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导语】:优秀的一次函数教案在你眼前,你能错过吗?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一次函数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教学过程 篇一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问题思索1: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思路点拨】y随x变化的规律是,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加xkm时,气温从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为y=5-6x(或y=-6x+5),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5的值,即y=2(℃).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寻找解题途径,踊跃发言,发表各自看法.

问题思索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1)有人发现,在20~30℃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C=7t-35)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G=h-105)

(3)某城市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y=0.01x+22)

(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值而变化.(y=-5x+50)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列出函数关系式,并进行比较,得到这一类型函数的共同特征:这些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x的k(常数)倍与一个常数的和

【形成概念】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篇二

⒈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⒉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教案。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⒊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次函数的概念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特点。

2、会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3、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

4、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重点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步骤为

①列表;

②描点;

③连线。

经过讨论我们又知道了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不需要许多点,只要找两点即可,还明确了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其他性质。

2、讲授新课

(1)首先我们来研究一次函数的特例——正比例函数有关性质。

请大家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正比例函数y=x,y=x,y=3x,y=-2x的图象。

如图:

3、议一议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有什么特点?(都经过原点)

(2)你作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描了几个点?(至少两点)

(3)直线y=x,y=x,y=3x中,哪一个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大?哪一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小?

4、小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以下特点: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坐标原点。

(2)作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除原点外,还需找一点,一般找(1,k)点。

(3)在正比例函数y=kx图象中,当k>0时,k的值越大,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越大。

(4)在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中,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5、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2x+6,y=-x,y=-x+6,y=5x的图象。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特点:分析:在函数y=2x+6中,k>0,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函数y=-x+6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由上可知,一次函数y=kx+b中,y的值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跟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相同。对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可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不过原点,但是和两

个坐标轴相交。在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也需要描两个点。一般选取(0,b),(-,0)比较简单。

6、想一想

(1)x从0开始逐渐增大时,y=2x+6和y=5x哪一个值先达到20?这说明了什么?(y=5x的函数值先达到20,这说明随着x的增加,y=5x的函数值比y=2x+6的函数值增加得快)

(2)直线y=-x与y=-x+6的位置关系如何?(平行,一次函数k相同就平行)

(3)直线y=2x+6与y=-x+6的位置关系如何?(相交)

教法、学法:

知识扩充

7、课堂练习

1、下列一次函数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A、y=-5x+3B、y=-x-7C、y=-D、y=-+4

2、下列一次函数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y=x-8B、y=-x+3C、y=2x+5D、y=7x-6

六、课后小结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特点。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特点。

七、课堂作业

课本P1861,2,3,4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首先从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入手、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式、引入次函数的概念。

2、 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

1、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函数的一些知识,如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

3、学生认知障碍点: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体验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2、 能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过程

一次函数教案 篇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1.一次函数的定义。

2.一次函数的图象。

3.直线y=kx+b与方程的联系。

那么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是怎样的关系呢?本节课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相关概念以及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作好新知识的衔接。

二、导探激励

问题1: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1.解不等式5x+6>3x+10.

2.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别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理解这两个问题的关系,归纳出一般形式结论。由上面两个问题的关系,我们能得到“解不等式ax+b>0”与“求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0”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

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的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问题2:作出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x取何值时,2x—5=0?

(2)x取哪些值时,2x—5>0?

(3)x取哪些值时,2x—5<0?

(4)x取哪些值时,2x—5>3?

教师活动:展示问题1,适当时间后请学生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借助课件作结论性评判。

设计意图:问题2可以直接解不等式(或方程)求解,但这里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直接图

象得到。引导学生体会既可以运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也可以运用解不等式帮助研究函数问题,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学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教师意图是尽量用图象求解。

问题3: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熟悉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自变量取值范围的问题间关系,并寻求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灵活运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寻求答案,并能通过两种不同解法,得到同一答案,探索思考总结归纳出其中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顺利完成作图,观察求出答案,并能归纳总结出其特点.活动过程及结论:

方法一:原不等式可以化为3x—6<0,画出直线y=3x—6的图象,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y=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5x+4?上的点在直线y=2x+10上的相应点的下方,这时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以上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把解不等式转化为比较直线上点的位置的高低.从上面两种解法可以看出,虽然像上面那样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不等式未必简单,但是从函数角度看问题,能发现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直观地看出怎样用图形来表示不等式的解.这

种函数观点认识问题的方法,对于继续学习数学很重要.

三、巩固练习

1.当自变量x的取值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y=3x+8的值满足下列条件?①y=—7.②y<2.

2.利用图象解出x:

6x—4<3x+2.

[解]1.(1)方法一:作直线y=3x+8的图象.从图象上看出:y=—7?时对应的自变量x取值为—5,即当x=—5时,y=—7.

方法二:要使y=—7即3x+8=—7,它可变形为3x+15=0.作直线y=3x+15的图象,?从图上可看出它与x轴交点横坐标为—5,即x=—5时,3x+15=0.所以x=—5时,y=—7.

(2)方法一:画出y=3x+8的图象,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x<—2时,?对应的函数值都小于2.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

方法二:要使y<2即3x+8<2,它可变形为3x+6<0,作出直线y=3x+6?的图象可以看出它与x轴交点横坐标为—2,只有当x<—2时对应的函数值才小于0.?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

2.方法一:6x—4<3x+2可变形为:3x—6<0.作出直线y=3x—6的图象.?从图象上可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都在x轴下方,即y<0,3x—6<0.所以,6x—?4<3x+2的解为x<2.

方法二:作出直线y=6x—4与直线y=3x+2,它们的交点横坐标为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x<2时,直线y=6x—4在直线y=3x+2的下方,即6x+4<3x+2.所以,6x—4<3x+2的解为x<2.

四.随堂练习

1.求当自变量x取值范围为什么时,函数y=2x+6的值满足以下条件?①y=0;②y>0.

2.利用图象解不等式5x—1>2x+5.

五.课时小结

本节我们学会了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虽说方法未必简单,但我们从函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不等式,发现了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直观看到怎样用图形来表示不等式的解,对我们以后学习很重要.

六.课后作业

习题14.3─3、4、7题.

七.活动与探究

a、b两个商场平时以同样价格出售相同的商品,在春节期间让利酬宾.a商场所有商品8折出售,b商场消费金额超过200元后,可在这家商场7折购物.?试问如何选择商场来购物更经济

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设计上可以跳出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问题1中可设计一

个简单一点的不等式,待学生会将不等式转化为一次函数分析并用图像解决时在增加难度,放在问题3中一并解决,这样学生在接受上不会太难,也不会导致时间分配不合理,以至设计的内容无法完成。另外,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及操作发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及用一次函数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教学目标 篇六

1.知识与技能

领会一次函数的概念,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过程,感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一次函数的概念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

③经历方程与函数关系问题的探究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难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导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实际上,一次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的一种互相对应,互相依存。它与我们七年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着必然的联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着用函数的观点去看待方程(组)与不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组)不等式的求解问题。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点明学习本节内容的必要性:(1)函数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有着必然的联系;(2)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是我们学数学应该掌握的。思想方法。给学生一个本节内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1)解方程2x+20=0.

(2)当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y=2x+20的值为零?

问题:

①对于2x+20=0和y=2x+20,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从问题本质上看,(1)和(2)有什么关系?

③作出直线y=2x+20(建议课前作出,以免影响本节课主题),看看(1)与(2)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

注:用具体问题作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科书38页揭示:(1)与(2)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探讨归纳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可以与解某个相应的一次函数问题相一致。你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怎样的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怎样的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的?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同一?图象上怎么看?函数方程形式上怎么看?)

师生共同归纳(教科书39页)(略)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两个问题的同一性。

练习巩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个问题

序号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一次函数问题

1解方程3x-2=0当x为何值时,y=3x-2的值为O?

2解方程8x+3=0

3当x为何值时,y=-7x+2的值为O?

4

解:(略)

注:第4题为开放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如“解方程3x+5=8”与“当x为何值时,函数y=3x+5的值为8”是同一个问题等等

2、根据下列图象,你能说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写出相应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图象可得函数关系式是y=x-1,从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处练习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在积累了一些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了解。

综合应用

教科书P.139 例1(略)

对于解法2,还可以拓展成:对于函数y=2x+5,当y=17时,求x的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一个直接应用。

归纳提高

框图化小结:

从数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 x为何值时y=ax+b的值为0

从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 确定直线y=ax+b与x轴的横坐标

从数和形两方面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观念。

布置作业

教科书P.145 习题11.3第1、2题。

一次函数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例1、A校和B校各有旧电脑12台和6台,现决定送给C校10台、D校8台,已知从A校调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费用分别是40元和80元,从B校调运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运费分别是30元和50元,试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

(1)几分钟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由题意可知,一种调配方案,对应一个费用。不同的调配方案对应不同的费用,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调配方案决定了总费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需要我们建立数学模型,将之形式化、数学化。

解法(一)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C校x台,则调到D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x)台。B校调到D校是[6-(10-x)]即(x-4)台,总运费为y。

根据题意:

y = 40x+80(12- x)+ 30(10-x)+50(x-4)

y = 40x+960-80x+300-30x+50x-200

= -20x+1060(4≤x≤10,且x是正整数)

y = -20x+1060是减函数。

∴当x = 10时,y有最小值ymin= 860

∴调配方案为A校调到C校10台,调到D校2台,B校调到D校2台。

解法(二)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D校有x台,则调到C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12-x)]即(x-2)台。B校调到D校是(8―x)台,总运费为y。

y = 40(12 – x)+ 80x+ 30(x –2)+50(8-x)

= 480 – 40x+80x+30x – 60+400 – 50x

=20x +820(2≤x≤8,且x是正整数)

y =20x +820是增函数

∴x=2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同解法(一)

解法(三)列表分析:

解略

解法(四)列表分析:

解略

例2、公司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500元/件的新产品,规定试销时的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800元/件。经试销调查,发现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可近似看作一次函数y =kx+b的关系

(1)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y = kx+b的`表达式

(2)设公司获得的毛利润(毛利润=销售总价―成本总价)为s元

试用销售单价x表示毛利润s;

解:如图所示

直线过点(600,400),(700,300)

∴400 = 600k+b

300 = 700k+b

k = -1,b = 1000

∴ y = - x + 1000(500≤x≤800)

s = x(1000 – x)-500(1000 – x)

=1000x – x2 – 500000 + 500x

=- x2 + 1500x – 500000(500≤x≤800)

小结: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事物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实际问题我们抽象概括出它的本质特征,将其数学化、形式化,形成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又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探究活动

(1) 在边防沙漠区,巡逻车每天行驶200千米,每辆巡逻车装载供行驶14天的汽油.现有5辆巡逻车同时由驻地A出发,完成任务再返回A.为让其余3辆尽可能向更远距离巡逻(然后一起返回),甲、乙两车行至途中B后,仅留足自己返回A必须的汽油,将多余的油给另3辆用,问另3辆行驶的最远距离是多少千米.

(2)30名劳力承包75亩地,这些地可种蔬菜、玉米和杂豆.每亩蔬菜需0.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2000元;每亩玉米需0.2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800元;每亩杂豆需0.12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550元.怎样安排种植计划,才能使总产值最大?最大产值是多少元?

答案:

(1)设巡逻车行至B处用x天,从B到最远处用y天,则2[3(x+y)+2x]=14×5,即

又x>0,y>0,14×5-(5+2)x≤14×3,

所以x=4时,y取最大值5.另三辆车行驶最远距离:(4+5)×200=1800(千米).

(2)设种蔬菜、玉米、杂豆各x、y、z亩,总产量u元.则

所以45≤x≤55,即种蔬菜55亩,杂豆20亩,最大产值为121000元.

(3)某果品公司急需汽车,但无力购买,公司经理想租一辆.一出租公司的出租条件为:每百千米租费110元;一个体出租车司机的条件为:每月付800元工资,另外每百千米付10元油费.问该果品公司租哪家的汽车合算?

设汽车每月所行里程为x百千米,于是,应付给出租公司的费用为y1=110x,应付给个体司机的费用为y2=800+10x.画出它们的图象,易得图象交点坐标为(8,8800).由图象可知,当x<8时,y1<y2;当x=8时,y1=y2,当x>8时,y1>y2.

综合上述可知,汽车每月行驶里程少于800千米时,租国营出租汽车公司的汽车合算;每月行驶里程大于800千米时,租个体司机的汽车合算.因此,该果品公司应先估计一下每月用车的里程,然后根据估算的结果确定该租哪家的汽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一次函数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7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