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优秀7篇

发布时间: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贞观之治》,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贞观之治 篇一

课题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个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辩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 “贞观新政”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 、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隋炀帝继位后,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沉重打击隋王朝,各地地方官吏如李渊等人乘乱起兵,隋帝国迅速瓦解。至此,隋朝灭亡的原因一目了然。 2、唐朝建立   在隋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力量迅速壮大。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本目从两个方面对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介绍:一方面,他是通过杀兄逼父的非正常渠道登上皇帝宝座的,关于这一点教材明确写道: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虽然“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王位承袭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按正常渠道李世民将与帝位无缘。于是,野心勃勃的李世民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玄武门之变,射杀其兄太子李建成,先迫使其父李渊立其为太子,后再威逼李渊退位。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唐太宗。但另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一位非常贤明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即位后,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甚至对人民群众产生敬畏之情,意识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知道只有虚心纳谏,  “兼听则明”,才能长治久安,所以他鼓励、倡导臣下提意见,并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从而涌现出魏征这样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也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任能,所以他能知人善任,尽量做到惟才是举,兼收并用。 上述两个方面的介绍,不仅使学生对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正确认识,同时也说明了“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从这一点上说,本目与其说是介绍了唐太宗,不如说是分析了“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从而为第三目“贞观新政”的展开奠定基础。三、贞观新政    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1)是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突出了百姓服劳役天数的减少和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 2)是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为隋朝首创,唐朝加以沿袭并进一步完善,使得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并对今天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的行政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3)是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主要原则是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并且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义》。 3、何谓“治世”以及如何认识和评价像“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治世。     关于“治世”,  “治世”通俗地说就是统治得比较好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关于如何看待和评价像“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治世,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和体会,然后做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贞观之治 篇二

【课程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玄武门之变”吗?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取得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成为唐朝第二任国君,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做了哪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呢?你知道“贞观之治”吗?

同学们,下图中间坐着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你知道他前面的这位大臣在做什么吗?这幅图反映出唐太宗与大臣之间的什么故事?你知道“房谋杜断”的由来吗?

你知道这位雍容华贵、端庄淑雅的女人是谁吗?她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你想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吗?据说,她的墓碑空无一字,有待后人去评说。你又会怎样看待她的功过是非呢?

带着众多的疑问,让我们走进第二课“贞观之治”,去感受一下历史的神秘与精彩。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知道这是谁说过的话吗?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试着讲个故事来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处理“舟”、“水”之间关系的。

2.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可参考下表)

人物

时间

主要功绩

影响

汉武帝

唐太宗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2.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   )。

a.重视农业生产        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

c.重用酷吏            d.国力不断强盛

二、辨析题

在我国历史上,有多位女皇帝,其中武则天是政绩较为突出的一位。

【资料:】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和大多数皇帝一样,李世民登上皇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较重大的一次政治斗争是“玄武门之变”。

626年,北方少数民族突厥入侵,李渊令齐王李元吉领兵抗敌。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在为李元吉送行的宴会上乘机杀掉秦王李世民。这样,李世民不得不用武力来谋求生存了。他首先在李渊面前揭露了太子和齐王的阴谋,取得高祖的同情。然后又策反了李建成、李元吉派去防守皇宫北门──玄武门的卫兵。六月四日,秦王又亲自带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伺机行动。李建成得知阴谋败露,忙和齐王商议对策。二人决定先带兵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当他们进入玄武门、走到临湖殿时,发觉有可疑情况,急忙拨马而走。这时,李世民率军从后面喊杀而来。匆忙之中,李元吉忘记打开弓箭上的机关,连射秦王三次,都未拉开弓。李世民一箭射死皇太子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李建成的部将得到消息后,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最后失败。

李渊知道木已成舟,只好答应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接着,李世民又借“叛逆”的罪名,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消除了政敌的残余势力。

八月,李世民逼李渊传位于他,从而使自己登上帝王宝座。

【思维拓展】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治理国家期间,一方面纵容一些官吏以残忍方法强迫犯人认罪,杀害了很多反对自己的人;另一方面,武则天也任用了很多有才干的大臣,采纳他们的意见,又推行一些发展农业的措施,使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繁荣。

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武则天呢?请试着对她作一客观评价。

贞观之治 篇三

第2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与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给他们一个恰当的评价。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结合学案进行预习,了解重难点等基本问题。

2.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展示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四、知识链接

1. 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推翻隋朝。

2. 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

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

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唐朝盛世:

兴起于贞观之治,继承于武则天统治,顶峰于开元盛世。

4.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a.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b.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人物;  c.将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  d.应抓住历史人物历史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e.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

五、自主预习

(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618年,            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朝灭亡。同年,在太原

起兵反隋的贵族          ,进入长安,建立          。

2.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唐太宗名叫            ,年号         。

3.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色治绩在历史上被称位                。

4.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5.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国号为      ,人称她的统治                                 。

(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列举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2.为什么说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共同之处。

六、目标检测

1.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有:(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3.经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皇帝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直言大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骆宾王

4.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  )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

7.某校的历史小组正在进行有关“武则天”的研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你可以建议他们从哪些途径获取资料?

(2)对武则天这个人物历史上有很多争议,如果你参加他们的讨论,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七、知识网络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2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3课《开元盛世》,将第2课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贞观之治 篇四

2贞 观 之 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视剧《武则天》片断。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

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

ⅱ、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1)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4)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

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3)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

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

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

1、通过投影,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贞观之治 篇五

第2课   贞观之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作业:课后作业

贞观之治 篇六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

②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材料: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这样的盛世局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下面,我们先了解李世民的有关材料(板书)

(二)唐太宗李世民

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

2、唐太宗的政绩。

提问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入唐太宗是如何吸取隋亡教训的?让学生通过看课本p9小字部分后讨论并回答。

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的千军万马中,看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摧枯拉朽的作用,君主应该心存天下百姓,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注意节俭。

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精简机构(可援引p5右下小字部分);

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可引导学生阅读p18第二段小字部分);

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

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证实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板书):

(三)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1、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材料二:隋末农民战争起义爆发后,魏征曾在李密属下任职。后随李密降唐。一度又为窦建德所俘,窦氏败亡后,再次归唐。为太子李建成所赏识,引荐任太子洗马,曾劝太子早图计谋除李世民。玄门之变后被擒,太宗见他临危不惧,又深知他的才干和为人,便任他为谏议大夫。

材料三:唐太宗曾命令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武将常何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所写的二十多条意见都能切中时弊,一问,才知道是他家的 食客马周代写的。太宗立即召马周进宫,发现他确实人才难得。虽然马周出身贫贱,也没有立过功,但太宗破格提拔,马上委任官职。马周果然不负所望,很快就做了宰相,并多次劝诫唐太宗减少劳役,体恤百姓。

讨论回答: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属恩怨,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第二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

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历是有限的,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

2、虚心纳谏。(纳谏是指古代帝王采纳臣下的意见)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三四段小字和p11第二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特别指出:“皇帝虚心纳谏,臣下积极进谏”是“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评,认真改正错误)

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四)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引导学生掌握教材p11页第一段内容,找出杰出帝王的共同点: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注重节俭。而唐太宗比他们还有注重纳谏这一点。同时结合p11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看到唐太宗的另一面,作为一个帝王,能做到如此已非常难能可贵,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唐太宗的功绩是主要的。

(五)课堂小结。以课后“思考与讨论”做小节。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创业难和守业难为观点,分别从课文中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找论据,经过讨论以后双方各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对方进行反驳。在论证和反驳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见解,但教师要应该指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唐朝盛世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是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兴与亡”关键是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板书设计:

君民关系:

君臣关系:

用人方面

对待谏言

教学后记:

贞观之治 篇七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事实;

2、通过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简单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放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重点】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自学指导】

一、 唐朝的建立

1、 说出隋朝灭亡的原因。

2、 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期间在位的皇帝是谁?

2、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被称为什么?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促使了上述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当政期间实行了哪些措施?人们怎样评价她的统治?

精讲透析:

根据所学

的历史

知识,

比较一

下唐太

宗和汉

文帝有

什么共

之处?

【当堂检测】

1、唐朝建立的时间:        年;建立者:                  ;都城:        。

2、唐高祖退位后,继承皇位的是         ,他就是          ,年号        。

3、“房谋杜断”是人们对唐太宗时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两位宰相的称呼。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jian )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5、唐太宗时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景象被称为                   。

6、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她本是        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

人称她的统治为“                                ”。

7、你能总结一下“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那些吗?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贞观之治》,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6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