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课前准备】

同学预习,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

⑴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⑷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⑸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近之情去访问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⑴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身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身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同学选读)(2分钟)

⑵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3、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

⑴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习,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协助的。

⑵下一步的我们的学习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示我们语文学习的水平,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⑶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是语言美,还是揭示的精神美;是某个词用得好,还是某种修辞用得好。

用“我认为写得好,好在”的句式回答。(7分钟)

⑷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身的朋友和家人,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标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4、第四板块:演读说“发明”的'话:

⑴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⑵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假如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⑶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⑷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作者访问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近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震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平安,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今天同学们的表示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

听读:说“了解”的话

朗读:说“喜欢”的画

品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发明”的话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篇二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正确。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

3.基于写作

能写简单的自然景观,能够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做到语句通顺。习作有一定速度。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之所以放这里是因为通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字词,但要指导“瀑”的书写,强调“唱和”的“和”的读音。

2.基于阅读

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散文特点。 但是读得不够深入。

3.基于习作

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描述出来并抒发简单的感受,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形象,感想不深入。

教学目标

1.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互相提醒、教师板书、书空等方法学习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同学帮助的方法,理解“德高望重”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等方式理解课文;通过范读、指名读、镂空背诵、自由背诵,达到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写作、班级展示等方法进行练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及标准

教师活动

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

⑵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

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⑵(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三、探究

1、赏析交流:

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

⑵交流:

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

⑵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体验反思:

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

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

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联想,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2、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3、在感悟与品赏、朗读与表达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热爱自然、物我两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那些“老友”

1、出示课题,读,说读后有什么想说的。

2、请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要求:把文章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请学生说说读了文章明白了课题中的“友”指谁。

4、联系课题说说这篇课文在写什么。

二、体会“挚友情深”

师过渡:课文中具体写访友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七自然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心地读读,去感受作者与大自然的浓情。

随机交流:

1、第三自然段。

(1)一生读,齐读。

(2)师:你读到“我”对古桥的情了吗?指名说。

(3)请生说说桥上桥下曾发生一幕幕怎样的情形。

(4)这古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啊?

板书:敬爱的老人

以此理解:德高望重。齐读本段。

(5)师:我凝望着桥,桥也凝望着我,正如李白的诗所写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此时,我与桥不也正是如此吗?

2、第四自然段。

(1)一生读。

(2)指名读后半段联想的内容(多人)。

说说我这棵树靠在另一棵树上,会做些什么呢?

(3)请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友情。

板书:倾心的知己

(4)补充出示:我凝望着那些小鸟,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只鸟——

我呼吸着那些花香,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花——

……

指名说。

3、第五自然段。

(1)一生读。说说这段在写什么。学生自读。

(2)师:这么多的朋友,让我们开火车与他们打招呼吧。

教师通过评价指点朗读的方法。

(3)齐读。

(4)师:选一朋友也来问候问候这个远道而来看望你们的朋友吧。

生写

指名与师对答。

(3)体会他们之间的亲切。

板书:亲密的朋友

再齐读。

4、第六自然段。

(1)一生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2)请学生也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从这段文字中感悟到了什么。

(3)师:落花曾经带给大自然一片芬芳,落叶曾经带给大自然一片翠绿,而如今却成了历史,怎能不令人感到惋惜!小小的石头,曾经经历了一次火山的炙烤与冲击,怎能不让人心生爱怜!

请生带着惋惜配乐读。

(4)可是著名诗人龚自珍曾有千古绝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着这样的诗句,再抚摸着这样的落花、落叶、石头,你仅仅感到爱怜吗?

指名说感悟。

板书:可敬的先躯

(5)请生带敬重与希望配乐读。

5、第七自然段。

(1)一生读。说说这一段写了哪位朋友。说说为什么不把雷雨比作狮子、骏马。

(2)师:站在侠客身边,我们会感到——;站在诗人身边,我们能体会到——,看来这雷雨也是他的好朋友了,正如作者所说的: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三、感怀“物我两忘”

1、师:读着这样的文字,你读懂作者的心了吗?

预设:他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2、师:走进这样的文字,走进这样的自然,我久久不愿出来,于是读着读着,我把我的感受汇成了这样的文字,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诗。

请生配乐读。

山中访友

黎明初晓,

就着一片曙色,

携着微风的手,

与你们相约。

老桥啊!

你依旧搂着小河,

默默凝望,

品味多少聚聚合合?

绿树啊!

你默默守望,候我赴约。

你我相依,

诉不尽欢欣坎坷。

最爱

清泉——那明镜般澄澈!

碧流——那如诗般吟诵!

飞瀑——那雄浑之放歌!

最敬

峭崖——那伟岸的智者!

白云——那高洁的雅士!

惊雷——那奔放的侠客!

披一身夕阳,

与诸友挥别!

带回

满怀的好心情

好记忆

好月色!

第二课时

体会文章写作顺序,前后呼应。

体会散文与诗的共性:联想、排比、韵律、浪漫……

背诵喜欢的语段。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在我们的不远处就有凤凰山,想必同学们都爬过,还记得你爬山时看到的哪些好风景吗?并谈论一下你进山观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汉荣先生也喜欢去山中观景,可是他却把自己的观景经历写成了(-差异网§www.chayi5.com 访友)板书,与同学们的有些不同,那带着我们的好奇与疑问去书中找找李汉荣先生与我们的观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你们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 栀子花、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依然如旧

旋转 吟诵 唱和 瀑布 悬崖 挺拔 津津乐道

树冠 蕴含 犬吠

(1)谁见过栀子花?(课件出示栀子花的图片,进行简介)

找出句子并读出【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①分析“撞了个满怀”运用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好心情。

②补充句子,检验预习情况。

不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就______,_______独自_____。

2、多音字

{(guān)树冠

{(guàn)冠军

{(hé)和好

{(huó)和面

{(huò)和药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

3.师总结:

(1) 表现出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2)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拟人手法的应用。

三、学习第3自然段,品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作者怀着满怀的好心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1)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2) “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

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

(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

(尊敬 怀念 朋友之情)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2.指导背诵

①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课件出示)同学们挑战一下自己,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生自由背诵,请几个生背。

③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初步体会,感悟拟人、联想写法的好处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2、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的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容的境界。)

五、体会略写,学习排比手法,仿写句子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讨论排比句式的好处,以及第二人称的运用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应用拟人的方法,把“我”和山里的“朋友”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受亲切、热情。

2、小练笔,仿写句子

你好,( )

五、小结

1、学生自由畅谈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

例: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2、在对这些朋友的拜访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作业

1、模仿课文第4节“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小片断。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篇六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8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