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远方的大山优秀9篇

发布时间:

《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展开,而本课则真实地记录了刘翔超越约翰逊成为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9篇《翻越远方的大山》,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一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

一个大循环下来后,拿出课本才发现课文变了,由桑兰变成了刘翔。刘翔可以说是这几年我国有名的、有影响力的著名运动员。他的成长道路可以让人看到不断进取、进取、再进取的精神。

这篇课文选自刘翔自传《我是刘翔》,以第一人称口吻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阿兰。约翰逊的经过。对于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我有这样的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设疑,自己主动学习课文。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谁翻越大山?怎样翻越大山的?大山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读课文找出答案。学生经过朗读课文,很快从文章中找到了有关线索——时间线索,明白了翻越大山的经历。从: “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知道刘翔一路走来经历的时间之长,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其次,引导学生探求:那他在各个阶段,对于约翰逊是何种想法哪?从而找到:很早知道对方的大名、刚练跨栏时觉得到山脚下都遥不可及、后来在遗憾中一步步接近、站在大山脚下、最终翻阅远方的大山。我在黑板上画一座大山,让学生根据刘翔梦想一步步的实现,让学生填出刘翔离大山越来越近,直至登山的位置。

解惑明理。明白了刘翔的一路艰辛,那么,刘翔是个怎样的人?从每一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带领孩子感悟、提炼:勇于挑战、坚持不懈、不断超越。“勇于挑战”是前提,而且是跟高手挑战,其实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是关键,有了目标还必须要由付出,在前进途中一定少不了艰辛与困难,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可以不断向目标迈进;“不断超越”也很重要,如果翻阅一座大山就停下攀登的脚步,那将如逆水行舟,阿兰。约翰逊只是刘翔运动生涯中要翻越的无数“大山”中的一座,只有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有继续前进的可能。

课文的最后再让学生感悟,学生都会说上两句。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

课文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刘翔?学生要感悟一种怎样的精神?我提炼的结果是:勇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勇于挑战”是前提,而且是跟高手挑战,其实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执着追求”是关键,有了目标还必须要由付出,在前进途中一定少不了艰辛与困难,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可以不断向目标迈进;“不断超越”也很重要,如果翻阅一座大山就停下攀登的脚步,那将如逆水行舟,阿兰?约翰逊只是刘翔运动生涯中要翻越的无数“大山”中的一座,只有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有继续前进的可能。

我想,这个自传入选教材一定跟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关,但我备课时提醒自己,这是语文课。于是,我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

1.关注重点词句。对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关注信息提炼。对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表达刘翔内心活动的句子,引导学生从大篇幅文字里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发现写作顺序。

3.关注读中感悟。

4.关注课文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使用恰当的语调等。

但由于学生预习不充分,在检查预习情况时,学生大都读得不理想,其中还有几个同学读得太生疏,总是出现错别字,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不是读错了就是不认识,还有的把句子也读破了,根本不要说是读正确流利了。从这点来看,不让学生预习是不行的,预习不充分也是不行的。何况这册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部分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课文,看来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并且能培养成好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

《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第一人称口吻真实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这样的经过就是从起飞到超越梦想的过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总体感受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我校提出的“一线四步”模式展开教学。紧紧围绕刘翔的“努力——进步——成功”为线索设计环节。通过关键词“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了大山”,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刘翔成功的两个要素:顽强拼搏与不断累积的自信。

二、反思各个环节

1、自读积累环节。

课前我让学生积累了有关“志向与坚持”的成语和名言,教学伊始先让学生汇报积累的情况,教师再提供自己搜集的成语和名言,让学生再记忆。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把积累的成语和名言运用到学习中。当刘翔摔倒时用名言鼓励他,当刘翔成功后用成语赞扬他,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同时领悟成功离不开自信与坚持。

2、导读达标环节

“一线四步”模式强调以读为主线。课堂上,我采用指名读、默读、男女生分读、全体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翔成功的原因。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突破。

3、读写训练环节

为了使学生对知识能够活学活用。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读写训练题——刘翔能超过约翰逊,这与他坚持不懈的训练分不开,可是课文中没有对如何训练做介绍。因此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刘翔是怎样艰苦训练的,使学生把想象与表达结合起来。通过反馈,学生都乐于表达,有几位学生还能用上比喻修辞手法,把语句表达的十分生动。有的说:“狂风暴雨中,刘翔像一只搏击风雨的海燕。”有的说:“烈日炎炎下,刘翔像沙漠中的一株仙人掌。”

有的说:“寒冬腊月里,刘翔像傲立风雪的寒梅。”……在表达中,反映出学生对刘翔不畏艰难、坚持训练的品质已经感悟到了。

4、阅读推介环节

课文讲述刘翔如何一步步获得成功,这与他认定目标、永不放弃、自信坚持分不开。像这样的人物、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以前读过一篇短文——《登山人》,短文就属于这种类型。好不容易在电脑上找到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把它定为课内阅读再合适不过了。课堂上,学生读了短文,了解了三个登山人不同的做法、想法,明白了要向第三个登山人学习。这样,就使学生从中再次受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品质的教育。

三、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刘翔成功的第二个要素——不断累积的自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大山,让学生根据刘翔梦想一步步的实现,完善板书,标示出不同时间里刘翔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直至翻越大山。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究竟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刘翔?学生要感悟一种怎样的精神?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刘翔精神的感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表述,学生表达的词语都不错: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敢于超越……

四、教学准备

课前我下载了刘翔战胜阿兰。约翰逊的比赛视频,在教学最后一部分“翻越大山”时相机播放,有利于学生体会刘翔成功的不易与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而《超越梦想》伴奏乐曲的穿插,烘托了课堂气氛,再一次将课堂推向一个高潮,师生配乐朗读,此时的学生已不再是学生,教师也不再是教师,全都成为了观众,体验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本课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在引导学生想象刘翔怎样艰苦训练前,如果播放有关刘翔训练的视频,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内容可表达了。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二

课前:背诵古诗,理解诗意,说诗境。(广播,集体)

师: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通过昨天的学习,这远方的大山是指谁?

师:谁翻越这远方的大山。

生:刘翔

师:翻阅是什么意思?

生:超越

生:超过

师:战胜。文中有三处写到了这个大山,快速浏览,找出相关句子,划出来。

生:自主学习。读、划

师:找到的请举手。发现读书很认真,浏览是快速地看一下。

生:学生读“……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生:“毫无疑问……隐隐感觉到……”

生:最后一小节“成功翻越了……’

师:看看刘翔发生了哪些变化?ppt出示这三段话。

生:齐读这三段话。

师:读书时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段落之间停顿要长一点。

生:一开始觉得翻越不过去,是遥不可及。接着又跟约翰逊比了一场赛,觉得已经到了山脚下。是经过了很多次较量才得到了山脚下,之后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

生:他是怎么翻越这座大山的。

师:你已经在思考了,在读书时学会思考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翔的这段心路历程。找到相关的词。

生: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刚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五月八日(写在山顶上)。

师:其实在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的了,刚练跨栏那会……那时两人的差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遥不可及”。

生:遥不可及

师:为什么会感觉遥不可及?

生:因为刘翔那会才刚练,而约翰逊已经是跨栏冠军了。还不止一次多得了冠军。

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师:要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就连做梦都不敢想,就连亲眼看到他,是奢望。那你说要想超越他,战胜他,觉得这怎么样?

生:不可能

生:不可能

生:不可能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段话。谁勇敢得站起来读一读?

生:读这段话“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刚练跨栏那会儿……”

师:听出来了,要想超越他,不可能。谁再来读一读,更加不可能一点。

师:是呀,到了2001年,还是这样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读“2001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国际田径锦标赛上,我和……”

师:和刚跨栏那会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有点信心。

师:评价:真不不错。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和约翰逊第一次碰面。那会不敢想。可是到了2001年就有了第一次碰面了。

师:是呀,刚开始不敢想,现在就有 了第一次碰面了,这位同学抓住了关键词,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还从哪里看出来,刘翔是在变化的,是在进步的?(学生暂时没有反应)(教师接下去引导)虽然第一次碰面,刘翔是以什么身份跟约翰逊碰面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生:读

师:虽然是第一次碰面,以什么身份和他碰面的?

生:只能作为观众。

师:为什么只能作为观众去和约翰逊碰面?

生:还没有资格进入决赛。

师:所以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那……速度。谁来当一当刘翔,说说你此时的感想?

生:我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速度呢?

生: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一样快吗?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有,想和他一样快。

生:刘翔呀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师:听出了,想。

师:那时候,刘翔还没有信心。谁来读?

生:读“我暗暗问自己:“刘翔呀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生:再读

师:到2002年,刘翔还有什么变化呢?请默默读课文,可以和刚才一样,找出关键词来说一说。

生:默读,划词

师:好的同学可以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说

师:到了2002年,有没有进步?

生:刘翔原来是没有进入决赛,那是第一次我和约翰逊肩并肩的站在跑道上,说明已经进入决赛了。

师:你有一双善发现的眼睛,第一次,说明刘翔进步了。

师:但是遗憾的是,他那一次比赛摔倒了。他所能看到的是约翰逊的背影,他会对自己说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刘翔的内心。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掌握本课生词新词。

教学目标: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知刘翔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知刘翔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预习反馈

1、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课文内容。

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精读指导

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1.出示: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

(2)这句话后面的“!”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激动、欣喜)

2、“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3)指导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

过渡:那么,刘翔是怎样成功翻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10自然段。

3.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填表吧!

时间

“我”

约翰逊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学生自由填表读课文,填表。

(2)全班交流。

2001年

“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作业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分别交流2002、2003年

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出示:

展开想象写话:

狂风暴雨中,我;

风刀霜剑中,我;

身染疾病时,我;

别人休息时,我;

……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当初”、“祝贺”造句。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查阅文字资料,观看视频音像等了解有关刘翔的跨栏比赛资料,促进学生学习、感受飞人刘翔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

2、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一场故事会,可讲述刘翔的故事,或其他类似表现顽强拼搏精神的人物故事;也可让学生收集有关“志向与坚持的名言警句,读一读,背一背,增加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手机的图片、视频资料的分析和欣赏,让学生感悟“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初步培养学生战胜学习、生活道路上的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理出刘翔翻越大山的“时间表”,讨论刘翔成功翻越大山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学习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10个,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查阅字典理

解“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当初、呐喊、迷糊、祝贺”的词义。

3、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审题——揭示课题含义

1、学生齐读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是谁翻越远方了的大山?

生:刘翔!

师:刘翔翻越了怎样的大山?

生:远方的大山

师:大山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说是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生:指的是阿兰·约翰逊。因为他是美国著名的运动员。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课题说的是(刘翔)翻越了(阿兰·约翰逊)这座看似遥不可及的(大山)。,那么接下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刘翔究竟是怎样翻过这座大山的。【板书/课件:翻越远方的大山】

2、学生介绍刘翔,教师图片、视频播放——多种感官(视、听、语言觉)同时运用,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情境,掌握学习内容,引起情感共鸣;

师:今天的主人公是——(刘翔)。有谁可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么?可以根据你预习的时候所查的资料。

生:

师:(适当补充,图片放映)好的,我们通过下面这个视频,来一睹“飞人”的风采!

(教师播放完视频)翔飞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在奥运场上驰骋、飞翔,也载着我们中国人的奥运田径冠军梦想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了中国人也可以成为田径冠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分自然段读。边读边在文中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师:好的,看完了视频我们进入正式的学习。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怎么样。

2、读准字音(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师:课文中有10个生字,谁来领读?……大家读的不错,但要特别注意平舌音“赛”字、翘舌音“奢、掣”和前鼻音“隐”字。

3、书写指导,指导书写“跨、赛、雅”几个较难书写的字。

师:现在我们来增加认读生字的难度,我们用手把生字上面的拼音遮起来读,看谁读的又准又快。然后我们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这次要争取全部读准哦。

4、攻克较难理解的词语,指名读、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课文中还有这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课件出示:奢望2、风驰电掣4、遗憾5、当初8、呐喊9、迷糊9、祝贺10),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的查字典工作,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1:

生2:

师:字典上的解释大家可能不是太明白,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结合我们生活实际来理解。如:(1)生活中你有什么样的奢望?(2)你有过遗憾吗?当时的心情如何?(3)高铁或者动车飞驰的样子你交过吗?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4)同学参加运动会,你是怎么样为她/他加油欢呼的?(5)你在睡梦中被叫醒的感觉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6)“当初”泛指从前或特质过去发生某件事的时候(7)“祝贺”就是庆贺的意思,

师:谁会用“当初”、“祝贺”来造句啊?

生:

5、整体感知,填写时间表,按时间线索分段,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师: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这一次请同学们默读,感受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想一想刘翔是在翻越这座大山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读完后试着完成这样的填空: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我们能不能按照这条时间线索把课文分成对应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写刘翔刚练跨栏那会儿,把约翰逊当成一座遥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三至七自然段),写刘翔刘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大山”脚下。

第三部分(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讲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最终战胜了约翰逊。

师:“远方的大山”对于刘翔来说是什么呢?他是怎么样翻越的?在翻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最终成功了吗?在翻越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来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4、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                     阿兰·约翰逊

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7段

第三部分:8-11段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五

教学目标:

1、凭借语言文字,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填补空白,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2、理解“翻越大山”的含义,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质疑问难

1、这远方的大山指谁?谁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翻越”是什么意思?

2、文章有3处出现与大山有关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3、交流出示:

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1)作者跟这座大山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2)有什么不明白的?(如:刘翔是怎么一步一步翻越这远方的大山的?)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刘翔的心路历程。

二、研读课文  走进内心

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学习第1、2小节

(1)出示,引读:很早就知道……

(2)那时候“我”与约翰逊的差距,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遥不可及”,

刘翔为什么会感觉遥不可及的?(连亲眼见他都是一种奢望)要说能翻越这座大山,超越约翰逊,你觉得这……所以说“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3)指导朗读

3、指导学习2001年

(1)2001年,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读3、4小节。

(2)交流(可以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

为什么只能作为观众?(没有资格参加,也说明他们之间的差距很大)

(3)刘翔第一次与约翰逊碰面,却只能作为观众感受他的神速,他内心怎么想的?

当一当刘翔(指名读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4、学习2002、2003年

(1)默读,这两年与前面比,刘翔又有了什么变化?(划出相关的词句)

(2)交流

▲2002年

“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有了参赛的机会,差距缩小了)

过渡:但很遗憾,“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补白:看着约翰逊的背影,我暗暗地对自己说:“刘翔啊刘翔,                ”

▲2003年

“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

“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过渡:屡战屡败,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横在刘翔的面前,不可战胜,此时,他有没有气馁,有没有放弃?从哪儿看出来

指导读“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读出自信)

出示补白:为了心中的奋斗目标,

为了超越自己的梦想,

他每分每秒都在努力着。

烈日炎炎下,刘翔

狂风暴雨中,刘翔

夜深人静时,刘翔

,刘翔

过渡:就这样,刘翔一刻也没有放松过,终于等来了2004年5月8日

5.学习2004年

(1)引读第8小节

(2)那个屡屡拿第二,只能看到约翰逊背影的“我”,打破了亚洲纪录,终于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

(3)刘翔当时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指导朗读(不敢相信、兴奋、激动)

三、总结原因,提升主题

1、看板书,四年的艰辛历程,使刘翔从对这座远方大山的遥不可及到成功翻越它,你觉得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刘翔超越的仅仅是约翰逊吗?

(补充:就是凭着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在刚刚结束的英国伯明翰室内挑战赛60米栏,以7秒41的成绩超越了罗伯斯,获得了冠军。)

2、刘翔成功翻越远方大山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发?

3、分享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师:希望每个同学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做一个强者,敢于挑战,挑战别人,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四、作业设计

1、挑选自己喜欢的运动员,收看他的比赛录像或搜集他的有关故事读一读。

2、建议同学们课后读一读《我是刘翔》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六

成功,对于作者来说,是翻越远方的大山。刘翔的《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讲的是他对跨栏的坚持,对成功的理解。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阅读材料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我想每一个练跨栏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就像踢足球的人知道贝利,打篮球的人知道乔丹那样。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必须承认,他已经成为我的一个偶像,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20xx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国家田径锦标赛上,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和约翰逊的第一次碰面。

很遗憾,那时的我还略显稚嫩,虽然说跑了13秒51,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这个成绩摆到世界的范围来看,就显得太普通了。也正因如此,我没有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那风驰电掣一般的速度。那次他得了冠军,成绩是13秒04。我暗暗地问自己:“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20xx年,我参加了希腊雅典举行的国家室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是我和他第一次同场竞技。但真的是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没有完成比赛,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随着我的成绩渐渐提高,出国比赛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而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回首那段经历,我自己也禁不住有些气馁,整个20xx年,我和约翰逊大大小小比了近10次,我全军覆没,没有一场胜利。但可以看到的是,我的成绩,从原来徘徊在第四五名慢慢进步到了跻身前三名。更多的时候,我一直拿第二名,而约翰逊一直是第一名。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那样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这座大山已经不像当初那样遥不可及了,我甚至觉得我站在了山脚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翻越它。 20xx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家田联大奖赛,我等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跑了13秒06,而约翰逊的成绩是13秒13。我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此前在瑞士的洛桑,我曾跑出了13秒12战胜过他的13秒17。但那时我们并不是在一个组,称不上是面对面,我也丝毫没有战胜他的感觉。

然而,当我第一个冲过终点,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的时候,很奇怪,我并没有特别的兴奋。尽管,我跑出了13秒06的成绩,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而这个成绩也是当年的世界最好成绩。

但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还是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是真的。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同样是那个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

那一刹那,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击败了世界“跨栏王”!

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阅读题目

1、文中“远方的大山”一语双关,说说它的两层含义。

2、请你说说“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3、找出文中作者极力渲染“跨栏王”约翰逊的句子,这样写的目的是

4、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并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5、文中写到自己在战胜约翰逊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兴奋,这是什么原因。

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阅读答案

1、一指大山,二指阿兰·约翰逊。

2、体现刘翔渴望战胜约翰逊的决心,也为下文伏笔。

3、衬托刘翔的远大理想,战胜对手的勇气。

4、时间顺序,这样安排层次清楚,叙事的条理清晰。

5、投入比赛,也因为作者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对手。(意思对即可)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某种启示。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跨栏  呐喊  纪录

背影  风驰电掣  遥不可及

2、说说由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第二行词语又让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去了解刘翔的心路历程。

二、研读文本,理解内容。

1、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

(2)这句话后面的“!”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激动、欣喜)

2、“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哪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3)指导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

4、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完成这样一个表格:

时间

“我”

约翰逊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比赛时间              比赛名称           比赛结果

(1)全班交流。

①谁能来说说2001年“我”和约翰逊的表现?

②“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④作为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决心赶超约翰逊)

⑥那么,2002年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⑦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我”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⑧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赛中,“我”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

⑨你从“总是”和“!”体会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出示):

展开想象写话:

风刀霜剑中,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染疾病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人休息时,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虽然“我”在不断进步,但是约翰逊这座大山依然横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经站在山脚下”!

2004年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三、感受精神,进行教育。

1、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努力来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3.现在讨论一下,刘翔成功翻越远方的大山有哪些原因?

(因为刘翔有目标,有梦想,遇到挫折不灰心,继续坚持拼搏,最终获得了成功。)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你知道刘翔的哪些名言?

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的名字?简述有关他(她)的故事。

五、附: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敢于挑战        产生梦想

坚持不懈        追逐梦想

有志者事竟成      实现梦想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八

ˎ̥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至第26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1、播放录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得最好段落进行朗读。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九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

《翻越远方大山》写的是众所周知的体育健儿刘翔。这是这学期安排的一篇新课文。即使是自己上过的课文,每一次上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新的教材,教学时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似乎跳出了束缚,可以自由驾驭······总之,就一篇课文,毫无顾忌的自由了一把。

因为有学生的预习做铺垫,我在检查预习的时候,把学生认为比较难的字词过了一遍,对学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开课时,我单刀直入问孩子们:“知道刘翔吗?”鬼精灵邹家阳立刻回答:“刘翔是亚洲飞人。”“刘翔是跨栏运动员。”“刘翔就是翻越大山的主人。”在孩子们林林总总的回答中,我接着说“刘翔就是翻越大山的主人。”边说边板书课题,之后让孩子们读课题,觉得气势不够“你们这有气无力的样子能翻越那高高的山吗?”“不能!”“更精神些,行吗?再来一遍。”孩子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了课题。接着提示孩子们理解课题,从“大山”入手,登山啊,多累!“不,老师,你错了,那不是山是人!”“明明写的就是大山呀,又没有双引号,那不是名副其实的山吗?”符祥鹏慢条斯理地说:“老师啊,这是用比喻的方法写的课题。”“原来是这样,这大山是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阿兰·约翰逊!”“真聪明,那题目的意思是?”“超越美国的阿兰·约翰逊。”“谁超越?""就是前面讲翻越大山的主人刘翔啊!”有学生小声地说道。 “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吧,读书就一定有收获,别忘了,这一次读书你一定要读有所得才行,这才能显示你们的聪明哦!"

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有的大声朗读,读到“奢望、遥不可及”等词语的时候读得特别卖力;有的默读,不时动笔画画,“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有的索性毫无感情,边读边和旁边的同学议论着什么。当孩子们的声音渐渐平息,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们理清思路然后再感悟,只有这样不管他们说什么,怎么说都不会离开这一条线。“孩子们,这么多自然段,读着有些乱,你们觉得吗?”“不觉得,我找时间的词语就不会乱。”“我找的是刘翔运动的经历。”“我找的是刘翔与大山的关系。”“哇,你们怎么会这么想?真是聪明绝顶了!”就这样,孩子们从“刚刚、2001、2002、2003、2004”从“练跨栏、没能进入决赛、进入决赛、机会越来越多、打破记录。”从“不敢奢望亲眼看到、第一次碰面、肩并肩站在跑道、面对面过招、看到我的背影”这些描述的词语中理出了三条条贯穿全文的线。根据孩子们的描述,我在黑板上把三条齐头并进的线写到了黑板上。并在黑板的右侧,线的末端画上了一座高高的大山。

接下来的品读孩子们表现不俗,似乎他们知道这一次品读不能天马行空,都很自觉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进行。韦世杰第一个发言,他把一二自然段朗读了一遍,说:“我把奢望、有朝一日、遥不可及,读得特别好,老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看看他,摇了摇头,转向孩子们问:“你们知道吗?”“是他预习的好,知道这三个词的意思咯。”“是他觉得这三个词重要吧。”“怎么重要?”“那三个词说明刘翔觉得自己现在的情况,连见到约翰逊的可能都没有,奢望就是过高的希望,遥不可及就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不是很简单吗?”郝静楠开口了“你说的对一半,虽然刘翔觉得刚刚训练的自己水平低,但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开训就拿自己和约翰逊比,他敢和高手比,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因为我知道他后面打败了约翰逊,所以我才那么读的。”我说:“对,目标,做事有目标很重要,这样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学习也一样!"“我喜欢,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跑得和他一样快吗?,刘翔的态度有点变化了,没有用奢望、遥不可及而是暗暗问自己“能跑得和他一样快吗?暗暗,就说明他下决心要比了”接下来孩子们层层领悟体会刘翔获得成功的心情。当孩子们读到刘翔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了约翰逊时,情绪高昂了起来,好像是自己获得了冠军似的我顺势把他们激情导入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课已经接近尾声,我引导孩子们结合板书的三条线小结:1.刘翔从开始训练就给自己找到目标,有了梦想。2.刘翔在一点点的进步。3.刘翔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达到了目标。孩子们,想对刘翔说什么?读完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样学习,既学懂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教会了学生应该有一个立向,超越自己的目标。

将预习做到实处,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期望更多的同学将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将超越成为自己心中的指路明灯。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后记

今年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把第四课《微笑着承受一切》换成了《翻越远方大山》。同样写的是体育健儿,只是把人物桑兰换成了刘翔。即使是自己上过的课文,每一次上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新的教材,教学时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似乎跳出了束缚,可以自由驾驭······总之,就一篇课文,我不看教参,不看资料,毫无顾忌的自由了一把。

因为有学生的预习做铺垫,我在检查预习的时候,把学生认为比较难的字词过了一遍,对学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开课时,我单刀直入问孩子们:“知道刘翔吗?”鬼精灵潘俊光立刻回答:“刘翔是亚洲飞人。”“刘翔是跨栏运动员。”“刘翔就是翻越大山的主人。”在孩子们林林总总的回答中,我接着说“刘翔就是翻越大山的主人。”边说边板书课题,之后让孩子们读课题,觉得气势不够“你们这有气无力的样子能翻越那高高的山吗?”“不能!”“更精神些,行吗?再来一遍。”孩子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了课题。接着提示孩子们理解课题,从“大山”入手,登山啊,多累!“不,老师,你错了,那不是山是人!”“明明写的就是大山呀,又没有双引号,那不是名副其实的山吗?”书生孔维同慢条斯理地说:“老师啊,这是用比喻的方法写的课题。”“原来是这样,这大山是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阿兰·约翰逊!”“真聪明,那题目的意思是?”“超越美国的阿兰·约翰逊。”“谁超越?""就是前面讲翻越大山的主人刘翔啊!老师怎么那么笨。”有学生小声地说道。哦,能说老师笨,说明孩子们认为自己聪明超越老师了,这是好现象,“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吧,读书就一定有收获,别忘了,这一次读书你一定要读有所得才行,这才能显示你们的聪明哦!"

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有的大声朗读,读到“奢望、遥不可及”等词语的时候读得特别卖力;有的默读,不时动笔画画,“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有的索性毫无感情,边读边和旁边的同学议论着什么。当孩子们的声音渐渐平息,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们理清思路然后再感悟,只有这样不管他们说什么,怎么说都不会离开这一条线。“孩子们,这么多自然段,读着有些乱,你们觉得吗?”“不觉得,我找时间的词语就不会乱。”“我找的是刘翔运动的经历。”“我找的是刘翔与大山的关系。”“哇,你们怎么会这么想?真是聪明绝顶了!”就这样,孩子们从“刚刚、2001、2002、2003、2004”从“练跨栏、没能进入决赛、进入决赛、机会越来越多、打破记录。”从“不敢奢望亲眼看到、第一次碰面、肩并肩站在跑道、面对面过招、看到我的背影”这些描述的词语中理出了三条条贯穿全文的线。根据孩子们的描述,我在黑板上把三条齐头并进的线写到了黑板上。并在黑板的右侧,线的末端画上了一座高高的大山。

接下来的品读孩子们表现不俗,似乎他们知道这一次品读不能天马行空,都很自觉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进行。韦世杰第一个发言,他把一二自然段朗读了一遍,说:“我把奢望、有朝一日、遥不可及,读得特别好,老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看看他,摇了摇头,转向孩子们问:“你们知道吗?”“是他预习的好,知道这三个词的意思咯。”“是他觉得这三个词重要吧。”“怎么重要?”“那三个词说明刘翔觉得自己现在的情况,连见到约翰逊的可能都没有,奢望就是过高的希望,遥不可及就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不是很简单吗?”韦世杰开口了“你说的对一半,虽然刘翔觉得刚刚训练的自己水平低,但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开训就拿自己和约翰逊比,他敢和高手比,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因为我知道他后面打败了约翰逊,所以我才那么读的。”我说:“对,目标,做事有目标很重要,这样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学习也一样!"“我喜欢,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跑得和他一样快吗?,刘翔的态度有点变化了,没有用奢望、遥不可及而是暗暗问自己“能跑得和他一样快吗?暗暗,就说明他下决心要比了”接下来孩子们层层领悟体会刘翔获得成功的心情。当孩子们读到刘翔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了约翰逊时,情绪高昂了起来,好像是自己获得了冠军似的我顺势把他们激情导入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课已经接近尾声,我引导孩子们结合板书的三条线小结:1.刘翔从开始训练就给自己找到目标,有了梦想。2.刘翔在一点点的进步。3.刘翔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达到了目标。孩子们,想对刘翔说什么?读完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翻越远方的大山》,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9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