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5篇《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发猜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比例尺”,你们有谁听说过比例尺吗?请你猜一猜、想一想比例尺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请同学们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二)自学课本、探讨新知。

1、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猜想教师及时板书,同时作一些补充,并按以下的教学顺序呈现:

(1)什么叫比例尺?

(2)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3)比例尺要用数值来表示要写成怎样的比?

(4)比例尺是尺子吗?

(5)比例尺与比例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学生自学课本后再交流。

2、组织集体反馈,质疑自学和交流后的想法。

(1)当学生对前三个问题作了回答之后,这时教师追问:缩小比例尺或放大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有什么好处呢?

教师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上的地图想一想。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它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说明了什么?

师:也就是实际有多少千米?

师:如果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实际就是几千米?

(2)师出示第二幅北京市的地图,这幅地图上比例尺又是怎样表示的?(学生通过观察线段比例尺说出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了实际的50千米)

师追问:如果实际距离是150千米,画在地图上应该是几厘米?

(3)教师出示一幅扩大比例尺2:1,这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实际长是4厘米,画在这张地图上要画几厘米?

(4)如果把一个扩大比例尺3:1写成1:3,把缩小比例尺1:3000000写成3000000:1,行吗?

3、探讨比例尺和尺子的关系。

谁来说一说比例尺是尺子吗?大家认为不一样在哪里?有关系又有怎样的关系?

师: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这个比又好像是一把尺子,用它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4、探讨比例尺与比例的关系。

比例尺与比例有什么关系?教师提出比例尺是一个比,而我们学过的比例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如果告诉你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在这幅图上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则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如果测得这幅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呢?

教师随手写下3:90000=1:30000,5:150000=1:30000

师:图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都等于比例尺。当比例尺一定时,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了什么关系?

(三)、逐层练习,巩固新知。

1、在一张地图上,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而这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2、有一个手机零件,实际长是9毫米,画在地图上是9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3、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长方形教室的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算出这个长方形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请算出这个长方形教室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四)、回顾新知,小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具学具

小黑板、课件、备一幅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老师请大家自己动手测量了我们教室的长和宽。现在老师提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当一名绘图师,利用你们手里的材料,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再动手之前,先考虑这两个问题:

1. 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那怎么办?

2. 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 小组合作并完成汇报,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你们都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了,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其实就是用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也就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倍数缩小。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尺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动手操作

请学生在小组内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平面图的长和宽各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们计算并汇报,集体订正。

一个教室长8米,宽7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 教室的平面图,就需要把实际距离同时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 计:

1、用几厘米表示8米和7米。

2、你设计的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 多少倍?

3、算一算、每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同学们刚才算出的各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把教室实际的长和宽叫做实际距离,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叫做图上距离。

请学生重复说一遍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请每个人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观察地图,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再请同学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地图,在小组内观察、交流并思考:不同地图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辅助讲解:

1比较出比例尺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同样的佛山市在中国地图、广东地图和佛山地图上的大小都不一样,这就是采用了大小不同的比例尺。

(3)学习不同的比例尺。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的机器零件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请你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和我们刚才所观察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的零件比较小,这是就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这幅图就是这样的,比例尺2:1,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补充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通常把比例尺改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4)学习例1。

课件出示例1的题目,提问:线段比例尺怎么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是怎么求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该怎么办?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cm

=1:

请学生根据刚才的解答,说说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2.知识运用。

(1)即时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根据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写出比的前项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位置不要写错;接着把两项化成相同的单位;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下列四个问题:

1每年十月,莫斯科红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庆祝“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我们坐飞机前去观看,请你仔细观察手中的世界地图,算出首都北京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

2天津是2008北京奥运会足球赛区城市之一,如果你是设计师,请你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足球场的长是90~120米,宽是60~90米)

3眼镜上的螺丝钉长是3毫米,螺帽宽1毫米,假如你是技术员,请你画出它的平面图,你有什么困难?怎么办?

4这里有比例尺1:20、20:1和1:1,它们的意义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请学生在这四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给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合作研究,小组长做好分工。完成任务后,集体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小结,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3.教学例2。

多媒 图上距离 15cm 实际距离 450km

回家找一找自己或爸爸妈妈今年的全身照片,算一算照片的比例尺。

《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比例尺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尽管教材对比例尺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了改动,但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将这部分知识进行稍许改动。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对化简比、比例的知识也已经掌握了,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课堂上将紧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并以多媒体演示为辅助教学手段,达到了生动、直观、 形象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 设疑激趣

师:“脑筋急转弯”:九江到北京的距离有1300多公里,而一只蚂蚁从九江爬到北京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

生:爬的是地图。

师:对了,同学们见过地图吗?

生:见过

师:为什么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之上?

生: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地图,却有大小不一呢?

生:缩小的倍数不一样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课伊始让学生猜谜,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接着在认识中国地图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经验,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原有基础知识(缩小的倍数不一样,所以地图有大有小)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也自然的引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思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调动原有经验,初步感知新知

师:课下,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

生自由画图。

汇报。

生:我把它缩小了比例,画成长是9厘米宽6厘米的图形。

师:他想的是把长和宽都同时缩小了100分之一。这个你们画的9厘米,6厘米在数学上咱们用一个词语:图上距离来表示,咱们在纸上画的长度就叫“图上距离”。那笑笑家具体的长9米,宽6米,咱们可以用个什么词来相容呢?

生:实际距离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比来表示刚才你画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生:1:100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你们能理解下1:100是什么意思吗?在小组内,和你的伙伴说一说。

生: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或者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0分之一,图上距离是1厘米,实际距离是100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当图上距离是1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厘米,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图上距离为1份的时候,实际距离为100份,我们还可以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0分之一,我们也可以说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师:刚才同学们画的是长9厘米,宽6厘米的图,还有没有人画的不一样的图?如果是我的话,我想画一个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平面图来表示笑笑家可以吗?你们也能用一个比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生:可以用1:300来表示。

师:像刚才同学们的1:100,1:300都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如果用文字来表示的话就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强化比例尺的概念

这个比例尺的尺是我们刚才画图的尺子吗?不是。对,尺子是用来量长度的,而咱们这里的比例尺是一个比。全班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层次性是安排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环节中,首先调动学生原有经验,通过让学生设计教室的平面设计图,使学生意识到将教室实际的长和宽画出来已经不切实际,不能满足问题的解决,从而自主探求,引出新知(设计一定的比例尺);让学生在画图、思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接着让学生们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意义,不仅充分体现了交流的价值,而且还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加深了比例尺意义的理解。最后教师揭示比例尺不是一把尺子,而是一个比,使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达到了升华。纵观这整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旧有的生活经验转为主动探索新知。预计教学效果好,同时学生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4、生活中的比例尺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比例尺的例子,我们一起去看看。

请生上来读一读:

房屋设计图1:50

世界地图:1:33002万

地球仪:1:40000000

师:其实生活中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模型外,还有很多很多关于比例尺。像刚刚同学们写在黑板上的,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现在跟你的同桌说一说,黑板上这三个比例尺的意思。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不仅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教学也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这一环节展示大量生活中的比例尺的例子,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比例尺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应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我们学校的。校门宽8米,画在图纸上宽2米,你知道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吗?

师:提醒学生,在求比例尺的时候,如果有单位不统一的时候,咱们要先统一单位,最后,写出比以后还要进行化简。

2、笑笑给我们制作了她家的平面图。

师:请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比例尺是1:100

师:现在你会用这个图中的比例尺来解决笑笑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多少米,宽是多少米,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上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我秉承“一题一得”的原则,在这个环节共安排了三题。第一题主要让学生巩固对于比例尺意义的理解,能正确计算比例尺。第二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能通过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最后一题即会求出图上距离。三个习题环环相扣,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多渠道地将新知理解透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极大发展。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比例尺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吗?你觉得今天上课谁表现最棒?你想夸夸谁?

【设计意图】必要的课堂小结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 ( )m =( )cm

60000cm=( )m =( )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平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平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题目)

学习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习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

2、( ):( )=比例尺 或 =比例尺

( )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m或( )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 ,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 )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

比例尺1:10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 ( )例如:( )

( )例如:( )

按用途分 ( )例如:( )

( )例如:( )

四、质疑探究 (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 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0 600m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你能用 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

2、5:1表示( )

0 40km

3、 表示( )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二、解决

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教学过程: 篇五

复习

1、 复习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

2、 什么叫做比?

3、 化简下面各比。

0.4/0.6 1/4: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

师: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方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告诉你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你想知道哪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呢?请同学们出题考老师。

学生提问,老师用直尺在地图上量出图上距离,再心算出实际距离后回答。

师:仅靠这把直尺是早不出两地实际距离的,还要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去计算。地图的这个尺与手中的尺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上的尺――比例尺。(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掌握老师刚才的本领了。

三、教学

1、 教学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 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的比呢?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

(2) 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米/10厘米=1000/10=100/1

1、 归纳总结:根据刚才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100/1。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3、练习。

(1) 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200/1;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200/1;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200/1;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40000/1;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5/1;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200 :1。

(2) 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

4、教学例5。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用方程解,X该设什么单位?为什么?列式时,比例尺要用什么书写形式?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指名板演后,讲解。强调设实际距离是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要再变成千米数。

(2) 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

二、巩固练习

例5有其他解法吗?怎样解?

提示:实际距离等于什么?图上距离等于什么?

三、 总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8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