼠的尾巴,因为它的尾巴细细的,黑黑的,尖尖的长长的。

——她的语言表述很清晰,细细的,尖尖的,长长的,但是这个却不是老鼠的尾巴。

——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他的尾巴断掉还会在长出来的

幼儿集体——是壁虎的尾巴,因为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长出来的

2、活动过程:

——今天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

规则:我这里准备了一些动物的身体和尾巴图片,请你们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并把它们快速贴起来。并告诉我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用?

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业

——它的尾巴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

杨XX:猴子的尾巴长长细细的,我觉得它的尾巴可以让它方便在树上跳来跳去,让它跳的更远。

——你表述很完整,猴子的尾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更可以帮助他在树林里荡来荡去。(得到表扬的孩子笑眯眯的,脸上表现出了一抹娇羞。)

肖XX:我找到了豹子的尾巴,我觉得豹子的尾巴可以让它在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说的很对,除了保持平衡还有什么作用呢?

李XX:豹子的尾巴可以去攻打老虎,当做它的武器。

——你一定是看过动物世界吧,观察的特别仔细,记性也非常好。豹子的尾巴可以捕食猎物,对抗敌人,在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

——除了这些大型凶猛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请你说说它的作用?

熊XX:小松鼠也有尾巴,它的尾巴可以让它在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还可以让它跳的更远,大大的尾巴可以盖在肚子上当被子用。

——你一定喜欢看书学习,所以才知道这么多。原来小松鼠的尾巴还可以当被子呀!

——还有哪些动物有这些特殊的本领呢?

肖XX:我还知道响尾蛇的尾巴,在遇到危险的是会发出响声,用来吓唬敌人。

——肖子涵小朋友懂得很多,说明也是爱学习的孩子。

贾XX:黄牛的尾巴长长的,细细的,可以甩走苍蝇

——黄牛的尾巴可以当苍蝇拍使用,赶走讨厌的苍蝇。贾欣妍小朋友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的很仔细。

六、出示动物图片

——现在请你仔细看看,和同伴小声讨论它们的尾巴的作用,一会介绍给大家。

贾XX:小鱼的尾巴用来掌握平衡的

肖XX:鳄鱼的尾巴可以攻击别人,也可以保持平衡,同时可以保护自己,因为很坚硬。

李XX:大象的尾巴用来扇苍蝇。

——小朋友们都观察的很仔细,同时也发现了它们尾巴的作用,很厉害,你们都是爱学习爱动脑的孩子。其实自然界还有很多动物的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今天请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更多的动物,明天把它们尾巴的作用的讲给讲给大家。现在我把这些动物图片放到益智区里,你们区域活动时可以再进行讨论学习。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充分激发了孩子对小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这节活动充分说明了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通过具体提问和孩子回答后的有效回应,让孩子一步一步将动物的特征,尾巴的作用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出来,同时对于仔细观察的孩子进行表扬,通过具体的表扬让孩子懂得爱看书、爱学习就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小朋友的认可,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动中,我用连续的提问让孩子进一步观察、倾听、表达,并大胆探索、积极交流动物尾巴的作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明白幼儿活动设计,要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来组织教学,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超出我的预设愿景,呈现更好地课堂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要求:(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5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