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其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2、了解斜抛运动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迁移应用。

过程与方法

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以数学中的抛物线方程及图象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以及知识方法的应用能力。

2、领略抛体运动的对称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掌握研究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抛体运动

探究交流:体育运动中投掷的链球、铅球、铁饼、标枪等(如图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抛体运动吗?都可以看成是平抛运动吗?

1、基本知识

(1)定义

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平抛运动

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特点

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

2、思考判断

(1)水平抛出的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中要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

(3)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

1、基本知识

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t时刻的速度为:

(1)水平方向:vx=v0.

(2)竖直方向:vy=gt.

(4)速度变化特点:由于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恒为g,因此在平抛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由于g是常量,所以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即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如图所示。

2、思考判断

(1)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下落得越快。(×)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下落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越来越大。(√)

(3)如果下落时间较长,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变为竖直方向。(×)

3、探究交流

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除该公式外,还有求vy的公式吗?

【提示】 由于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

例: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加速度保持不变

C.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答案】 BC

三、平抛运动的位移

1、基本知识

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时间t物体的位移为:

2、思考判断

(1)平抛运动合位移的方向与合速度的方向一致。(×)

(2)平抛运动合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路程。(×)

(3)平抛运动中,初速度越大,落地时间越长。(×)

3、探究交流

飞机向某灾区投放救灾物资,要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点,是飞到目标正上方投放,还是提前投放?

【提示】 物资离开飞机前具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当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它们仍然要保持原有的水平向前的运动速度,另外,物资又受到重力作用,于是物资一方面在水平方向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向下加速运动,因此,只有提前投放,才能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方。

4、小结:平抛运动的特点

1、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故它是变速运动。

2、轨迹特点: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故它是曲线运动。

3、加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恒定不变,故它是匀变速运动。

综上所述,平抛运动的性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C.任意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相同

D.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答案】 ACD

四、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规律

【问题导思】

1、如何研究平抛运动比较简单?

2、平抛运动的合速度、合位移怎么求出?

3、试推导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1)由于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位移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无法直接应用运动学公式,因此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时采用运动分解的方法。

(2)平抛运动一般分解为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

(1)分运动

五、平抛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问题导思】

1、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与初速度有关吗?

2、平抛运动的落地速度决定于哪些因素?

3、平抛运动的速度偏向角与位移偏向角间的关系如何?

1、平抛运动的时间

A.tan φ=sin θ B.tan φ=cos θ

C.tan φ=tan θ D.tan φ=2tan θ

【答案】 D

六、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

例:如图所示,女排比赛时,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网前3 m处正对球网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若击球的高度为2.5 m,为使球既不触网又不越界,求球的速度范围。

2、思考判断

(1)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2)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3)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加速度相同。(√)

3、探究交流

对斜上抛运动,有一个点,该点的速度是零吗?为什么

【提示】 在斜上抛运动的点,竖直分速度为零。水平分速度等于v0cos θ。故该点的速度v=v0cosθ。

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篇二

【电荷】

⑴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⑶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电荷(电子)从一个物体

静电感应:电荷(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

【电荷守恒定律】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

⑴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⑵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⑶最小的电荷量就是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电子相同,但符号相反。

⑷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做。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等于e,或是e的。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e=1.6×10-19C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

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

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

2.带电微粒所带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8×10-17C

【库仑定律】

⑴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成正比,与它们的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这个规律叫库仑定律。电荷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静电力或。

⑵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的形状、及电荷分布状况对静电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⑶公式:,式中k=9×109Nm2/C为静电力常量。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 篇三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论:Δ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题与精析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 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

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

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 s的位移为25 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

h= gt2 ①

h-25= g(t-1)2 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

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

自主广场

●基础达标

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

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

答案:ACD

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a

C.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

答案:35 m

●综合发展

7、两个物体用长L=9.8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

答案:0.5 s

《差异网·www.chayi5.com》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0.2 s内通过高度为Δ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

(g取10 m/s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8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