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物理教案【最新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光的折射物理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光的折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海市蜃楼”、20xx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2、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生甲]向介面偏折。

[生乙]向法线偏折。

[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折射规律

[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www.chayi5.com\变入射角,再做两次。

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

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

[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减小)而增大(减小)。

[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

[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

[生]看不见。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

[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师]当光线垂直射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的解释。

教学工具

光的反射实验装置、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3、捕鱼中,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1、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 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3、 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5、 光的折射应用举例

A、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图2.4-4解释。

B、参书2.4-5,解释为什么。

6、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7、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

[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如图甲所示,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不见小石头。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S点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如图乙所示,人可以看见小石头,其实,人看到的只是小石头的虚像。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光的折射物理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6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