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最新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品德与社会》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让更多的城镇孩子不知道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艰难。因此虽然本课的教学对象已是四年级的孩子,但由于他们从不用为吃穿操心,也就不会去关心它的来源,所以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很少了解与关注,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表象上。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教学难点是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家的餐桌开始,由近及远,再把视角投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带领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从而感受农业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了解衣食之源的知识,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此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设计思路

教材呈现的知识比较零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回归生活”的理念。设计时,依据教材,巧妙整合,从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餐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猜一猜,食物从哪里来、算一算,民以食为天、认一认,农业的种类、找一找,生活中的农业。

第二课时:背一背,吟诗知辛苦、访一访,水稻的生长过程、夸一夸,劳动人民的智慧、做一做,爱惜粮食是美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农民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 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

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 CAI课件;2.食品包装袋;3.每小组一份表格。

学生准备:1.食品包装袋。2.采访身边的农民或查阅资料,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3.搜集农谚、袁隆平的故事及有关现代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60-P63页内容,话题为“餐桌上引出的话题”。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4-P69页内容,话题为“粒粒皆辛苦”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猜一猜 食物从哪里来

1.师:说到美食,每年最丰盛的一定是年夜饭。大家看——(课件出示: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享受着丰富的佳肴)这顿美食你们感不感兴趣呀?你们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美食呢?

2.师:同学们,你们餐桌上的食物可真丰富啊!可是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来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它们的家吧!(课件放映一组农作物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

3.小结:看到这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饭,大家有没有想过是谁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家的餐桌入手,帮助学生形成食物来自农业的基本概念。】

活动二算一算 民以食为天

1.师:来看看农民一年要为我们种植多少粮食?大家来算一算,一个人大概每天要消耗0.4公斤粮食,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请你们算算我国人民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要是一个月、一年呢?

2.学生算一算后报出得数。

3.小结:由此数字,我们也可以想像到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等每日的需求量也是大得惊人呀!宋庆龄奶奶曾经说过:“稻穗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 。“民以食为天”,是农业支撑了这片天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算一算,感受粮食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三认一认 农业的种类

1.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包括的种类很多。比如说:我们刚才看到的蔬菜、水果,这些属于种植业;鱼、虾、蟹属于渔业;鸡、鸭、牛、羊肉属于畜牧业;(板书贴图)其实不仅仅只有这三种,请你们打开书62页找一找还有哪几种?

2.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还有林业和副业。教师播放有关视频资料。

3.小游戏:老师这儿有两张签,一张写着“农”,一张写着“业”。每张签打开后都可以看到五种农业生产,请你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哪一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农业,哪些属于农产品。】

活动四找一找 生活中的农业

1.分小组探究农业与吃、穿、用的关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产品和农业有关。

教师分组提要求:组长组织大家积极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踊跃发言,记录员将说到的农产品进行记载。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发言的小组声音要大,让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听见,如果是探讨相同话题的小组,要特别注意,你的记录里,别人谈到的要打个勾,以便待会交流的时候不重复,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他们交流了多少种。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小组的学习,大家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4.小结:的确,我们生活的吃、穿、用、行等等各方面都和我们的农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的国徽上有——(学生说:谷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农业与人们生活得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种植业 畜牧业

副业 林业 渔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1.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

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

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平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

我国的国宝

长城秦兵马俑大足石刻

智慧艰辛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触?古遗迹的毁坏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活动二保护古遗迹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板书设计

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 回顾自己的生活,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的意义。

2、 学会点评自己的假期生活。

3、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能创造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启发学生反思假期生活的质量,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教学难点:学会自己创造快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选取自己班级的孩子典型的暑期生活事例

2、准备一些其他学生的暑期生活事例,如民工子女的暑期生活等

教学过程:

一、 故事交流(小组)

教师引入:小朋友们,两个月的暑假过去了,我们又重新回到学校开始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今天这节课,老师受学校广播站小记者的委托,说是要开一个暑假生活故事会,特地来采访我们一(1)班,想听听小朋友们的暑假故事,那么,你的暑假是怎么过的?是平淡的?还是新奇的?是快乐的还是难过的?选择你想说的一天,先在四人小组里介绍一下。

小记者随机采访搜集,如:你喜不喜欢过暑假?为什么?

暑假里你有什么新发现?或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等。

(小记者搜集的信息由教师直接写入课件里,供下一环节同学们的选择)

二、故事交流(全班)

教师:刚才通过小记者的采访,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小朋友的暑假生活,我把它写进了电脑,你想知道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采访他好吗?

通过学生点播,教师请出小记者对该代表性活动的主人来做专访(模仿专访的过程进行)

教师随机板书点评,如:在家有规律

劳动辛苦 快乐

游玩高兴新发现

生病难受

教师点评,看来小朋友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各有各的新鲜事儿。

三、延伸

教师:小记者们在来我们班级之前就已经采访过许多同学了,她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暑假生活呢,想看吗?

课件介绍其他的暑期生活,如:小朋友们在西湖边的英语角学英语,在图书馆里丰富知识,在少年宫学文艺,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区生活,以及民工子弟的暑期生活等等。

小结:这些都是不同的暑假生活,不管是怎样的一天,都代表了我们的暑假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认识,都是有意义的一天。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熟悉老师和同学,进行人际交往和合群能力的练习。

2、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表现对老师、同学的喜爱。

3、增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情感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兔贝贝卡通图;

(3)《找朋友》《歌声与微笑》歌曲录音;

(4)奖励卡片若干张。

2、学生准备:

(1)自我介绍时的资料准备;

(2)自己的才艺表演。

【教学过程】

一、猜猜看

师:同学们,咱们的小顾问贝贝上节课和大家玩得特别开心,听说今天咱们在这里上课,贝贝一大早就来了,还给大家带来了好多的小礼物,猜一猜都带来了什么?

(学生自由猜。)

师:老师请大家闭上明亮的眼睛,我喊“一、二、三”,马上揭晓答案。

这可不是普通的花篮,里面有可爱的笑脸、美丽的花朵……有信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得到它。

师:对了,我听贝贝说你们已经是好朋友了,真的吗?

师:我也特别爱交朋友,以后可不可以把我也算作你们的朋友?

师:从现在起我和你们就是新朋友了。

(上课伊始,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创新的思维空间)

二、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朋友多

师:我虽然已经和大家成了朋友,可是有好多小朋友的名字还叫不出来呢,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叫得出来?师:那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吧,看谁认识的朋友多。

1、戴头饰、找朋友。(此活动设计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戴上可爱的动物头饰去找朋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把不同形状的头饰放在台前,让学生自己选。注意组织有序。相同形状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一个试着按座位的顺序说出开学以来,自己认识的班上同学的名字,另一个帮助计数。

2、小组赛。选一组学生到台上示范。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师注意记数。

3、颁奖。给表现好的学生奖励,设立冠军奖。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只有合作才会取得成功。)

(此活动设计尊重儿童已有的生活体验。学生开学仅一个月,认识的同学有限,这时,小组合作,一个喊小伙伴的名字,一个数数。然后比比,看谁认识的朋友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同时倡导合作,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游戏──找朋友

师:真不简单,一口气能说出这么多小朋友的名字,已经很不错了。就算你现在不能喊出周围小朋友的名字也没关系的,因为下面就有机会和大家重新认识了。

1、放“找朋友”的音乐,大家开始游戏。

2、找到朋友后,握手作自我介绍。

四、小记者采访

师:(过渡)我觉得仅仅叫出名字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让小朋友们更多、更好地相互了解,比如,知道同学的年龄、爱好、父母在什么地方工作等等,尤其是可以和平时不太熟悉的小伙伴多一些接触,多一些了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讨论。)

1、看过电视上的记者采访吗?采访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

师总结:(1)采访时,首先要有礼貌,向别人作自我介绍,要勇敢、大方。(2)想好采访的内容,可以采访同学的爱好、特长,也可以请他介绍自己的家庭。(3)在别人采访时,我们应该安静专心地听,这也是有礼貌的行为。

2、学生之间互相采访。

(师引导学生注意礼貌。)

3、选代表上台采访,师做采访助理,适时引导。

五、怎样交朋友

师: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个个多才多艺,而且从刚才的交谈中也不难看出你们都特别懂礼貌,特别友好。这不,明明遇到了小麻烦,想请大家帮个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

1、课件演示课本19页的插图。

讨论: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他呢?假如你在他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

做个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让大家喜欢你呢?你们想做什么样的孩子?

(自由讨论,发言。)

2、小结: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同学们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大家欢迎的小伙伴。

六、唱一唱,拥有朋友真快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跟大家在一起玩得怎么样?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有什么感受?

总结:是啊,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特别地开心,特别地快乐,也特别的幸福。我也特别开心,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我觉得和你们在一起真快乐。让我们在歌声和微笑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能力: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能够借助地图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知识: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部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已经认识了世界上的部分国家。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还远远不够。并且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如果课堂的相关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需要一种更亲切、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农村小学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没有地球仪等相关教学辅助设备,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许多学生没接触过地球仪,更不会使用地球仪,他们对经线、纬线、赤道,大洲与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也仅限于报刊、书籍和电视节目等,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比较缺乏。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足够的地理知识积累,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以及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缺乏进一步的认知与探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熏陶。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并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可采取动手制作、学生合作等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逐渐深入、层层递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世界各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自己所用的图片和准备的`游戏是否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在难度和深度的把握上是否得当,有没有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难点

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并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准备世界地图和小卡片。

学生准备:准备制作地球仪的材料;搜集美丽的地球村图片;关注媒体报道,看看近几天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哪些国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大洲和大洋”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美丽的地球村”、“世界上的国家”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地球仪上的信息

1、[播放视频:地球仪]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了解地球仪吗?说说你知道的地球仪。

2、[播放动画:地球仪上的信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地球仪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3、[播放动画:地球仪上的经线]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线表示什么?

4、[播放动画:地球仪上的纬线和赤道]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地球仪上的纬线和赤道表示什么?

5、动手制作地球仪。

利用乒乓球等立体球体物品,尝试制作一个地球仪,并画上经线、纬线和赤道。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条经线。确认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设计意图: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活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播放动画:大洲和大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具体位置;组织学生每个人设计一个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问题,如中国在哪个洲?大西洋在地球仪上的哪个地方?在地图上指出某国的位置等。

2、游戏:“击鼓传花”。

以“击鼓传花”的形式由一名同学发问,其余同学则开始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寻答案。

3、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知道亚洲的来历。并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得信息。也可讲讲其他洲的来历。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第2课时

活动一美丽的地球村图片展

[播放视频:美丽的地球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及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交流讨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地球村的美丽与神奇?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活动二奥运会上话国家

1、找一找活动:找找奥运会上可以展现不同国家标志的场景。如运动员入场方阵前的标牌,电视转播的参加竞技比赛的各国代表队的简称及国旗标志,运动员服装上的标记,领奖时的国歌与国旗……

2、分小组通过国旗图案、国名、国名的英语简称等,识记不同的国家。

3、全班交流:想象一下,下一届奥运会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代表队都能参加,我们来设计组织一次盛大的运动员入场仪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国名,认识不同国家的国旗。】

活动三给国家找到“家”

1、了解国家。

(1)把不同的国家分别写在小卡片上。

(2)在黑板上写下七大洲的名字。

(3)由同学随机抽出写有国家名称的卡片,并把卡片放到相应的大洲下面。

(4)引导学生观察哪个洲国家最多?哪个洲国家最少?查查《新华字典》后边的国名和首都。

(5)结合教材中活动天地的内容,请同学们找找表中那些国家在哪个洲,再看看这些国家首都的名称。

2、地图上的新闻联播。

学生根据课前的收集准备,在地图上找到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国家。将地图与新闻拼接成一版小报,在班级上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增强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认识,并树立“国家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的观念。进而激发关注世界的兴趣和意识。】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加大的世界地图一级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书本6~7页位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将课前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分小组交流,并在地图中找到大致地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中找找它的大致方位,在再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回答正确后教师将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5、布置作业观察社区有哪些设施,特别注意观察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思考这些设施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品德与社会》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