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案设计【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6篇《《村居》教案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村居》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媪”“剥”两个生字,理解“翁媪”“吴音”“相媚好”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情景,体会田园生活的美。

3、了解宋词的常识及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培养学生对祖国独特文学形式的喜爱和欣赏的感情。

【教学重点】

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

【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无赖”等词语。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宋词及辛弃疾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背诵诗词,导入新课

1、课前学生背诵新近积累的宋词:

欧阳修《采桑子》、陆游《卜算子·咏梅》、晏殊《破阵子》。

2、揭题: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的体裁类别吗?(宋词)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

3、读课题,注意“乐”是“音乐”之“乐”。说一说预习中学会了什么。

4、教师补充介绍宋词常识和辛弃疾生平。

二、自学课文及检查交流

1、出示要求:

读正确、流利,不懂的地方查一查资料。

2、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与检查:

⑴指名读,正音。教师给予评价,指导适时停顿。

⑵再读全文,词义质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举手汇报。

⑶说说诗词大意。

三、习字

1、描红、临写生字。教师个别指导。

2、抄写词语。

四、作业

熟读这首诗。

第二教时

一、交流已经学会的内容,明确本课任务

1、关于课文,你已经学会了什么?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对照检查:

⑴听写词语:

低小、吴音、莲蓬、鸡笼、翁媪。

⑵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是否韵味。

⑶说出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渡:看来我们对这首词的学习还需要更深入些。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体会词的情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精读感悟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词中写的是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2、同小组交流。

3、发言与指导:

⑴景:

描述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完整与优美,注意顺序。

关键词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扩大外延:

荷塘、豆地、其它庄稼。

过渡:

你觉得这样的乡村景色怎么样?更美的是乡村的人。

⑵人:

注意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家?有哪些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关键词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⑶词人想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关键词:

“醉”、“喜”、“相媚好”。

4、小结:

田园生活美如画,村居人家乐融融,此刻你一定和诗人一样,想用手中的笔来描绘此情此景。快打开本子试一试吧!

5、简单交流后,再次诵读全文。

三、拓展阅读

同学们如果对辛弃疾的词感兴趣,课后可以选读下面几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村居》教案设计 篇二

预设目标: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充古诗的内容,能口头作文,或是书面写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及诗歌(古诗、儿歌、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拼图,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柳树 太阳 房子 云朵 孩子 风筝 燕子

游戏:智力拼图

1.让学生点击鼠标,移动图片,将以上事物拼成一幅图画。

2.给这幅图取名。(例如:美丽的春天等)

3.你喜欢春天吗?能用一个词,或者一首歌,或是一首古诗,也可以是儿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吗?

二、学习《村居》

有一位诗人,他也和同学们一样,特别喜欢春天,于是,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当中,有谁的小脑瓜最聪明,能读懂读好这首诗。

1.出示《村居》: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问题?

自学古诗,要求:读通古诗。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难记的字,在古诗中做上记号。

2.再读古诗,要求:能找出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并相机学习相应的诗句。方式:学习小组合作,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所得。

指导朗读古诗。同学们把春天说得那么美丽,让老师听一听,你们朗读得是不是也非常得美。朗读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指名读——齐读)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朗读光用劲是不行的,还得读出自己的感受。】

3.朗读得真不错!有同学说,老师我觉得单是朗读还不能把自己心里的快乐给表达出来,我还想动动自己的小手、小腿,给这首古诗配上动作,你们愿意试一试吗?(自由活动——指名表演比赛读——评价)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同桌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活动中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配上肢体语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并且也适合低年级学生爱动的习惯。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之一。正确地使用评价,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三、拓展《村居》

1.朗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你觉得屏幕上的图画还可以添加上那些景物,可以使它变得更美?(绿绿的小草,各种颜色的花朵……)

3.擂台:今天老师想在这里摆一摆擂台,看看谁能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春天,你们有谁愿意试一试吗?

【将古诗和口头作文结合在一起,以学古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设计擂台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勇气,另一方面也给优等生创造机会,将学生闪光的东西呈现出来。学习语文需要有动力,学习语文也需要有想象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的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和时间。语文课,更要照顾好学生的情绪,设计不同层次的“智力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更主动地去探索。】

四、课外作业:

1.朗读古诗比赛。

2.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交流。

3.合作给古诗配画。

《村居》古诗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采用古诗配画、赏画吟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2、通过古诗新唱的方法,让幼儿加深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画:咏柳、惠崇春江晚景。2、简笔画,毛笔,字卡。3、背景音乐。4、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边出示图画边让幼儿猜猜这是画的哪一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二、新授古诗《村居》

1、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边画边念儿歌,把孩子带入诗情画意地境界。“早春的二月,田野里长满了绿幽幽的青草,小黄莺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嫩绿的柳条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啊!春天陶醉啦!”“你们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2)“是早春的二月有些什么呢?”学学:黄莺是怎么飞的,青草是怎么长的,杨柳是怎么拍打的,

3)“春天真是太美了,还有一句好听的诗句呢,我们一起听: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加动作)“你听到了什么?情用刚才的话来说说?”

4)仔细听第二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边朗诵边出示字卡。

5)游戏:字图配对。“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找找、圈圈。草、莺、柳、堤。”

6)我们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诗句演一演,说一说。练习2~3遍。

2、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那么优美的春景中还会有谁呢?请你们仔细看”边画边放背景音乐。“小朋友又称之为儿童。”

2)“这些儿童在忙些什么呢?”学学:放学,放风筝。

3)“那么秀丽的春景加上儿童在放风筝真是令人陶醉,我又有两句诗句送给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好听吗?你听到了什么?请用刚才的话来说?”

4)第二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示字卡。

5)游戏:字图配对。“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圈圈,谁来找找纸鸢在哪里?”

6)“我们一起把带有儿童的诗句演演,说说。”

7)“有景有情才是最美的,我们一起把早春的景色和儿童放风筝和在一起朗诵行吗?”(完整朗诵诗歌)。

8)“加上音乐加上感情就更优美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9)一半幼儿演,一半幼儿朗诵。

3、揭示古诗。“你们知道我们刚才朗诵的诗句和起来是一首什么吗?”“古诗的名字是村居,是浙江杭州诗人高鼎老爷爷写的。”“为什么要取一个村居这个名字呢?”

三、复习巩固《村居》

1、“我们一起就来欣赏这位高鼎老爷爷给大家带来的《村居》”(放课件)

2、”听了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3、“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朗诵一遍,把你们刚才的感情加进去。”

4、“你们朗诵得真好,有的儿童还用了动作了,现在一起吟诵给后面得老师听好吗?”

四、活动延伸

1、“刚才你 https://www.haozuowen.net/ 们朗诵得真有感情,但是古诗还可以变换节奏地朗诵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磁带让幼儿学一学)

2、“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唱了出来,其实啊古诗真的可以唱的,你们听!”(放磁带让幼儿学一学)3、结束:我们回教室唱给其他的儿童听好吗?

《村居》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通过看插图、联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3.知道词的有关知识,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在自主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课前请同学背诵古诗。

一.谈话导入,诗词比较。

1.出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师: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齐读。宋朝一位叫辛弃疾的大词人也用“村居”这个名字写了另一种体裁的作品,出示《清平乐村居》。这是一首词。

3.师:请你来比较一下,词的格式有什么特殊之处。

4.师结合生的回答讲解:词也叫“长短句”、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板书:清平乐,指名读。正音。注意“乐”的读音)

二.解题

1.板书:村居。师:村居是词的题目,它与词的内容有关。看到“村居”二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两至三位回答。)

2.师:男耕田,女织布,安居而后乐业。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生命力。

3.师:就让我们把刚才头脑中出现的画面送进课题目中来,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有停顿。齐读。

三.正文赏析。

(一)朗读正音

1.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6课。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

2.师: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你们的自读能力。同学们在家时肯定已经读了好几遍了,现在谁想做小词人,在大伙面前展示一下。读的时候要求字正腔圆,读音准确,腔调圆润。

指名读。

3.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

(1)翁媪:板书。“翁”上面有个公,是什么意思?“媪”,读音,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老年夫妻就是——“翁媪”。生齐读。

媚:第二声。

剥莲蓬:(bao)莲蓬。

(2)“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g?

师:这是为了诗词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因为这些韵脚,让词读起来更流畅。

4.师:不信,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注意这些押韵的字。生齐读。

5.师:真好听,瞧你们,小嘴一翘,小脑袋一摇,还真有点像小词人呢。老师忍不住,也想来展示一下呢,欢迎吗?

6.师配乐范读。

7.师:各位小评委,我朗诵得如何,能给我打打分吗?如果满分是10分,我能得几分?(生评价)

8.师:因此,希望你们在朗读时,也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好吗?(生齐读)

(二)词中有画

1.师:一首词,一幅画,这首词,读着读着,读到哪一句时,你的眼前仿佛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好“低小”。指名读,师范读。

(2)“青青草”,不是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盛夏的草,浓郁,茂盛。

(3)师:似乎少了点什么!(放水声)对,是小溪!“一水护田将绿绕”,溪水在怎么地流着?

(4)师:溪上还长满了——开满了——,

(5)师: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风吹来,还送来阵阵——清香。蓝蓝的天,白白的去,淙淙的水,青青的草。

(6)师:美吗?此时,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

(7)师:“醉”字好哇。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醉?(喝醉酒;看到美景)

(8)师:无论是酒后的微熏,还是陶醉其中,总之是一种很享受的模样。让我们一起把这种赏美景的享受送进去,读出来。齐读。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师:听着你们的朗读,真是令人陶醉啊!这不,词中人跟你们也同感呢。出示词句。指名读

(2)师:这里有个词,大家似乎不太好理解。吴音是什么意思?(我想,放暑假的时候,你们可能有许多人去了上海看了世博,有没有谁听到上海本地人说的话?上海人方言就叫吴音。像苏州、无锡还有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方的口言也叫吴音。相较之北方人说话的干脆利落来说,吴音更绵软,轻柔一些,所以有人也称这种口音的特点叫“吴侬软语”。这词中,指的是江西上饶地区的方言。当时辛弃疾就住在这里。)

(3)师:指图。想一想,翁媪说话时的神情、动作。这就是——相媚好。

(4)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翁媪坐在茅檐下,用着绵柔的吴音,会聊些什么呢?(生想象说)

(5)师:请你们同桌一个演翁一个演媪,来表演一下,他们聊天的情景。注意,加上动作和神情。

(6)师:看着他们头靠头,手拉着手,说着悄悄话的情景,真是——相媚好

(7)师:刚才看你们的表演,翁媪聊的最多的就是在夸他的三个儿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师:他有几个孩子,你最想先夸夸谁?

预设一“大儿锄豆溪东”

(1)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儿正忙着锄草。可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假如你是大儿,你不热吗?你此时,心里会在想些什么?

(2)师:真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就把你们对大儿的夸赞送进词中。男生齐读。

预设二“中儿正强鸡笼”

(1)师:再来看看中儿,引读中儿——。

(2)师:看他强鸡笼时的神情,送他一个词。

(3)师:指名读。长读“织”。你觉得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假如你是中儿,又会想些什么呢?全班女生齐读。

预设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师:古语有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齐读。

(2)师(故做疑惑状):咦?无赖不是贬义词吗?为何父母还会喜欢他?指名说。

(3)师:你们在家调皮时,父母会怎么说你?

(4)师:是的,看似责备,实则喜爱。这是古人对顽皮小儿的一种喜爱的说法。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顽皮可爱。

(5)“卧”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趴,躺)带进去读读。好不好?为什么?

(6)师:我想,这淘气小儿也许是一会儿趴,一会儿躺,怎么舒服怎么卧呗!从中你们觉得他此时的心情如何?(开心,悠闲)

(7)师:悠闲时还会做出什么动作?(小脚来回晃着,小嘴里会哼着儿歌)。

(8)师:再来瞧他的眼神,又让你想起什么词语来?

(9)师:哟,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呢!是的,这样一位无赖小儿,任谁看了不喜欢,难怪,他的父母,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师:(指黑板)这四幅图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图,你能把整首词描绘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吗?(课件出示全图)

(三)拓展研究

1.师:这户人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师:翁媪醉在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中。可是,我们再来看这幅画面,你们觉得这家人的生活条件出何?

3.那为什么还如此开心,如此陶醉呢?

因景而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鸟鸣花香,是处世外桃源。

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夫复何求!老俩口身体健康。千金不换啊!

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详和,安宁。

6.师:此时,还有谁醉了?(作者)

7.师:他又为何而醉呢?你们了解辛弃疾吗?生介绍作者生平。

是啊,他是一位优秀的词人,也是一位优秀的爱国将领。他出生在一个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年代。他二十岁便奔赴战场,为国杀敌,二十余年沙场征战,他此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没有战争)

8.师:国家和平,百姓安宁。国泰——才能民安。因此,当他看到这样一户老有所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和睦家庭时,怎么不醉,因此,他低吟出——齐读全文。

(四)欣赏动画。

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回去后,再找找辛弃疾写的词,比较一下每首词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在下一次的班队会上,我们开展一次“小小赏词会”。

《村居》教学设计 篇五

一、 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二、 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 学生自读。

2、 教师检查,正音。

3、 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 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 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三、 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 分小组讨论。

2、 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纸鸢

3、 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 集体交流。

5、 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 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 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 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 背诵全诗。

五、 拓展练习。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古诗村居译文及注释 篇六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村居》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