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5篇《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音乐律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教学准备:

与歌曲有关的茶壶图片四幅,磁带和录音机,钢琴伴奏

教学过程:

一、通过游戏“变变变”进入

宝宝们,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赶快!把你们的小手藏起来。

(变成小兔,跳一跳)

(变成鸭子,走一走)

(变成袋鼠,跳一跳)

(变成飞机,听音乐飞进场地)

二、观察图片,熟悉歌曲

1、教师完整的示范演唱一遍

我们开飞机开累了,来!宝宝们,找一个空地方坐好,休息一会儿。累不累啊?

(幼儿回答)是好累的,我都想喝水了。

宝宝们,快看,这是谁呀?(茶壶)

2、观察图片,理解歌词

(1)小茶壶长得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说出“它的肚子是圆圆的,身体矮矮的”)

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我是茶壶肥又矮呀!

(2)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茶壶的什么呀?(壶柄,壶柄是用来提茶壶的)

茶柄长在什么地方?你们来学学。那这个呢?(壶嘴,水就是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

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这是壶柄这是嘴

(3)触摸第三幅图片,问问幼儿:“壶里的水怎样啦?”(水烧开啦,都冒烟啦,水都在壶里翻滚啦)

(4)那这个壶嘴怎样啦?(冲茶啦)

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水滚啦,水滚啦!冲茶啦。

三、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1、你们想不想都来喝喝茶,好,请小朋友赶快准备。

2、我们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啊?(又肥又矮)来!我们来做一做。

那壶柄长在哪呢?壶嘴长在这儿。(动作示意)再来一次。

提问:“谁想喝水?”(咕噜咕噜)

3、提问:宝宝们,刚才我们的壶柄都长在这儿,动脑筋想想,壶柄还可以长在哪儿?(幼儿创编)那壶嘴呢?(幼儿创编)

那我们再来一次,这一次看看谁跟我的不一样。

4、刚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壶柄和壶嘴长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错!我再来看看,来,宝宝们准备!(教师不示范)

5、宝宝们,把你们的茶杯摆好啦!我来给你们倒茶。(咕噜咕噜)

6、哦!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师都倒不过来了,这样吧,我们再来冲一次茶,和你旁边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吗?来!大家赶快准备好。(把你们的茶也倒给我喝喝)

四、请客人老师喝茶

宝宝们,刚才我们都喝了茶,你们看看周围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喝,好吗?

五、结束

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来!宝宝们,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去!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能按要求随音乐作出相应的动作。

2、能愉快地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3、与同伴友好合作进行游戏,有创新意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与幼儿一起玩“熊和石头人”的游戏,提出要求:熊回头时石头人要保持一个动作不能动。

二、熟悉音乐

1、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2、再次欣赏一遍音乐,简单分析乐曲结构。

3、老师随着音乐用手指在腿上进行表演,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在音乐进行到什么时候有变化。

4、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在腿上进行游戏。

5、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三、游戏活动

1、第一遍游戏:幼儿起立,站在教师身后。教师当熊,进行游戏1遍,不做造型要求。

2、第二遍游戏:熊每次回头时,要求幼儿作出动物的造型。

3、第三遍游戏:要求幼儿两人一组,第三句时找朋友,第四句时两人一组摆出最后的造型,造型两人要有身体上的接触。

4、第四五遍游戏:方法同前,要求四人一组摆出不同造型。

5、第六八遍游戏:请几位幼儿扮演熊进行游戏,鼓励幼儿提出造型要求。

四、放松活动

开火车游戏,结束(四段音乐连放)。幼儿随音乐分别作出开车、停车的动作,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⒈掌握游戏,遵守规则,能按游戏要求控制情绪的行为。

⒉尝试自由舞蹈,自由造型,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树林环境创设,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㈠幼儿自由结伴舞蹈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㈡在完全游戏化的情境中掌握游戏,学习按游戏的要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体验游戏的快乐

⒈听辩熊走音乐。

⒉讨论对付熊的方法。

⒊老师自然引出游戏的规则,助幼儿掌握玩法。

⒋幼儿游戏两遍,老师积极参与,进一步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⒌教师提出幼儿自由结伴造型要求,增强游戏兴趣。

⒍熊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互换角色游戏。

㈢与熊告别,回家。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在随乐游戏中感知乐曲ABC结构,尝试自主创造及表现音乐。

2、能按照游戏规则按角色随乐进行表演。

3、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风格特点,体验随乐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挑战。

活动准备:

音乐:《啤酒桶波尔卡》,分段音乐、完整音乐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l)教师:有一位魔法师,他制作了很多的木偶人。他想用强大的魔法让木偶人都动起来,让我们听着音乐,看一看奇迹能发生吗?

2)观看情景表演:魔法师和木偶人(教师拉出木偶,配乐表演A段+B段)

动作:锤子敲--起子--头部魔法(木偶头动)--手臂施法(木偶手动)--腰施法(木偶扭动)--腿部施法(木偶腿动)

3)师幼共同梳理故事情境

师:魔法师成功了吗?好的,小木偶向后走。魔法师的魔法厉害吗?想学吗?有没有信心能学会?在我们学会魔法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怎样制作木偶。刚刚魔法师怎么制作的?

2、分乐段、分角色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①教师带领幼儿按照游戏规则听音乐进行随乐游戏。

②引导幼儿在教师的语言、动作指令下按照游戏规则听音乐进行随乐游戏。

③尝试自主按照游戏规则听音乐进行随乐游戏。

1)引导幼儿感知A段音乐(两次感知)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制作小木偶。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制作木偶的情况。

2)引导幼儿感知B段音乐

师:都会制作木偶了吧,现在我们要对着木偶施魔法,要让木偶动起来。可是要让它动起来,我们还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你们还记得魔法师对木偶的哪些部位施法了吗?

第一次验证答案:你们来当我的木偶,我来施展一次魔法,看看小朋友说的`对不对。

脑袋上面施魔法,小脑袋动一动,小手上面施魔法,小手也来动一动,身体上面施魔法,身体也来动一动,小脚上面施魔法,小脚也来动一动。

师:好的,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样的顺序?一共施了几次魔法?你们能不能像木偶一样,谁来告诉我木偶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配乐施魔法,第一次幼儿坐着,第二次幼儿起立,第三次幼儿与教师交换,第四次两名幼儿互相玩)

师:接下来给一个挑战给你们,敢不敢接受?我们把制作木偶的过程和给木偶施法的过程连起来来一遍,试试看。(A段+B段音乐)

3)引导幼儿感知C段音乐

①迁移领袖模仿游戏的已有经验,按照游戏规则表现音乐。

②尝试自主进行随乐游戏。

师:小木偶能动了,他最想感谢谁呀?你们来看看我的小木偶是怎么感谢我的?(播放音乐C段)我的小木偶是怎么感谢我的?如果你们是小木偶,你们会做什么样的动作来感谢我?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师幼共同完整欣赏、表现音乐

1)师幼共同梳理回忆故事情节。

师:今天我们听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有一位魔法师,他制作了很多的木偶人,他想用强大的魔法让木偶人都动起来,小木偶动起来了,最后小木偶感谢他。

2)两两合作分角色表现音乐,感知乐曲结构(A+B+C)。

师:我们一起用音乐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好吗?

3)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现C段音乐,并再次完整感知音乐。

师:现在我们都变成小木偶走出教室。(幼儿跟随教师带领,听音乐做木偶动作走出教室)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音乐欢快、优美的特点。

2.初步掌握跑马步的基本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自制幼儿骑马用的头巾。

2.经验准备:幼儿提前了解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1分)

2.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1)幼儿欣赏音乐。

a.师:刚才那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再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2分)

b.幼儿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2分)

(2)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

a.现在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b.幼儿根据幻灯片说出人们的`生活。(2分)

c.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

(这首音乐表现的是蒙古族人民骑马、摔跤、挤奶的欢快场面)(3分)

3.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蒙古族是一个特别喜欢骑马的民族。我们来学一学骑马的动作吧!(2分)

请小朋友创编骑马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3分)

(2)教师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上身稍前倾,一手在胸前,一手扬至头上方,做勒马举手扬鞭状,先左脚迈出,颤膝踮步,再右脚跃过左脚处颤膝踮步,动作呈跳跃状,像马儿奔驰一般。(3分)

(3)跟音乐和老师一做跑马步动作。(2分)

4.请幼儿听音乐分组进行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戴上头巾,听音乐,用我们刚学会的跑马步一起来表演吧!(8分) 5.幼儿听音乐出教室。(30秒)

活动反思

总体来说效果不错,幼儿的参与性强,整个活动的氛围很活泼。当然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对音乐的挖掘还不够,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理解之上,可以开展活动后的延伸,加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大班音乐律动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6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