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篇一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案例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集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课

二、  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加知识的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战争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通过口语交际、写作训练,锻炼自己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锻炼自己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这些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资料的缺乏、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完善以及各《差异网·www.chayi5.com》种整理、探究信息能力的欠缺都会对本课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同时,战争本来离学生有一定距离,让学生体会战争的危害、培养热爱和平的责任感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这也是一个重点、难点。

五、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这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新的尝试,这课是在经过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之后所延伸出来的活动课,旨在让学生收集一定的关于战争的资料后分析、整理,从现实角度、文学作品中加深对战争的了解,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锻炼学生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而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学生经过了资料收集等准备阶段后的一个成果的展示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课不仅课外要利用大量时间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展示中更不能读读成果,草草了事,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世界观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真正深入去思考。

六、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地处郊区,受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学生的资料有限,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了解,对于各种战争学生大概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同时对战争的性质、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甚多。因此,为激发学生兴趣,能达到“跳一跳,摘个桃”的效果,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大量资料制作成网站,利用校园局域网让学生在有资料可查的情况下查找、整理相关资料,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否则学生在无资料可查的情况下必然缺乏兴趣,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以后的活动任务。

七、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站分小组收集、整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制成幻灯片,自己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在活动课上来展示本组的成果。

(二)   课堂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时常有战争伴随着我们。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战争总共不下400次!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播放动画短片《和平之声》,这一动画截取了一些战争带来的萧条的场面,儿童期盼的眼神、悲惨的境遇等,极具感染力,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之中。)

2、第一篇章(学生成果展示):古今战事知多少

(1)搜集这一内容的“历史学家”小组把自己整理好的资料来向同学们展示,借助多媒体,边展示边向学生解说。(设计这样的环节,可以把学生的努力展示给其他同学,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听的学生也增加了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共同进步。)

(2)感想:

由小记者负责采访这一组的部分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对战争有没有思考?谈出自己的一点体会)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很好地抓住同学们最真实的想法,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责任感。让小记者参与,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活跃,让学生敢于表达,也让小记者的提问水平提高,培养了表达能力。)

2、第二篇章(学生成果展示):战争,为什么永不停止?

(1)       由“军事学家”小组的同学通过演讲的形式,使学生对战争性质作较为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审视战争。(这一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又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让学生演讲,不仅要把本小组的成果展示出来,还需要学生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自我展示的个性和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2)       介绍抗日战争的有关背景,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这是课堂中的一个讨论探究问题,学生可以在进行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互相的合作能力。)

3、第三篇章(学生成果展示):战争与文艺作品

由“文艺学家”小组的同学向同学背诵古今关于战争的一些诗词、讲一些战争故事,同时组织全班开展赛战争成语的小游戏,使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所积累。(这是一个文学知识的积累,农村的学生缺乏的就是知识量,所以常常使探究无法深入,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这种让学生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积累,就会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4、小组辩论:了解了这么多次的战争,看到人类历史经过的战争的风雨,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之后,我们更加渴望和平,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有永久的和平吗?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学生集体讨论,各抒己见)

(辩论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对这样的问题也很难深入,因此,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浏览大量类似的资料,学生分析、整理、思考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一定的依据支撑,这样,只要学生课堂上言之有理,有理有据,教师就可以肯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5、活动总结评价: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除了在学生活动前做好参谋外,还需对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情况给予督导和评价,当好裁判员。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步骤如下:

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是五大小组互相评价,其中包括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收集资料的情况等,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评价进行再评价。

八、  布置作业:

完成本单元的一篇大作文,可以是:

记叙这次开展某项活动的经过。

分析、评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如对“未来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谈自己的看法。)

想象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

九、  效果预测:

(1)       本课作为活动课,又是以战争为话题,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再加之学生本身资料的缺乏、能力又不是很好,如果教师不加以辅导和帮助,很难形成良好的气氛,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教师事先提供大量资料,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整理、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战争,也将会有话可说。

(2)       战争,本来就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学生如果不能进入相应的情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配合相应的图片、音乐,把美与丑、邪恶与正义、残酷和美好进行对比,学生能产生情感体验,在《和平之声》等一些动画图片播放中,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较好的效果。

(3)       一些学生自我的展示、演讲,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达到新课标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4)       探究题的设计,让学生讨论、探究,能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5)       教师和学生带有鼓励的、较为公平的评价,能使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足,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

(6)       各类丰富的活动基本由学生穿插其中,使课堂更为自由,气氛和谐、轻松,学生就能做到有话敢说了。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篇二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实录及点评

1.  走访身边的老战士,参观雨花台和三十万遇难同胞纪念馆。

2.  查阅书籍,整理资料,写一篇英雄的故事。

3.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鼓掌)

[点评]

1.  以影片导入  新课,能使学生进入特设的情境中。

2.  师生的情感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设计环节合理,从英雄的故事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名言,使同学都能有话可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3.  开放性的讨论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篇三

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1.记一次__________战

2.记我班关于战争的故事会

3.采访__________

4.21世纪一种新型的战斗武器

5.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可预测未来战争的形式,可就历史上某一次重要战争发表评论,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6.结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针对活动中自己的收获体验,写一篇随感。如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学会与他人合作,锻炼了自己的胆量等等。

初看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似乎很难找到写该文章的切入点,犹如持矛勇士入了无人之境,找不到敌人而彷徨失措。这和中学生常常抱怨的生活单调、对材料缺乏感性认识有关,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相关材料的阅读也不多,又缺乏思考的习惯。假如生活与观察、思考之间绝缘,就很难激活鲜活、水灵的文字。《红楼梦》中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道破了一个真谛:真正的文章不是硬做出来的,是心灵深处激发出来的。这就是说,它来源于对事物多方面的观察,多层次的理解,只有平时多学习,遇事多分析,养成对客观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发表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说理才有力,才能写出新意,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

那么,如何激发思维,秀出自己写此文的亮点,让个性在作文中飞扬呢?

第1~3题,可写成记叙文。第1小题,可以通过想象,也可以结合历史上有名的战争,记述一个战斗小故事;第2小题,可采访曾参加过抗日、抗美援朝等革命活动的老人,让他来倾诉当年的故事;第3小题,记述自己班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况。与此同时,要有重点地结合几个同学的精彩发言,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如电影画面中的全景和特写,当然话题作文的“话题”仅仅是一个引子,只要与话题相关便符合要求,因此写作手法可以灵活多样,多种多样,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往往能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所以叙事性文章中不妨辅以生动的描写,但切忌面面俱到,脱离话题而沉迷于叙述的过程中,反而得不偿失。

第4~5小题,若侧重于谈看法,可写成议论文。从战争是把双刃剑的角度去写,选取事例论述战争具有促进科技发展、带动经济的一面;又有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面,同时,战争又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第5小题,可以选取人民反对非正义战争、渴望和平的事例加以论证。要注意篇章结构,思路要清晰,材料要充分,其中最关键的是材料,正如常言所说的,事实胜于雄辩。但若单单用议论的方式论证不免落入俗套,我一向提倡那些议论风生、笔下“流”情的文字,从理智上说服人固然很好,从感情上打动人触及更深。让感情和理智结合在一起,效果当会更佳。因此不妨试试以哲理散文的方式进行诗意的描写。

第6题,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尖端级武器,如激光武器、隐形武器,隐形武器、单兵攻防武器的外形、结构及功用,可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把尖端级武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说明得准确明白,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此外,虽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话题作文也放宽了对文体的要求,给写作者提供了充分的写作自由,但文章既然选定一种文体,就要像一种文体,“内容是第一位的,再好的形式也是为内容服务的”,要防止写出文体不清的“四不像”文章。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8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