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到处寻找时碰到了四兄弟,四兄弟将这头骆驼的特点描述得十分准确,丢骆驼的人误认为是四兄弟偷发骆驼,后来在法官的帮助下四兄弟澄清了事实,并帮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一起看看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查阅!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围魏救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重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自我领悟法、口语表达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了解孙膑、庞涓的相关情况;三十六计;教学课件

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

重、难点: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关于中国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

生回答

师:咱们班同学知识真是丰富,刚才有同学提到“三十六计”,在三十六种计谋中,你知道哪几种呢?

生尝试回答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去了解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军事家孙膑的智慧。

二。初读课文,梳理过程: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逸痹佯怠兼惶盔溃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3)找生读、正音

(4)找易错字

词语: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

稳操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年落荒而逃

(1)齐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师:同学们扫除了文字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

课件出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投状、齐军大胜。

(1)生A、B回答,并指名起止段落。

(2)师归纳,总结

师:了解了转魏救赵的经过,我相信同学一定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A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师:战国时期为什么会有围魏救赵这一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问题答案。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的起因?这还要从头说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生简要讲述)

师:魏国野心勃勃,一向心想吞并赵国,到底魏国的军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用美丽的波浪线画出相应的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生回答

师:魏国的军队如此强大,在攻打赵国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齐国为什么还要决定出兵帮助赵国呢?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生:讨论

师:出示魏、齐、赵在国间的位置关系图,引出成语“唇之齿寒”

师小结:严峻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赵而魏军如此强大,已将小小车间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齐国想去解救邯郸并不是一件易事,怎么办呢?只能智取,于是就出现了“围魏救赵”这一计。

作业:

抄写生字词2遍

自主学习课文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感情读文

2、 了解孙膑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 深长能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重难点:

感受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2、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基本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齐国要救赵国,把这一使合交给了田忌和孙膑,咱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位。

师简介:田忌、孙膑及孙膑和庞涓两人之间的恩怨。

师:孙膑和庞涓的斗争又开始了。救赵国而不去赵国都城邯郸,偏要去魏国都城大梁,这是孙膑使的哪一招呢?田忌起初有什么打算?后来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呢?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

师:(同学讨论)如果齐国军队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

(邯郸已被包围,危在旦夕,不等齐军赶到就要失守,若那时齐军再去,打了胜仗的魏军必然士高气涨,加上本身就非常强大,而齐军远道而来,军队疲惫,若与魏军硬拼,胜负难料)

师:孙膑主张直取大梁,请同学们再读第7自然段孙膑的话,看孙膑的计谋如何?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绝妙)

师:以此看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胸有成竹、稳操胜券,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且对自己的战术充满信心的人)

师小结: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孙膑是在充分考虑了魏军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乘虚而入、直取大梁”的计谋。他对田忌说的话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难怪田忌会心服口服,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

(2)学习第三部分(4-12自然段)

师:我们从田忌和孙膑的对话中已经了解了孙膑的计谋,那么,他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他是直接将齐国的军队拉到魏国国都大梁了吗?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课件出示自读提纲:

孙膑是臬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安排两个无名将领去攻打襄陵,一方面可以掩护齐军主力向大梁进发。另一方面“无名将领”的战败,可让庞涓入松警惕。正因为庞涓放松警惕,孙膑的计谋才得以实施)

魏王见齐军向自己的都城逼来,顿时惊慌失措,忙叫庞涓回来救驾,这时魏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结合课文回答

师:孙膑出其不意的举动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里上战胜了对方,魏军与最初攻打赵国时有了天壤之别,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已大大下降。然而,足智多谋的孙膑并未真去攻到大梁,他是怎样的?结果如何?我们继续往下看。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2-14段)

师:请同学自读第四部分

师:1.孙膑设埋伏的地方为什么要选在桂陵?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的埋伏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

生:据课文回答

师:同学们,孙膑最初“胸有成竹,稳操胜券”,最后大获全胜;魏军最初“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最后“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动笔写一写

生:反馈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大家,按照孙膑的说法,当时的大梁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那么他为什么不让齐军直接攻打大梁,而要在桂陵设伏呢?

生:据理解回答

四。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

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3、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给大家提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4、全班交流总结三十六计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

2、课余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田、孙商议,直取大梁――佯攻襄陵、围魏救赵――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莲叶青青》

教学要求

1、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图,音乐、引入)同学们,盛夏季节,当你看到一池色泽碧绿、青翠清凉的莲叶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再读 莲叶\青 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为什么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阅读 把握重点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第5-7自然段)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

三、品读2-4自然段 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2、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相机板书:爱莲]

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

相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评读,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3、无论从荷花种植、还是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祖母确实非常喜欢荷叶。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 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 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本环节以学生发言为序,不以课文自然段为序,学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大屏幕出示)

(1)、请生读。

(2)、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追问: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看图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满头的疮又红又肿,又痒又痛,有的已经渗出了脓血,发出一股浓浓的脓血味,头发粘在一起 夏天 暑热长疮)是啊,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可能祖母这么大年纪了,也很少见过这么严重的疮。所以令祖母吃惊得“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

(4)、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女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的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 谁来向他挑战)齐读。(读出祖母想尽快帮小孩治好病,尽快减轻小孩的痛苦,急切的心情。) 板书:剪叶

(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男生读,第二次由女生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3)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为了小孩的病,您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加点)注意,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念念有词”)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 ,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从祖母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能联系前文来谈,你真会读书。)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祖母爱莲叶,盼开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板书:关爱他人 或乐于助人]

(3)、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祖母十分爱莲,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前,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相信大家都能解答了吧。

五、学习写法 拓展延伸

1、体会写法。

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乐)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齐读首尾段。

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就是那为大家带来清凉,带来关爱的青青莲叶。 [板书:勾画荷叶]

孩子们,请在深情地读读课题。

3、拓展延伸: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你能举例说说吗?孩子们,祖母的爱感动着作者,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让我们每个人都像祖母那样,把爱的火种,撒向人间吧。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莲叶青青》

教学要求

1、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图,音乐、引入)同学们,盛夏季节,当你看到一池色泽碧绿、青翠清凉的莲叶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再读 莲叶\青 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

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为什么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阅读 把握重点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第5-7自然段)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

三、品读2-4自然段 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2、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相机板书:爱莲]

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

相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评读,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3、无论从荷花种植、还是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祖母确实非常喜欢荷叶。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 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 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本环节以学生发言为序,不以课文自然段为序,学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大屏幕出示)

(1)、请生读。

(2)、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追问: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看图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满头的疮又红又肿,又痒又痛,有的已经渗出了脓血,发出一股浓浓的脓血味,头发粘在一起 夏天 暑热长疮)是啊,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可能祖母这么大年纪了,也很少见过这么严重的疮。所以令祖母吃惊得“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

(4)、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女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的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 谁来向他挑战)齐读。(读出祖母想尽快帮小孩治好病,尽快减轻小孩的痛苦,急切的心情。) 板书:剪叶

(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男生读,第二次由女生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3)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为了小孩的病,您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加点)注意,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念念有词”)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 ,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从祖母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能联系前文来谈,你真会读书。)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祖母爱莲叶,盼开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板书:关爱他人 或乐于助人]

(3)、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祖母十分爱莲,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前,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相信大家都能解答了吧。

五、学习写法 拓展延伸

1、体会写法。

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乐)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齐读首尾段。

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就是那为大家带来清凉,带来关爱的青青莲叶。 [板书:勾画荷叶]

孩子们,请在深情地读读课题。

3、拓展延伸: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你能举例说说吗?孩子们,祖母的爱感动着作者,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让我们每个人都像祖母那样,把爱的火种,撒向人间吧。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9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