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大禹治水》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一

课时目标

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泛滥”的意思。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今天我们教师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让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2、禹是谁,干什么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课件示:随板“大”)

3、讲大禹什么事情?(板书:治水)领读课题后提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大禹治水的结果是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时空穿梭机,穿越时空,回到4千年前去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71页,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我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得更精彩?大小声游戏。

同桌互相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多读几遍。(指句回答)请按顺序说。(课件示)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我们来玩一玩收集水滴的游戏。开火车读。

3、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老师把刚才的词语分成了两组,看你们能不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课件示)

第一组: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痛苦极了

(指名读)想访问你,你在读这一组词语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痛苦)全班一起读

第二组:继续退去被动耕种恢复安居乐业

(指名读)你又是带着怎样心情读呢?(开心)

5、你们真棒!读这两组词语的时候能带着不同的心情来读,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一变化归功于谁?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

6、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大禹的英雄事迹,请大家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情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大禹治的什么水?“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我们见识一下。(课件)说说见到这些画面你会想到那些词语。

2、“洪水”这是多么可怕啊,洪水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不幸。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3、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洪水泛滥的情景。(第一段)

4、(课件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课件示)

5、从哪些词语中,让你体会到洪水的凶猛?(课件示)(泛滥、淹没、冲毁)

6、“泛滥”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和图画来理解。(指名、课件示)

过渡:下面老师想跟你们合作读读句子,老师描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你们边听边想象,并带着想到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7、引读课文:洪水泛滥,恐怖极了。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生接读)—大水淹没了田地。

它来到村庄,(生接读)—冲毁了房屋。

毒蛇猛兽到处(生接读)—伤害牲畜和百姓。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的生活(生接读)—痛苦极了。(板书)

8、指导读: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指名朗读这段话、男生读。

小结: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无数的灾难,所以人们决心要治好它,那人们是怎样治洪水,又有哪些人来治洪水,结果怎样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并把它世代传颂。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神话故事,同学们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吗?

那我们今天学习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32课《大禹治水》。

2、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学生评价。

3、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组词、说话。

4、小老师上台教读生字,扩词。教师正音。

5、教师带读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6、玩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三、送生字宝宝回家,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游戏巩固生字:火眼金睛游戏、找朋友游戏。

3、学习词语库:

1)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理解词义。重点指导“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不辞辛劳”、“顶风冒雨”、“世代相传”。

3)在这一课里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

二、精读、品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正音。

2、细读课文,品其内涵,学生质疑。

(1)出示“有一次,天下着大雨,大禹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想象一下:他的心为什么被牵动?此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出示“他多么想进去看看可爱的儿子”。让学生演一演,此时大禹心情复杂,他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想象一下,他身边的人会说些什么?他回答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表演课文。

二、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一字开花”游戏。

3、仔细观察生字,发现生字书写的特点。

注意指导:火字旁的书写以及“贺”、“姓”的书写。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

5、进行组词练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理解“无家可归、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

3、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多份资料的引入,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重点:第二、三自然段。

课前准备: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之害”、“鲧和禹的治水方法”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授第三小节“三过家门而不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指读课题:大禹治水)谁来读好课题?(两生读)

评:你读的音很准。你读得很有气势。

2、师:看,“治”可是一个生字,课文里除了治水,还用它组了哪个词?(生:治理)。谁能用它说一句话?(生:大禹治理洪水。评:对,这就是这篇课文讲的主要内容)记得吗?还有一个生字,也读zhì。出示“制”这是什么制?(生制服的制)你能用制服说一句话吗?(生:洪水被制服了。评:对,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果。)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活学活用的小能手。大禹治水这篇课文就是讲了大禹通过———治理——洪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的故事。)(引导学生一起说)

3、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听故事,课文的第三小节,就给咱们讲了一个故事,去仔细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快想慢,想高声想轻声,想多读几遍都行。完全读好举起小手。

4、师:读好了,那赵老师就出个题来考考你,看你有没有用心读。(多媒体出示“填空”)(生做)这位小朋友呀,读得认真,记得也很清楚,谁能给咱们读好这个小故事呢?

师相机评:嗯,13年多长呀,4千7百多天哪,你的读让我感觉时间还不长。你再试试。哎?是几次路过家门?你再读读。谁能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另一生读)

5、师:禹的儿子十多岁了,引接读————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是你,一天两天不见爸爸,也许不怎么样,但是十多年呐,谁来读好这一句?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会有哪些疑问?(生谈)对呀,禹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想什么呢?赵老师把这个小故事带给大家,取出第一份资料,静心听————

(播放配乐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6、师:听了故事,你觉得大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谁?(生:为了百姓,舍小家为大家。)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什么?(生:为了治理洪水)对,因为禹是深知洪水的厉害的呀。去读读课文第一小节,你觉得这洪水怎么样?

二、体验学习第一小节,交流洪水资料

1、师:你读到了怎样的洪水?(生谈:可怕的洪水,凶猛的洪水。)你来读一读。

评:这洪水还不够凶猛。多么凶猛的洪水呀,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滔滔)还有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评: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这场洪水到底有多可怕,取出第二份学习资料,我们轻声跟着录音去体会。(放录音)

2、师:听了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谈)

评:对,洪水使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无处可去,这就叫————“无家可归”太惨了。想象当时的情境,咱们一起读好这一节。(齐读第一小节)

3、师:所以,禹下决心———引接读。谁来为禹下这个决心?(生读)

三、读学课文第二小节,拓展两代人治水故事

1、师:这决心是下了。但制服洪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读故事,老师就再给你们引入一个故事,拿出第三份学习资料,禹的父亲鲧也治理过洪水,结果怎么样了呢?去轻声读读这个故事。(生读故事)

2、师:这个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谈: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他用的是“堵”的办法。禹反复察看水流和地形,禹用的是“疏”的办法。最后,禹成功了。等)

3、师:小朋友们,禹的父亲因治水不利而被杀后,他更坚定了自己治水的决心。但治水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其间,他吃了多少苦啊!自己去大声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再告诉老师,禹是如何想出“疏”的办法的?(生自由大声读文)

4、生交流:他仔细查看水流和地形。师: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第一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禹吃的苦多吗?(多)哪个词读出来?走过的山山水水多吗?(多)哪个词读出来?你还能说出几个吗?(生谈:千言万语、千军万马、千丝万缕、千头万绪——————)

师:各种各样的苦都尝了,就叫———“吃尽了”,各种各样的路都走了,就叫———“走遍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生读)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儿,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据说,禹戴着草帽,拿着铁锹,亲自察看水流和地形,累得把小腿上的毛都磨光了呢!他吃的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咱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就是这样,禹才通过反复实验,想到了“疏”的办法。于是,他带领———(引接齐读第二句)

第二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谁想来读?(一生读)评:挖的河还不多,一条两条。挖的河真多,谁还想来试试?(再一生读)老师再讲一个故事:相传,禹在治理洪水时,经常要夜宿山野,他总是和百姓同吃同睡,要挖河劈山时,他总是走在最前面。从这儿,你觉得大禹怎么样?生谈。禹和百姓一起干活。老师送你一个词“身先士卒”,起个带头作用。

5、禹和父亲两代人治水,一成一败。归根到底是方法的原因。那么,你来看看这两句话能不能互相换一换呢?(投影出示两句话)

生谈:不能换。要先察看水流和地形,再想到用“疏”的办法,去挖河、劈山。

6、师:你说得太好了,像大禹一样,是个充满智慧的人。让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小节,再次感受一下禹治理洪水的不易。(生齐读)只有这样,大禹才把这滔滔的洪水给————引说“制服了”。(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引接读最后一节。

四、体会读文最后一小节,拓展韩国励志故事

1、师:洪水被制服了,听,老师带来一段音乐(放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谈)百姓在唱呀跳呀。老百姓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人们杀猪宰羊庆祝胜利。人们感谢大禹——————等等。

师:在大街上邻居遇到一起说—————父亲对儿子说———人们遇到大禹说————

2、师:人人都敬仰禹,人人都佩服他,所以,他就是我们的“伟大英雄”(板书)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激之情,读好这一句。

师:于是,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儿子长大了又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这就叫————“代代相传”。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大禹)小朋友们,课文前面都称他为禹,为什么课文最后叫他“大禹”呢?(生谈:因为他伟大,因为他的贡献大———)小朋友们,其实,为治理洪水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是英雄,我们不妨叫他们“无名英雄”。

3、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听了许多故事,快要结束了,赵老师都有些舍不得离开你们了。最后,再请你们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吧!(放“大长今”的音乐)这就是2006年的热插剧“大长今”,老师也找来了这位韩国姑娘的故事,她就是“长今”,她的名字前也加了个大字。有兴趣的同学去读读她的励志故事。

4、师:这种能“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人,中国有,外国有,古代有,现代也有。课后,老师推荐小朋友再去读两则“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相信你,同样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治理制服

伟大英雄

无名英雄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 篇四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1、2两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4、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板书课题,谁来读题。

5、简介大禹:禹,传说中夏的最后一个部落首领,是造福民族的英雄。

二、检查生字新词。

1、课文已经叫小朋友预习过了。下面老师检查一下你的生字词是否掌握了。

2、出示:治 洪 害 姓 理 形 通 被 制 伟

生字谁能来读?指名读,齐读。

3、生字会读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你读准确了吗?

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制服 感激 英雄

治理 洪水 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伟大

自由读,指名领读。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说明】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创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交流,指导朗读,引发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体会提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

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指名读第一节。

3,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 ,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

4,再指名朗读。

5,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样治水的呢 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 ————————,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 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是多不容易啊!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 几个月不见呢 几年不见呢 (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见过爸爸)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朗读这一段。

7, 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 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五,学习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么样了 理解"制服","安定"。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抓住"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六,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 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七,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百姓 父亲 带领

修筑 才能 制伏 挖洞 水势 辛苦 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 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 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 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 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八、板书: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 千辛万苦 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 千山万水 安定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八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学习新课求学网网

1、根据布置预习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

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习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习

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

(二选一)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

升华主题求学网网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

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

拓展延伸

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

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习《炮手》。(必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 吃尽苦头 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x,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x。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x画,第七画是x。

父:有x画,第五画是x。

理:有x画,第六画是x。

姓:有x画,第四画是x。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难"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本课所学内容,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学讲故事。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出示课题

1、观看《大禹治水》动画视频,思考:动画片的主人公是谁?他干什么事情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大禹,板书课题,学生理解课题,明白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由故事引出洪字,并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指读生字,相互正音。

3、小老师领读生字。

4、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相机指导书写:灾、难)

③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

(2)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查字典理解“驱”的含义。

(3)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①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习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②指名读,及时正音,并给多音字组词。

③指名选合适的多音字词语填入句子。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说说从画而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1)出示"泛滥、淹没、冲毁、伤害",连起来说说洪水泛滥的情景。

(2)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表现出人们的痛苦。

(3)再读课文∶展开想象,满怀同情地齐读本段。

(4)用一句话说说这一段的内容。(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一说∶鲧怎么治水?结果怎样?

2、指名朗读鲧治水的方法。

(1)看图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结果怎样。

(2)练习用"继续"说一句话。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引导∶鲧的儿子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2、出示语段,指名填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年。这()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体会"治水时间之长、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

(1)创境朗读∶禹治水十三年,没回过一次家,传说禹的儿子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如果你就是那个十三年没有见过父亲的孩子,心中得有多么想念父亲。

(2)练习朗读∶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明白了。

(3)教师介绍∶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课文用了一个词——"到处奔走"。

(4)创设情境,体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有感情朗读,并练习说话:十三年里,禹多次经过家门,难道他就不想念亲人吗?第一次路过家门,他多想回家看一看新婚的妻子,可是……(学生朗读)第二次路过家门,他多想回家看一看刚出生的儿子,可是……(学生朗读)第三次路过家门,孩子在门口拉着他,假如你是大禹,你会说些什么?

(5)说一说∶读到这里,你最想用哪个词赞美禹?

六、讲述故事

过渡∶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1、回顾本节课已学部分,借助板书,学习抓住关键词讲述故事的方法,同桌合作讲述前三段内容。

2、展示,相机评价。

七、推荐阅读

1、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建议课后找来读一读。

2、小结:题目中包含主人公和做的事情,可见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八、作业

1、试着讲一讲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完。

2、再读一个神话故事,并讲给家人听。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大禹治水》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9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