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故事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编故事》,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编故事 篇一

幼儿园大班语言讲述活动——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3-6 18:04:11 发布人:lsy1chj2wdh3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2.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出取皮球的办法。

3.提醒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说完整话。

活动准备: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下半部分被白纸遮住,只有几只小动物在图片上)。目的是让幼儿不受图片限制,发散思维,任意想像小动物可能在干什么或干什么去。 (1)请幼儿用完整话说出图片上有谁。

(2)请幼儿猜一猜他们可能在干什么。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答出:小动物在吃果子、玩游戏,摘苹果,去游乐场等等。

(3)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表情, 目的是请幼儿根据小动物的表情,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想像,说一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提问:他们的表情像有高兴的事吗?你想想可能发生什么事了?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 当幼儿看清小动物的紧张表情后,可依据生活经验说出:可能是森林里着火了,大家赶着去救火;小动物们要过河可又不会游泳;大象的孩子丢了,大家在帮忙找孩子;大老虎来了;小动物们看见苹果掉地上;小动物们迷路了,不知该往哪走;有只小狗掉在河里了等等。教师鼓励幼儿充分想像,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

2.取下图片下半部的白纸,将完整图片展示给幼儿,使幼儿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请幼儿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取下图片下半部分的白纸,使幼儿了解原来小动物在玩皮球,大家一不小心把皮球踢进一个洞里。

(2)引导幼儿想一想:皮球掉在洞里出不来,小动物真着急, 小朋友快帮小动物们想一个好办法,把皮球拿出来。 请幼儿互相商量,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请幼儿把自己想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并对全体幼儿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注意听,看别人的想法和你自己的一样不一样,他的办法能不能用。幼儿说出:请小象用鼻子卷上来;长颈鹿把脖子伸进去用嘴叼出来;让猴子用尾巴把球卷上来;小猫用爪子把洞弄大,就可以下去拿球了;请一只七星瓢虫把球背上来;找一根长的带弯儿的棍勾上来;用钓鱼钩钩到皮球气眼里把球钩上来…… 在幼儿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随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并抓住时机进行相关教育,如礼貌教育、环保教育等。

3.请幼儿完整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1)在幼儿完整讲述前,让同伴间互相讲, 为幼儿提供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有讲述的机会。

(2)在完整讲述时,提醒幼儿大声清楚地讲:有谁在干什么?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动物们又是怎么解决的?还要用上自己的好办法,同时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倾听。

(3)在幼儿讲述后,注意及时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优点, 并对下一名要讲述的幼儿提出新要求。

4.请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或自己讲述的故事内容,为故事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提醒幼儿起名字要用短短的几个字,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并对幼儿起的名(www.chayi5.com)字及时给予肯定。

评析(梁雅珠) 这是一次很成功的活动,蔡秀萍老师能够准确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组织活动过程,有三点值得总结的经验。 第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是这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幼儿积极的语言状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如何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与老师的设计、组织有直接的关系。活动中,老师巧妙地将图片的关键部分——“皮球掉在洞里”遮起来,首先引导幼儿去仔细观察每个动物的表情,以此判断可能发生的事,这样的引导,使所有的孩子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随着活动的延续,教师将图片的全部内容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幼儿的兴趣更为高涨,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图片中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让幼儿展开讨论,幼儿的情感完全投入到故事中,他们已经体验到小动物们的心情,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此刻,他们的表达是积极的,语言是生动的,态度是认真的,参与是主动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二,教师善于以自己的情感激励感染幼儿,引导幼儿用“心”、用“情”来编故事,使幼儿表现出高水平的表达能力。 在整个讲述活动中,教师始终以“情”激“情”,当小朋友们谈到皮球掉在又细又深的洞里,小动物们很着急的时候,蔡老师及时抓住问题的焦点,让幼儿充分地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帮助小动物们。只见蔡老师满脸愁容,走到小朋友身边,以小动物的口吻向小朋友们求救。小朋友们讨论开了。当全班幼儿们想出十三四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蔡老师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小朋友们也欣慰地笑了。在讨论中、在讲述中,孩子们由于体验了图片中小动物焦急的心情,他们想出来的办法很有创造性,他们的讲述十分精彩。应该说,这个精彩的结果全靠教师精心的点拨。 第三,教师用动作及语言的鼓励,给每个孩子以自信,是这次活动突出的特点。 幼儿之所以有高涨的情绪、积极的态度、热烈的表达,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有关。我们看到蔡老师不仅善于用语言与幼儿沟通(用积极的口吻鼓励每一个孩子),同时也很善于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与孩子交流。她一会搂一搂热烈讨论的孩子们,一会用双手拉一拉想出好办法的孩子们。每一个孩子想出的办法,她都报以真诚感激的目光;每一个孩子出的主意,她都十分赞赏。看得出来,蔡老师在用“心”与孩子们交流,所有的孩子都会得到她的赞美和夸奖。整个活动中,蔡老师是蹲下来和孩子们交谈的,没有师生间的距离,没有说教的痕迹,幼儿在十分轻松和谐的环境中畅想、畅谈。他们不仅在语言上得到锻炼和发展,而且获得了自信,这种自信将伴随着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编故事 篇二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钱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钱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评析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关注和渴求的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性,看了钱老师的《手指编故事》活动,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钥匙,那就是:简单、自然、真实。

一、简单:一双手。一张嘴

当钱老师走进我班教室时,我几乎不敢相信,因为,钱老师是空着手来的。往常看到的开课老师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学具。我有点不放心,还是问了一句:“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她回答我:“不用了,谢谢!”

钱老师什么都没带,却用一双手、一张嘴,吸引了孩子,同时,还让孩子们也自觉地动起了手,张开了嘴。

原来,简单也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知道。准备虽然简单,但“竹”早已在心中扎根。简简单单的“一双手,一张嘴”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随便在什么时候。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组织好活动。

二、自然:朴实的美

在《手指编故事》活动中没有刻意的环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当别的老师为能成功地上好课,而在想方设法控制幼儿人数时,钱老师却说:“没关系,让他们都参加吧!”当我准备让调皮的孩子分开坐。以免影响活动的进行时,钱老师说:“没事,我喜欢活泼一点的孩子。”朴实的话语,自然的心境,显示出了一种有别于娇媚名花的无名小花的朴实美。

三、真实:源于生活

手指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对于手指游戏,孩子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会模仿或想象手指造型代表的意思。本次活动中教师表演一连串手指动作,启发幼儿想象故事情节。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故事的情境源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故事中三只小动物对待石头的态度是孩子生活情景的再现,因此孩子们在看手指表演故事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测故事情节,有话可说。

当然《手指编故事》活动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个人的小小建议是:

1.应鼓励幼儿不同的思维和创造。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讨论“如何搬走这块碍事的大石头”时,孩子们有了不同的处理结果。我觉得“不搬”的建议也是好建议。废物巧妙利用,漂亮的石头可以让人们在走累了时坐下来欣赏风景。教师应对幼儿的这种创意进行肯定。

2.根据组织流程目标可作适当的修改。原来的第三个目标可作为隐性目标,不必列出来。我宽得情感曰怀倒悬商簧林亿驯,恨据活动实录,我觉得把目标作如下修改更合适。

(1)猜猜讲讲变化的手指造型,喜欢玩手指游戏。

(2)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开发多元智能,并能完整地说出故事情节。

(3)根据生活经验想象正确处理石头的方法,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编故事 篇三

要求:

1、观察文中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

2、读懂例文,学会写好小动物的样子和动作;

3、把景物作为环境,小动物作为主角,试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重难点:

写好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故事编得比较生动、合理。

处理方法:

写景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特点,用什么样的景物格式练习口述;写动物时让学生选择最喜爱的动物,仿照例文说一小段话,再集体评议;编故事同样按照由说到写的顺序,只要求把梗概叙述清楚即可。

教时:  2

教具:

风景挂图、添加的小动物贴画、双面胶、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出示风景挂图,观察,说说画上都有些什么: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1)确定顺序【板书】

从上到下:天空——树林——小河

从下到上:小河——树林——天空

(2)给画面涂色:

你为什么想给那种景物涂那种色彩?

(3)填空: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树林      【      】的草地

【       】的野花      【      】的小河

(1)    引导用拟人手法写景:

启发思考:

树叶被风吹得哗哗响,可以想象成在干什么或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河淌水呢,你愿意怎么打比方?还有哪些景物也可以这样当作人来写?{同位练习说,或一起动脑筋编一编。}

(2)    按照顺序把景物连起来说,想一想怎么开头:

教师示范说开头:郊外的景色真美啊!

二、添加小动物,想象练说:

1、激趣:

大自然这么美,可是没有小动物,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自由作画,或贴,或画,都可以。

3、练习说话:

你添加了哪几种小动物?在什么地方添的?它们在做什么?

【先分开口述,再连贯表达】

三、学习例文,模仿说话:

1、小黑板出示例文,指名读

2、讨论: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鱼写得这么可爱?

(总结板书:a.把小鱼当作人来写 b.抓住小鱼的动作、特点)

3、学生模仿练说自己添加的小动物,评议。

4、几种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讲给同位听一听。

第二教时

四、练习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2、小组讨论该怎么写,全班交流:

<1>先写景物,再写小动物,最后编故事

<2>写景顺序与小动物描写要过渡自然:

天空(鸟儿)——树林(松鼠、小鹿……)——草地(小白兔、蛇……)——小河(小鱼、米虾、螃蟹……)

<3>编的故事要合理,要有点趣味

3、学生打草稿。

五、同桌互改草稿。

六、教师查阅草稿。

七、学生誊抄习作。

教学反思

第三次习作要求是写风景,添画动物,教学参考书上建议指导学生简单地描写景物,具体地写一写动物。我却增加了一点难度,编一个有趣的动物小故事。我是这样考虑的:只写景,写小动物,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可能会更感兴趣一些。

出示了与书上插图一样的挂图后,我引导同学们按照顺序来说景物,提醒用“什么样的什么”的句式叙述,大家都说得比较令我满意,采用了句尾顶句头的格式。如“湛蓝的天空下漂浮着棉花糖似的白云,白云下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山脚下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生长着碧绿的小草,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当然,开始大家说的稍嫌单薄,经过我一次次点拨、暗示、追问,才变得较翔实较生动。比如生说“湛蓝的天空下有白云”,我就追问:“白云”什么样子的啊?(生答:泡沫、棉花、棉花糖)好,选“棉花糖”来形容,连起来说。(湛蓝的天空下有棉花糖似的白云。)“有”换成什么词语更准确?【我一边用语言循循善诱,一边用手势作飘状】(换成“飘着”。)有没有更棒的?(漂浮着、飘荡着)再连起来说。(湛蓝的天空下飘荡着棉花糖似的白云。)真厉害,说得这么生动形象!谁接着说下去?

我就这样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说,争取说流利、说精彩。于是,单调的“有小草,有野花”,渐渐就说成了“生长着绿油油的青草”、“开放着五彩斑斓的野花”。【有一个学生用了“五光十色”,还引起了一场小争议,经过辨析,全班统一了认识,这个词语用来形容野花颜色各种各样不恰当。】

我沉醉于这样的训练中,欣赏着孩子们舌战莲花的口才,沾沾自喜。时间飞逝,无意一看表,半个小时过去了,可是这才完成了第一个主要环节,还要添加小动物、说动物、学范文、编故事呢。一个急刹车,我迅速转入下面的教学步骤。

在学习课文中写小鱼的片段范文后,我着重引导同学们深挖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鱼写得活泼可爱的原因:一、把小鱼当作人来写。我立即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那我们把风吹树叶哗哗响可以比作人在干什么?(拍巴掌、唱歌……)野花绽放比作什么?(探出小脑袋、露出笑脸……)二、抓住了小鱼的动作、特点,我如法炮制,照此类推:那我们写其他小动物呢?(也要抓住特点,写好动作)如松鼠哪个部位最有特点?(毛茸茸的大尾巴)像什么?(降落伞)松鼠从树上跳下来可以比作什么?(飞行员跳降落伞)【我纠正:那种军人叫空降兵。】

最后编故事时,我让同桌互相口述,情节不要太复杂,然后请了两人上讲台叙说,不合理之处让学生纠正。

我班作文课安排在每周三的第二、三节,这次习作周五下午我全部改完。写景生动、故事有趣的优等文统计了一下,9篇,不如前两次作文高分人数多。写的不太好的习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写风景,单纯编一个动物童话故事;

(2)开头是“我”或“我和姐姐”去郊游、采蘑菇,后面是动物之间的故事,前后情节脱节,最后人不见踪影;

(3)景物与故事毫不相干,完全当成两篇习作,然后僵硬地捏在一起;

(4)景物描写文字大同小异,缺少新意;

(5)动物习性不了解,特点没抓住,比如白兔居然吃松果,松鼠居然长了三瓣嘴;

(6)景物写得身临其境,故事编得枯燥乏味。

根据罗列的情况,认真反思后我找到了产生这些失误的缘由:

1、整个教学流程调控不当,写景不是重点,引导学生用规范形象的语言描述图上景物是必要的,但不该过多纠缠,导致后面的教学步骤紧张,匆忙草率,到第二教时下课,80%学生的习作草稿只打了三分之二。

2、说景物时,不该让人物出现,同学们以“星期天,我去野外挖野菜”等句子开头时,教师应该组织,因为后面将出现动物,它们之间有对话,而人与动物无法交流,“我”怎么可能听懂动物的语言、看懂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呢?即便我能听懂看懂,同学们最后也总把“我”遗漏了,“我”成了旁观者,一个故事的记录者。既然无足轻重,不如不让“我”在开始昙花一现地冒出来。

3、编的动物故事要以风景作为活动场景,故事发生的环境,可是指导时教师没有强调提醒,导致一部份学生只顾编故事,忽略了写景。

指导课没上好不要紧,学生写得不理想没关系,主要找准症结,认清失误所在,讲评课上师生再弥补,在小作文、日记中换一幅图,再搞一次类似练笔,学习同学们会写好的。何况他们才上三年级,正式学写作文不到两个月呢。

附优秀习作

做好事

作者:章蒙蒙

这里的风景真美呀!一望无际的天空中漂浮着棉花糖一样的白云,白云下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山脚下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树林,有水杉树、松树、白杨树等等。碧绿的草地上开放着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金黄色、淡蓝色、粉红色……草地旁边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草地上一只松鼠在拾松子,天上一只喜鹊在飞翔。小松鼠想做一件好事,就问喜鹊阿姨做什么好事。喜鹊停在树枝上回答:“我这儿有一颗花籽,你把它种了吧。”说完,就交给小松鼠一颗太阳花的种子。

小松鼠想:“种在哪儿合适呢?有了,就种在兔阿姨家门口吧,她那么喜欢花儿,却没有钱买,我要给她一个惊喜。”小松鼠在兔阿姨家门前挖了一个洞,小心地把种子放进去,盖上土,从河边打开水,浇在土上。

没过几天,种子发芽了。“它在慢慢长大。”小松鼠自言自语道。

不久,太阳花开了,香味传遍了整个树林。兔阿姨又惊又喜,问了很多朋友,最后还是喜鹊告诉她,好事是小松鼠做的。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编故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8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