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精选8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8篇《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总结巩固,初步应用 篇一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2. 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1.1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 是正数不是负数 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2、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

A、向东行进30米 B、向东行进-30米

C、向西行进30米 D、向西行进-30米

3、零上13℃记作 +13℃,零下2℃可记作( )

A、2 B、-2 C、2℃ D、-2℃

4、某市20 15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 气温比 最低气温高( )

A、-10℃ B、-6℃ C、6℃ D、10℃

5、 中,正数有 ,负数有 .

6、如 果水位升高5m时水位变化记作+5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 m,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

7、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 的意义。

8、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 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为 ,

这时甲乙 两人相距 m. .

9、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10、20xx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 上年减少24㎜,20xx年比上年增长8㎜,20xx年比上年减少20㎜。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

11、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记作移动-5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是什么 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 远?

12、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 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 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13、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 ,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第二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

《1.1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含答案

19.体育课上,对初三(1)班的学生进行了仰卧起坐的测试,以能做28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来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来表示,其中10名 女学生成绩如下:1、4、0、8、6、8、0、6、-5、-1.

(1)这10名女生的达标率为多少?

(2)没达标的同学做了几个仰卧起坐?

解:(1)这10名女生的达标率为8÷10 ×100%=80%.

(2)没达标的同学做仰卧起坐的个数分别是23个和27个。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观点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里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

一、情境诱导

在小学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上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正数、负数,谁能很快的做出下面的题目。

1.有下面这些数: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将上面的数填入下面两个集合: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填完了吗?

(2)将上面的数填入下面两个集合: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填完了吗?

把整数和分数起个名字叫有理数。(点题并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找自学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附:自学提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

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

3.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4.在1、2、3、0、-1、-2、-3、1/2、0.1、-0.5、-5/2中,整数:、分数:__________;正整数:__________、负整数:__________、正分数:__________、负分数:__________.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整数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有理数按符号不同可分为正有理数,_______和________.b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

(2)0.3不是有理数。

(3)0不是有理数。

(4)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大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教学设计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最小的正整数

B.0是最小的有理数

C.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2)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

(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5)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3、情感目标:

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分类:

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需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2、对下列水果进行分类:

(二)新知探究1:

1、对下列八个单项式进行分类:

a,6x2,5,cd,-1,2x2,4a,-2cd

这些被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3.4合并同类项》同步练习

1、已知代数式2a3bn+1与-3am-2b2是同类项,则2m+3n=________.

2、若-4xay+x2yb=-3x2y,则a+b=_______.

3、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

A.3a+2b=5ab B.3a2b-3ba2=0

C.3x2+2x3=5x5 D.3y2-2y2=1

4、已知一个多项式与3x2+9x的和等于3x2+4x-1,则这个多项式是( )

A.-5x-1 B.5x+1

C.-13x-1 D.13x+1

《3.4合并同类项》测试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字母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B.指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C.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D.只有系数不同的项是同类项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4.1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学习目标】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方程描述;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3、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导学提纲】

1、左右两个图形中的天平都是平衡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知道左图中的食盐有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右图中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相等,你能知道这两个小球的质量吗?

4.1从问题到方程:同步练习

1、(20xx?哈尔滨)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

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

【分析】题目已经设出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可知螺母的个数是螺钉个数的2倍从而得出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题意得

1000(26﹣x)=2×800x,故C答案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应用题,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及掌握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4.1从问题到方程》测试

1、某学校组织600名学生分别到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野生动物园的人数比到植物园人数的2倍少30人,若设到植物园的人数为x人,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

2、某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3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20天,若甲队先做若干天后,由乙队接替完成剩余的任务,两队共用25天,求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设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_____.

3、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一个螺钉需要配两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_____.

4、某商店换季促销,将一件标价为240元的T恤8折售出,仍获利20%,若设这件T恤的成本是x元,根据题意,可得到的方程是_____.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简单的几何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会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2、认识点、线、面的运动会产生什么几何体。

学习重点

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认识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学习难点

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认识点、线、面的运动能产生什么几何体。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棱柱的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先阅读教材第2页“想一想”上方的图片内容,并完成书中所提出的问题。

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以前学过的几何体以及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有利于学生从直观形象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认识。

归纳结论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教学难点

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课前准备

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

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讲授新课:

⒈如何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

⒉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6,8,10;8,15,17.

(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⒊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⒋例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随堂练习:

⒈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

⑴9,12,15;⑵15,36,39;

⑶12,35,36;⑷12,18,22.

⒉已知?ABC中BC=41,AC=40,AB=9,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______是角。

⒊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⒋习题1.3

课堂小结:

⒈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⒉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1.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学习难点:

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

-5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

|0|=,0的相反数是。

二、探索感悟

1、议一议

(1)任意说出一个数,说出它的绝对值、它的相反数。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

2、想一想

(1)2与3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2)-1与-4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3)任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他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精讲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9,-16,-,0.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首先要分清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然后才能正确地写出它的绝对值。

议一议:(1)两个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那个数一定大吗?

(2)数轴上的点的大小是如何排列的?

例2比较-与-的大小。

例3.求6、-6、14 、-14 的绝对值。

小节与思考: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四。练习

1. 填空:

⑴ 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

⑵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⑶符号是+号,绝对值是 的数是

⑷符号是-号,绝对值是9的数是 ;

⑸符号是-号,绝对值是的数是 .

2. 正式足球比赛时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规定质量的克数).

请指出哪个足球质量最好,为什么?

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第6个

-25-10+20+30+15-40

3.比较下面有理数的大小

(1)-与- (2) (3) (4)-5与0

五、布置作业:

P25 习题 5

家庭作业:《评价手册》 《补充习题》

六、学后记/教后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7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