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案(精选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平行四边形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3.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5分钟,动手实践、探索、感知,学生进一步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小组活动一

内容:

问题1: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彩纸或白纸一张。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

(1)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与同桌交流一下;

(2)给出小明拼出的四边形,它们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请用简捷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

2.小组活动二

内容:生活中常见到平行四边形的实例有什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第二环节探索归纳、合作交流(5分钟,学生动手、动嘴,全班交流)

小组活动3:

用一张半透明的纸复制你刚才画的平行四边形,并将复制后的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你能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你画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吗?由此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能用别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吗?

(1)让学生动手操作、复制、旋转、观察、分析;

(2)学生交流、议论;

(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实践的过程。

第三环节推理论证、感悟升华(10分钟,学生通过说理,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操作层面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并了解图形具有的数学本质。)

实践探索内容

(1)通过剪纸,拼纸片,及旋转,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把它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如图连结A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

∴∠1=∠2,∠3=∠4

∴△ABC和△CDA中

∠2=∠1

AC=CA

∠3=∠4

∴△ABC≌△CDA(ASA)

∴AB=DC,AD=CB,∠D=∠B

又∵∠1=∠2

∠3=∠4

∴∠1+∠3=∠2+∠4

即∠BAD=∠DCB

第四环节应用巩固深化提高(10分钟,通过议一议,练一练,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进行简单合情推理,体现性质的应用,同时从不同角度平移、旋转等再一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活动内容:

(1)议一议: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

A(学生思考、议论)

B总结归纳:可以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

由平行四边形对边分边平行得到邻角互补;又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由此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可以确定其它三个角度数。

(2)练一练(P99随堂练习)

练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求∠ADC、∠BCD度数

(2)边AB、BC的度数、长度。

练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它的四条边中哪些线段可以通过平移相到得到?

(2)设对角线AC、BD交于O;AO与OC、BO与OD有何关系?说说理由。

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概括总结(8分钟,学生踊跃谈感受和收获)

活动内容

师生相互交流、反思、总结。

(1)经历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

(2)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练表现,优秀方面有哪些?你看到同伴哪些优点?

(3)本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上、方法上)

考一考:

1.ABCD中,∠B=60°,则∠A=,∠C=,∠D=。

2.ABCD中,∠A比∠B大20°,则∠C=。

3.ABCD中,AB=3,BC=5,则AD=CD=。

4.ABCD中,周长为40cm,△ABC周长为25,则对角线AC=()cm。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1

A组(学优生)1、2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2

八年级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 篇二

教学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思考

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能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解决问题

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

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欣赏图片,了解生活中的特殊四边形

活动2剪三角形纸片,拼凸四边形

活动3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活动4探究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

活动5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

活动6评价反思。布置作业

熟悉生活中特殊的四边形,导出课题。

通过用三角形拼四边形的过程,渗透转化思想,激发探索精神。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学生交流,内化知识,课后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下面的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哪些图形?

(出示图片)

演示图片,学生欣赏。

教师介绍四边形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可再补充列举。

从实例图片中,抽象出的特殊四边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2]

拼一拼

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这两个三角形相等的一组边重合,你会得到怎样的图形。

(1)你拼出了怎样的凸四边形?与同伴交流。

(2)一位同学拼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开展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

教师深入学生之中,观察学生频出的方法与过程,接受学生质疑并指导个别学生探究。

教师待学生充分探究后,请学生展示拼图的方法和不同的图形。并引导学生分析(2)中的四边形的边的位置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第70-73页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要求:

1、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在割补、观察与比较中,初步感知与学习转化、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面积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微机及多边形、平行四边形课件两组、边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画有高)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指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几厘米?

2、向学生出示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问: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3、分别用手拉长方形相对的一对角,使其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后,问: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求呢?(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二、引导探究

(一)、初探

1、微机出示第70页左图,让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数出它的'面积。

2、出示第70页右图,让学生说出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3、让学生观察、比较:

(1)两图形的面积都是18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从上面的比较中你想到什么?

(二)、深究

1、做导引题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微机演示剪拼过程后让学生回答:

(1)剪拼前后,图形形状变了没有?面积改变没有?

(2)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3)解这道题你想到什么?

2、剪拼

(1)刚才用剪拼的方法解决了一个求面积的问题,你能不能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出它的面积呢?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剪一剪,拼一拼,试试怎么样。

(2)请剪拼方法不同的学生展示剪拼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

3、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任意一条高,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4、归纳

(1)讨论:

A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两种图形的面积是否改变了?

B剪拼成的☆www.chayi5.com☆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原平行四边形什么线段长度相同?

C剪拼成上面三种情况的图形后,哪些面积可以直接求出来?怎样算?

(2)归纳、总结,推导公式。

A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B先启发学生用字母分别表示三个量,写出字母公式,再告诉学生一般的字母表示公式:S=ah

C引导学生分析公式,使学生知道,要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三、深化认识

1、验证公式:

让学生用面积公式算出课本第70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看结果与数方格法得出的结果是否一样。

2、应用公式:

(1)引导学生解课本第72页例

(2)完成课本第72页做一做1

3、求下图表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列式为3×2.7,对吗?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1、第72页做一做2

2、练习十七1

3、练习十七2、3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性质。

3、各图形的对称情况。

4、图形的大小用面积来表示。 (引人新课)

二、新授

1、投影,并观察,填书本P1的空格

2、操作: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

3、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

4、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5、怎样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平行四边形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9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