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体验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2、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懂得以诚相待的道理。

3、能够处理同学之间的简单矛盾,学会彼此谅解。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3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内需。

第二课时 贴近生活,学会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 互动参与,体验友谊之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2、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需要,引出主题

教师播放师生同去秋游焦山时的录像,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与同学一起秋游的乐趣在哪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可以看美景、吃好东西、可以不做作业、可以与同学做游戏、与同学拍照片……)

* 你与同伴之间一起游玩,有没有感动人的事?

* 在游玩中有没有与同学闹过别扭,为了什么事情闹别扭的?

* 这些别扭使愉快的秋游有些扫兴,看来友好相处很重要。

(二)真情流露,体验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

1、欣赏照片。

师:有没有与同学在学习活动或游玩时拍下的照片?快拿出来,在小组内欣赏,请你给小组同学做个介绍。

2、召开故事会。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间一定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召开一个故事会,大家来讲述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不过,今天的故事会有个特殊要求,每位同学不仅要讲一个故事,最后还要说明,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美好友谊带来的快乐。

(1)先听教师讲一个自己小时候与小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故事。

(2)学生小组内轮流讲。

(3)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三)引导学生树立互相尊重和愿意与伙伴相处的意识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回忆了自己与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事,老师都被有的故事感动了,真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你们欢迎吗?(学生表示欢迎)

师:同学们,你们欢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与你交朋友吗?咱们班谁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总结)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多快乐。只要你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四)课外作业

1、搜集与小伙伴相处中的烦恼,这些烦恼自己解决了多少?没有解决的矛盾打算怎么办?

2、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可以去问父母、爷爷、奶奶,可以去图书馆摘抄,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可以与同学一起商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小结,让他们选择学习方法收集答案,提醒他们及时做好记录、归类。

第二课时 做人要诚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伙伴之间相处应当以诚相待的道理。

2、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和怎样处理矛盾。

(一)课外调查

课外鼓励学生通过询问家长、老师和小伙伴,浏览网络、翻阅图书等方式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锻炼了交往能力,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掌握材料。

(二)倾诉烦恼,交流解决方法

1、说出你的烦恼,大家一起想办法。

师:同学们与小伙伴相处,有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与小伙伴闹别扭时都很烦恼。我们一起通过课余时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吗?

师:先说有什么别扭的事,再将自己最好的办法在小组里向同学进行介绍,请他们进行评议,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学生中间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助。)

2、真情对对碰。

师:(教师引导学生)你们交流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大家在全班范围里交流一下。

(各个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解决方法最好的案例与大家交流。有的小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两人抢着喝饮水机里的水,结果把水泼了满地,也弄湿了衣服,两人应该互相谦让;有的小组摆事实讲解方法,如××同学借书给我看,可是我把书弄破了几页。借书给我看的同学很生气,不理我,我应该主动向她赔礼道歉,请求她原谅,也告诉大家,提醒自己,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学生之间虽然矛盾多、别扭多,但在自我解决、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与人相处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别人;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学会谅解;与人相处不能欺负人,要尊重别人……)

师: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学生自由活动,自主解决与伙伴相处时的问题。既可以检验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彼此谅解。)

3、教师讲一讲名人高士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认识你》。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时候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课时,他正在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同桌拿出一个折好的青蛙给他看。高士其像没看见一样,仍然专心听讲。下课了,他的同桌很生气,责怪高士其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说:“上课时,我不认识你。下课时,咱们还是好朋友。”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故事后,与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得出结论:下课时,可以一同玩耍,上课时不能影响学习。)

4、师生交流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 ――贝多芬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学推荐,并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

××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1)告诉老师;(2)告诉家长;(3)以牙还牙,跟他对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学生交流想法。

生 www.chayi5.com :第三种方法不行,不能与他对打,与他对打,就跟他一起犯错误了。

生:第二种方法还可以,让老师找他,或者让家长吓唬吓唬他。

生:第四种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会以为你胆小,下次还会欺负你。

师:现在,这件事老师和家长都不帮你们解决,请你们自己解决。

4、小组再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生:我要与他先讲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小学生。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以诚相待,相信他会改正。

生:我会动员小组同学一起跟他讲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开一次团结友爱、与人友好相处的班会,让大家来教育他。

(教师此时重点“扮演”好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一)小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学生争先恐后)

(二)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

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

(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激动,坐得笔直。)

(三)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班上有这么多同学,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你可以对他提希望、表达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改正;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

(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

师: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同学读,让亲密的友谊伴他成长,让友谊永存。)

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30~131页。

教学准备

教师走访交通部门,了解教学所需要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论,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予以回答。(教科书中所采用的照片有一些反映的是比较先进的交通设施,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这里出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4.阅读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例如:在有些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外出的人们都难以忍耐,可交通警察在地面温度高达摄氏40多度的条件下仍然坚守岗位。

教师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要尽可能简要地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5.交流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就此可以让学生提出建议。书写时可教科书第65页“给交通管理部门的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写出地点。(2)写出目前的交通状况。(3)写出具体的建议。并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交到交通管理部门。(寄信或托人带去等。)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对于交通设施和交通警察的工作,许多学生往往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不以为然。教师应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提升原有的认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课程理念。

2.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如果对于提出具体的建议有困难,也可以写有关行人或车辆安全方面的建议。

3.如果可能,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到交通部门去递交自己的建议,或者请交通警察来学校接受建议,并进行安全教育。

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建议

1.对于学生开展的有关交通设施、交通警察等方面的调查和采访情况进行评定。

2.对于学生“给交通部门的建议”的内容进行评定,如有必要,可给予评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民风旧俗的判断能力,探究本地区存在的陈规陋习,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家乡优良传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初探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调查一下,在我们班有多少小记者?你们有没有采访过别人?这次有个非常好的机会,不知大家想不想做一次真正的记者?其余同学有没有兴趣?我们要以小记者的身份去寻找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

2、欣赏各地风土人情图片,引出课题并板书:一起采风去。

3、讨论采风的内容及采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课中探究,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组合,可以分为“故事收集组”、“手工制作组”、“民间艺术组”等。制定计划,分工探究,也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

2、反馈材料。感悟深化,提升认识,学习教材中的采风方法。请学生找找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几种采风的内容。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搜集传说,找对联、谜语,了解饮食,服装,学民歌和地方戏,学小手艺,了解民俗习惯。

师:除了书本上向我们介绍的几种采风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去了解家乡的什么风情?

3、讨论采风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寻找解决的方法。

4、采风方法训练。

师: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讲礼貌,这样别人才会接受你的采访,乐意教你各种手艺。下面我们来演一演小记者搜集故事和传说的过程。师演被采访者,学生当场采访。

5、学生共同评议采风训练过程中,学生行为表现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讨论并制定采风计划

(1)分组。教师调查采风内容的意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由组成小组,并按小组就坐。

(2)制定采风计划。

师:出去采风之前,先得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想想计划除了要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之外,我们还得考虑哪些东西?

师小结:一个详细的计划除了必须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方法、成果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之外,还得有活动感想及小组成员等。

师出示表格:以“搜集传说”为例,填写表格。

①确定活动主题“搜集传说”。

②讨论活动方式:小记者采访,看地方日志、上网查询。

③讨论成果表现形式:讲故事、谈感想。

(3)各小组共同讨论,制定计划。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导“了解家乡饮食、服装、住房特点”的小组,教师提示学生可只选其中一个内容:饮食:可以了解平时的主食、菜与其他地区的不同之处。可以学做风味小吃。

服装:可以调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服饰的不同。了解一下本地区有名的服装企业。

住房:了解一下住房的结构与装修特点。

课堂小结:师:出去采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我们得注意安全,等到下次采风归来之时,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小组的收获,到时候我们将会组织一个“采风归来”的活动。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并且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所学到的本领。

(4)生成问题,拓展延伸“采风归来”活动,学生自告奋勇地汇报采风结果,在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的内容安排在一起,并进行评价、指导。

①搜集故事和传说的,要求讲讲这一个故事或传说,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调查饮食住房的,要求谈饮食、住房的特点,再谈感想。

③收集民族习俗的要学唱民歌、地方戏,当场露几手,谈谈自己的感受。

④学小手艺的当场表演,并谈感受。

⑤调查风俗习惯用语的,把调查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

三、课后实践

小结:同学们,从刚才的汇报情况来看,大家肯定花了不少的精力。老师相信,你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说不定以后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如以前这样融洽,有的邻里之间可能同住在一幢楼里连姓啥都不知道,有的连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成了奢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我的邻里乡亲”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邻居,并进行合理的调查访问,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有教养的人。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简单了解熟悉的邻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3、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学生进行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制作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思路:

1、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课程标准)。”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品德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邻居和邻里关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发展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在提高培养中生活。通过播放几段录象,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情境,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友好地与邻居相处。

2、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调查、查找等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主题的设计中,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的任务,并进行简单指导。我设想教师能尽可能参与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3、适当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我最后设计了三项拓展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也感受共享的快乐。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调查访问、了解邻居

教师活动:

课前提出调查的要求,指导调查的方法,可以单独一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

学生活动:

课前调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一两个邻居进行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要使学生了解邻居,才能亲近邻居,帮助邻居。

二、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

教师活动:

今天,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可以说说他的名字、年龄,在哪儿读书(工作),最好能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你有怎样的邻居?并进行简单介绍。

2、“这是我的邻居”通过照片、采访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所得。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邻居,夸夸我的好邻居,使学生感受到邻里和睦相处的意义,并愿意与邻居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三、设置情境、指导行为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播放录象:

A小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当她到阳台去拿晒在外面的裙子时,发现裙子被楼上邻居家空调水管里滴下的水淋湿了。

B小方和小黄是邻居。一天,俩人在院子里玩,小方不小心将小黄撞倒在地,头上还流了血。小黄的妈妈不明真相,说小方欺负小黄。

C李斌和王宏两家的大人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点矛盾,如果你是李斌或王宏见到对方的家长时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如果我是录象中的主人公,我会这样做……

设计意图: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录象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交流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分享快乐、帮助邻居

教师活动:

讨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邻居,你能说说当邻居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吗?当你得到他们的帮助时,你是怎样想的?当你有困难时,你的邻居又是怎样帮助你的?

学生活动:

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起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回忆。

设计意图:

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与邻居相处要做到一个“助”字,当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心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五、课外拓展活动

教师活动:

1、总结,出示谚语。

2、选择一两项自己能为邻居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并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3、向居委会和社区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方便周围的邻居。

4、开个家庭会,专门汇总一下近些年来邻居帮助自家的情况,想一想怎样回报好邻居。

学生活动:

读一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

“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和向社区提建议的活动可以一人行动,也可以几个家较近的学生一起行动。

设计意图:

了解一些谚语及其含义。通过开展“邻里文明使者”将此活动持续下去,成为儿童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本课内容从生活中来,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能力目标】

能够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学会与朋友之间建立健康的友谊。

【知识目标】

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难点】

如何建立健康的友谊

三、教学方法

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歌曲《朋友》,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好朋友推介会

过渡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我们来开一个好朋友推介会,请同学们参照教材第10页的两个案例,把各自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

案例1:我和王兵、杜南是好朋友。我们都喜欢踢足球,也很谈得来。王兵的球踢得特别好,我很佩服他,也从他那儿学会了很多踢球的技巧。杜南很实在,我很喜欢他。

案例2:有一天,大家都做完作业回家了,我被几道数学题难住了。正在发愁时,孙蕾走过来,耐心地给我讲解,她一直陪我做完作业才和我一起回家。从此,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我的朋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忆并讲述自己与好朋友之间难忘的故事。

2、我心目中的朋友

过渡语: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

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交流教材第11页的小诗及对各种物品的理解和看法。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在自己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并说明原因。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3、让友谊之树长青

过渡语: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颗友谊树。有些行为滋润着友谊树茁壮成长,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我们的友谊树,请同学们谈一谈侵蚀友谊树的行为有哪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把侵蚀友谊树的行为填写在友谊树上的相应位置。

4、真正的`朋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页“朋友”的寓言故事,请同学们思考:

(1)胖子和瘦子的友谊为什么经不起考验?

(2)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吗?

(3)你对“朋友”这个词有什么新的看法?

同学们思考、发言。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引导。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请同学们谈一谈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友谊?怎样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同学们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引导。

环节三:巩固提高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并进行情感的升华。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朋友之间的相关内容,同学们要学会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与朋友有关的名言警句,下节课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能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健康成长。

2、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远离疾病。

3、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画片、联系实际、视频课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活动目的。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多数能知道什么是好的卫生习惯,也知道不讲卫生的害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例如;懒惰,一时疏忽等造成他们有时不讲卫生。因此教育学生时时事事讲卫生是很有必要的,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观看动画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发学习,让孩子都争做讲卫生的好孩子,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掌握其养成方法。教学难点:怎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导入】观看动画激情引趣

1、播放《小猪变干净》的动画片,

2、动画片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3、对呀,我们应该,勤洗澡,爱干净,做讲卫生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从小讲卫生。(板书课题)

【讲授】创设情境明理导行

1、课件出示四幅图,请你帮忙看看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把书打开到42页,你觉得是好习惯的就给画个小笑脸。

2、看大屏幕汇报哪些是好习惯并说说你的理由。

(1)说第一幅图开窗通风是好习惯。

(2)说第二幅图刷牙是好习惯。

①说说刷牙的好处。

②说说有蛀牙的感觉和怎样预防蛀牙。

③指生演示刷牙的过程,并指导学生正确科学的刷牙方法。

④全体边读儿歌边演示刷牙

(3)看第三幅随地吐痰

①不是好习惯,不但不讲卫生而且不文明。

②指导孩子正确的吐痰方法,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4)汇报揉眼睛图

①指明用脏手揉眼睛不是好习惯。

②说说眼睛的重要

③我们应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和同桌同学说说)课件出示我们应怎样做

④联系自己实际说说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⑤提出倡议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还应该怎样做才能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①小组内同学说说

②班内汇报

③给自己制定小目标,知道应怎样做

④课件出示提醒孩子我们应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出示细菌图片,并补充细菌资料。

5、播放视频六步洗手法。边看边指导每一步应怎样洗,并和孩子一起编顺口溜,来教会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

【活动】课堂总结

提出倡议只有讲卫生,才能健康成长,希望同学们能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努力去约束自己的行,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健康快乐地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祖国走向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辉煌的成就”主要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迈向小康社会”主要围绕“小康社会”的讨论,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祖国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的辉煌成就,激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2、明确祖国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树立建设祖国的宏伟志向。

活动准备:

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资料。教师制作与活动有关的课件和图片数张。

学情分析: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在教学这一部分是,老师可以补充一些生动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并通过图片或音像资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一:农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变化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调查、讨论、采访等研究型的学习方法,了解我国农业的巨大变化。

活动准备:学生课下调查资料

活动过程:1、确立研究主题。结合前面的学习,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从喝不到牛奶到天天喝牛奶的原因,买菜场所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2、确定研究主题后,分组以调查、采访、查找资料、阅读教材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探寻结论,交流、讨论。

(1)观察第64页统计图,谈谈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知道,现在由于城镇开发,耕地总面积虽然减少,但2006年粮食总产量却大约是1949年你粮食总产量的五倍,从而进一步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小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肉、禽、水产品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在本课前一周布置)

①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粮食产品。

②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蔬菜、水果。调查蔬菜原产月份和现在能买到的月份。完成下表。

③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

蔬菜品名西红柿芸豆南瓜苹果桃子……

原产月份

现在能买到的月份

④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肉、蛋、禽、水产品。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

(1)粮食(水稻类、小麦类、玉米类、豆类、薯类、高粱类、小米类等)。

教师介绍袁隆平对提高水稻产量做出的巨大贡献。

(2)蔬菜和水果(黄瓜、西红柿、芸豆、苹果、桃子等)。

(3)学生介绍肉、蛋、禽、水产品,出示鱼类生产基地、禽类生产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等图片。

让学生谈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

4、教师小结。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总结的实际情况,适当导入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了解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5、作业。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比童年

活动二、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探究中国工业的发展

活动目的: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活动准备:师生一起搜集相关工业发展的资料。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5、“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找找家中的中国造。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6、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交通方式的不断更新,体会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能力:调查了解本地区的交通方式,能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使用本地区交通运输设施。

知识:通过调查,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及其特点,了解本地区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自我发展相对比较独立,相比城市孩子显得更懂事更自立一些,他们很多都开始独立面对现实生活的具体任务,包括很多家务劳动,家庭副业生产等。在进行这些劳动与活动中,他们都会具体接触到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如公路、水运等,感受到这些交通方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他们也对现代生活中出现的更多新的交通方式充满好奇与向往,期待能使用这些交通方式,开阔视野,接触外面的世界,不断改善现实生活。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交通方式多跟他们生活地区实际交通状况有关,比如骡马运输、公路运输、船只运输等。那些生活在铁路边的学生,能感受到铁路运输的快捷高效。尽管他们出远门的机会不多,缺乏乘坐火车、轮船、飞机、城市地铁等一些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体验,但通过电视、络等大众媒体,农村学生多少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感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更新,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运输设施。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就要从活动中入手。通过观看“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通过了解这些交通设施的用途与不同特点,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通过了解“交通运输的集散地”,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交通方式不断为人们的生活着方便。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感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更新、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运输设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调查表,火车站、码头、飞机场结构示意图及各种功能示意牌。

学生准备: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设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交通运输的集散地”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1.[播放视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哪些运输方式?在这些交通工具中,同学们熟悉哪些交通工具?我们这里有没有具有本地特色的交通运输方式?(板书: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2.[播放课件:管道运输]、[播放视频: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和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交通运输十分发达,除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外,还有管道运输。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各种地形限制,因此,在一些地区,传统的运输方式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设计意图: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并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传统的运输方式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动二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播放动画:该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

根据情境让学生按照上述表格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一下,看看合理的选择有哪些,重点说明思考过程。

:汽车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适合运输量不大的短距离运输;火车运量大,适合较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船舶的运量也很大,运费便宜,但速度较慢,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飞机的运输速度最快,但运量小,运费高,适合较长距离的客运以及贵重、鲜活品的运输。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根据这四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所需运输货物的特点,以及发送、接收货物的地点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

2.[播放动画:如何选择交通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两个人在选择交通方式时考虑了哪些因素?使学生感受到正因为有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人们才可以从不堵车、时间灵活、便宜、省时这些方面进行选择,考虑自己的出行方式。

3.[出示图片:春运图文数据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和比较,你从图表中发现了什么?帮助学生发现共同的规律,了解目前人们最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

设计意图:知道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提高学生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 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1.[出示图片:火车站设施]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火车站的作用以及它的主要设施有哪些?使学生知道交通运输不仅需要有交通线路,还需要有交通站点,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港口……它们连接着不同的交通运输线,集散着旅客和货物。

2.[播放视频: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你还知道哪些交通设施?它们能给我们哪些服务呢?(板书: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3.模拟活动:学生分别扮演某一交通运输站点中的不同服务设施中的角色,开展模拟活动。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站点内各种设施和工作人员是如何为人们服务的。在活动中不但学会一些乘车、坐船、乘机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们工作的艰辛,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们。

设计意图:了解火车站所起的作用以及它的主要设施,并感受这些设施是怎样为人们方便的。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