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巨人的花园》(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3篇《四年级语文教案《巨人的花园》》,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巨人的花园 篇一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 凝视”是指聚精会神地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孩子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课文中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②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他想自己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这句话是帮助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道理的一个关键性语句。

(2)对词语的理解。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喧闹:是喧哗热闹的意思。

训斥:训诫,斥责。

叱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三、教学建议

1.这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已经阅读过的童话故事。

2.教学时,要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运用已获得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应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如,对比巨人回来前后花园里的情景: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先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话说;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最后通过朗读表现这种情景)又如,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变化: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读后有什么体会,或是有什么发现。

对这篇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学生的体会可能不太一致,会有多种说法,如“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强求一致,也不要盲目拔高。

4.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让学生在明白了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自己喜欢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合作演一演;如果对童话的语言感兴趣,可以深入读读有关段落;如果对人物形象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展开人物形象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5.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音干扰而读错,要提醒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如:“允”应读yǔn,不要读成rǔn或yǒng;“拆”应读chāi,不要读成chē。另外,“火辣辣”的“辣”在abb式的短语中发生变调,应读作huǒ lā lā。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大都笔画繁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易错字“添”的右下角是“小丶”而不是“小”,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包含这个部件的字,如“慕”,以加深印象,避免错误。

本课生词较多,要提醒学生在读书时加以注意,将识字与学词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其中一些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仔细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如“纷纷逃窜”,“窜”是“乱跑、逃走”的意思,多有贬义,而在课文中用来描写孩子们的行为,则生动地表现出巨人的可怕训斥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的伤害,反衬出巨人的冷酷无情。又如“任性”“冷酷”,巨人用这两个词语自责,体现了巨人对自己行为的深深的悔恨。

6.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搜集、阅读童话的要求,在教学时要落到实处。可以分阶段要求,把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组学习的始终。有条件的话,应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童话;如果条件有限,可以师生共同搜集;必要时,教师可以直接提供一些童话供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小青石》就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资料袋”中介绍了童话的一种分类方法,以及著名的童话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利用这个资料袋,引导学生搜集、阅读童话。《同步阅读》中编选了《格林童话》中的《勇敢的小裁缝》、张天翼的《不动脑筋的故事》和叶圣陶的《祥哥的胡琴》,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计划地阅读。

四、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一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边读边画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文中主要有三句)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他可能瞪着眼睛,脸上通红通红的,双手*着腰,心里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

生:巨人说:“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时候,比他刚回来时更烦,样子更凶。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这些小家伙又来了!这时,他可能攥着拳头,唾沫飞出老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这是我的地方,我已经说了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巨人说不定已经迈开大步准备去教训这个小男孩。

师:同学们想得不错,试着读一读这三句话。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

生:这个巨人好自私、好无情!

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

生:巨人,你太自私了!

生:他不会这样说,他开始就这样说的话会挨揍的。

(学生对小男孩会怎样说展开讨论)

生: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您一定感到孤独、荒凉。是啊!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谁都会是这种感觉。您的花园里长期是这种情景,可花园外的村子里可不是这样的,您想过原因吗?

生:伯伯,花园是您的,您固执地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花园再美,您一个人独享,久而久之,您能快乐吗?人是需要交往的,如果只顾自己,最终只能享受孤独、烦闷。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

师:嗯,真是会读书的孩子。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部分,讨论讨论。

……

五、相关链接

王尔德 (1854-1900)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他安息处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王尔德一生只为世人留下了9篇童话,分别收录在1888年出版的《快乐王子故事集》和1891年出版的《石榴之家》,但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都是源于童话。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巨人的花园》就是从《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来的。

王尔德的作品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以伦比的口才。读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

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此外,童话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根据人物形象类型的不同,童话可以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描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遭遇都特别离奇夸张,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中的人物,多是人类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它们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是描写超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来展开奇怪荒诞的情节,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如《神笔马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有时也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童话与寓言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富有教育意义。但寓言和童话又各有不同特点。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而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言。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而寓言虽然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但它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

巨人的花园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本课的12个生字;在感悟课文的同时理解本课的新词,积累本文中的四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语言,化话为画,使学生得到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

3.在层层的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中,感悟明白人与人相处应该分享快乐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快乐应该分享”的人生哲理。

难点:领会童话写作的特征,从故事内容的层层对比的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启童话的“大门”

1.回顾童话知识

师:老师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童话作品,能说说为什么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小结童话的特征。

师:我想你们一定看过不少的童话作品,能列举几篇童话或几位著名的童话作家吗?

学生列举。

2.导入本文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童话作家,有人曾将他与安徒生相提并论,他就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王尔德,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巨人的花园》

二、了解故事的梗概

1.师: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童话故事,想一想围绕“巨人的花园”写了些什么。

指名生答。(旨在让学生理清故事的梗概,学习用自己的话简略地述说故事内容,不强求回答准确、精到。)

三、走进神奇的花园

1.课文以“巨人的花园”为题,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找一找描写花园的句子,做上记号。

2.指名回答,讨论。(此过程视学生回答的顺序,须作随机的调整。)

预设如下:

(1)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生找出,读。再指名读,读出美感,让同学们的眼里都能看到这漂亮的花园。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预设生答:我看到了!在这个花园里,春天的时候园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花,有玫瑰,有百合,有红的,有黄的,五彩缤纷、香气扑鼻,各种小动物也在这个花园里快乐地游玩着……

我看到花园在夏天的时候同样美丽。那些树木长得特别茂盛。粗壮的树干,密不透风的枝叶,中间还有小松鼠在蹦来跳去呢……

秋天的时候就更有意思了。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让我都想跑进去一饱口福呢……

冬天的时候,白雪从空中飘飘扬扬地洒落下来,把花园装扮成了银白的世界……

师:多么美好的景象,作者仅用了四个词,就把这一切都包容在了一起,可见他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啊!请学生们一边想象着这些美好的景象,一边美美地齐读这两个句子。

师:在这个花园里,除了“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还有什么吗?

预设生答:还有快乐的孩子们。

请生找到写孩子们的句子:“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再想象现在花园里又呈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请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生机勃勃、美好……

请生齐读一、二自然段,读出美感。

(2)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生找出,读。齐读。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花园的冬天,这里又写到了花园的冬天,可是同样是冬天,却有多大的不同呀!同学们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荒凉、死气沉沉……

指名再读这个语段,读出感情。齐读。

(3)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请生说说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4)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请生说说花园又变成了什么模样。

3.请生把有关花园的描写分分类,说说大致可以分成哪两类。

参考:有孩子的花园,非常美好,生机勃勃;没有孩子的花园,一片荒凉,死气沉沉。

四、小结本课的教学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巨人的花园,感受了巨人花园的美好与荒凉,但到底是什么使巨人的花园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五、布置作业

1、写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探求变化的原因

1.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巨人的花园,看到了花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的美好景象,也看到了花园里“北风呼啸、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冰雪覆盖”的荒凉景象,那么到底是什么使这个花园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巨人的花园,寻找这其中的原因吧。

请学生默读课文,寻找使花园变化的原因,做上记号,写下批注。

2.交流,讨论。(此过程视学生回答的顺序,须作随机的调整。)

(1)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他的神情一定在你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来了。

指名回答。

指名读巨人的话。

师:他为什么如此生气?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指名回答。

预设:

这群顽皮的孩子一定会破坏了我的花园,糟踏了这美好的一切。

这群孩子会引来更多的人来到我的花园,这样这花园就不是我的骄傲了,它不就变成别人共有的花园了吗?

……

齐读巨人的话。

师:巨人吓跑了孩子们,原本洋溢着孩子们欢声笑语的花园,变得——没有了生机、死气沉沉了。

(2)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师:砌起围墙,花园里便没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了,花园也就变得——没有生机、死气沉沉了。

(3)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在巨人看来,孩子们是在“胡闹”,其实是孩子们在——快乐地游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巨人听来,也便成了吵人的——喧闹。

师:正是他可怕的训斥,孩子们纷纷逃窜。

与“逃散”比较,理解“逃窜”。

师:与此同时——引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4)“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师:什么叫“叱责”?指名读。

(5)“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板书:任性冷酷

师:课文中的巨人这么说,你能联系自己的阅读所得,来具体说说唤来寒冬的,是什么吗?

出示填空:“唤来寒冬的,是。”

预设生答:

唤来寒冬的,是巨人生气时怒目圆瞪的神情。

唤来寒冬的,是巨人大声的叱责。

唤来寒冬的,是那高高的围墙。……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巨人的这句话。生齐读。

师:他话中的“寒冬”仅仅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吗?

预设生答:(师随机板书)

还指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二、感受幸福的乐园

师:巨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他立刻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从那以后——

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请生说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巨人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他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生答:

我终于知道了,只有打开自己的心扉,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我自己才不会孤独。

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就只能拥有孤独寒冷。

我明白了好东西只有与大家一起分享才能真正得到快乐。

把别人拒之门外,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呀!只有接纳别人,别人也才能接纳你呀!

……

3.出示填空:迎来春天的是。

指名回答。预设:(师随机板书:分享、理解……)

迎来春天的是接纳别人的心。

迎来春天的是愿意分享快乐的心。

迎来春天的是宽容大度的胸怀。

请生说说这“春天”又包含着什么。

预设生答:幸福、美好、快乐、温暖&hel www.chayi5.com lip;…

三、建筑“心”的花园

1.师:同学们,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你们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花园有吗?

预设生答:没有。(若学生说有就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师:是呀!这是一篇童话,童话中的人、物、事,往往都是人们幻想出来的,这是童话的最基本特征。但老师却又要告诉你们,有这样的花园!因为童话又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它是生活的一种折射。你们知道这花园在哪儿吗?就在你们的心里,你们的心就是一座这样的花园!

只有我们学会了分享、接纳、宽容、理解,我们的心才不会是一座冰封的“花园”。

四、进入童话乐园

师:同学们,让我们感谢王尔德,他不仅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快乐的童话之旅,而且还让我们从中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他不愧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只可惜他的一生只为我们留下了九篇童话作品,但这九篇童话却都是经典之作,希望同学们能去读读这些作品。

出示王尔德童话目录,介绍:

《快乐王子及其他》:包括《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神奇的火箭》

五篇作品。

《石榴之屋》:包括《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星孩子》四篇作品。

作业设计:

1.按照“春、夏、秋、冬”这样的分类,摘录文中的好词。

2.按照老师提供的目录,从网络中搜索或从书店搜集王尔德的童话作品,读一读,准备开展王尔德童话读书会。

(附)板书设计:

幸福美好快乐温暖……

美好生机勃勃……分享理解

巨人的花园

荒凉死气沉沉……任性冷酷

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巨人的花园》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板书:的花园)

同学们,在你们印象当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园呢?(生答)刚刚同学们各自说了自己印象当中的花园,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了花园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的。

2、将板书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巨人的花园”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

2、教师适当提醒:“拆”字是翘舌音,书写时最后一点不能忘。注意“牌”字的书写笔顺。

3、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美丽、凄凉)

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巨人的花园”

1、引导:同学们,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凄凉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的批注。

2、交流:走进“美丽”的花园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1)引导:这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象?(柔嫩的青草、星星似的美丽花朵、桃树、唱歌的小鸟)

(2)配乐指导朗读。

(3)顺读而导:是啊,花园是如此美丽,春天各种鲜花竞相盛放,秋天桃树结出丰硕的果子。那么,读着这么美妙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当学生说到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孩子们欢叫着。)

(4)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花园是既美丽又凄凉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走进‘美丽’的花园”这一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凄凉’的花园”,那么它的凄凉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这篇童话又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欣赏了花园中美丽、迷人的景象,可是,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严冬的?(巨人)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走进巨人的言行,感悟巨人的自私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巨人说的话和他的行动,了解巨人的性格。

2、分角色朗读,师相机指导。

3、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自私冷酷)

4、可是,后来巨人变了。你们看,他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齐读)

5、思考:巨人有了哪些变化呢?(拆掉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改变前,花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变化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说说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有了哪些变化。

2、交流:走进“凄凉”的花园。

(1)小鸟、桃树和花草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赏析句子: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鸟、桃树和花草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

(2)说说花园的寒冬景象是由哪些景物组成的。

赏析句子: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绕着圈子用力跑。

(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绘出雪、霜、雹在花园里肆虐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的自私带来的恶果。)

(三)醒悟后的巨人

1、默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哪些词语、句子体现了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

(2)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在树枝上。

(3)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点拨:“轻轻地”“悄悄地”说明巨人害怕吓到孩子们。并且他亲手拆除了围墙。

2、赏析并指导朗读,读出巨人的悔悟。

(四)明白道理

1、当巨人拆除了围墙,孩子们和巨人友好地玩耍。看到此番景象,你懂得了什么?(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联系生活谈体会,在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说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三、回顾写法,了解表达特点

1、小结:因为巨人的自私、冷酷,他赶走了孩子们,孩子们离开了花园后,花园变得凄凉;又因为巨人的善良、宽容,他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又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得美丽。

2、你们觉得作者写作时用到了什么方法?(对比)

3、这种对比有不同景色的对比,有巨人不同行为的对比,还有巨人不同感受的对比。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将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

[教学板书]

26巨人的花园巨人

自私、冷酷

宽容、善良

孩子离开

回到花园

凄凉

美丽

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充满童趣,运用了很多修饰词,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我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对比的方法。

本课教学中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和表现欲望已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课堂的节奏变慢了,使教学时间不够,后面的教学环节显得有点粗糙,看来得下节课补上了。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四年级语文教案《巨人的花园》》,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9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