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优秀3篇】

发布时间:

知识目标  (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三定律;  (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均无关;  (4)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或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上.这两个力之间不存在平衡的问题,两个力各自引起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  (5)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样变化、同一性质的力.  (6)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7)能综合运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综合解决有差异网为您带来了3篇《牛顿第三定律》,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篇一

安徽省肥东县综合高中陈之怀

【本节教材分析】

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什么情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内力对系统的动量改变是否起作用。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辩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作用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确切含义。

2.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3.能分清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

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疑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既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在拔河比赛中为何还有胜负之分?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练习等。

【教学仪器】

粗绳一根;演示用大弹簧秤、小弹簧秤各一个;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四个相同的短玻璃管;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个;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然后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板书)

牛顿第三定律──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拍巴掌后会疼,巴掌都变红了,说明两手间存在作用力,并且是相互的。

师:(以幽默、夸张的语言)再举两例。

1.有些同学闲着无事,用头撞墙的玻璃,问会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纷纷发言):玻璃碎了,同时头也淌血了,说明了:头给墙一个力的同时,它反过来也给头一个力。

2.同学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然后用手推桌子,那么感觉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要求学生亲身体验)。

生:桌子反过来同时推自己,解释时要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然后阅读书上第一段内容,并自己举例子,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

(板书):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人为的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师:下面看一看作用力、反作用力之间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演示实验1):把薄的轻木板放在并排的玻璃管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轻轻按在木板上,问:手一松,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师生):车在向前运动的同时,木板向后运动,并且同时停止,经过认真分析后得出,车之所以向前运动是木板给它一个向前的力,同时车给木板一个向后的力,这两个力的性质一样,都是摩擦力。

(演示实验2):用手让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靠近(同名磁极相对),放在光滑木板上,然后手一放,发生什么现象?如何解释?

(师生)分析: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是一对磁场力。

(板书)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变化)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身高应矮一点)上来,与老师进行拔河比赛。

(师生互动实验):老师和一个小个子同学各拉绳子一端,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发现老师胜了,学生输了。

师:对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拉力大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并请成绩好、中、差三位学生回答(十有八九的学生说老师的拉力大)。

师:(大声说)同学们的回答是错误的,那么如何求证这两个力的大小呢?

(板书)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师:启发学生研究的。方法,(经过共同讨论后)方案如下:把两个弹簧秤勾在一起,模仿拔河比赛,其中一个弹簧秤相当于老师,另一个相当于学生,并分两种情况进行。

1.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处于静止不动时(模仿拔河比赛,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2.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并向一方运动(相当于比赛绳子被拉向一方时的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做5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并要求学生对秤先校零,让学生自己得出在各种状况下,两拉力大小的关系。

(演示实验3):老师亲自用大弹簧秤和小弹簧秤模仿拔河比赛,正确做好示范动作,并画图进行解释,注意两力的方向,得出自己的结论。

(板书)

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www.chayi5.com←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公式:F=-F′。

(继续对师生互动实验进行挖掘)问:既然两个力大小相等,那么拔河比赛时,为何还存在胜负之分?

师:经过启发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讲解,并和学生讨论如何做才能获胜。

问:还有的同学想,既然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加起来合力为零,则无论什么时候不存在胜负之分?

师:这实际上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混淆了,它们是有区别的:前者两个力不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谈不上抵消,不能求合力。

下面通过例题进行研究:

例题:物体用线吊在天花板上,分析物体受几个力?并指出每一个力的反作用力、以及平衡力?要求学生上黑板做,画出示意图,然后订正错误,并分析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板书)

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两力性质不一定相同性质一定相同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两个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

能求合力,且为0不能相互抵消,不能求合力

师:进一步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印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很像电视、电影上放的“难兄难弟”的关系:有福同当,有难同享,同生共死…

总结: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生产上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汽车向前运动、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无不与此规律有关,并就其中一个应用进行分析。

作业布置:(略)

【课后反思及效果评估】

本教案曾作为公开课上过,来听课的理、化、生老师一致认为,课上得非常成功,充分体现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独自主解释许多物理现象及知识。如:“马拉车的过程中,马与车之间拉力谁大谁小?在拉力一样大时,为什么车还能向前运动”等一系列问题;能分清物体间之间作用力、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区别。各种实验,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成功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反思:课堂教学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做好准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这样课才能上得成功。

牛顿第三定律 篇二

一、说设计思想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冲突,没有冲突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学习的地位。

基于以上两点,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思维冲突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期望;二是以探究性实验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验来探究。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深刻直观的认识。

二、说教材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重点)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难点)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难点)

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实验,直观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问题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③让学生独立总结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让总结规律形成一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1、探究性实验:

用两个标准弹簧秤对拉,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独立或分组总结得出结论: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提出问题,引发矛盾冲突

A、为什么“挨打了却不能还手”,打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脸打别人的脚。

推理:“鸡蛋碰石头”

B、“拔河比赛”

推理:“马拉车和车拉马”

3、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4、课堂例题强化训练

1.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不论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的大小总等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

D.马拉车不动或匀速前进时,才有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能力点: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二、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否平衡?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吗?

三、教具:弹簧秤若干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举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用手敲门、用脚踢球,你有何感受?

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演示、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互拉两弹簧秤,请学生给秤读数。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两秤读数变化。

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继续演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它特征: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作用力与反作用是性质相同的力。

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作用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质(不能简单认为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若其中一个消失,另一个不一定消失)。

4、总结与扩展:

(1)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因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对不对?(正确分析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2)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弹簧形变后再给手一个弹力,对不对?

5、思考题

(1)人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对不对?(正确理由是什么?)(2)重力不计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试说明下列各组中给了的两个力是什么关系?能否平衡?

A、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绳子拉天花板的力

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

C、绳子拉天花的力与绳子拉物体的力

(注意: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D、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

E、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的重力

F、地球吸引物体的力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注意:此二物不接触)

本题中,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如何证明?

六、作业:P56:5、6

板书设计: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牛顿第三定律》,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8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