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则演讲,应该说对于人的终身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这么说,这篇演讲是我国现代终身教育的典范文章。反复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这四问不是能简单教成四问,一问一答,答案明确,教学结束了。也就是说,这是一篇典型的教学起点性文章。我一直倡导,每篇课文都是起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沿着这个起点奔跑起来。假如孩子们学习这篇文章,不能奔跑起来,就说明我们把这篇文章教完了。这篇文章我教过一遍,就那一遍让我终身难忘。在此,我先叙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陶校长的演讲》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陶校长的演讲 篇一

教学要求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句子间的联系。

教学媒体: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寻求幸福 实现理想

学问 造福社会

每天四问 工作 培养责任心 锻练能力

道德 社会稳定 国家发展

(激励 鞭策) (长 足 进 步)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的每一句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为一名学生,怎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取得各方面的长足进步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2、板书课题。齐读后围绕课题质疑。

3、介绍“陶校长”。

陶校长,名叫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积极从事教育活动,最早关注乡村教育,先后创办了“晓庄”、“育才”等一批著名学校,培养了一代代人才,留下了一部部教育著作,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二、初读指导。

1、引导自读:什么是演讲呢?演讲又有什么特点?这篇演讲讲了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

①出示生字卡片,抽读、齐读。注意正音:“策”是平舌音;“演、钱、炼、稳、韧”都是前鼻音。

②出示词语,朗读:

演讲 堡垒 本钱 稳定 班集体

问题 彼岸 源泉 激励 责任心

4、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

5、逐段指名朗读,正音,在此基础上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

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2、 引导理清文章脉络:

第 l自然段: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问”;

第2—5自然段:让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

第6自然段: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习惯,取得长足进步。

四、快速默读课文,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

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演讲中带有强烈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五、写字指导。

(l)指导要点:

陶、演、钱、炼、彼、稳: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堡、垒: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责、策: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陶:里面是“缶”,不是“凶”或“生”,第9画是竖折;

炼:右边是“东”,不能写成“东”;

策:下面是“ ”,不要写成“束”,第8画是竖,第9画是横折钩。

(2)用钢笔描红。(课后习题2)

五、布置作业。

1、抄写习字册的生字。

2、练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

教学过程:

一、 听写生字词:

堡垒 本钱 稳定 彼岸 源泉 激励

二、精读训练。

1、导读第2自然段。

(l)速读,思考:作者第一问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

(2)指名回答,出示第四、五两句。

(3)齐读这两句。

(4)标出关联词:因为……有了……才有……否则……

(5)紧扣这些词,说说有与没有健康身体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6)齐读这两句,体会“健康”的重要性。

(7)小结: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

(8)过渡: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

(9)指名回答,齐读第六句,理解“健康堡垒”。

(10)小结: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ll)齐读全段,想一想:陶校长是怎样讲清这第一问的?

“设问”——“解答”——希望”

2、导学第3自然段,

(l)默读,思考:作者第二问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指名回答。

(3)找出第四、五两句中的关联词:有了……才……

(4)突出关联词,读读这两句,体会作者为什么要问“学问”。

(5)引导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呢?

(专心致志,坚韧不拔;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结合理解“专心致志”、“坚韧不拔”。

(6)找出第六、七两句中的关联词:要想……就要……

(7)突出关联词,读读这两句,加深理解。

(8)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9)小结学习本段的方法。

先默读思考“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问”,找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理解;再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找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朗读理解;最后整段有感情地朗读,仔细体会。

3、自学第4、5两个自然段。

(l)交代方法,即刚才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释疑。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说这两段内容;指名读,要求强调关键词句;齐读这两段。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见课后习题3)

2、根据课文填空。(课后习题4)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总结课文

1、逐段朗读。

2、指名说说第2—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归纳全文大意。

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篇演讲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情真意切,

二、朗读训练

1、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2、指名朗读,适当评点。

3、集体朗读,要求读出恰当的语气和感情。

三、复述训练。

1、同桌试述。

2、指名复述。及时评议,强调要抓住要点,特别是每一问中“解释原因”的内容。

3、再指名复述。

四、迁移练笔

1、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2、完成习字册的作业。

读陶校长的演讲有感 篇二

近日,我们学了一篇文章:《陶校长的演讲》,我的感触很深。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的故事:在校会上,我国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校长要求同学们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问一问自己的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方面都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每天这样问问自己,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陶校长说的很对。尤其是在身体健康这一方面。陶校长把我们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方面,我很感动。陶校长很关心同学们的身体,所以要求同学们持之以恒地锻炼,作为每天自省的第一个问题。他想让同学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免疫力,是位关心同学的好老师。他教育同学们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告诉同学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小树立同学们身体健康的保护意识。因为人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拥有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的。

假如让我每天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就要问问自己:今天你过得充实吗?快乐吗?生命很宝贵,我们只有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并利用好每一分钟,才能让自己生活更美好。快乐的利用好每一分钟,会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而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我们的快乐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使我们周围的人都快乐地对待每件事,快乐地迎接每一天。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要每天问问自己:今天你的身体、学识、工作、道德方面都有进步吗?今天你过得充实吗?快乐吗?这样,才能天天进步,健康快乐的成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我们每天自省,让自己更完美吧!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篇三

今天,上《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是一篇演讲稿。议论文的题材学生很少接触,不过本课条理清晰,结构分明,语言简单直白,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不过,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课文有好几处的词语加上了引号,这些词语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它们分别有什么特殊含义呢?我做了这样的指导:

1、“健康堡垒”

师:堡垒是什么意思?

生1:指用于防守的坚固建筑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候查字典获知)

生2:一些打仗片中见过,堡垒很坚固,抵御敌人炮火,不易摧毁。

师:那么“健康堡垒”指什么呢?读一读第2小节,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词在文中指什么?

生交流得出是健康的身体。

2、“公德”、“私德”

师:“公德”是什么?

生:公共道德

师:哪些属于公共道德?

生交流

师:那“私德”呢?猜一猜。

生:私人的道德。

师:是这个意思,能换个说法吗?

生:指每个人的道德。

师:对,是指个人的品德修养。我们既要讲究公共道德,也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这样的人才是“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3、“真人”

师:从字面上是什么意思?

生:真正的人。

师:那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人?看看上文。

生交流后师小结:真诚,不虚伪的人就是真正的人。

4、鞭策

师:你怎么、“鞭”和“策”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生:“鞭”是鞭打,“策”就不知道了。

师:查查字典

生:(查字典)是指赶马的小棍子。

师:那“鞭策”的意思什么?

生:指用小棍子鞭打。

师:这也只是从字面上理解。那么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读句子,联系“激励”这个词。想想为什么要鞭打?

生:也是为了鼓励自己。鞭策的意思是不断地督促提醒自己。

字、词、句、篇、章,这是成文之道。因此,要想理解文章,理解字词是关键。如果直接揭示词语意思,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可能下次再遇到已经忘记了,我采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从字面出发理解引申义这样的方法,教学生“渔”之道,这样,今后的学生就不愁没“鱼”钓了。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陶校长的演讲》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6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