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5篇《爱莲说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爱莲说》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这篇短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认识“说”这种文体。

2、学习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对污浊世风的批判。

2、在现实生活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启迪学生的生活态度。

2、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反复诵读法。

2、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

3、品读赏析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乘上一叶小舟,荡过碧水湖泊,推开层层涟漪,欣赏莲态万千。莲以其孤傲高洁的花,宽大平和的叶,一脉相承的茎,扎根淤泥的根,博得世人的青睐,赢得人们的赞赏,多少文人雅士妙笔生花赞美它,请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含苞欲放的荷态巧妙传递初夏的气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顷荷叶一直连到天边,绿得无穷无尽;朵朵荷花映着旭日,红得娇艳。写尽了盛夏荷的风貌。“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写的是秋风初起时,红白相间的荷花,以美人醉酒来形容荷花的艳丽与娇憨。可见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说起对莲的钟爱当属宋代周敦颐,莲也因为周敦颐的美赞而留下万世美名。今天我们来欣赏《爱莲说》理解他爱莲的缘故。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关于周敦颐的为人,黄庭坚曾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喜欢游览附近胜景,他酷爱莲花,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他即赴池畔观赏,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三 文体介绍,理解题意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思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谈谈爱莲的道理)。

四 朗读课文,积累理解

1、 正字音

步骤一: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书中标出难读的字音。

步骤二:全班交流疑难,读准每一个字音。

可爱者蕃( fán) 濯清涟而不妖(zhúo)(lián)

出淤泥而不染(yū) 不蔓不枝(màn ) 不可亵玩焉(xiè) 噫(yī) 陶后鲜(xiǎn)有闻

步骤三:欣赏名家朗诵,感受本文的节奏美。

步骤四:师生齐读课文。

2、明字义

步骤一: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掌握重点疑难字词含义。

步骤二:学生抢答,解释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多) ②出淤泥而不染 (污染)

③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端庄)

④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 ⑤香远益清:(更加)

⑥亭亭净植(立) ⑦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 ⑧花之君子者也:(道德高尚的人)

⑨鲜有闻:(少) ⑩宜乎众矣(当然)

3.通文意

步骤一:两人为一组,互译课文。(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或一人翻译,一人还原为原文。)

步骤二:学生闯关,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5)予谓菊 ,花之隐逸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五 精读细品,合作探究

1、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即谈谈爱莲的道理,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有加呢?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

明确:从三各方面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外形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作者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对莲作了细致传神地描绘,难道他仅仅喜欢莲花美丽的花形和芬芳的气质?文中还将莲花比作了什么?

明确:“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唯独爱莲不仅因为它美丽的外形和芬芳的气质,更因为它有着君子一样的高尚品质。

4、 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哪些高尚的品格?请同学们绘制一幅“莲花君子图”。 老师把描绘莲花的句子分别贴在一片花瓣上,请同学把君子的品德也贴在与莲花相对应的位置。(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象征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象征君子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高洁独立,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朗读背诵指导:“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生长环境和外形香气要用描写语调读,有审美感情,读后作稍长停顿,再出末句。

请同学背诵描写莲花的句子。

5.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

5、 请朗读三处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的句子,思考三次衬托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次衬托: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表明自己的喜好与众不同。

第二次衬托:“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出莲的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衬托: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和 自己的爱好相同。

6、从作者对这三种花的评价和爱花之人的感叹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做一名君子。也表达出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批判。

朗读背诵指导:第一次衬托依次说菊,牡丹,莲,期间有明显的停顿。第二次衬托分别指出三种花的品格,要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读出。第三次衬托用三种花的遭遇来批判世风,“菊之爱”一句有惋惜意,“莲之爱”一句有慨叹意,牡丹之爱”一句有讽刺意。

请同学们背诵这三处句子。

7、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判,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在文章中直接表现出来呢?

明确:没有直接表现,通过莲的美好形象的描写,以莲自况以述其志。这就是托物言志。

六 课堂小结

《爱莲说》先从可爱的花很多写起,提到陶渊明爱菊,有提到世人爱牡丹,衬托自己爱莲。接着从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等反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君子般的美好品格。最后,作者将菊 牡丹 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出它们是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的化身,借爱莲来表明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在文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了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

七 借花喻人 自述其志

就你喜爱的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 说”为题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自己所言之志。

八作业布置

1 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到积累本上。

2 准确背默《爱莲说》。

爱莲说教案 篇二

教学设想

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诵读、背诵课文,是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理解学习类比手法的运用是《陋室铭》的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是《爱莲说》的教学难点。

短文两篇应以诵读(包括背诵)为主,以讲为辅。达到当堂成诵。用抓“文脉”的方法快速记诵,背诵课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必多作发挥。点到为止。

教学安排两课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作者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彩屏显示:彩图及课题《陋室铭》。

二、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西蜀子云亭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

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三、录音范读课文《陋室铭》。

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划出疑难之处,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四、学生质疑,教师答题(基本扫除文字障碍)

五、指导朗读。骈文的节奏按意义划分。骈句要读出节奏(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一二),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齐读《陋室铭》。

六、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1。释题。

课题中的“陋室”是所托之物,“铭”指的什么?引导学生看注释①。

2。文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惟吾德馨”这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因为第四句是比喻;也是类比,是以虚衬实。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中间八句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现。最后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

3。作者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描写了陋室幽雅动人的景色,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是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中人的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两方面来描写的,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明确:引古贤之名室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5。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明确: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之人居之,则陋室不陋”,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子过来,达到最完美的思考境界,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7。熟读并当堂背诵全文。

8。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吗?它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彩屏显示:课题及彩图。

二、检查预习。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指名口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误处。

彩屏显示译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只作点拨。

1。讨论文体。

《爱莲说》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讨论后明确:是古代—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讨论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爱莲花呢?

讨论后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谈。

彩屏显示:莲花图。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清高风度。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贵的气质,才会让人肃然起敬。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齐读第一段。

3。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

明确:从“莲,花之君子”中可看出是君子的化身。

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彩屏显示:莲花图。

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齐读第一段并当堂背诵。(指导学生背诵)

4。引导学习映衬的手法。

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淡到菊花和牡丹?从文中找出写菊与牡丹的句子。

明确:“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第一段)“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第二段)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明确:因为菊花不臣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这又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有某种类似之处。

由此我们知道作者对菊也是肯定的,菊是正面形象。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

明确: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5。引导分析结尾。

文章结尾几句,运用了哪些句子,发了哪些感慨?有什么含义?

明确:以感叹词“噫”独立为句,引发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四、布置作业。

1。默写全文。

2。补充练习。(彩屏显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

(3)中通外直____________

(4)不蔓不枝____________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

(6)予谓菊____________

《爱莲说》教学设计 篇三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知识链接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课文的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

3、解释划线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

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

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质疑问难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老师帮你解答。

三、后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在整体感悟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之后,我们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当堂训练

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

7、仿写句子。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______________。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

菊——陶渊明——隐逸者(孤傲避世)→(鲜)正衬

牡丹——世人——富贵者(庸俗逐利)→(众)反衬

莲——予——君子者(清高坚守)→(独)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案 篇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陋室充满文化气氛,来客全是饱学之士,与主人兴致盎然地谈古论今,可以想见其妙语连珠。意趣横生的场面。客人去后,主人焚香弹琴,或翻阅经书,参悟妙理,可以想见其安逸潇洒之风度。居住在陋室,远离尘嚣纷争,心情平静清畅,不受官场羁绊,免于劳体伤神,落个心静体闲。

(6)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背诵,教师当堂抽查,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7)是不是刘禹锡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静无为”的境界呢?

不是。

(8)从哪里看出来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用诸葛亮和杨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会永远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华,兼济天下。

(9)作者一方面写自己的心静体闲,一面又暗示自己要再展才华,兼济天下,是否矛盾?为什么?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当权的保守派显示自己并没有遭受打击郁闷寡欢;另一方面,是等待时机,再图报效国家。

(10)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这是个文言倒装句式,“之”起连接作用,无实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篇末以圣贤之语自勉,而且呼应开头。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之笔。

(l)全班齐读(齐诵),再次体会文意。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讲析上应深入浅出,在学生主动的学习中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四)总结、扩展

1.教师引导:这篇散文被选入唐宋名篇朗诵经典,读起来清脆作响,落地有声,妙不可言,后人纷纷摹仿它的结构和韵律作“铭文”,是什么缘故呢?

古人作文很讲究韵律美,骈散句结合,讲究押韵,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韵,而且水火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骈句呢?看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我们了解骈句的知识。

〔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总结,抓住特点,也为课外作业的私利《成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

1.仿照《陋室铭》写《XX铭》,长短不限,把握《陋室铭》的精髓并有所体现即可。

2.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3.预习《爱莲说》,要求熟读并完成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教师板书或投影显示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l.请同学朗读自己的“铭”文,常见内容如《教室铭》、《作业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投影学习字词,教师出示内容,请同学判断,集体订正。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4.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株莲花,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莲花的姿态。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加以点评。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大课时容量,字词教学可扫除词语中的拦路虎,请学生描述,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l.教师引导;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听录音,边听边用笔作勾画。

2.请一名同学朗读,同学作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请同学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外部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句子,并结合注释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4.请同学在2分钟内背诵“予独爱……不可亵玩焉。”并且当堂默写。

5.对照注释自读第二段,请同学翻译第二段。

6.本文以“爱”为意脉,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衬手法。

7.作者赋予它们怎样的品格?

作者连用三个拟人,把菊花比做“隐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呼应文章开头“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贵者”,用它的富丽浓艳表现世人的庸俗,这是反衬。

8.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写莲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浑然熔铸在一起的,作者名为写物实则写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学的定义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投影定义内容)。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慨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1.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把莲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尚的君子行为。

(四)总结、扩展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文意。

2.再放“莲花”幻灯片或投影,想象像莲花一样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联系实际来谈。

[由“莲花”入题到以“莲花”结束文章的学习,线索清晰,又注重了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爱莲说教案 篇五

一、案例设计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忽视、荒废学生的任何一种智能。

3、每人都有智能强项,但八种智能可以兼有。

4、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可以对个别的强项智能进行特殊培养。

5、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预习。

二、案例设计理念:

1、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按照多元智能组合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分组学习。

3、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的提供

1、介绍相关教学参考书,提供图书馆、阅览室等与自学有关的时空条件。

2、提供网上学习的条件,介绍有关荷花的相关网站,有关荷花的图片、种类、荷花文化以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视频资料等,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

3、提供文体相关常识、古代中国文学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引发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探索的兴趣与创新的动力。

在学生第一课时掌握了生字、实词和重点句并疏通大意整体感知,并按要求做好研究性预习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作这样的要求和设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肢体运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围绕教学目标分解任务

根据学生的智力倾向以及个人选择,组成几个个“问题解决”小组,分头完成各自小组的学习任务。

六、学生课前必要的知识准备——研究性预习

1、收集历代志士仁人、文人墨客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

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

3、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

4、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

七、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

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八、各智能训练的教学设计与要求:

语文活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说读后的体会,背诵有关莲的诗词歌赋;介绍“说”这种文体的特征;用抒情性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体莲花图片;了解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以莲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性文字;

数理逻辑: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荷花种类;统计写莲的经典名句及其作者;

视觉空间:用水彩等颜料画一画课文所描写的荷花的。优美姿势;将有关莲的相关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肢体运动:创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学、准确地操作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播放;

音乐韵律:寻找并选择合适的民族音乐来给本篇课文配乐朗诵;或编一首《采莲曲》,配曲演唱;

人际沟通:用小组合作朗诵表演来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合作编辑赞美荷花的小画报或手抄报;合作搜集有关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的背景资料,了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

自我认识:描述自己学了《爱莲说》后的感受;用抒情性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体莲花图片;如何认识莲的“出污泥而不染”;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我爱”说或写一段话,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

自然观察:把收集的莲花资源进行分类或实地观察荷花并写一篇日记,要抓住荷花的特征。

评价方式:评出“最佳朗诵者”、“最快背诵者”、“最佳合作小组”、“最佳表演者”、“收集资料能手”、“小画家”、等。

九、案例效果与自我评价:

1、不拘一格的教学设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组合倾向与兴趣爱好选择命题与角度,参与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把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想学的内容联系起来。

2、依据多元智能训练的思路创设教学情境,把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的引领与驱动下,扮演不同角色,发展自我智能强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既为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也为个人参与团队的、合作的、互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又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智能训练方式、不同的探究途径、不同的实践成果的“交互”的“多元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对话、合作与借鉴,学会协同发现、分享成果、欣赏他人的创造,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3、在开放的、有众多学生参与的课堂情境中,教师的作用将变得更重要。教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教学设计上及教学进程的导航与调控上。教师课堂的引导与调控水平关键体现在对学生思路、兴趣、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因为,学生学习经验与自控能力的不足、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境整合的乏力、课程资源与知识储备的缺失等等,都会降损学习质量。

4、新课程的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如何在教师的设计水平上得以体现,关键在于教师在设计中是否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既有对教材显性资源的充分利用,又有对教材隐性资源的再度开发,提升教材内涵,提高课的含金量。这样,我们也许才能真正达到“下课铃响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是学生新的学习内容的开启”。通过这种开启学生多元智能的合作探究方式,既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打通了学科界限,从而使学生的多元智力得到很好地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爱莲说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99683