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最新5篇

发布时间: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那么幼儿园《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 篇一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

2、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3、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1、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3、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德育目标 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戏曲知识简介

2、屈原简介

3、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意图

三、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字词。

睥睨(p

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pèng)射 眩(xuàn)目 稽(qí)首

摆弄:摆布。

驰骋(chíchěng):(骑马)奔驰。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tà):鞭打。比喻抨击。

2、学生听读,理解剧情

3、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

4、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5、合作研讨课文思想内容。

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会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6、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深入体会文意。

四、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抽查背诵

二、研读赏析文意

1、小组展开朗诵课文“歌颂风雷电”片断比赛。

2、研讨: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3、师生共同评点屈原形象。

4、学生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对比引申,把握抒情方式

思考: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

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历史剧《屈原》,全貌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歌颂风雷 浪 象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 漫 征 怒斥神祇

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主 拟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 义 人 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

人民群众 诗 呼 统治集团

风 告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 篇二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过程方法:

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点

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学习难点

实验操作

教学方式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与媒体

电流的热效应演示器一台,220V电源、火柴、电阻丝、泡沫塑料块等及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

①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②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③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④电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发热?影响它们发热的因素是什么?

⑤它们发热时有什么规律?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

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

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

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

学生尝试回答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注意从众多的用电器工作时的特点中把电与热抽出来发动学生猜想越充分越好

【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

2.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

3.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转换的思想)

〖方案〗

第一次实验:把两个电阻放在煤油中或密闭的空气盒中,使之它们产生的热对煤油或空气加热。使两电阻丝串联,以保证它们的电流相等;让甲瓶的电阻相对乙瓶中的较大,观察两瓶中煤油或空气的膨胀程度,如图1所示。

第二次实验:欲使其电阻一样,电流不等,可以在两个相等的电阻上再并联一个等值的'电阻丝,则干路和支路上的电流不相等,如图2所示。

【进行实验】

1.被加热的'物质是煤油。

介绍课本上实验。

2.被加热的物质是空气。

老师使用电热效应演示器一台进行演示,学生观察。

3.〖视频播放〗:用凡士林将火柴粘在串联的电阻丝上,接通电源,过一会儿发现,电阻大的火柴先掉下。

4.用两段不同材料电阻丝和一根长竹片制成的弓型的电热锯,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 V的蓄电池组上。切割泡沫塑料。感觉电阻丝细的部分切割快,而粗的部分切割迟钝。

【分析论证】

1.在通电电流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热的功率就越大,精确的实验表明: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也越大,大量的精确实验表明: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结论】

上述关系式用公式表示为:P=I2R。

(三)理论上对该表达式的推导

由P=UI与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IR综合得出P=I2R。

(四)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结论,这与我们刚才得出的发热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是一致的,于是人们为了记住他,把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其公式为: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介绍焦耳的生平,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任何用电器工作时都是产生电热。因为用电器都是由一定阻值的导体组成的,导体中或多或少在都有电阻,所以电流通过这些电阻时都会发热。

2.电热的利用

凡是加热的装置都利用了电热。请大家举一些实子说明。

3.电热的防止

不是想把电能转化为热能,而是想转化为机械能、化学等装置的用电器都需要防止电热的产生。

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动机的散热风扇等。

三、思考与练习(略)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得出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4、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媒体。

2、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时间]

1.5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雷电

师: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你见过吗?谈谈你所知道的。

学生谈。

2、师:同学们通过书籍、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了雷电之谜。(板书:之谜)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板书:揭开

做动作理解:揭开

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揭开”的不易。

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小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指名读,(及时用多种方法理解:摄取)师引读体会两句的因果关系,男女生合作读体会。

质疑:

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生命危险呢?……

说明:

质疑问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重点,虽然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有所涉及,但是提问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时,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字、词、句、标点几方面去试着提问。

二、深入研读:

1、学习第2小节: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1)出示句子: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指名读

引导理解:人们——大多数人;一直——说明存在很久了;大自然在显示神威——认为是天公在发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

再指名读。

(2)出示:\www.chayi5.com\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指名读

师:他敢于向当时的传统观念挑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大自然挑战,真是勇气可嘉。

板书:敢于挑战

2、学习第3、4节: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1)师:为了揭开雷电之谜,1753年7月的一天,富兰克林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3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指名读,及时正音:丝绸、系住、末端

自己轻声读,针对内容提出问题。

交流。(预设: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2)自己轻声读第4节,解决问题。

(有的立即请学生回答,有的内容可以在课后请学生查找资料回答)

联系下文解决: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结合“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回答“安尖细的铁棒”、“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的原因和冒“生命危险”的'原因。

板书:勇于献身科学

说明: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习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如“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下文学习,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另外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去探究。

(3)复述: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4)师: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 ,是?(选择了7月的一天来做实验)因为那天?(引读: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过了没多久?这样的天正适合做实验。

他还精心选择了实验的地点,在?(费城的郊外)因为?(比较空旷,容易收集)

(5)师:他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吗?他兴奋地叫起来?(指名读、齐读)

师:他勇于实践,知道了雷电之谜就是?(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6)师:当他实验成功后, (谁)会说:“ 。”(提示:看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别的科学家)

(7)师: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才会做成实验,让我们在来读读课文,感受他揭开雷电之谜的不易。

读课文3、4小节。

3、理解“勇士”

(1)师:富兰克林就是这样揭开雷电之谜的。人们称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是因为?(媒体出示第一节,引读)

(2)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到,表明他是“勇士”的句子吗?

句式:人们称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指导不加上“因为”说)

说明:

学生对“勇士”的理解,从字面上看似容易,但要真正读懂在文章中的含义,需要老师的点拨。在此处让学生来说说称富兰克林为“勇士”的原因,不仅能让学生再一次研读文本,是对前面学习的小结,还能让学生对“勇士”这一词有更深的了解。

4、学习最后一节:

后来,他还发明了——(读最后一节)

三、小结:

真正的勇士,是像富兰克林这样,敢于(引读板书)敢于——,敢于——的人,让我们也像富兰克林这样敢于——,成为生活、学习、工作的勇者吧。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板书设计:

大胆提出 敢于挑战

11、揭开雷电之谜

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 风筝实验 敢于献身科学

敢于实践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好处,体会电的重要性。

2、知道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方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电视机、点灯等电器;纸张、画笔。

活动过程:

1、了解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逐一打开电视机、空调、电灯等,都没有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些东西都坏了吗?”

(2)幼儿讨论寻找原因,当确定没有接上电源的时候,教师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用到电呢?”

2、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教师引导幼儿展开丰富想象,进行讨论:请你假设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电,将会怎样?

3、了解电从哪里来。

(1)幼儿观看PPT课件,了解人们发电的方式。

(2)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回忆发电的'方法。

5、出示PPT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电的传输过程。

发电厂→高压电塔→变电站→电线杆→千家万户

6、知道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方法。

(1)幼儿分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做到安全用电?

(2)幼儿自主设计绘画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标志。

防雷电安全教案 篇五

一、1、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手机或上网,将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以及电话线、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2、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

3、遇到突然的雷雨,出现发硬竖起来时,应该双脚并拢蹲下,同时拿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和发卡、项链等,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4、在户外躲避雷雨时,要注意不要躲在洞穴、大石、悬崖、草棚和孤树等危险地方。

5、夏季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并提前做好应急防范措施。

二、防冰雹知识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天气过程。冰雹灾害对农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较大。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冰雹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冰雹应急防护措施:

1、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冰雹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2、有关部门要做好防雹准备,并伺机适时开展人工防雹消雹作业。

3、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4、将家禽、牲畜等驱赶到有顶蓬的安全场所内。

5、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物品或者设备。

6、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7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