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莫高窟》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莫高窟》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精妙绝伦等词的意思。

3、初步感受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

教学准备:

1、查找、了解莫高窟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指读课题,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题中为什么有这个窟字?出示第一节文字和莫高窟地形图,朗读了解莫高窟地理位置。

【了解学生预习时对文本基本的信息获取情况。】

二、初读

1、预习了课文,检查词语朗读:

补充习题第一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四个多音字的朗读是学生易错的地方,教学中,特别是“银弦”一词,学生易错。教师借助习题来解决学生朗读的难点。】

出示词语:

精妙绝伦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宏伟瑰丽 轻拨银弦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自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3、读课文时,你认为哪节最难读?指生说,随机出示指导读。

预设:

第2节,指读

第3节:指读――想象壁画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鼓励学生 “过电影”式的朗读朗读,课件演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直观感受后进行再次朗读。

【想象中读,读中想象,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朗读的方法,并在下面环节中加以巩固运用,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学会过电影式的朗读方法。】

4、补充习题四,归并课文段落提纲,说说课文内容。

(1) 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2)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节):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段(第2~4节):

第三段(第5节) :

【鼓励学生正确收集、处理信息进行编写课文段落提纲。】

三、感受精妙绝伦的彩塑

1、默读,两千多尊彩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一尊卧佛——指导读。

出示句子朗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两千多尊彩塑,为什么只写这四种?

补充图片,直观感受彩塑。

想象说说莫高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再次运用过电影式的朗读进行朗读。

说说对精妙绝伦的理解

3、说说课前你对莫高窟的了解程度,

教师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结合前面的学习,读了这两句话,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朗读

(通过说说自己对莫高窟的了解以及结合前文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成本课时情感目标。)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 精妙绝伦

壁画 宏伟瑰丽

藏经洞

《莫高窟》教案设计 篇二

《莫高窟》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修订本)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11课。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都与景有关。以散文、游记、诗歌三种不同的形式展现了家乡美、自然美、文化美。

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过程方法:1、用口头、书面、视觉语言、信息发布、公共论坛、电子邮件等进行有效交流。

2、应用各种技术和信息资源,搜索、浏览、分析信息,运用个人的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创造传播知识。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欣赏、评价敦煌艺术瑰宝。

4、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态度: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图文音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

1、《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历史经典文化艺术,但远离现代学生的生活。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文所讴歌的敦煌艺术和世界文化遗产,和课文产生共鸣,降低教学难度。在预习阶段,布置并组织学生按小组,广泛地进行网上调查、浏览、收集与敦煌艺术有关的各种资料和图片,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请亲眼目睹过《莫高窟》的学生介绍感受,读他们的日记文章。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欣赏教学光盘上的课文朗颂录音,以《反弹琵琶》、《飞天仙子》古乐为背景,在加上动态文字以及教师在网上收集的能表现《莫高窟》特征的图片。教学伊始,听课文录音,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视觉享受,提供丰富的外部刺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根据学生需求,变序地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在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按课文内容教学的常规顺序

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决定介绍彩塑、壁画、藏经洞的讲课顺序,而彻底打破传统的按课本顺序教学的常规。(多媒体课件中做好了各种链接准备)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课文第二自然段部分内容输入到幻灯片中: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2、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3、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

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理解,用调色板把中心句“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用其他颜色、粗体、斜体标出。(因为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用自定义动画命令把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用不同的效果和声音表现,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点击彩塑)再用动画效果重点表现描写卧佛的一段文字:“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点击“彩塑”中的“卧佛”)在“16米”下加上着重号,并改变字体颜色,然后让学生进行简单计算,(我们的教室6米长,这尊卧佛相当几个教室的长度?)接着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熟练地在word文档里输入“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细眉长目、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用超链接再看第二自然段文字幻灯片,把“有……有……有……还有……”的文字用其他颜色标出,进行句式练习。

同学们,读了这段话、又看了课件,你是不是感到莫高窟的壁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美妙异常,令游人浮想联翩呢?请围绕中心句“观赏莫高窟的人真多啊!并用上有……有……有……还有……”练习说一段话。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最后让学生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诵第二自然段。最后总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并用红色突出表示:

读课文——找中心句——质疑讨论——朗读体会

用以上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使得每个人在小组交流的时候都有话可说,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最后全班交流补充,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四)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以背诵第三自然段为例,教师只把表现文章线索的连接词出现在幻灯片上。如“莫高窟不仅,还有。璧画的内容,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空下很多关键性的词语,学生每背完一个空白后,教师将空白中的词语用不同的颜色、字体和声音效果显示出来,以检验背诵是否正确。

(五)利用信息技术延伸课外阅读,拓展知识

1、学生交流下载的图片和资料。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点击、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六)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

1、通过教学光盘“在线练习”和“学与玩”巩固所学知识

2、有兴趣的同学利用电子邮件和教师进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或完成练习作业,或者在bbs上,与大家进行学习交流或讨论,发表信息等。

3、在“写字板”上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

对作业形式彻底更新,用赋予时代特征的信息技术代替纸和笔的传统方法;对作业内容彻底更新,或浏览、或阅读、或交流、或打字;对作业批改彻底更新,由自己评评、互相评价代替教师评价。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评价

1、评价信息搜集速度、信息搜集的广度和数量。

2、评价资料保存质量,交流速度。

3、评价网上交流讨论、信息传输

4、评价打字输入速度

5、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包括组长的组织能力、组员的参与率、小组讨论情况等。

《莫高窟》教案 篇三

课时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艺术宝库

智慧结晶

3、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第二~四自然段)

3、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令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请各小组的学习小组长组织安排好学习过程。

4、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交流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5、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电脑媒体播放:莫高窟彩塑图片

6、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8、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9、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0、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学习情况。

1、你最喜欢这部分的哪些句子?请你有感情地读给我们听。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2、你为什么喜欢?请你结合资料说说,并评议朗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带着喜欢之情来读句子。(配乐朗读)

4、从这里的省略号上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飞天)

5、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呢?交流。

6、电脑播放:敦煌壁画飞天的录象和图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段话。

7、你喜欢这些飞天吗?让我们把它们深深地刻画在脑海里。配乐齐读。

8、这一节中你还喜欢哪一句?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9、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把你的喜欢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10、学到这儿,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板书:宏伟瑰丽

11、过渡: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

(三)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学习情况。

1、哪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有关藏经洞的学习情况。板书:文物珍贵

2、有谁知道藏经洞怎么被发现的?还有那些与藏经洞有关的资料?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到这儿,你有了怎样的感想?

4、引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惋惜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

1、这藏经洞、壁画、彩塑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2、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下节课,我们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为莫高窟聘请小导游,条件就是对莫高窟的内容很熟悉(要会背诵课文),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也就是搜集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看谁能被聘上,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准备。

《莫高窟》教案 篇四

我的收获

1.通过预习,你掌握了课文中的那些词语?

2.读课文,试着给这篇文章编写提纲。

3.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你觉得彩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4.猜一猜“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意思,

请用上面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我的疑问

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和大家讨论什么问题?请你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我的资料

课前请您查找一些关于《莫高窟》的资料

《莫高窟》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筛选重点词句,清晰地列出文章提纲,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及过渡。

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理解文章记叙与描写交替,详略得当的写法及其意义。

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塑画和藏经洞的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自豪,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神态各异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宏伟瑰丽

丰富多彩漫天遨游

492个

两千多尊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六万多件

个别读,(提示:读出这些词语不同的意思。)

2、你能从这两组词语中选用一些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相机完成板书)

3、所以,有人禁不住要赞叹她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出示课文最后一节,学生读)

4、过渡:莫高窟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声誉呢?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

二、走近“彩塑”,感受彩塑的精妙绝伦。

1、自由轻声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彩塑?哪尊彩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自读后谈自由受)

2、交流前三种彩塑。

(1)(相机出示慈眉善目的菩萨图片)理解:慈眉善目:仁慈、善良,和蔼可亲;

(2)学生交流完天王和大力士,相机理解:威风凛凛:很严肃,有令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强壮勇猛:身体结实,有力气,很勇敢。

(3)(出示彩塑图片天王和大力士)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4)指导朗读前三种彩塑的句子: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个别读、齐读)

3、交流卧佛

(1)学生讲到卧佛,(出示卧佛全景图)。

(2)16米有多长?(有四块黑板那么长,正好是阶梯教室的长度16米)

(3)(出示卧佛的特写)静静地看着这尊卧佛,你感觉到什么?(他正在闭目养神,或者凝神静思,我只能屏息凝视,生怕惊扰了他,我们好像听到了卧佛轻微的呼吸声。)

(4)指导朗读描写卧佛的句子:卧佛闭目养神,来,我们轻轻地读,别打扰他。

(5)这尊彩塑多么逼真啊!真是——相机引出【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怪不得游人要啧啧赞叹呢!

4、像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莫高窟里有两千多尊呢!请欣赏——(出示其他彩塑)

5、多么精妙绝伦的彩塑啊!余秋雨先生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后,说:

(出示:“这里的每一尊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看莫高窟,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何等壮阔的生命!)

6、再次指导朗读:来,用你的朗读再现这些活了千年的生命!

7、指导写法:莫高窟有两千多尊彩塑,作者寥寥几笔就让我们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他采用了什么高招呢?速读第二节思考。(总分总,“分”的部分面点结合:面:有……有……有……——给人整体感。点:卧佛——典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小结: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描摹事物的常用方法。

三、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出示壁画图)

2、壁画的宏伟瑰丽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边读边圈划出你认为能证明壁画“宏伟瑰丽”的关键词句,然后大胆想象,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

3、交流:

①“宏伟”:A、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的阶梯教室,它大概是160多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学生计算)

想象一下,宏伟瑰丽的壁画,相当于281个这样的阶梯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

补充:如果以壁画的自身高度,把壁画连接起来,其长度可达三十公里,这是世界上的画廊。

B、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

②“瑰丽”:飞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

(1)快去读读描写飞天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美妙的音乐、芬芳的花香、动人的舞蹈、曼妙的舞姿……】

(2)指导朗读:是的,细细品读,文字是有声有色有味道的,请同桌互相朗读,要读出画面,读出美感,并能打动你的同桌。(同桌互相练读)

(3)个别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并欣赏画面。(相机指导朗读:比较“把描写壁画的句子中的“有……的”改成“有的”,比较有异同之处吗?(意思是相同的。语气上“有的”惊讶多一些。)

(点评: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点评:真好,你们把这穿越千年的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风姿绰约的飞天。

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美丽迷人、婀娜多姿的飞天在云海中轻歌曼舞

我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4)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身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课件出示)飞天图片)

(5)啊,真是美妙绝伦!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4、引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

5、看到这儿,我们禁不住赞叹——(课件出示最后一节,学生再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板书:藏经洞)。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现在的藏经洞又黑又小,空空如也。(出示第四节)

2、(板书:曾)“曾”是什么意思?(从前有过。)

3、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现在没有了。这数万多件珍贵文物到哪里去了?(学生简要回答)

4、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出示: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5、此时此刻,再读第四节,你心情怎样?(很气愤,a、清政府腐败无能,诺大的中国,却存不下这些文物!那些官僚们可以讲究豪华的生活排场,竟穷到筹不出运送、保护文物的经费,我们好恨呀!b、帝国主义的可恶行径。提问:你从哪个字看出?)

比较:“掠”换成“抢”、“偷”如何?(“抢”动用武力,“偷”趁人不备,而“掠”是帝国主义分子利用中国人的无知,在光天化日之下,盗走珍贵文物的,一个“掠”字更体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与无耻!)

6、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它成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7、请看,这是我们国家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出示一些流落在其他国家的文物图片)

8、无论这些文物流落何方,它的身上永远镌刻着两个字——“中国”。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出示: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

3、余秋雨先生说——

出示:她是一种聚会,

一种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

付于造型,

又用造型引发人性。

于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

一种彩色的梦幻,

一种圣洁的沉淀,

一种永久的向往。

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有感情朗读。

结语:“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让我们带着这种梦幻、沉淀、向往,走出课堂,走向每一处刻上“中国”烙印的传世珍宝……

(出示流失海外博物馆的珍宝)

板书设计:

彩塑精妙绝伦

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艺术宝库

藏经洞(曾)藏品丰富

《莫高窟》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习第三段中描写飞天的写作顺序及手法,感受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与大容量的图片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2、3、4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

一开始播放莫高窟发展过程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课件中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推介相关网站,引起学生的深入探究之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走进神秘的莫高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相传莫高窟在前秦时开始凿窟造像,至今差不多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你们想不想回到两前多年以前,去亲眼看看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的发展过程呢?(播放视频资料)

(学生看莫高窟的修建历程,并配有解说)

2、学生说说感想。

二、自主学习,读中品位文本内容

1、过渡:那莫高窟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无情的掠夺呢?你们知道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找到答案了吗?莫高窟到底有何魅力?(学生交流)

答案一、莫高窟有着精彩绝伦的彩塑

1、 原来莫高窟有着精彩绝伦的彩塑?那课文的哪一段写了莫高窟的彩塑?[第2段] 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一句] 这句句子在这起了一个什么的作用?[引起下文]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一下彩塑。(电脑屏幕显示第2段课文)

3、 学习第一句,感受彩塑之多。

师:请你把这句话再来读读看?有没有读懂什么?[彩塑很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两千多]

师:那用你的声音告诉我。[生读]

4、 欣赏菩萨、天王、力士、卧佛,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这两千多尊彩塑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什么说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片,并进行朗读训练。

(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 长达16米、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等词指导朗读)

5、 欣赏其他彩塑,加深感受。

师:想看看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吗?

师:那老师就让你们一饱眼福!(电脑屏幕显示各种彩塑)

6、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如果你是一位旅游者正在观光你会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生回答)

7、齐读第2段。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些彩塑的确尊尊惟妙惟肖,让我们忍不住地就啧啧赞叹!那就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把它称赞一番吧!

答案二、宏伟瑰丽的壁画

过渡:同学们的读声仿佛让老师看到了那一尊尊造诣精深、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的彩塑,让老师置身于神秘的艺术殿堂,也难怪帝国主义者会伸出贼手窃取了。那莫高窟除了有精彩绝伦的彩塑,什么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1、哪一段写了壁画?[第三段]为什么说这段写了壁画?哪一句告诉你的?[第一句]

这一段的写作方法是?(总分)

2、欣赏壁画图片。今天老师也带了许多的壁画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显示壁画的图片,教师作相应的解说)

2、 读议结合,交流壁画的数量多,内容广。

(1) 看了这些图片你的脑子里在想什么?能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壁画数量多]文中的哪一句也告诉了我们?

(2) 生答,指导朗读(四万五千米)

(3) 壁画除了多,还有什么?在书上找找看。[壁画内容多]

(4)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

(5) 抓住记录、描绘、反映、描摹等动词,体验用词的精确性。

(6) 指导朗读,读出数量多,内容广

3、引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莫高窟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成百上千的[飞天]!

(1)欣赏飞天,加深视觉印象。

(2)看了这些飞天,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同学说?(指名回答)

(3)细读文中描写飞天的句子,说说特点。(多,美)相机多媒体展示各种形态的飞天。

(4)交流写作手法。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这句句子,想一想这一段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5)出示其他飞天图,仿照文章,小组合作,练习写话。

4、同学们莫高窟有着数量最大、内容最多、色彩最鲜艳的引人注目的壁画艺术!看着这一幅幅壁画,你有什么感觉?

5、说得可真好!让就让我们一起来抒发一下我们的感情吧!(最后一句)

答案三: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过渡:同学们,莫高窟的尊尊彩塑让我们发出了啧啧赞叹,幅幅壁画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除了这些,莫高窟还有哪些也让我们赞叹不已的?[藏经洞]

1、第五节写的是藏经洞,(电脑屏幕显示第四段课文)老师想请你们自己默读一下这段课文,不过老师想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有句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读边动笔,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词句,在行间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动笔批注)

2、刚才老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虚心倾听别人的理解和体会。

(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师参加讨论)

3、各小组汇报一下交流讨论的结果。

(第二句话中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

二句话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

二句中的一个“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从这个字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

第3句话中的“大量”和第4句话中的“仅存”对比非常强烈,这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莫高窟内的损失非常惨重。(出示从第3句话中的“掠”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和无耻。)

4、齐读课文。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明白你们把课文读懂了。

三、激情朗读,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1、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壁画,还有现存的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经文,都是谁给我们留下的?(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是啊,两千多年以前,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给我们留下了这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画,留下了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赞美他们]

3、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我们的心声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推荐网站,引领学生深入了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地走进了莫高窟,我们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这座珍贵的艺术宝库有着精美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面积不大的藏经洞,这都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老师相信还有好多同学想进一步地了解莫高窟,那老师向你们推荐两个网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机会去浏览。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莫高窟》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8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