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苏教版小学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免费2021最新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及用四舍五入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3、能根据生活实际的需求将一个数用合适的方法凑整。

教学重点:

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凑整方法。

教学难点:

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体会四舍五入是最常见的凑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领探究

1、 复习读写和四舍五入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这就是我国近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读懂相关的信息吗?

①复习大数的读写读出1953—20--年全国人口数这些数都比较大,读这些数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位分级)写出1953—20--年上海人口数

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表示上海总人口、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时做不到很精确,这时就需要用凑整的方法取一个近似数,你学过哪些凑整的方法?将上海人口数凑整到整万数。

2、 揭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凑整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关于“大数与凑整”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正好赶上商场服装优惠促销,小胖发现原先的价格都变成了相邻的整十数。

自学提问

(1)用“四舍五入”法行吗?为什么?

(2)原价198元的套装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

(3)这种凑整的方法叫什么?(提问分星级+独立思考+求助讨论)

2、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来占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

3、跟进练习:制定其余服装的优惠价格。

(二)探究二:进一法

1、 出示:妈妈带小胖去服装店买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两种尺寸。

自学提问

(1)小胖应该买哪种尺寸的T-SHIRT?为什么?

(2)像这样的凑整方法叫什么?

(3)与我们刚才学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讨论汇报。

3、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去掉尾数向前进一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进一法”。

(三)探究三

1、练习:学生当场编题将按下列要求凑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进一法

2、比较这三种凑整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这些都是数凑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而另两种方法是无需看尾数的大小,直接“进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础练

1、 下面用哪种方法凑整更合适?

(1)小亚有480分的积分,每200分可以换一个奖品,最多能换几个奖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装盒冷藏,每个盒子只能装10根,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3)小明体重35kg,一部电梯的载重为1000kg,这部电梯最多能乘像小明这样体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吨,一辆卡车每次运8吨,需要几次才能运完?

2.178025用“去尾法”凑成整万数是(),用“进一法”凑成整万数是(),它们相差()。由此可见,用“去尾法”凑整,数字总是变(),用“进一法”凑整,数字总是变()。

(二)综合练习选择

1、 按去尾法在万位上凑整得7□8078≈74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规则凑整成整千数的。

①四舍五入或进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进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时反馈练习

1、 书P90、91页最后一题。

2、 按“进一法”在万位上凑整得8□3068≈83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纯净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

20--÷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装105桶纯净水。

(四)拓展练习

1、某个数,经“去尾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999 ),最小为(72001 )。

2、 某个数,经“进一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1999 ),最小为(71000 )。

3、 某个数,经“四舍五入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499 ),最小为(71500 )。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种不同的凑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将数进行凑整。

苏教版一年级上《数一数》教案 篇二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10根小棒

2.实物图形卡片

3.多媒体课件

4.装钱的信封。

教学设计

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始上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同时也进行品德教育。]

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观察动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的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d.引导

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lin jiā

连 加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a.提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b.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教师让学生说,但并不限制学生的说法,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2+1=8

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

[学生并不是简单重复老师的动作,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连加的顺序,深化了新知。]

2.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3.变式练习:游戏:从信封内拿出8分钱。

[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a.教师提要求:1.信封内有6个1分、4个2分、1个5分,请你拿出8分钱,看有几种拿法,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记。

b.学生展示拿法。

5分2分1分

第一种( )个( )个( )个

第二种( )个( )个( )个

第三种( )个( )个( )个

第四种( )个( )个( )个

第五种( )个( )个( )个

第六种( )个( )个( )个

第七种( )个( )个( )个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问学生: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教材提供的是一幅小朋友喂鸡的图,利用这幅图抽像出连加计算类型的题。连加对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忘记,因此第二步的计算也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设计了连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停一下,又跑来了1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动画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计算顺序。

首先让学生观察连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先加前面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能先加后面的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加,都可以,只要学生能从中体验出连加的意义就行。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和顺序,加深对连加的理解。

最后通过一个拿8分钱的游戏,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专家评析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教师创造了许多动手操作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但教师没有仅仅限于知识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今后学习数学鼓足了劲。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苏教版小学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7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