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97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

教师介绍: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星光书店八月份的营业额是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八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指名学生读题后全班学生再次读题。

提问: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说说这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求实际获得的奖金。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后全班交流。

三、反馈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李华买了一辆12万元的汽车,按规定买汽车要缴10%的购置税。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3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通过交*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相乘,结果相等。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读书P44页,勾画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3.6 :1.8和0.5 :0.25”。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3.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补充一组灵活训练题:

A、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能告诉我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第1、3题

2、独立完成2、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6:4=3:2 4:6=2:3 4:2=6:3 3:6=2:4

3×4=6×2

a:b=c:d ad=bc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过程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和2℃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2、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20__,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2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2)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

(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__,+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2)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6-58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自学内容】

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

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学生尝试独立求比例尺。

(2)汇报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求比例尺。

(1)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2)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比例尺是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1:500000)或(线段比例尺)

2、求实际距离。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0c,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2)学生尝试独立列比例解答。

(3)汇报交流

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厘米。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觉得在求实际距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3、求图上距离

(1)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你会画操场的平面图吗?

(2)学生尝试画操场的平面图。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画的?【根据图纸大小确定比例尺,可以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线段比例尺,根据所确定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再画图,画图后还要标上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练习八第1题求比例尺。

2、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3、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6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