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论【优秀6篇】

发布时间:

评 论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五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母女二人的对话中,使学生感悟到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教学设计(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牵牛花挂图,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牵牛花是什么样子的,注意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不同角度去叙述。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什么叫“评论”?文中的母亲和女儿在讨论牵牛花的什么话题。画出妈妈和女儿最能表现自己对牵牛花见解的句子。

2.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生字生词。

指名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新字新词。

3.引导学生思考:

你同意妈妈的说法还是同意女儿的说法,为什么?让我们全班同学都加入这场“关于牵牛花的评论”,要鼓励学生不一定非要同意女儿或妈妈

的观点,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4.全班以男、女生为单位分角色读课文,再次理解文章内容,带着新的理解悟中读。

5.让我们从自己的身边说起,举行一场小型的“生活感悟会”,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之后从儿童的角度对这个事物展开评价,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

三、知识拓展,情感升华。

为自己家里窗头上的植物、正在使用的物品写一张“对话卡”,倾诉你想对它说的话,不长,三言两语即可,将它挂在物品上面,想像着和它展开对话。对话卡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制作,能突出儿童的天真烂漫。

评 论 篇二

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 伏尔泰(1694—1778年)

 诗人、剧作家、作家、小说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法国启蒙运动的导师和精神领袖,是思想解放的使者,在反封建专制和同教会势力的斗争中度过了一生。

以英国人的口吻说英国

谁相信从这个可怕的深渊里,从这个不睦、残酷、愚昧、狂信纠缠不清的混沌里,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 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  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之权。

人们已经看到,当国王专权的时候,由于一种稀奇的命运,骚扰、内战、无政府状态、贫困使得全国不安。在我们这儿,只有当国王并不专断独裁的时候,和平、富饶、公共幸福才统治着我国。当大家争论莫明其妙的事情时,一切就糟糕了;相反地,只须大家轻视这些事情,一切就会有秩序;我们胜利的舰队把我们的光荣带至四海,而法律保障了我们的财富;从来没有一个法官可以主观地解释这些法律;从来没有人能毫无根据地做出判决!,倘使有些法官胆敢把一个未经控诉、未经法律制裁的公民判处死刑的话,我们就要把这些法官当作杀人犯采惩罚。

在我们这儿,老是有两党用笔或用阴谋斗争着;然而,到了武装保护国家和自由的紧要关头,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相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家——这是两个醋气熏天的情夫在争献殷勤地侍奉同一个情妇。

——《巴比伦公主》

以法国人的口吻说英国

所有的公民不能同样地有势力,却能同样地自由,这便是英国人由于有恒而获得的结果。享有自由,那就是只受法律支配勺所以英国人爱护法律,有如父亲爱护小孩,因为法律是他们制定的,或者他们相信是他们制定的:

……

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这是很大、很幸福、超乎许多国家的权利;你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也是权利;你又获得保证,当你一梦初醒,你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这是权利;你又获得保证,当你被人控告了,或者做了坏事,或者讲了鬼话,或者写了闯祸的文章,你将被依法裁判:这是权利。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们。

我敢于说:倘使我们召集人类制定法律的话,人类必然为了自己的安全,订这样的法律,那么,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可以回答:在瑞典曾经学样试种过,却有成功;可以回答:你可以从别的省份运椰子来,例如运到波斯尼亚或塞尔维亚。所以,试种一下吧!

——《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解读:请找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并说说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思考: 1.第一段论述中所描写的是什么政治体制?这种政体在历史上对于英国有何意义?

 政体:君主立宪制

 意义: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2.在第二段论述中,伏尔泰描述的是什么权利?这种权利是以什么为保障的?

 自由权利。

 以法律为保障。

3.伏尔泰为什么运用这种风格写作?为什么写这样的内容?

 这种写法容易被民众所接受,通俗易懂,比喻生动,政体的优越性也全部被表达出来。

 英国人说英国,与过去相比较,实际就是与君主专制、封建特权相比较,说明其进步性。英国人有一种自豪感、满足感。法国人说英国人暗含着羡慕,比较自身的状况提出来,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伏尔泰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号召“试种一下吧!”

 引申: 美国、法国、德国建立的政体与英国政体有何异同?

英国君主立宪制

 (1)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 (2)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 (3)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美国总统共和制

 (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

 (2)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 (3)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

法国总统共和制

 (1)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 (2)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率

 (3)总统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德国君主立宪制

 (1)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 (2)皇帝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命首相和其他官员,统率军队

 (3)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 (4)议会行使立法权,但权力有限,不能监督政府,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

 作业

 模仿伏尔泰的文体,写一篇短文。(供选题目:论自由、论法律、论权利、论监督、论民主。)

 预习第四单元

评 论 篇三

第12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导学案

第 三 单 元   综 合 复 习

知识点回忆:

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确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如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政党、议会、内阁、首相的关系如何?

2、美国1787宪法包括哪些主要原则内容?简述一下美国的权力结构和相互关系?如何评价这部宪法?美国联邦体制是如何形成与巩固的?美国的政体与英国有什么异同之处?

3、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是如何确立起来的?1875年宪法的内容有哪些?

4、德意志国家统一的方式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有哪些?有何特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有何异同之处?

知识应用:

1、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国王“统而不治”    b、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c、议会中的多数党有权组织内阁    d、内阁对国王负责

2、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c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同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的地位

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c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4、有关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君主立宪制为特征    b、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c、两党轮流执政      d、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对外代表英国,是英国民族团结和统一的象征

5、17世纪,英国普遍的宪法权利主要源自:c

a、斯图亚特王朝赋予议会的权力    b、广大人民赋予议会的权力

c、《大宪章》规定贵族的权力       d、国王赋予议会的权力

6、“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这些应出自:b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法国的《人权宣言》

7、一位近代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经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最能表明此材料所反映英王地位的是:b

a、权力受到某些限制             b、英王是“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c、英王与议会分权并相互牵制     d、英王受到议会控制

8、英国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掀起了一次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产生这种要求的根源是:c

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内阁制的发展

9、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b

a、王权的至高无上   b、议会主权   c、两党制度   d、内阁责任

10、“光荣革命”后,英国承担实际行政职责的机构是:d

a、国王    b、议会     c、首相     d、内阁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b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两党制     d、代议制民主

12、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是通过:c

a、1688年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

c、1832年议会改革        d、19世纪中期的宪章运动

13、《驴象之争》反映的实质问题是:d

a、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互相斗争

b、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妥协

c、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比喻为驴子和大象

d、民主党和共和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14、1796年9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宪法的范围内……”华盛顿的用意是强调:b

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15、18世纪后期,北美大陆上确立的新体制主要是依据:c

a、《独立宣言》   b、两党制的运行机制    c、1787年宪法    d、伏尔泰的学说

16、麦迪逊曾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根据这一想法,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c

①中央集权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联邦制原则 ④民主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以下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解错误的是:c

a、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b、每个部门都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任何部门滥用权力

c、总统的权力最大,受到的制约最小    d、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18、最能体现1787年美国宪法民主性特征的条文是:b

a、三权分立      b、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共和政体      d、议会内演说、辩论、议事自由

19、在美国,“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这体现了:b

a、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b、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c、议会主权原则、总统制原则  d、法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0、下列关于联邦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①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②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③联邦法律和各州法律具有同等地位 ④联邦政府无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1、美国总统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b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 ④均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共和派和保皇派长期斗争的结果   b、它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c、它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

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3、有关1791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由当时的制宪会议颁布          b、规定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c、规定了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继承了《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

24、法国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的斗争,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其标志是:d

a、《人权宣言》颁布 b、1791年宪法颁布

c、《拿破仑法典》颁布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25、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府落入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a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26、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最准确的是:a

a、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b、君主专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27、1875年法国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的是:d

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据绝对票数选出,可连选连任”

b、“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c、“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不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28、下列有关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属于资产阶级君主制     b、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c、恢复了一些旧制度       d、完全恢复了封建制度

2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d

a、行政权由总统掌握       b、行政权由总理掌握

c、行政权由内阁掌握       d、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30、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选举期间,农民排着队,高喊“皇帝万岁”,把票投给了波拿巴。这说明:c

a、恢复帝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b、波拿巴是值得称赞的英雄

c、君主制传统对法国政体有巨大影响    d、选民的立场左右了法国的政治体制

31、在《的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是:d

①联邦议会 ②帝国议会 ③皇帝 ④宰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1882年日本政府为了制定一部满足帝国统治需要的宪法,专门派出“宪法考察团”去欧洲考察。日本考察团最欣赏的会是当时哪一国家的宪法:b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法国

33、“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某些方面可决定其免职”;“海陆军高级军官均有皇帝任命”;“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此规定最有可能出自:d

a、《1791年宪法》       b、《1875年宪法》

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34、“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d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d、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35、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进步事业是指:d

a、阻止奥地利回归    b、摆脱教皇控制

c、抗击法兰西入侵   d、完成德意志统一

36、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a

a、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b、加强了军国主义特色

c、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7、德国首相与英国首相最大的不同是:b

a、由君主任命   b、对君主负责   c、是内阁首脑   d、主持政府工作

38、西方国家议会的首要权力是:d

a、弹劾权      b、财政权      c、监督权      d、立法权

39、1861美国发生内战,林肯总统以维护统一为口号,其宪法依据是:a

a、联邦法律至上原则     b、三权分立制衡原则

c、公民自由权利原则     d、人道主义废奴原则

40、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宪法和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b

①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 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41、17——19世纪,英美法德四国先后建立起近代的资本主义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德国:统一王朝战争

(2)上述四国分别建立起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英国:君主立宪  权利法案

法国:总统共和  1875年宪法

美国:总统共和  1787年宪法

德国:君主立宪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3)近代英、美、法、德政治体制的相同点有哪些?

实行代议制,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以限制君主或者总统对行政权的滥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4)谈谈你对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认识?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专政。共同特征是实行代议制,即议会民主制,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近代政体的建立,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42、认真观察下面四幅图画:

图一:北美的一幅政治漫画,讽喻1754年北美殖民地的不团结

图二:大陆会议在讨论北美殖民地的前途

图三:1787年宪法的签署

图四: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当他从家乡出发前往纽约时,一路上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请回答:(1)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的体制上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松散的联邦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不能有效的管理国家和维护国家利益。

(2)这个问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

(3)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共和政体的成功对欧洲的影响?

在美国确立共和政体后,法国等欧洲国家通过革命也相继确立共和政体。

(4)第一小题中所说的问题解决后,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又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有何意义?

美国确立联邦制以后,州权观念仍旧活跃,从而演变成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内战

林肯政府以宪法为依据,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此后,美国再也没有出现严重的政治分裂,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错题订正:

第 三 单 元   补 充 训 练

1、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有创立法律之权”    b、“皇帝任命帝国首相”

c、“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d、“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2、下列关于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融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为一体的混合物 ②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③国王有权废除任何法律 ④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3、1640年英国革命主要解决了:

a、国家主权的归属     b、人民自由的权力

c、贵族地主的特权     d、责任内阁的建立

4、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初期建立的国家结构是:

a、松散的州际联盟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紧密的中央集权联邦制

5、德意志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其真正含义是指:

a、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b、德意志境内的所有诸侯国被消灭

c、统一帝国的建立应归功于军事上的胜利

d、德意志统一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

6、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中,英王的政治作用不包括:

a、英国对外交往时的代表    b、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象征

c、维系英联邦的纽带        d、英国政治权力的真正核心

7、时至今日,美国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外贸等国家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现象最典型的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民主选举原则

8、与英国首相相比,美国总统

①没有直接立法权 ②不对国会负责 ③由选民间接选举 ④是国家元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美国1787宪法有重要意义,他表现在: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它确保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它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④它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有利于革命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b、为近代化扫清障碍

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成功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11、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①《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联邦宪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12、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1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意大利王国

1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包括:

①国王统而不治 ②内阁行使行政权 ③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④内阁对国王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7、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体现了以下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消灭奴隶制原则   ④人权之上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下列关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都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②都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③都与政党政治关系紧密 ④都受到议会制约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

19、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b、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d、1875年宪法

20、1871年的意志帝国宪法最大的特点是: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徵性的和礼仪性的   b、皇帝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c、两院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21、1792年法国称共和国,18xx年又称帝国,这一变化没有实质变化的是:

a、阶级基础   b、国家政体   c、政府内外政策   d、与人民的关系

22、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中,拿破仑始终是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拿破仑帝国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b、“拿破仑神话”惠及后代

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巩固了统治

d、拿破仑借助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多次打败反法联军

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

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②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③无权解散众议院 ④有权任命内阁部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前提:

a、《权利法案》的公布        b、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

c、两党制逐渐形成           d、英国的议会改革

25、三权分立学说的进步意义在于:

a、立法、司法、行政相互独立、互相监督

b、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c、有利于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暴政的出现    d、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来源

26、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的评价是因为林肯政府:

a、巩固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27、1919年建立的“魏玛共和国”是一个“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意思是:

a、人民只享受到一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

b、旧帝国的军官重新回到部队     c、没有社会主义者参加

d、国会议员大多反对民主制度,对自由民主制度的认识没有在多数德国人心中扎根

28、英国历史上的《大宪章》的颁行对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加强了英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b、确立了国王的权利至高无上

c、给王权设定了界限,推动了英国民主制的发展   d、确立了议会主权

29、在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中,首次获得进入议会权利的是:

a、金融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商业资产阶级   d、新兴地主

30、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征服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够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d、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独裁政府的出现

31、美国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此项规定的实质意义在于:

①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②以法律条文规定了国家统一 ③防止国家出现严重的分裂 ④保证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2、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主要原因是:

a、两者的根本利益一致    b、美国法制健全

c、两党相互牵制          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33、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所反映的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制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34、马克思说:“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形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一切失去的福利送还给他们。”这种迷信的结果是:

a、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b、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c、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5、李卜克内西说:“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贴,一切都是由它托着。”此话反映了:

①德意志帝国的军国主义特色 ②军队在帝国中的重要地位 ③德意志的专制主义色彩 ④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caad dadab badca cabdb accac cdcbd aadba

评 论 篇四

五分钟时事评论

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强烈体现国家意志,集中反映社会热点,密切关注科学自然,这是思想政治课的特有要求和特有形式。这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品质是政治学科独有的魅力。

如何让“时事政治”和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政治课教学中结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坚持在每节课前安排五分钟请学生上台评论时事,看起来老师讲课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却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让学生上台评论时事,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近期国内外重大时事素材,在教学中坚持每天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晚七点新闻联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人执笔写评论稿,并要求每组每个人轮流上台演讲。通过讨论、写稿和演讲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探究性。结合学生的每一次时事评论,教师有意识地请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讲评,这样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认真听,认真思,进而达到对教材理论进一步理解的目的。

学生在评论时事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时事政治和基础知识不是若即若离的两张皮,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家。学生虽然课后经过认真讨论、思考和准备,但难免对这两者的结合有不到之处,有的甚至离题太远。为此,教师要给以正确引导,积极肯定评论中的创新观点,同时也要委婉指出不足原因,帮助学生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论时事有目的地激发学生政治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克服政治课“一言堂”和空洞的说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通过学生上台评论时事,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上台评论时事可以锻炼每一个学生的胆量,特别是有些学生平时言语少,性格内向,胆怯,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得到增强,甚至也提高了他们与别人交流的渴望和胆量。

评 论 篇五

几天前,一位美国的科学家向外界透露,多国科学家准备联合克隆人,已经有十对不孕夫妇报名参加该实验。

科学家们计划将普通的男性细胞或者是主体细胞和一枚女性卵子结合起来,储存于女性卵子中的遗传信息将事先被消除。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胚胎应只带有这名男性的全部遗传信息,最后将胚胎移植到女性子宫中。当然,如果一对夫妇愿意的话,也可以克隆女性。

科学家进一步说,动物克隆实践中通常会有几百次失败才能制造出一个活的胚胎,克隆人成功的关键在于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实验将在一个地中海城市进行。

在克隆人真正出世前,人们最好不要妄下结论,我们有必要把存在脑中的错误结论纠正过来。以下列举了几种对克隆人的错误观点,之后是正确的注解。

1.一个克隆人不是一个正常人

不管克隆技术怎样发展,克隆人怎样产生,都是人,与被克隆人实质上是存在着年龄差的同胞胎,正是这一点让人们觉得很难应对克隆人出现的伦理关系。

2.克隆创造人,在充当“上帝”的职责

克隆并不能创造生命,克隆只是从现在的生命中创造生命。

3.克隆不是一种自然过程

克隆利用自然存在的生育程序,虽然有人说克隆并不是生育的一种自然形式,但可以说它是借助人造环境的生育过程。

4.克隆人没有心灵

克隆人同正常人一样有情感和感受,但克隆人的情感和被克隆人并不一样。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克隆希特勒,他是否会制造一场屠杀浩劫?虽然一个人的性格一部分由基因决定,是天生的,但外部环境对形成一个人的性格起更大作用。如果克隆的希特勒生活在现在的美国,这时全世界都是处于稳定繁荣状态,这个希特勒与生活在战后的德国充满仇恨和一片废墟的希特勒性格是不一样的。

5.身体上任何一部分的细胞都可以用来克隆

不是,具体情况研究人员也不太说得清,他们认为,一种称为干细胞的细胞,制造起来较为方便。这种遍布全身的细胞,可以产生多种其他细胞,即使在头发上也可找到。

6.每人都能拥有克隆人

虽然克隆被认为是将来治疗不孕症的良方,但基本上讲,克隆还是父母制造的,并不是某个人就能随便克隆一下。许多人想可以让克隆人像奴隶一样做大量的工作,但不要忘记,克隆人同人一样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7.如果克隆植物人等等没有意识的人,克隆出来的器官可以提供给人类

一方面来讲,克隆无意识的人属于不道德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克隆无意识的人需要更尖锐的知识与技术。意识并不具备能通过基因随便拿走的特性,也没有独立的dna能决定意识是否存在。更进一步说,证明一个克隆人没有自我意识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植物人,我们也得承认他内心还是有意识的。

有研究者理论上证实可以只克隆人的某些器官,科学家认为这样克隆出来的器官会同母体具备相同基因,这样在器官移植时排斥性会小。

8.伟大的历史人物、英雄可以重生

目前克隆成人的技术是核细胞转移法,这一定要求合并两个活的细胞:卵子和含有想要复制的dna的细胞,即使是冷冻的死人也不行,照目前来看,将来克隆死人的成功性并不大,即使这些人被克隆了,我们前面提过,他的性格发展与他生活的外部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克隆出来的希特勒不会像那个二战魔头希特勒,克隆的爱因斯坦也大概不会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克隆他们并无意义。

9.把人的细胞核放进绵羊的卵子里会有奇迹发生

这是不可能的,由于放进卵子里的遗传物质开始分裂之时,是依据卵子里的蛋白质所发出的指示工作,倘若卵子和dna来自不同的物质,则有关的指示不能配合,就像人听不懂绵羊的语言一样。

10.人可以无休止地被克隆

克隆羊多莉刚出生时,它的染色体却告诉我们:当它离开母体时,就已经有好几岁了。

苏格兰罗斯林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对多莉的染色体做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其染色体末端,即端粒,比同龄的普通绵羊短。科学家认为,端粒是决定细胞老化的主要因素,端粒越短的细胞越接近死亡。变短的端粒或许表明遗传的蓝本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老化,无休止地克隆一个动物是不可能的。

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也许我们该开始学会跟克隆人打招呼了。

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已携手展开克隆人的研究,已经有了某国的支持,已经有了志愿者,已经有了5%的把握,那个还不知道名字的克隆人就要出世了。

1996年,一只名叫多莉的小羊曾让这个世界沸沸扬扬,从那时起人们就有预感: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几乎所有的人都为这个想法惶惑不安,人类在科学面前已经没有一丝余地了。热闹的反对声并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着,既然理论上可能,事实上也就可能,真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科学。只是,用尽想像,仍然不知道人类会走到哪一步。既然克隆人就要和我们见面,我们也准备一下吧。

克隆人:魔鬼要出瓶了?

1.克隆人真的出现也没什么可怕,我就是担心技术不够进步和完善而研制出来的不是一个健康的人而是一个傻瓜或者白痴。

克隆人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正视,但没有理由因此而反对科技的进步。———何祚庥中科院院士

2.从有性繁殖到无性繁殖,就进化而言是一种退化。尽管有人搞克隆人,但人类繁衍的必然趋势是有性繁殖。至于不孕夫妇想要孩子完全可以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解决。

克隆人已具有人的社会属性,绝不能等同于商品去考虑其经济价值。———刘新垣中科院院士

3.大量生产克隆人有可能导致相同特性的人大量存在,他们极易患上相同的疾病,从而因一种疾病就可能毁了整个人群。一个人可以轻易地用病毒就把人类消灭。———吴昆医学博士

克隆的漫漫长路

1938年汉斯。斯皮曼建议用成年的细胞核植入卵子的办法进行哺乳动物克隆。

1952年运用斯皮曼的构想,出现世界上第一只克隆青蛙。

1962年约翰。格登宣布他用一个成年细胞克隆出一只蝌蚪,从而引发了关于克隆的第一轮辩论。

1984年斯蒂恩。威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这是第一例得到证实的克隆哺乳动物。

1996年第一个用成年哺乳动物细胞克隆出的个体———克隆羊多莉出世了。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5年之内禁止用联邦基金资助克隆人的计划。

2000年美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猴子“泰特拉”,这意味着克隆人本身已没有技术障碍。

2001年美、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

评 论 篇六

教学目的:

1.了解报纸的另一重要内容——评论

2.掌握精读和略读评论的方法

教学方法:认识评论的宣传教育作用;学会浏览评论;通过例文,掌握精读和略读评论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课文,与消息比较。

1.我们在“读报常识”讲过,报纸有两大功用:提供信息、宣传教育。在第二个功用中,评论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评论是对某件事阐明报纸的观点,这个观点往往起导向作用,由此也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把评论称为报纸的“旗帜”“灵魂”。)

2.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评论的方法”,课文选了两篇例文,想想这两篇例文和上一课消息的两篇例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别了0!》和《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都是围绕许海峰获得金牌写的,《后生可爱》和《六选手得五枚金牌一枚银牌》都是围绕中国选手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情况写的,表现的主要事实相同,但表达方式不同,消息主要是报道事实本身,评论则围绕事实表明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怎样阅读评论”

表达方式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哪些评论需要精读,哪些只需略读?精读和略读评论分别有什么要求?(略)

(三)指导略读社论《别了,0!》

1.迅速略读,弄清主要观点。

(热情歌颂中国运动员夺得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中国人甩掉奥运会“0”的包袱而自豪)

2.课文引用的①“万马齐暗(yīn)究日衰”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含义是什么?

(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指这以前中国在奥运会史上的沉闷向面,令人不搌

②现在的中国已经打破过去固有的常规,开始从多方面选拔人才)

(四)指导精读短评《后生可爱》

1.本文是针对什么事件进行评论的?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获五金一银,总分蝉联第一,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全部获金牌,总分第一这两件事)

2.主要观点?

(中国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日趋完善,中国青少年奋发有为的一代,一定能够接过父兄的重任)

3.是如何阐述观点的?(略)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评 论》,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6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