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平均数教案【精选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初中数学平均数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平均数》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学具准备:

移动学具板 、作业纸

教具准备:

移动示范板 、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放情景录像,预设认知冲突

1.谈话导入、回顾情景。

2.读懂统计图,获取相关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提出预设问题

这一组同学在套圈比赛中,谁获得了胜利?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二、自主探索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引起争议,探求公正的策略

当两组人数不相等时,怎样判断哪组套的更准一些?你们有没有公平的办法?

2.萌发求平均数的需求,得出有效途径求平均成绩

3.小组动手操作,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那我们应该怎样求男生、女生各组的平均成绩呢?

4.全班交流,感知方法

(1)移多补少

(2)一般方法

男生:6+9+7+6=28(个) 284=7(个)

女生:10+4+7+5+4=30(个) 305=6(个)

男生组算式中的9、6、7、6和28各代表什么呢 ?

为什么女生求出的总数30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5.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我们求出男生组平均每人套中7个 ,是不是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女生组平均每人套中6个,是不是每个女生都套中6个呢?那7和6分别是指什么?

小结:7是男生组的平均成绩,也就是6、9、7、6这组数的平均数。6是女生组的平均成绩,也就是10、4、7、5、4这组数的平均数。

6.新课小结,揭示课题 ,体会求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平均数的用途可大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处处要用到平均数,你们瞧!这里是有关平均数的一些资料。

1.盐城去年全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

2.盐城市某小学三年级有10个班,平均每班人数为47人。

3.小明的语、数、外,三门考试,平均成绩为92分。

4.盐城市某小学三( 5 )班同学平均年龄为8岁。

现在我们就带着新朋友平均数,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四、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移铅笔 (93页第1题)

目的:体会移多补少的思想,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 (94页第2题)

目的:体会一般方法的优越性,上升数学的真正特征,自主领悟平均数一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3.辨析题(第94页 第3题)

目的: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4.综合性训练:

目的: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训练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数据、有根据预测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略)

教材分析: 篇二

本节教学内容是安排在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之后。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能准确地从条形统计图中去观察和收集数据,并会作简单的分析、归纳,回答相关的一些问题。本节课的内容是要在学生掌握、比较多组统计图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篇三

一、旧知回顾,谈话导入。

1、请学生说说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谈话:上学期期末考试,四(1)和四(2)班进行了一场数学小竞赛,最后四(2)班得了第一名。这两个班的人数和每人考的分数都不一样,怎么就知道哪个班考得好呢?老师们是怎么算的呢?(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学生回答到用“平均分”来计算的。如果提到“平均分”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及时板书“平均”两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入两班考试的事例让学生想到“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平均数的。学习作铺垫。】

《平均数》教案 篇四

一、导入新授:

通过师生谈话引出两个小组投球比赛成绩的数据。

二、新授:

1、出示投球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姓名 投中个数

刘杰 9

杨立 8

孙梅 5

王丽 3

丁鹏 5

姓名 投中个数

张华 8

王云 7

李英 6

赵明 7

2、比较哪组的成绩好。

(1)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和想法,重点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是"公平"的。

(2)如果学生不能说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并让学生讨论。

3、学生试做。

4、交流计算结果,并根据平均数比较两组的成绩,说明哪组的成绩好。

第一组(8+7+6+7)÷4 第二组(9+8+5+3+5)÷5

= 28÷4 =30÷5

=7(个) =6(个)

7>6

答:第一组成绩好。

三、求平均数:

1、下表是亮亮家一周丢弃塑料袋的情况。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个数 1 3 2 3 2 6 4

2、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1)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了哪些信息?

(2)自己试做。

(3)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3、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吗?

四、做一做: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动手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方法。交流操作的过程,有意识的指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初中数学平均数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83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