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数加法和减法 篇一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第48、49页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4~6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8+1.4,读,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补充竖式学生说说(略)指出:小数点对齐后相加。二、学习新知:

1、课件演示书本上四种文具用品单价。 问:昨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学会了小数的加法和简单的小数减法。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化简)举例较简单的减法:(1)4.75-2.65;(2)4.75-3.4分别用竖式算出上面的减法,并比较不同:第2小题小数部分缺一个数位,可以补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减,直接移下来。2、继续看4件商品的单价,提出较难计算的小数减法问题。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式并板书:8-4.75竖式(略)。指竖式问:这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引导:被减数小数部分没有,要补0,变成8.00后算。8.00-4.75时,可以先不考虑小数点,当成是整数减法来算……)3、验算:这题比较难,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来验算。补充加法验算的竖式。规范其书写格式。4、与“4.75-3.4”的竖式比较:为什么两题都出现了小数部分有缺位情况,一题可以直接算,另一题却要补0后再算?(指出:被减数有空位要补0,减数有空位可以不补0。)5、学生练习另几题较难的减法计算(做在书上)指名板书。讲评。3.4-2.65          8-2.65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2)第3题,读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两个问题。交流解法。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吗?2、完成练习八的部分题目:(1)第4题,强调做这类题的要求:对的要打“√”,不能空着;错的打“×”,然后在旁边空的地方订正。再分别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2)第6题。读题后,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再交流。四、布置作业:第49第2题,p.50第5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2、掌握先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算起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提高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基础,而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类推,总结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课前调研,大部分同学不难掌握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这么算的道理,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明晰算理,进而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四本图书的图片及价格信息。

问:你能就这些信息,提出一个能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4.17+3.92

3.92+4.6

2.13+4.17

4.6-4.17

……

2、引入课题

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小数的加减法)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

①购买《百科全书》和《睡前故事》一共要花多少钱?

②购买《睡前故事》和《丁丁上学记》一共要花多少钱?

③购买《游戏力》和《百科全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④《丁丁上学记》比《百科全书》贵多少钱?

……

学生观察发现:是关于小数的加、减法。

白板课件

二、第二阶段

教学新课,探究新知

1、整、小对比,初步体会。

探究小数加法2.13+4.6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对比思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吗?

2、对比分析,总结方法。

探究小数加法3.92+4.6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将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1)利用反馈器做学情调查

问: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将相同数位对齐?

利用反馈器反应此刻的想法:知道的选1,不知道或还不太清楚的选2。

教师通过反馈情况和询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活动建议。

(2)出示活动建议,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明晰算理:相同数位对齐是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的计数单位相同,而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4)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总结算法。

问: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怎么做呢?

3、迁移类推,学习笔算小数的减法。

要求:列竖式计算

4.6-4.17 并验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指导。

说明:为了计算方便,要将被减数补齐数位后,再计算。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总结归纳算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选择正确的解法。并说明解法①的错误原因:满十没有向前进一。

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个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思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选择正确的解法。不同意见双方说明各自的理由。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反应自己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认知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在班内进行讨论。对不同的做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学生总结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学生列竖式计算。

2.13+4.17

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列竖式计算。

4.6-4.17

并演算,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总结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结果要化简;为了计算方便要补齐数位;要善于演算……

第三阶段

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我会计算:(比比谁最厉害)

12.44+24.36= 7.8-3.74=

2、一串小银片的单价是4.85元,一个毛线球的单价是0.68元,买一串小银片和一个毛线球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一串小银片比一个毛线球多多少钱?

第四阶段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知识上的或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篇三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l.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3735

+4075

7810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值上的数对齐。

板书:    3.735

+4.075

7.810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7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7810

—3735

4075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7.81←千分位看作0

—3.735

4.075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

最后(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  6.42-4.2    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    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10.31     8.432

-8.5     +1.568

2.81    10.000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4、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5、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后记

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教后记

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教后记

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小数加法和减法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4、敢于质疑,勇于暴露学习问题,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预案:

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

1.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2.65元。

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

(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

……

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4.75+2.65     3.4+4.75     8+3.4      8+4.75        3.4+2.65

4.75+2.65      4.75-3.4      8-3.4     8-4.75        3.4-2.65

3.揭题: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数学问题生活化,既是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也是体会数学价值的需要。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不少,为了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需要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课把一些枯燥的计算,通过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由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建构:

1、尝试独立探究: 以上这些算式该怎样计算?请自己选择两题试一试。

教师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发现学生自己的算法。

2、交流引导理解。

(1)请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预计学生会有这样一些算法:

①用元角分的知识解答。

②列竖式计算时,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对着上面的小数点在差里点上小数点。

但列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前面分析的种种情况。

(2)重点讨论:

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①为什么要把小数点(或数位)对齐?

②为什么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上“0”?(如在计算8-3.4时)

3.小结时组织讨论: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刚才没做的题你能再做一做吗?

2、完成p48练一练第1-2题。

做完这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3、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有些同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跳高:a同学跳了1.23米,只比第一名少了0.02米。

铅球:b同学得到了冠军,投了8.4米,比第二名多投了0.56米。

100米跑:c同学也得了第一名,成绩是13.5秒,第二名与第一名相差0.5秒。

请分别计算跳高第一名、铅球第二名、100米跑第二名的成绩。

四、课作:完成p49练一练第1-3题。

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篇八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 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 “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 学习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差异网○www.chayi5.com(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 “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 6.42-4.2 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 10.-4.8 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 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实验小学 黄秋梅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8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