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折线统计图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 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差异网●www.chayi5.com(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并借助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这些专业词语。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人口老龄化情景教学以及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先后认识了那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

师:如果把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师指ppt)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有单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它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摄影展吗?

(喜欢)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有一组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看……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老人)

师:因为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次摄影展的主题就是关于老年人。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吗?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00

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我们怎么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变化呢?

生:做调查

师:上海的小朋友就搜集到了一些数据并把它们进行了整理,(PPT)你认识这两幅图吗?(板书:搜集

整理)

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生:看标题知内容不同

生:出生人口数增长幅度大

死亡人口数增长幅度小

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呈上升趋势

生: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相同

师:你能观图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20xx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20xx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是多少?(这两问题学生很快都回答出来而且答案一致)

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学生回答的慢也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了呢?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需要上看一眼下看一下对比数据,有些麻烦。(引起认识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师:有什么解决办法让我们看起来简便吗?

生:可以合并

师: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通过回忆旧知探索新知找出类似的方法叫做类推。它满足合并的条件吗?

生:满足,横轴和纵轴一样

师:同学们会自己合并吗?请同学们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收集原始数据,一位同学负责画图。

同位合作画图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图进行展示

A没有标题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B没有图例

师:你能看清楚这幅图表示的信息吗?

生:缺少图例

师:如果想要清楚的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图例呢?

生:用不同线段区分

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出示一幅完整的统计图

有标题

有图例

师总结:我们合并出的这幅图就叫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PPT演示)若想画一幅完整的统计图我们首先标题完整

标清图例……

师:现在再看哪一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距最大?(20xx年)你有什么感觉?(方便,快)

师:(出示复式

和两幅单式)那对比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便于比较两组数据

师总结并板书:并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师:仔细观图,你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PPT)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言卡的方式讨论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整体都呈上升趋势

出生人口数上升明显,死亡人口数上升不明显

从部分看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数据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小于死亡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数据差距逐渐缩小

师:从专业的角度讲,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距叫做人口自然增长数,图中出生人口数比死亡人口数少时,这是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上海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了。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发现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越来越小,这样的信息我们在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能发现吗?

师: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板书邮电,再次强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再结合全国的数据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生:差距都是越来越小

师:那我们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全国也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

推断结论(板书)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未雨绸缪。(回顾整个制作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图预测未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收获提升

师:关于复试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服务与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生活。

2.标题可能是什么,会分析。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有什么打算?

少进日产或不进日产的,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谈收获

实践作业

把自己的语数英成绩做成复试折线统计图,方便今后的学习。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xx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

(图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2、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3、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4、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折线统计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6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