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好的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一

《天山之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神奇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天就主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炎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3、学生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白缎(duàn) 山涧(jiàn) 俯(fǔ)视 马蹄 溅(jiàn)起

绵延 离鞍(ān) 飞泻(xiè) 峭(qiào)壁 白莲(lián)

萦(yíng)绕 矫(jiǎo)健 荡漾(yàng) 新疆(jāng)

漏(lòu)下 洄(huí)水涡 戈(gē)壁滩

白皑皑(ái) 五彩斑斓(lán) 五彩缤纷

(2)多音字

盛:shèng 茂盛 chéng 盛饭

饮:yǐn 饮水 yìn 饮马

奇:qí 奇怪 jī 奇数

重:zhòng 重量 chóng 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灿烂多彩。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彩绚丽。

蜿蜒: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 ,非常好看。本课指山中野花的色彩艳丽而繁多。

矫健:强壮有力。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灿烂。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静美

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作者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1、 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寂静”“幽静”、“风平浪静”)

2、 作者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

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牧场等。

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

(一)读第2自然段。

1、讨论交流:这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描写了溪流、云影、雪水、溪水。

(2)描绘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衬托。让我们来品一品这些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展现景物的美的: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②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3)谁来总结一下天山的雪峰、溪流有什么特点?

——天山的雪峰:高、大、白。 ——天山的溪流:急、清、活。

(4)作者此时会干什么呢?有什么新发现呢?(饮马溪边)

小结:作者按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我们再跟着作者的脚步读读第3自然段

1、想一想作者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2、体会语言美“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 “蜿蜒无尽”写出了原始森林连绵不断,用“密密”、“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等叠词写出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从缝隙处“漏”下。(精确的用词,把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等天山特有的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感受了秋天的凉爽,再往里走,我们又会欣赏到哪个季节的美呢?自由朗读4-6自然段,思考:天山的野花和牧场有什么特点?

1、天山的野花:多、高、艳 天山的牧场:辽阔、奇丽、风平浪静

2、让我们来品一品这绚丽多彩的语言吧,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1)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动人的排比和比喻,突出野花绚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这里写马说“矫健”,写人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一般。

(3)“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有力的反问,强调天山美丽)这里巧用反问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似春天胜似春天,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美读课文,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一写的顺序来写。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天山之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神奇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天就主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炎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3、学生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白缎(duàn) 山涧(jiàn) 俯(fǔ)视 马蹄 溅(jiàn)起

绵延 离鞍(ān) 飞泻(xiè) 峭(qiào)壁 白莲(lián)

萦(yíng)绕 矫(jiǎo)健 荡漾(yàng) 新疆(jāng)

漏(lòu)下 洄(huí)水涡 戈(gē)壁滩

白皑皑(ái) 五彩斑斓(lán) 五彩缤纷

(2)多音字

盛:shèng 茂盛 chéng 盛饭

饮:yǐn 饮水 yìn 饮马

奇:qí 奇怪 jī 奇数

重:zhòng 重量 chóng 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灿烂多彩。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彩绚丽。

蜿蜒: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 ,非常好看。本课指山中野花的色彩艳丽而繁多。

矫健:强壮有力。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灿烂。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静美

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作者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1、 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寂静”“幽静”、“风平浪静”)

2、 作者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

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牧场等。

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

(一)读第2自然段。

1、讨论交流:这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描写了溪流、云影、雪水、溪水。

(2)描绘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衬托。让我们来品一品这些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展现景物的美的: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②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3)谁来总结一下天山的雪峰、溪流有什么特点?

——天山的雪峰:高、大、白。 ——天山的溪流:急、清、活。

(4)作者此时会干什么呢?有什么新发现呢?(饮马溪边)

小结:作者按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我们再跟着作者的脚步读读第3自然段

1、想一想作者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2、体会语言美“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 “蜿蜒无尽”写出了原始森林连绵不断,用“密密”、“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等叠词写出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从缝隙处“漏”下。(精确的用词,把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等天山特有的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感受了秋天的凉爽,再往里走,我们又会欣赏到哪个季节的美呢?自由朗读4-6自然段,思考:天山的野花和牧场有什么特点?

1、天山的野花:多、高、艳 天山的牧场:辽阔、奇丽、风平浪静

2、让我们来品一品这绚丽多彩的语言吧,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1)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动人的排比和比喻,突出野花绚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这里写马说“矫健”,写人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一般。

(3)“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有力的反问,强调天山美丽)这里巧用反问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似春天胜似春天,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美读课文,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一写的顺序来写。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三

《望月》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1、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2、学习第二段

3、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4、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5、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7、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8、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9、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10、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1、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2、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七)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五、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