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计算【优秀7篇】

发布时间: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体积计算》,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教学难点 篇一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  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

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叶桶 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线段

面积单位:正方形

体积单位: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板书)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下载1下载2下载3下载4下载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1)麦堆底面积:

=3.14×4

=12.56(平方米)

(2)麦堆的体积:

12.56×1.2

=15.072(立方米)

(3)小麦的重量:

735×15.072

=11077.92

≈11078(千克)

答:这堆小麦大约重11078千克.

3、教学如何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谈想法.

(2)教师补充介绍.

a.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可以用绳子在麦堆底部圆周围圈一圈,量得麦堆的周长,再算直径.也可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麦堆的两侧,量得两根竹竿的距离,就是麦堆的直径.

b.测量麦堆的高,可用两根竹竿在麦堆旁边组成两个直角后量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2、计算并填表

3、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1.()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五、布置作业

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2米.这堆煤的体积有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

六、板书设计

体积计算 篇三

教学内容:教材40至43页例1、例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课件、24个小正方体木块、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多大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教师拆开长方体,边拆边数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问:那么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24立方厘米)

说明:用拆开数的方法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体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拆不开或不能拆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1)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并将摆成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等数据填入表格中,算出每一种摆法用的小正方体总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视,对个别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

板书学生实验结果

通过拼摆,你发现了什么?

2、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为什么用长*宽*高就能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呢?(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

3、师小结: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而每排个数*排数求的是一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再将一层的个数乘层数就能求出一共有用了多少个正方体木块了。

如果我们用字母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该怎么表示? [板书:v=abh]

教学例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注意计算结果后面要带单位。

(2)推导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

三个a边乘,也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教学例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注意计算中不能把a3算成了3a。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43=12

0.23=0.2*0.2*0.2

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的形状一定相同。( )

一个长方体,长为5分米,宽4分米,高为3厘米,它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  )

2、看表计算:

三、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

板书设计:

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v=a3

体积计算 篇四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105页常见几何体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整理与反思”和106-107页“练习与实践”第7-11题。

知识要点:

1.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公式的统一:v=sh

3.解决几何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综合实际问题(注意表面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4.圆柱体积公式的创新:圆柱的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相关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感受探索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灵活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几何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二、回顾与整理

1.提问:你能说一说各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口答计算公式。(板书公式)

2.请大家回忆一下各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提问:你认为这些计算公式哪一个是最基础的?为什么?

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表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与实践

1.求下面各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1)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

(2)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1.2米

(3)底面半径3分米、高5分米的圆柱

(4)底面周长12.56厘米,高0.3分米的圆锥(只求体积)

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解答后提问:

“第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能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吗?(含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

解题以后你还有什么体会?)差异网○www.chayi5.com((认真审题、正确选择方法、细心计算)

3.填一填。

(1)小明用小正方体魔方搭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魔方。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小正方体的(     )倍。

(2)将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切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块,并将这些小块拼成一排,能摆(   )米长。

(3)圆锥体的底面积缩小3倍,高扩大3倍,体积(        )。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

学生填空后说说想的过程。

4.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第106页第7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填在沙坑里的沙可以看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大约等于沙坑的长和宽,高就是填入的沙的厚度。

(2) 出示第106页第8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如由题中已知的圆柱储水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可以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都是6.28分米。

(3) 出示第106页第9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解题思路,如根据圆锥的底面周长可以先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然后求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最后求小麦堆的重量。

追问: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计算圆锥体积时不能忘了乘以1/3;最后要将小麦堆的重量改写为“吨”。)

(4)出示第107页第10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对计算机包装箱尺寸的理解,即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长是380毫米,宽是266毫米,高是530毫米,然后计算体积,并将最后结果取近似值。

(5)出示第107页第11题。

学生读题后思考每一个问题是求什么,如:第一个问题是求圆柱的底面积;第二个问题是求圆柱的表面积——一个底面面积加上侧面积;第三个问题是先求圆柱的容积,然后再求水的重量。

四、拓展与延伸

讨论:圆柱的体积还可以怎样计算?(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

练习:一个圆柱体铁块,侧面积是79.128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五、全课总结

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在复习过程中,你觉得还有哪些困难?

六、布置作业

p106—107第7-11题。

补充练习:

一、填空。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缩小到原来的1/2,它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  )。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9.42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将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应削去(       )立方厘米。

3.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     ),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4.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0.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圆锥形砂堆,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6米,用这堆砂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0厘米厚的路面,能铺(    )米。

7.将一根长5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表面积增加60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8.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8厘米,圆锥的高是(       )厘米。

二、解决问题。

1.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1)沼气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这个沼气池可以容纳多少立方米的沼气?

2.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半径30厘米,高50厘米,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升水重1千克,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千克?

3.一只圆柱形的木桶,底面直径5分米,高8分米,在这个木桶底部加一条铁箍,接头处重叠0.3分米,铁箍的长是多少?这个木桶的容积是多少?

4.有一只底面半径为3分米的圆柱形水桶,桶内盛满水,并浸有一块底面边长为2分米的长方体铁块。当铁块从水中取出时,桶内的水面下降了5厘米,求这块长方体铁块的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5.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分米、2分米、5分米的长方体盒子中,正好能放下一个圆柱形物体(如下左图)。这个圆柱形物体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盒子中空余的空间是多少立方分米?

6.巧求胶水的体积。

一个胶水瓶(如上右图),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容积为32.4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胶水液面高为8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为2厘米。请你算一算,瓶内胶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课前思考:

在让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强调一下: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第7~9题都可先让学生说说“要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要先算出这些物体的表面积,还是体积或容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列式解答,还应适当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单位的换算。第10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包装箱上标注的“380×266×530”所表示的含义,再让学生分别解答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第11题可以先让学生依次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再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里的每一个问题分别求的是这个圆柱形状水池的什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要重视过程,让学生在独立解答以后进行充分的交流,体会知识的应用是灵活的,策略与方法是多样的。

课后反思:

孙老师补充的练习我整理成一份练习让学生完成,再利用一节课和学生讲解。从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应该没问题了,个别学习困难生存在很大问题,简单分析了一下原因,一是基础差,二是自己懒,懒的动脑思考,成绩仍旧提不高。

填空体第4题和第8题学生错的较多,值得欣喜的是第4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解题的经验,没有计算也知道圆柱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78.5%。第8题可以让学生用方程来解比较简单。

解决问题学生完成的很好,源于这些题目的难度不大,第6小题有一些学生有困难了,这题在以前的练习中也遇到过,只要抓住一点:即整个瓶的容量是不变的,胶水的体积也是不变的,竖着放和倒过来放,他们空的部分的体积也是一样的。把右边的空白部分移到左边就成了一个圆柱,这样就能求出这个瓶的底面积,瓶内胶水的体积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课后反思:

教材提供的第7-11题都是比较基本的有关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所以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能正确解答这些问题,才能算是达到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虽然题目的难度不大,但是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小数乘法计算出现错误、单位名称不统一时没有改写、计算圆锥体积时忘了乘以三分之一------

除了教材提供的练习外,我又补充了一些相关的练习,但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不可能全部练习,所以针对两个班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再适当选择了一些不同题型的实际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遇到不同情况时该如何分析。

体积计算 篇五

——桃源县郝坪乡中心小学  陈集平目   标: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乐于与人合作的情趣。重   点:掌握圆锥体积的方法                            难   点:公式的推导准   备:沙,圆柱教具若干个,圆锥一个,其中要有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   程:一、准备同学们,我们以前研究过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呢?二、诱发课件演示稻谷丰收的景象。师述:稻谷丰收了,农民伯伯忙着收割稻谷,他们把收好的稻谷堆成一个这样的图形(圆锥形谷堆),同学们你们认识吗?你能算出这堆稻谷的体积吗?它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三、探究释疑1、初次猜想⑴根据我们所学过的内容,请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⑵圆锥的体积是否能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呢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底面积×高”不是圆锥的体积,而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2、再次猜想⑴通过模型演示,⑵根据学生回答,从而得到如下结论:              (  )圆锥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  )3、分组实验进行验证⑴让学生用三个不同的圆柱体和一个圆锥(其中必有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进行实验。⑵分组讨论,分组汇报                1圆锥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3用字母表示:V=1/3Sh4、联系实际,进行运用⑴出示例1,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⑵教学例2、课件出示:麦收季节,张小红把她家收的小麦堆成一个近似圆锥的麦堆,又给出测量的数据,让学生看图编一道求小麦重量的应用题。编好后,分组讨论计算学生自己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四、转化1、基础题⑴下面有四组图形,你能根据每组图形中左图的体积,求出右图的体积吗?为什么?

24立方米                 9立方米              12立方米⑵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提高题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材,它的棱长是9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被削去的体积是多少?3、思考题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和底面直径、高都是6厘米的圆柱形铁块,熔铸成一个直圆锥体,如果这个直圆锥体和圆柱的底面大小一样,这个直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厘米?(得数保留整数)五、应用1、  基础题:P44-T3、42、  提高题:P45-T103、  思考题:P45-T11、12

体积计算 篇六

第八课时圆锥体积计算和应用教学内容:练习八第6一10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新课  l. 组织练习。    (1)做“练习八”第6题。    (2)做“练习八”第10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29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布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八第7~9题。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

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体积计算》,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8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