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

发布时间:

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桥粱,是数学结构中强有力的支柱,小偏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下册37个重点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感谢您的阅读。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021模板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方程

8x ÷ 2 =28       7(x+3)÷ 2 =28

2(x +17 )=40     6(5+x)÷ 2 =36

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

C=4a   S=ab   S=ah÷2   S=(a+b)h÷2 ……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

[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 +x )=28

8+x =14

x =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说明:让学生通过尝试、分析、交流、比较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探究活动开始,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会出现方程和算术两种解法;后小组比较、大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方程与算术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特别是列方程时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并交流。)

3、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作业:练习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021模板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展示问题: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

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021模板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练习四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练习四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练习四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作业设计:

练习四第2、6、9、10题、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练 习 四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第8题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调整板书内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6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